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扫地机器人被称为智能家居的“黄金赛道”。一台扫地机器人,仿佛就是科技进步的缩影,是无数人向往的“解放双手神器”。资本如潮水般涌入,市场上一片繁荣景象。
2015年,扫地机器人迎来了真正的腾飞元年。这一年,全国扫地机器人销量突破207万台,紧接着在2016年飙升至307万台,同比增长48.3%。短短五年间,市场规模翻倍,从2017年的5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08亿元。到2023年,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已接近138亿元人民币,全球市场更是达到了70.23亿美元。
这是一个令人艳羡的市场。石头科技、科沃斯、云鲸等头部品牌崛起,销量节节攀升,就连家电巨头海尔、美的也纷纷下场。更引人注目的是小米的“八大门徒”——追觅、石头、云米、睿米、顺造、洒哇地卡、德尔玛和星月。小米的投资版图覆盖了大半个赛道,一时间风光无两。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起飞。” 这是雷军的经典名言。扫地机器人赛道,正是最好的风口。睿米正是这样一个幸运的“门徒”。
睿米的故事始于2015年,起初以车载空气净化器起家。2016年,小米和顺为资本迅速投资睿米,将其纳入生态链。紧接着,睿米推出无线吸尘器,凭借简约设计和差异化产品迅速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一度占领国内外电商平台的热销榜单。2018年,睿米年营收已超六亿元,并在亚马逊和海外市场表现亮眼。
但故事的走向,在2021年开始悄然改变。
市场需求在降温。根据数据显示,自2021年起,扫地机器人市场销量开始出现下滑。那一年的销量同比下降了23.8%。头部品牌尚且增长乏力,中小品牌的处境可想而知。
2023年底,睿米发布公告,宣布公司终止运营,所有业务停止。这家曾经站在资本聚光灯下的明星企业,就此倒下。
为什么睿米会倒闭?资本退潮后,市场环境究竟发生了什么?明明智能家居行业还在增长,扫地机器人的需求也依然存在,为什么这样一家被雷军寄予厚望的企业,却没能熬到风口再起之时?
睿米的倒下,并非偶然,它是整个行业内卷加剧的一个缩影。
01
被“卷死”的睿米:竞争加剧的市场缩影
2021年,扫地机器人市场的画风开始变了。
增量市场,正在悄无声息地变成存量市场。
曾经动辄50%的增长速度急刹车,取而代之的是疲软的销售曲线。2021年,扫地机器人销量同比下滑23.8%。到了2023年,这种下滑成为常态,市场规模虽然接近138亿元,但竞争的激烈程度远超想象。
扫地机器人,曾是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新鲜玩意,现在逐渐成为了“大促促销”的常客,销量靠的是层出不穷的折扣和价格战。
石头科技、科沃斯,这两家曾经的“巨无霸”,日子同样不好过。 科沃斯的利润率下降超过20%,石头科技的净利润同比下滑30%以上。
睿米,和它们站在同一个战场,却输得更惨烈。
内卷的背后,是技术的失速。
扫地机器人行业,有一个难以逃脱的“铁律”:真正拉开差距的,是算法和供应链。
想象一下,一个赛道上,两辆车正在竞争。车速差不多,路线也一致。突然其中一辆车装上了最新的导航系统,可以绕过拥堵路段,效率翻倍。而另一辆车,还在用老旧的地图软件,陷入一场没有尽头的塞车。
这就是睿米的问题。
睿米的产品,外观设计足够亮眼,价格也不算便宜。但在扫地机器人最核心的激光雷达导航和路径算法方面,睿米始终比不上石头和科沃斯。
石头科技的地图规划路径算法,几乎做到了厘米级别的精准度,避障系统已经进化到能识别电线、拖鞋、甚至宠物的程度。而睿米,尽管产品价格直逼头部品牌,但在核心技术上始终跟不上步伐。
这不是偶然。
供应链掌控力,是智能硬件的生命线。
睿米在小米生态链中,虽然享受到了早期的小米供应链资源,但到了市场竞争最激烈的阶段,小米并未继续加码睿米,而是把更多资源倾斜给了追觅和石头。
睿米的供应链,像是搭在别人的房梁上,而石头和科沃斯早已在自己的地基上修建摩天大楼。
风口吹来的,是资本;但能决定一家企业生死的,是供应链和核心技术。
科沃斯和石头,能在内卷的风暴中生存下来,靠的不是低价,而是不断进化的避障系统和强悍的供应链能力。
睿米倒下的那一天,公告里写道:“鉴于市场环境的波动以及公司战略方向的调整,我们不得不做出这一艰难的选择。”
