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娃娃抓起的加拿大足球——外孙女的足球之旅

文摘   体育   2023-08-06 09:38   加拿大  

外孙女参加足球训练和比赛的部分装备(队服上印有赞助商的名号)

外孙女卡卡出生在加拿大,今年7岁,已经有两年的足球训练经历。今天(81日)眼巴巴地看着中国女足在世界杯小组赛上被英格兰队6:1屠杀。中国也没有出现足以力挽狂澜的女版梅西。

国内的家长们,大都患有“家长焦虑综合症”(自命名),两句语录传遍大江南北,享誉国内外。一句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适用于所有学科);一句是从娃娃抓起(主要针对足球)。网上舆情对这两句话颇不以为然,谴责者多也。一句“国内太卷”了就为上述两句找到“内驱力”了?难道国外不卷吗?难道国外的家长不从娃娃抓起吗?我今天想说的是,看看国外足球是如何从娃娃抓起的。

卡卡从不到一岁就陆续参加了多种课外班,目前可数的计有:游泳、芭蕾舞、冰球、滑雪、表演、技巧、足球、网球、钢琴等,最后她只选择足球作为她要坚持训练的项目,可见她对足球的热爱。她最喜欢的球星是梅西,身材不高,技巧娴熟,过人、带球直到射门,一气呵成,绝无拖泥带水。她的努力也就有了方向。

最早是参加了社区主导的儿童足球训练班,加拿大最不缺的就是绿地,每个社区都有若干足球场,每个公立学校旁边必须有配套的足球场,一般和儿童游乐场搭配,但属于公共场地,对所有人开放。儿童足球训练班每周周末一次,夏天在大足球场,冬天则选择有大顶棚的球场。每队有教练,发队服,费用自然都由家长承担。初级训练班大多是三、四岁的儿童,小队员神采各异,经常有哭的,有闹的,有分神的,有游走的,还有嫌天气热直接到场外凉棚下乘凉的。真正踢到球,并且能知道往对方的小球门里踢的可谓凤毛麟角。一大块足球场,往往有33十个以上的小组,家长穿梭其间,小队员奔跑戏耍,各色教练费力调教,整个一个“嘉年华”。年度训练结束,组织者会组织结业盛会,每个小队员都会得到一块大金牌(仿制),会吃到免费冰激凌,有钱的社区还会提供免费的披萨和免费画脸(加拿大流行的一种活动,在脸上画各种图案)等。从娃娃抓起的第一阶段就在皆大欢喜的场景中结束了。

第二阶段是参加社区主导的代表社区出战的球队,自愿参加,人数不限,男队员往往爆棚,会分成多支球队,有执教水平更高一些的教练出现,女队则会严重减员,因为女生会更倾向于参加其他的课外训练班。孩子们可以任选附近不同的社区。卡卡参加了5-6岁组,已经有初级俱乐部性质的球队了,每周训练两次,半场是训练,半场是和其他球队比赛。都是不记名次,输赢并没有压力。但中国家长却总是表现得更为激动和兴奋。卡卡的队友真正是来自五州四海,肤色有黑、白、黄、棕(多为印度和东南亚肤色),小队员们在训练和征战中球技不断提高。结业盛会时,有国家队女足某著名队员出席,卡卡与她热情接触后,得到了一张有她本人签名的照片。回顾正在进行2023年女足世界杯,曾经得过东京奥运会女足冠军的加拿大女队的女神辛克莱尔,踢飞了关键性点球,使加拿大女足没能小组出线,不知是否是这个现场出席的女士。但加拿大国人似乎对女足是否出线并不十分在意。外孙女卡卡的队在第二阶段,屡战屡胜,家长自然兴高采烈。卡卡已经成长为第二得分手。她在赛后经常在草地上展现自己的侧手翻绝技,还顺便带了一个徒弟,跟在她后面也翻得有模有样。可见心情极为放松,快乐足球在流畅的跟头中尽显无遗。

社区冬季联赛在有棚顶的球场进行


现在,外孙女的足球生涯进入了第三阶段,基本上是7岁年龄组。仍然是以各社区名义但实际已经是真正的俱乐部球队,整个档次和水平又有所提高,招收队员仍然是自愿报名,能力不限,开放式培训,自由进出。但其实每队都有固定的队员了。球队每周训练两次,比赛一次,家长每周需要陪同孩子每周三次奔波于不同的球场。每个队都有自己的队名和激励斗志的口号,上场前和结束时都要围成一圈手搭在一起高喊口号,精神抖擞跑进球场。本队进球后,队员会击掌相庆或高举双手欢呼。终场后要和对方队员握手,教练还会进行短暂的总结。每队出场队员已经从3人增加为5人,球门也略大了一些,球场也相应地扩大了。队员们轮流担任守门员,比赛的激烈程度和对抗性明显加强。原来的旧队友有继续参加训练的,也有些不知所踪,估计是放弃了足球。卡卡仍然坚持下来。她们队有一个超级得分王艾玛,好像是俄罗斯人或犹太人,身高体壮,芳龄8岁,控球能力和拼抢能力超强,从不传球,直接左突右带直奔球门,卡卡虽然已经成为队内技巧高手,但有艾玛参赛时,她的主要目标是把球传给艾玛,充其量是个助攻王。她们的训练和比赛的强度和难度明显又上了一个档次。

