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关停到重启背后到底有多少博弈?

文摘   2025-01-21 10:14   广东  

TikTok在24小时不到的时间里经历了从关停到重启的生死时速。

这美国做事这么随意吗?事实上,tiktok的事件并不是tiktok与美国政府之间的简单谈判,而是涉及到政府,法律,产业链,以及用户之间的多重博弈。

1月17号早上10点,美国最高法院宣布,以9:0通过对TikTok“非卖即禁”的相关裁定。不过,这只是通俗说法。实际上美国最高法通过的,是一部法律不“违宪”的裁定。什么法律?就是今年4月份,美国国会通过的,拜登签署的《保护美国人免受外国对手控制的应用程序法案》(俗称:《TikTok法》)。所谓“非卖即禁”,就是这部法律的一个通俗的说法。TikTok对于这个法案反对,于是上诉到最高法院,称该法律违反宪法,即“违宪”。任何一部法律,如果与宪法相悖,那便是无效的。那么,TikTok就不会被禁了。17日最高法的裁定,其实是裁定该法律并未违宪。也就是说,没有卖掉的TikTok,19日必须停止服务。否则就违法。

违法的罚款的标准是多少呢?每名用户5000美元。TikTok在美国有1.7亿用户。算一下,这笔罚款高达8500亿美元。Tiktok为什么不拖他一两天等川普上台呢?要理解这件事,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就首先要理解,19日TikTok是否关停的命运,到底掌握在谁的手里。

和很多中国网友了解的其实不太一样,Tiktok法律其实不是单独针对TikTok本身,其实还针对了了tiktok的技术服务商。这些服务商包括Oracle、谷歌、苹果——他们提供数据存储、云服务和应用分发,掌控着TikTok的技术命脉。

于是,在1月18日晚上,也就是禁令生效的几个小时之前,这些服务商纷纷开始“切断关系”。毕竟,8500亿美元的罚款风险,任何一家企业都承担不起。到了1月19日零点,TikTok的服务被全面中断,应用从苹果商店和谷歌商店下架,用户再也无法打开这个熟悉的App。

这一刻,许多人觉得TikTok硬气,“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事实并非如此。TikTok并不是选择“壮烈牺牲”,而是因为它的技术服务商,出于法律风险的考量,选择了“拔网线”。对于这些掌握技术命脉的公司来说,支持TikTok并不值得。

然而,事情到了这里并没有结束。1月19日白天,仅仅12小时后,TikTok竟然“死而复生”,重新上线。这场大戏又发生了反转。

你可能会问,究竟是什么让TikTok“起死回生”?答案是:风险变了。

反转来自于特朗普。虽然他当时还没有正式上任,但他在1月19日早晨发布了一份声明。这份声明说得很明白:技术服务商可以继续支持TikTok,不会因此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此外,他还承诺延迟《TikTok法》的执行期限,为谈判争取更多时间。

这一下,技术服务商的顾虑被解除了。没有法律风险,支持TikTok自然成了一个简单的选择。于是,服务恢复,数据重新接入,应用重新上架,TikTok又回到了用户手中。

所以从头到尾,看上去TikTok像个英雄一样,命运看起来由它自己决定,但实际上,这家公司真正的生死权掌握在那些技术服务商手里。

TikTok的经历再次证明了一点:在现代商业社会,资源的控制权才是真正的决策权。法律可以设规则,政府可以施压,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那些控制基础资源的公司。

商业决策从来都是利益优先。技术服务商不支持TikTok,并不是完全是政治原因,而是发现了利益不对等。只有当风险可控时,商业合作才可能持续。

全球化背景下,技术权力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TikTok这场风波表面是商业问题,本质却是技术权力如何影响商业生态的一个缩影。

往期精彩回顾
中国经济的底气,源自十四亿人的“胃”和“钱”
特朗普即将回归,全球竞争进入“系统级”
中国经济的底气,源自十四亿人的“胃”和“钱”

鹤总第一性商业
十年深耕第一性原理,商业战略增长辅导专家,九鸣咨询创始人/和君咨询合伙人,咨询案例入选中欧商学院教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资深投资人及10亿估值实战企业创始人,愿景:让更多人能够具备一眼洞悉世界的本质的能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