事实是,市场并没有波动,真正波动的是睿米自身的技术力和供应链整合能力。
价格战,并不能打败所有人,但足以淘汰那些技术力孱弱的玩家。
睿米的产品价格在3000-4000元之间,与科沃斯、石头正面交锋。然而在3000元这个价位,消费者并不在乎你是谁,他们更在乎的是谁的吸力更强,谁的导航系统更准。
这就像一个竞技场,两位选手都穿着华丽的战袍,但真正分胜负的,是谁能挥出更快的一拳。
石头和科沃斯,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过亿,而睿米的研发费用,甚至不足石头科技的三分之一。
消费者并不会为“差不多”的产品买单。
睿米输掉的,是一场马拉松,短跑阶段或许还能领先,但长跑比拼的,是耐力和技术储备。
行业内卷,实际上是技术和供应链的赛跑。
那些倒下的品牌,并非死于市场不景气,而是死在了“技术掉队”的赛道上。
当市场的竞争门槛不断抬高,留给技术追赶者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少。
02
深陷内卷的行业困境:扫地机器人赛道的“盛极而衰”
2021年,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销量下滑23.8%。
这个数字的背后,潜藏着一场激烈的淘汰赛。
扫地机器人,这个曾被资本疯狂追逐的赛道,在短短几年内,从“兵家必争”变成了“红海死战”。
头部玩家的财报已经说明了一切。
科沃斯2023年的净利润同比下滑20%以上,石头科技更惨,利润下滑超过30%。整个行业利润率从20%被压到15%,甚至更低。扫地机器人市场,从一个“大口喝汤”的盛宴,迅速变成了“舔干锅底”的零和游戏。
行业的高光时刻,正在离我们远去。
2023年,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虽然接近138亿元人民币,但同比增长率仅为个位数。这种增长速度,对于习惯了“高倍速”的智能家居赛道来说,简直像是从高铁换成了自行车。
资本市场嗅觉灵敏,一旦行业利润率下降,资本撤退的速度,比跑步还快。
睿米的倒下,就是这场撤退潮的注脚之一。
市场不再扩张,只剩存量搏杀。价格战、技术战、供应链战,层层加码。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比谁增长快,而是比谁“活得久”。
这场扫地机器人内卷大战,说白了,是存量市场的争夺战。
增量市场时,每家企业都能分得一杯羹。哪怕产品稍微逊色,市场总会为新品牌留点余地。但存量市场,只能拼刺刀。
行业进入刺刀阶段,睿米的缺点彻底暴露。
睿米的倒下,是必然的。
存量市场中,真正的生存之道,是不断扩大“护城河”。
石头和科沃斯,能在内卷中活下来,靠的是深厚的技术壁垒和强大的供应链掌控力。技术越深,供应链越强,护城河就越宽。而睿米的护城河,只是资本带来的流量红利,一旦红利耗尽,企业瞬间陷入裸泳状态。
裸泳的结果,显而易见。
扫地机器人市场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
现在的市场,不再奖励“跟风者”,只奖励“创造者”。
2020年前后,扫地机器人只需要解决“能扫地”这个问题。到了2023年,消费者更关心的是“扫得干净”“避障精准”和“路径规划”。需求的变化,让技术成为唯一的护身符。
石头科技在2023年推出的G10S Ultra,搭载全新的双激光雷达系统,避障率提升40%。而睿米的同类产品,在避障能力上,甚至还停留在两年前的技术水准。
技术差距的放大,意味着市场份额的丧失。
存量市场中的竞争,不再是简单的产品拼比,而是供应链、品牌、渠道和技术的全方位比拼。
睿米,在这个维度上的全面失守,导致了最终的溃败。
技术是“护甲”,供应链是“盾牌”,品牌是“刀刃”。少了其中任何一个,在存量市场中都难以生存。
睿米的问题,并不是单一的技术掉队,而是全链路竞争力的失衡。
存量市场中的竞争法则,比增量市场复杂得多。它考验的是企业在“多维度”上的整合能力,而非单点突破。
扫地机器人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行业门槛再次拔高。中小玩家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会像睿米一样,被无情淘汰。
这是一场持久战,输在起跑线上的企业,只能被行业无情吞噬。
扫地机器人市场的未来,属于那些敢于押注技术、深耕供应链、持续迭代产品的企业。睿米的倒下,正是市场对“投机者”的一次清算。
03
风口之后,什么才是穿越周期的关键?
