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访谈录》| 周岱翰:“南粤治癌巨匠” 开拓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

健康   2024-11-17 08:31   广东  


周岱翰:“南粤治癌巨匠” 开拓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



“医生要有精湛的医术,更需胸怀仁心,医病先医心,用精诚温暖病人,感受人文关怀,看到健康希望。”



1


临床大家活人无数


周岱翰是中医肿瘤学科奠基人之一。1941年,他出生于广东汕头的一个医学世家,受家庭熏陶立志从医,1960年考入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1966年毕业后分配至地处基层的广东省泗安医院,开始治疗癌症病人。1976年,他调入广州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跟随岭南名医周子容、关济民、黄耀燊学习。1978年,周岱翰在国内较早创立肿瘤门诊及肿瘤研究组,后建立大学肿瘤研究室和附属医院肿瘤科,带领团队发扬中医治癌精髓,提升临床疗效。


周岱翰教授带领弟子查房讨论病情


周岱翰从医任教50余年,学验俱丰。他总结岭南地域癌症病机特点为“毒发五脏”,提出解毒治癌十法,在学术思想上推崇《伤寒杂病论》辨证认病思想,拓展肿瘤临床四诊与辨证论治内涵,诠释“以人为本”及“带瘤生存”理念。并且,他首倡放射反应和放射损害属“火邪”“热毒”论,部分化疗毒副反应属“湿热”,皆属温病范畴,在肿瘤领域发展温病学说。在临证过程中,周岱翰践行辨证论治三层次,即辨病、辨证、辨症相结合。


周岱翰开创肺癌“益气除痰”治疗及药方研究,被同行接受并推广。他指出,治肺癌首重益气除痰、养阴解毒,归纳肺癌病因为“痰、瘀、毒、虚”,关键病机是“脾虚痰湿”。1985年,由他研制的国内第一个肺癌中成药鹤蟾片投入生产,此后还获得了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乙等奖,2004年,该药成为保护品种,至今仍应用于临床。此外,他研制的清金得生片,获评广东省“岭南名方”。在治肝癌方面,周岱翰强调健脾养肝、软坚消癥,研制“参桃软肝丸”惠及广大肝癌患者。治大肠癌方面,则强调“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和”,研制“解毒得生煎”直肠滴注等创新肿瘤外治法,疗效卓著。


作为一名中医临床大家,周岱翰擅长中医治疗晚期、难治癌症,取得了良好疗效,活人无数。


1995年,阳江市一女性患者关某罹患宫颈癌,在省城肿瘤医院行放疗及宫颈癌根治性切除术,2001年出现宫颈癌复发并盆腔播散转移,伴膀胱阴道瘘、右下肢血栓并坏死、行肾透析,后因病情恶化,先后行右下肢截肢术、左肾切除术、回肠代膀胱壁造瘘术、横结肠造瘘术等姑息治疗,无法再做西医疗法。悲观危难之际,关女士慕名找到周岱翰求治。凭借医者仁心与对病者的信心,周岱翰全病程不离不弃。坚持中医治疗后,关女士病情逐渐缓解,至今生存已24年。报章、电视探访时,她眼含热泪握着周岱翰的双手,动情地说:“真的非常感谢周教授,没有您,就没有今天的我,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对此,周岱翰和蔼地回应:“不用谢,这是我们医生的分内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后来,因此动人事迹,双方分别获评“南粤楷模”和“文明家庭”。


2017年,获授“南粤楷模”荣誉称号


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周岱翰运用中医药治疗众多晚期癌症病人,很多都获得了良好疗效,生存质量得到改善。其中,延长生命10年甚至20年以上的患者不下百人。



2


首倡“带瘤生存”理念


周岱翰潜心临床,精研医术,师古不泥古,在国内首倡中医领域“带瘤生存”理念。20世纪70年代,中医尚未能建立自己的肿瘤疗效标准,西医界则采用以“杀灭肿瘤”“治愈率”为主要治疗目标的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在临床上,周岱翰看到许多应用中医药治疗的中晚期肿瘤患者,症状改善,痛苦减轻,体重增加,活动能力增加,甚至生存较长时间,但由于肿瘤并未缩小,按照评价标准则是治疗无效。而有些瘤体评价“有效”的患者,却因过度治疗反而缩短生存时间。


于是,周岱翰依据中华文化、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参照古人“带疾终天”“治病留人”成功经验,提出了“带瘤生存”理念。即当邪气对峙、邪难压正的情况下,可以出现“带瘤生存”的特殊阶段,此时治疗目的在于通过辨证论治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这正是中医治疗肿瘤的特点和优势。他倡导“带瘤生存”,更新治癌理念,不以完全杀灭肿瘤为唯一治疗目标,通过中医药治疗以期获得最好的生活质量和最长的生存期,维持一个动态的邪正对峙、邪难压正的中和状态,进而实现“治病留人”,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扶正抑瘤的治疗理念。


