古今来,倒钤印章以济权宜者,多矣。其最彰灼在人耳目,耆旧类能津津言之者,则庚子拳乱时,陈璧以巡中城御史印倒钤五颗,以出示安民是也。
龙顾山人《庚子诗鉴》四自注云:“陈玉苍尚书时为巡中城御史,黄石孙丈谓之曰:‘君为巡城御史,岂可匿不出巡?’且为代拟告示,当会五城钤印,而难于接洽。石丈教以将中城印倒用之,但钤五颗,谁复深辨?于是命人出贴告示。又预遣人出视,伺洋兵不在,然后劝陈乘车带同皂役以出。由是西人渐知有巡城御史。”
征诸古史,则最先为段秀实倒用司农印以追贼将韩旻。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八“唐德宗建中四年”条云:“朱泚遣泾原兵马使韩旻,将锐兵三千,袭奉天。段秀实谓岐灵岳曰:‘事急矣!’诈为姚令言符,令旻且还。窃令言印未至,秀实倒用司农印印符,募善走者追之。旻至骆驿,得符而还。旻兵至,泚、令言大惊,岐灵岳独承其罪而死。”
次则李崧教李继岌倒用都统印,诈作天子玺,以告谕入蜀诸军。《新五代史》 卷五十七《杂传·李崧传》:“李继岌与郭崇韬伐蜀,以崧掌书记。已破蜀,刘皇后听谗者言,阴遣人之蜀,教继岌杀崇韬,人情不安。崧入见继岌曰:‘今远军五千里,不见咫尺之诏而杀大臣,动摇人情,是召乱也。’崧乃召书吏三四人,登楼去梯,夜以黄纸作诏书,倒用都统印。明旦告谕诸军,人心乃定。”
又次则郭威倒用留守印,更为诏书,以激诸将。《新五代史》卷十一《周本纪》:“汉隐帝与李业等谋,诏侍卫马军指挥使郭崇杀威及宣徽使王峻于魏。使者亦驰骑至,威匿诏书,召枢密使院吏魏仁浦谋于卧内。仁浦劝威反,教威倒用留守印,更为诏书,诏威诛诸将校,以激怒之。将校皆愤然效用。”
据以上数事,可见倒用印,动辄奏效,不易败露,其故安在?诚以古者官印所刻文字,为虫书及摹印之体,新莽名之为“鸟虫书”及“缪篆体”,纡诎缭绕,至不易辨。至今日学士大夫之泥古者,得一旧印,尚往往不能定其何字,矧当日武夫悍卒及蚩蚩之氓乎?今且就宋代王旦、寇准倒用印事而检讨之。
《杨龟山语录》卷三云:“昔王文正公(按:谓王旦)在中书,寇莱公(按:谓寇准)在密院。中书偶倒用了印,莱公须勾吏人行遣。他日密院亦倒用了印,中书吏人呈覆,亦欲行遣。文正问吏人:‘汝等且道密院当初行遣倒用印者,是否?’曰:‘不是。’文正曰:‘既是不是,不可学他不是。’更不问。夫中书令及枢密院吏人,固老于案牍,而深悉印文者,绝不肯漫不经意,致干行遣之罚。乃寇准任内曾不数月之间,而两院吏人犯此误者,再焉。考准以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六月为枢密使,次年四月罢。此非由于印文难识、易致傎倒之所致欤!”
虽然,倒用印之事,实兴于道家厌胜之术,由葛洪之说可见。
《抱朴子内篇》卷十七《登涉》篇云:“古之人入山者,皆佩黄神越章之印。行见新虎迹,以印顺印之,虎即去;以印逆印之,虎即还。带此印以行山林,亦不畏虎狼也。”
上清天枢院印(道教。图片来源:辽海印信图录)
南宋初叶,陈善著《扪虱新话》上之四引 《抱朴子》 此语,而推论之云:“予在镇江,尝见韩倅云:‘今所在州县狱中,或走失罪人,但倒用印印所追捕文书,贼必可得。不知古人还用此法,抑偶合邪?’”
此自倒用印之别开生面者,非所语于篆刻之学矣。至若元吴邱衍之倒用好嬉子印,则自属文人狡狯,故作游戏,原足深究矣。
桂馥《续三十五举》引《张绅书朱伯盛印谱后》云:“吾子行尝作小印,曰‘好嬉子’,盖吴中方言。一日,魏国夫人作马图,传至子行处,子行为题诗,后倒用此印。观者曰:‘先生倒用了印。’子行曰:‘不妨,坐客不晓。’他日,文敏见之,骂曰:‘个瞎子,他道倒好嬉子耳!’”
太平盛时,文人滑稽如此,情怀可见。今不可得矣。
编者按:本文原名“谈倒用印与篆籀之关系”,载《辅仁大学语文学会讲演集》第二辑,辅仁大学语文学会一九四一年九月出版。后刊于《经世日报·读书周刊》第四十三期,一九四七年六月十一日出版,乃改作此名,且无“桂馥《续三十五举》引”至“今不可得矣”两段。实此两段在彼时当有所指,故本次整理时,照《讲演集》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