2023年,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138亿元,年增速不足5%。
看似还在增长,但整个行业已经从狂奔转向爬行。资本市场冷却,消费者热情降温,技术进化也进入瓶颈期。
市场的天花板,正悄然逼近。
睿米并不是唯一一个掉队的玩家,更多小品牌正在悄无声息地退场。曾经的小米生态链“八大门徒”,如今只剩下石头和追觅还能站稳高端市场。
其他品牌,要么沦为千元级低端产品,要么直接消失。
在扫地机器人赛道,每一轮竞争,都是一场“熬”字诀。
但光“熬”还不够。
穿越周期的能力,才是真正决定生死的核心。
周期,是科技行业最大的筛子。
每一次行业高速增长,总会带来大量“搭顺风车”的选手。但当增长减速,只有少数企业能穿越寒冬,进入下一个阶段。
科沃斯和石头科技,就是典型的穿越周期选手。
2021年,扫地机器人市场遭遇增速放缓,石头科技的市场份额依旧稳步提升,占据高端市场的主导地位。它们成功的关键,在于核心技术的持续突破和供应链的高度整合。
石头G10S Ultra推出不到三个月,就收获了超过15万台的销量,迅速成为年度爆款。
而睿米的同类产品,在上市初期也曾热销,但由于避障系统落后,续航短板突出,复购率和用户口碑逐渐下滑。
技术,决定企业能走多远,而品牌,决定企业能爬多高。
扫地机器人并不是一个低门槛行业。它涉及复杂的传感器技术、导航算法、智能路径规划等诸多硬核技术。每一次产品升级,都是一次烧钱的豪赌。
但睿米的问题,在于赌得不够坚定。
2023年,扫地机器人头部企业的研发投入普遍超过营收的10%。科沃斯的研发投入达到6.2亿元,占营收的12%。石头科技更是投入超过4.3亿元研发资金,占比接近14%。
睿米的研发投入,不到营收的5%。
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中,5%的研发投入,等于只在大风大浪里撑了一把纸伞。
纸伞挡不住风雨,资本红利散去,睿米的退场只是时间问题。
创新,是周期中唯一的免死金牌。
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技术创新始终是扫地机器人行业的核心变量。技术能够决定一家企业能否穿越寒冬,也决定了企业在存量市场中能否拥有议价权。
避障、路径规划、自动集尘,这些曾经是高端产品的“独家技能”,如今已经成为中端产品的标配。消费者的期待值不断提高,市场的进入门槛也在不断拔高。
未来五年,扫地机器人行业的竞争,将进入“第二阶段”。
这个阶段,比拼的不再只是硬件,而是全链路智能。
石头和科沃斯,已经在布局AI大模型,试图将扫地机器人打造为家庭智能中枢,兼具视觉识别、语音交互和多设备联动的能力。
睿米的倒下,给所有玩家敲响了警钟。
风口再大,也只是风;真正能活下去的,是那些能持续创新的玩家。
科技行业没有“稳赚不赔”。在周期的筛选下,市场只会为那些拥有技术护城河的企业留下生存空间。睿米之所以倒下,并不是因为市场不再需要扫地机器人,而是因为它没有跟上市场进化的步伐。
周期来临,淘汰的不是企业,而是那些停下来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