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难民潮的背后,是一次权力格局的数字裂变

文摘   2025-01-31 10:46   加拿大  

2020年,一道行政令封禁了TikTok,互联网瞬间被撕裂。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字迁徙潮开始上演:数百万美国用户带着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喜好,涌入了小红书。一时间,这个以中国本土用户为主的平台被迫接纳了一群“流量难民”。人们在评论区里用截然不同的语言说着自己的故事,甚至为对方的文化差异欢呼或争执。奇异的碰撞场景成为彼时网络世界的一道风景线。

这种现象不仅仅是趣闻。它更像一场全球化的模拟实验,揭示了互联网在面对主权分裂时的脆弱性。我们曾经相信互联网是一个“世界般宽广的网络”(World Wide Web),但这种信仰正在破碎。伴随着互联网发展,分隔的数字岛屿逐渐形成,开始演变为“割据的云端”。这种割据并不仅限于商业竞争,更深刻的影响在于,它开始像显微镜一样折射出数字权力如何被重新分配。

TikTok的命运,变成了一场国际政治的比武场。2020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称这一中国公司控制的应用“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外交政策和经济利益”。他签署行政令,要求其美国业务出售,否则将遭到全面禁用。这场风波表面上看是一场针对信息安全的政策博弈,但它很快超出了传统的监管与企业的关系框架。

到2025年,故事迎来了一个新的拐点。特朗普在新任期内推迟了TikTok的禁令,暂时为这个短视频平台争取了75天的“续命”。这些年来,美国对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的关注点从未改变过。与以往不同的是,美国政府更大声地喊出了一个核心目标:避免对“中枢单元”的依赖。这场争端不只是为了保护用户数据,更是为了争夺数字权力的制高点。

让我们回到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的那一刻。在中国,这场“难民潮”引发了三种截然不同的反应。有人充满好奇,乐于与外国用户交流互动;有人理性投机,试图利用这波“泼天流量”将其转化为商业机会;也有人表现出明显的警惕,呼吁维护平台文化纯洁性,甚至抵制这场“流量入侵”。

最让人玩味的,是这种线上现象如何像现实难民潮一样折射出社会矛盾。当互联网不再是一个单一的世界网络,而开始成为被主权和利益分隔的云端世界时,用户的迁徙早已不仅仅是商业问题。

TikTok难民潮,是数字时代的一场“迁徙剧目”。这场戏的台词远超数据隐私和平台竞争,它的根本主题,是全球化数字权力的重组。


0

品泼天流量背后:数字难民潮如何呈现新的国际现实

2020年,当TikTok被美国政府划入“外交对手控制的应用”名单时,它的未来已经不再由用户决定。这一事件引发的“数字难民潮”,成为全球互联网生态中一次独特的迁徙实验。从TikTok的社交空间转向小红书的用户旅程,不仅是一场文化的交锋,更是全球权力格局的一次深刻映射。

当时,仅小红书的中国用户便从这些“TikTok难民”的内容中,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异质化冲击。美国用户在小红书分享被中国平台氛围“感动落泪”的视频,引发热议。有博主因教外国人学习中文火速涨粉,另一部分博主则敏锐地嗅到了流量商机,用内容“讨好”这一新兴跨境观众。TikTok难民潮短短数月内为小红书带来了超高曝光,一些国内的运动类和生活方式类博主甚至主动发布双语内容,试图抓住这一波“流量红利”。

与此同时,一种矛盾也在酝酿。部分中国用户对这批“洋抖音用户”抱有明显的戒备心理。有网友提出:“这些外国文化会不会教坏我们的孩子?”也有人抱怨小红书算法的推荐机制被破坏,称平台变得“面目全非”。更有激进者在评论区呼吁:坚持说中文,不欢迎“入侵者”。

这种数字迁徙的图景像极了现实世界的移民浪潮。无论是文化交流的美好一面,还是身份认同的矛盾冲突,都在数字空间内重演。唯一的区别是,这一次的“难民”并未越过真实的国界线,而是在云端重新选择栖息地。看似“自由”的数字迁徙,实则被一道“封禁令”塑造得无比清晰。

流量的迁徙从来不是无意识的,它是数字时代政治经济版图中权力重新分配的缩影。

透过TikTok难民潮,可以清晰看到一种新型的国际政治现实。这种现实不仅仅是关于数据安全,也关乎国家如何通过数字工具维护主权和权力边界。美国政府封禁TikTok的理由集中于“国家安全”之上。它担心的是,数据流动会成为他国威慑自己的一种“隐形武器”。从苹果到TikTok,再到Meta,每一个全球化数字平台,都带有浓重的政治属性。这些平台不仅是用户的社交工具,更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博弈棋子。

在这种情况下,流量已经不是单纯的流量,而更像是水坝里的水流。水流可以为下游的农业带来灌溉,也可以因为人为截断而让某片土地彻底干涸。平台的迁徙表象下,流量的分配权才是背后的终极竞争点。

这种对“流量主权”的重视背后,是数字空间从全球化走向割据化的必然逻辑。20年前的互联网,依靠宽带和浏览器的普及,塑造了一个开放的全球网络。我们曾相信,社交媒体是打破国家边界的利器,是全球人类对话的“乌托邦”。而如今,数字岛屿间的分裂却逐渐显现。互联网不再是平等的“信息高速公路”,而更像是一个分裂成小国寡民的群岛,每个岛屿都试图筑高墙,限制跨越边界的流动。