有一次,对方派出了年龄更大的一组与她们对抗,没有了艾玛,卡卡和队友虽然很努力,还是被“打花”了,惨败收场。中国某男性家长气愤无比,宣称要去投诉。小队员们在结束战斗后仍然感觉良好地吃吃喝喝,嬉笑玩耍。

队员们的装备日益职业化,穿专门的足球鞋,足球袜,带小腿护板,有专门的比赛服,平时训练,已经逐渐专业化,如何用脚的不同部位触球,如何带球过人,如何传接球配合,都是平时训练的内容。队员们的足球技术和足球意识也明显提高,跑位和传接球都有模有样。队内的一个黑人小姑娘,刚进队时,眼睛总往后看,踢球不管方向,往往踢向自家大门,现在则成为队中防守和抢截的主力。有一个小脸鼓鼓的中国女孩,虽然个子不高,但拼抢极为努力,向前意识强烈,经常在对方的半场与对方球员缠斗。遗憾的是,所有的队都在进步,进入第三阶段,卡卡的球队却成为屡战屡败的球队,她逐渐热衷于选择后卫位置,努力地进行防守,但球门仍然缕缕被打穿。作为观战的家长,球队和球员的进步有目共睹,但对不计成绩的败绩也无可奈何。

就像中国女足在世界杯的比赛前,大家都看到了中国女足的进步,并为她们终于捧回了久违的亚洲杯冠军而欢呼,期待着她们在世界杯有所作为,没想到折戟小组赛,铩羽而归。责难嘲讽,不一而足。有这个必要吗?其实世界杯比中国队境遇更糟的不在少数,东京奥运会冠军加拿大队、传统足球强国巴西队、德国队都没能小组出线,长期称霸世界女足足坛的美国队差点被淘汰出局,也没见加拿大和美国国内有什么强烈反响。孩子们对足球的热爱倒是与日俱增。孩子们踢得不亦乐乎,也不排除某些家长看得撕心裂肺,当然都是中国家长。有一次观摩卡卡的足球比赛,中国家长不少人过于投入,在场外大喊大叫,情绪随着球场的战况跌宕起伏。而非华裔的家长们一般都比较淡定。擅长体育运动家长会在家有意加强专项技术的训练,也有的家长会临时聘请私教以提高球技。

如果再上一个台阶,就会有俱乐部挑选技术好的发展其成为签约球员,可代表俱乐部到各地参加比赛。当然,所有的费用仍然是家长负担。全国联赛或国际比赛则会进行相应的选拔赛,各俱乐部签约队员都是佼佼者,入选者大都也是从这些人中选出。

各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各年级都有足球联赛,蓬勃崛起的私立学校很重视各类球队的选拔培养,花重金聘请有名的教练员和前运动员,还建有各种标准的运动场馆。每年招生旺季来临之前,私立和公立学校都有开放日,欢迎家长带适龄孩子访问参观,私立学校各类运动场馆往往成为吸引家长眼球的重要因素。体育有特长的孩子会成为私立学校是否录取的重要参考因子。公立学校则因经费所限,虽然有各类体育运动队,但水平与私立学校不可同日而语。两类学校的联赛则是分别举办,水平自然分出高下。

加拿大到底有多少足球爱好者在各训练班、学校体育队和俱乐部踢球,我不太清楚,但包括足球在内的各项体育活动在加拿大,从儿童到成人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尤其是一到暑期,各类培训班和比赛红红火火,尽管骄阳高悬,各绿茵场上到处都可以看见小朋友奔跑的身影。到了冰雪覆盖的冬季,各足球大棚则人声鼎沸,小队员们依然生龙活虎。不禁令人感叹,加拿大真正体现了“从娃娃抓起”。

小区内设置必备的足球场,背景是学校,从幼儿园到初中


外孙女的足球之旅还能走多远,目前无法估测。没有为国争光的压力,没有改变个人命运的目标,愿意走下去的支撑因素主要看家长的钱包和个人的喜好和坚持了。

                                       写于202385

                            中国女足首次折戟世界杯小组赛有感



    

三黎闲语堂
宁氏三姐妹,闲言琐语,悠游山水,品味人生,借此园地,略抒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