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台寺、潭柘寺座落在郁郁葱葱的群山之间,少了若干尘世的喧嚣,
多了些许出世的幽静。妈妈的墓地就在这一方水土中间,墓碑朴实无
华,面向东方。东方是她生活和工作了半个多世纪的北京城。迎着每
天冉冉升起的朝阳,我相信她在另一个世界里,仍然充满深情地注
视着她的亲人,关心着她的同学好友。与她相伴的有梅里雪山遇难
的英雄,有数学天才陈景润,有笑对观众的李婉芬,有阳光少女张
默然……她(他)们相会于天堂。我仿佛看到妈妈正拿着我在告别仪
式前特地放在她衣兜里的笔和纸风风火火地采访她(他)们,笔尖下
流畅地显出激情四射、才华横溢的篇章。
妈妈的才华
的历史学家爸爸。爸爸在 60 年代初,以两篇文章名扬史学界(《马克
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和《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文革”时被“誉”
为“两株大毒草”,大字报铺天盖地。当时不过是三十岁出头的“小青
年”。但在“文革”过后,却有传闻,说爸爸的精彩文章都是由妈妈代笔。
我知道这当然不是事实,但妈妈的“才气”得到公认由此可见一斑。
但是在学校,却是文体和社会活动的积极分子。妈妈才思敏捷,热情
洋溢。她写出的文章不拘一格,音乐、戏剧、文学、体育,她都不仅
喜好,而且精通。天生一副好歌喉,嗓音圆润、甜美,唱起歌来声情
并茂。每当有老同学的聚会活动,她都非常活跃,会设计一些别出心
裁的创意,引潮流而领风骚。
妈妈和她的“三剑客”
骄傲,尤其是我们上了大学,陆续都获得了博士学位后,作为母亲的她,
喜悦、夸耀之情更是溢于言表。妈妈去世后,我翻看了她在入党时记的
一段日记,记述了党员同志们对她的肯定,当然也有意见,其中之一竟
是“太爱向别人夸奖自己的爱人和孩子”,我想,这是她真情的流露,是
她为人真诚而不加掩饰的表现,我们姐妹三人同样为有这样的母亲而骄
傲,为我们没有辜负她对我们的期望和欣赏而由衷的高兴。
读书和体育
的好习惯,对我们的学习成绩倒没有特别关注,而且也没时间关注。
她认为读书可以长见识,开才智,有利于培养自觉学习的能力。我们
家最大的家当就是书。爸爸曾在 90 年代时荣任过一项“藏书状元”的
头衔,评选等级已经记不清了,似乎是区级或街道级。虽然中间还经
历了“文化大革命”和上山下乡的十年劫难 , 我们姐妹三人一路从大
学一直学到博士。
以培养开朗、向上的性格。她非常欣赏运动员所具有的朝气蓬勃和心
胸开阔的精神面貌。她从小就喜欢体育,工作后,还获得过乒乓球单
打第二名,奖品是一副球拍,我们小时侯就很醉心用这副荣誉球拍征
战大院内外。妈妈还喜欢游泳、滑冰、打羽毛球。记得我们小时候,
一次她对我们发脾气,然后开始翻箱倒柜,一副要离家出走的架势,
我们自然惊恐万分,于是偷偷到阳台从窗户窥视她的动向,才发现她
是准备去冰场滑冰,于是我们冲进屋里,表示我们也想一起去滑冰,
顿时前嫌冰释,大家一起兴高采烈地奔赴冰场。上世纪 60——70 年
代,我们还经常与妈妈一起游泳,有时在游泳池,有时到昆玉河。妈
妈很执着的学习自由游,长达三十多年,最好记录是闭着眼睛换三口
气,挥臂十个轮次,爬起身根本找不到北,游的最长距离大概是十几米。
第二年,夏季到来,又从挥臂三个轮次、换一口气起步。小妹是我们
家的体育“明星”,大学期间是学校田径队、游泳队、篮球队的主力队员,