当流量被重新定义为一种资源,数字迁徙便不再是一种随机的用户选择,而是一场权力分配的政治游戏。

TikTok难民潮,是这场游戏的侧影。美国的封禁令,小红书的开放接纳,中国网民的复杂反应,都共同组成了这出戏的序幕。而真正的高潮在于,云端平台已经开始不再仅仅是商业实体,它们被注入了主权的概念,成为国家间的代理人。每一场平台间的争夺,都不仅仅关乎用户,而关乎数据背后的全球权力。

流量的迁徙表面上是用户行为,实质是资源的重新配置。当某个平台成为“泼天流量”的枢纽,它的商业价值便转化为政治意义。无论是TikTok被封,还是难民涌向小红书,这场迁徙中唯一恒定的事实是:流量主权已经成为数字割据时代的最大象征。

当现实中的移民在文化、语言、经济冲突中寻找归属感时,数字世界的难民也在算法、内容和主权斗争中试图找到一片新天地。但这片天地是否真正属于用户,抑或最终仍掌握在平台和国家手中?TikTok难民潮背后,这个问题远比难民的去向更加耐人寻味。


02

云端帝国崛起:科技公司如何成为数字主权的新中心

苹果是否比一些国家还要富有?微软的“数字外交团队”为何规模堪比中等国家的外交部?当你用手机支付一杯咖啡、上传一条短视频时,你可能未曾意识到,某些科技公司早已超越了商业的范畴,正在成为全球权力地图上的重要节点。

以苹果为例,它的“苹果税”政策(对应用商店交易抽取最高30%的佣金)一度引发全球开发者的抗议。2023年数据显示,苹果应用商店的收入达到850亿美元,相当于一些中等国家的年度GDP。为了应对这些抗议,苹果调整了抽成比例,对小型开发者提供更低的征收额度。有人将这一调整戏称为“数字时代的税收改革”,苹果仿佛不再是企业,而是一个拥有自己税收政策的主权政府。

微软也展现出类似的“主权”姿态。其“数字外交团队”由1500多名员工组成,任务是与世界各国政府沟通协商,解决跨境数据流动和技术管制等问题。2024年,微软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更为重要——在巴西的争端中,X平台(推特)因右翼言论处理不力,被最高法院要求整改甚至面临下架,而微软团队竟参与调停,显示出科技公司在跨国纠纷中的影响力。

然而,最让人瞠目结舌的还是特朗普在2021年被推特封禁的事件。当推特宣布永久封禁特朗普账号后,关于平台权力边界的争议被推向高潮。一国总统的发言权被社交媒体公司剥夺,这不仅是对言论自由的挑战,更是对国家权威的一次直接否定。推特用实际行动证明,在数字空间里,它拥有的权力甚至能凌驾于主权国家之上。

这些案例共同指向一个惊人的事实:科技公司正在从商业实体演化为数字主权的化身。

如果说传统企业是建造桥梁的工程师,科技公司则成了桥头的“收费站站长”。它们不仅决定谁可以通过,还在过程中征税、建立规则,甚至裁决纠纷。这种角色的转变,不仅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收益,也让它们掌握了相当于主权国家的权力。这些公司不再只是提供服务的集市,而是成为了拥有规则制定权的“云端帝国”。

这种权力的本质在于对数据的掌控。数据是数字时代的“石油”,它决定了流量的流向,影响了社会的行为模式。科技公司通过对数据的整合、分析和应用,掌握了普通用户甚至政府难以企及的洞察力。更重要的是,它们能通过算法直接塑造用户的行为。这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它们可以替代国家对民众实施“管理”。

一个有趣的类比是,传统国家以地理疆界为核心,而科技公司的疆界则是由数据构成的。它们的“领土”不是一片片土地,而是一个个用户群体。这种“数据主权”的边界扩张不需要征战,而是通过吸引用户、提升黏性实现的。在数字空间里,用户越多,疆域越大,控制力越强。

云端帝国的崛起,源于它们通过平台规则,将虚拟世界中的经济、外交与立法权集中在自己手中。

这也让它们成为主权国家的“既合作又竞争”的对手。以TikTok难民潮为例,美国试图通过打压TikTok来保护其数字主权,而同时,像Meta这样的美国科技巨头则主动游说政府,试图借封禁TikTok之机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这一切表明,科技公司在国际舞台上已不再只是工具或棋子,而是变成了棋手。

科技公司的力量远超人们的想象,而这正是未来全球权力格局重塑的核心驱动力。当云端帝国逐渐取代传统国家,掌握了关键的经济和社会杠杆,权力将不再由领土决定,而由数据和规则主导。

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权力重塑。国家仍在试图用传统边界管理流量和数据,而科技公司已经站在边界之上,定义了什么可以通过、什么必须被阻挡。它们的崛起,让我们重新思考一个问题:在数字主权时代,国家的权力边界究竟应该如何被划定?

往期精彩回顾
隐藏在小镇里的工资崩塌
中产的“鸡娃运动”终将还是要走向尽头了
美国东北大学居然“90%学生延迟毕业”?


鹤总第一性商业
十年深耕第一性原理,商业战略增长辅导专家,九鸣咨询创始人/和君咨询合伙人,咨询案例入选中欧商学院教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资深投资人及10亿估值实战企业创始人,愿景:让更多人能够具备一眼洞悉世界的本质的能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