比我的系级“女一号”至少高出一个等级。体育运动给我们带来了无
限欢乐,也培养了我们乐观、向上,直面人生的风风雨雨。
妈妈的勤奋
在妈妈身上恰如其分。妈妈有才,文字功底好,但她每写一篇文章,
都花费很大工夫。晚年她主要致力于人物采访传记,首先确定所采访
对象时,非常慎重,总是挑选那些经历坎坷、大起大落,富有传奇色
彩的人物,对文章的开头总是反复推敲,经常重新阅读名著,从名家
手笔中开拓思路,因此,她的每篇作品都有不同而又引人入胜的开头。
她对文章的结构、用语、亮点会反复思考和发掘,当有了些想法时,
经常与爸爸探讨。上世纪 50 年代,她就在《人民文学》、《儿童文学》
等刊物上发表作品,上世纪 80 年代以后,她开始了创作的黄金时期,
写了大量的学术论文、报告文学、人物传记、随笔、诗歌,她在病中,
仍然计划着她未完成的书稿。已经发表的文字达百万,还留下了大量
的采访笔记、创作草稿和日记。有人劝她,上了年纪,应该颐养天年,
不要再整日奔波了。他们不理解,写作是妈妈生命的一部分,她不屑
于碌碌无为,也不甘愿无所事事。我相信,在天国,她仍然会笔耕不辍。
妈妈的激情
“不务正业”。妈妈富有激情,选择采访对象也往往是富有激情的角色。
传奇蒙古族女红司令——乌兰,浴火重生的世纪老人秦德君,从囚
犯到企业家的林栋甫,身残志不残的年青女工王世芬,开国大典现
场播音员齐越,京剧奇才表演艺术家李慧芳,才子型文人新华社社
长穆青……个个有血有肉。
勃勃,生动而充满激情的向家人和她的老同学、老朋友讲述,精彩之
处每每令人陶醉其中,似身临其境。
妈妈对新鲜事物,也充满激情,她早早学了电脑,为了提高录入
速度,不断学习新的录入方法,尝试新的技术。
妈妈的真诚
学中有人有困难或有病,她总有多方表示。我记得她很多次在大热天
·3·时,去看望一位身患癌症的老同学,往返坐公交车,来回几个小时。
在与人交往中,也每每发生“投入”与“产出”有很大差异,或“看
走了眼”的情况。但她从不向后看,从不沉浸或纠缠在“往事”中,
仍然真诚地对待老友、新知。妈妈的朋友中,有很多是普通的工人和
老百姓,她喜欢他(她)们的豪爽、坦荡、热情、侠义、朴实,她很
容易与他(她)们“打成一片”,下工厂、到农村,处处都有她的朋友。
“文革”在劳改队时,与工人师傅说说笑笑,苦中有乐。
妈妈的胸怀
别人对她的看法,也不说明她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时,就因“不务正业”而多次受到批评;反右时,被划成“中右”,并
强行发遣到东北(好在爸爸英勇地准备同往时,被北京师范学院领导
阻止,将妈妈调入师院工作);“文革”被征入劳改队就不必说了;粉
碎“四人帮”后,在晋升职称、工资级别上始终受到压制。但妈妈似
乎悟透了了“佛法”,“以出世之心”而“积极入世”,该争取的一定
去争取,当结果不尽如人意时,她却豁达而超脱,永远向前看。
山,怀抱大地,墓碑落款处镌刻着她心爱的三个女儿的名字:和和、
平平、小妹。我为告别仪式题写的挽联是:天上人间您永远关爱着我们,
我们将用一生回报您的关爱。我知道不对仗,我也没有刻意实现对仗,
只是希望它是天国与人世交流的通道。
碑前的松柏,轻轻吹拂着墓碑上我们的名字。
追求真诚的脚步。
我认为贴切又满意的句子,也许会成为我终生的遗憾。
一本书,写一本我已经构思多年的书。
《刘淮文集》序,写于2005 年 3 月 3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