为此,周岱翰引领中医肿瘤学科研规范化、标准化研究,制定《中医肿瘤疗效评定标准》(草案)并在行业内推广应用。他尤其重视中医药对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的维护,主持“八·五”攻关项目“中医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主持“十·五”攻关项目“提高肺癌中位生存期的临床研究”显示生存期、生存质量等方面临床受益显著。主持“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等。相关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



3


开拓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


作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第三届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周岱翰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医治癌研究。他秉承中原医经宗旨,重视运气学说,突出“三因制宜”,结合岭南特有的湿热气候和发病热点,构建了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中医肿瘤理论学术体系和辨治方法,其中对鼻咽癌、原发性肝癌、肺癌、大肠癌等肿瘤的认识与诊疗颇具代表性,逐步形成具有中医药学特色与优势、岭南医学人文特点的中医肿瘤学术流派。2016年,广中医一院成立“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工作室”。


周岱翰是引领中医肿瘤学教育的先行者。1982年,周岱翰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医肿瘤学”教学,编写广东省中医肿瘤专科班级大学选修课教材《中医肿瘤学讲义》。2005年在全国率先创办中医肿瘤本科方向班,首次将“中医肿瘤学”纳入全国高等院校专业培养体系,传承创新中医肿瘤学文化。1999年起,周岱翰开始招收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后,培养中医肿瘤高层次专门人才。2006年,周岱翰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其弟子有的在澳大利亚传承中医肿瘤学,有的则在越南开设中医肿瘤治疗科室。2012年,周岱翰主编“十一五”全国高等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肿瘤学》,2016年,主编“十二五”教育部本科教材《中医肿瘤学》,先后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创立“中医肿瘤卓越班”及“岱翰”国医班,在他的大力推动下,2024年《中医肿瘤学》课程率先纳入全国高等院校本科教育必修课程。周岱翰对学生的培养尤其认真负责。2008年,他拿出自己的出诊金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设立“周岱翰优秀博士论文奖”,共计40余万元。此外,还从2014年开始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先后培养博士后和博士研究生23名、硕士研究生12名。


周岱翰是促进中医肿瘤学术思想饮誉海内外的弘扬者。他重视对外学术交流,弘扬中医肿瘤学术思想。1979年他成为内地首位至香港讲中医治癌的中医师,开拓了医院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合作,并积极拓展医院与东南亚、北美等地的学术交流与癌症会诊,将中医肿瘤学术思想传播到了全世界。2003年创办“粤港澳中医肿瘤学术大会”,至今已成功举办第五届。2005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杰弗瑞 · 怀特博士首次来华与周岱翰交流,并开启了延续至今的中美专家合作。至今,他的讲学足迹遍布20多个国家、地区,在全球“圈粉”无数,桃李满天下。


2005 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补充和替代医学办公室主任杰弗瑞D·怀特博士受周岱翰教授邀请,到医院进行学术交流


周岱翰也是中医肿瘤食疗学的开创者,推动肿瘤康复与医养结合。根据岭南地区的“湿”“热”病因,他20世纪70年代起研究岭南中医特色和抗癌中草药,并基于岭南饮食文化特色、岭南人体质特点,主张药食结合、辨证施膳以“得胃气”,在我国最早出版肿瘤食疗专书《癌症的中医饮食调养》《中医肿瘤食疗学》等,强调因人因病辨证施膳,发扬“杂合而治”中医食物疗法以辅助弥补药物疗法之不足,拓展了中医肿瘤食疗学的特色疗效,推动药食结合防治肿瘤。


除此之外,周岱翰还是人文关怀的倡导者,治癌必先治心。他临症首倡“医病先医心”,重在帮患者建立信心。此前,有个病人患了前列腺癌,大小便不通畅,心情烦躁不想治疗。家属带他前来看病,病人很不情愿,见面就问周岱翰:“你是什么医生?”他答:“老医生。”接着对方又问:“你是什么大师?”他继续答:“假大师。”三言两语的轻松调侃,缓解了病人的烦躁。见对方情绪稳定下来,他便一边问病诊脉,一边开导他:“像汽车加油一样,没油怎么开得了车啊?人不吃饭就会没命,我开药给你吃,你一定会胃口增加,下回来的时候胖几斤,就不会这么辛苦了。”第二个月复诊时,病人已经重了七八斤,一进门就给周岱翰鞠躬,自我检讨上次就诊时的态度言语。


“治病需先从医治心病着手。心里的病根除了,也有助于控制身体上的病情。”在教导学生时,周岱翰经常这么说。在超过半个世纪的从医生涯中,周岱翰用行动践行“三满意”:第一让自己满意——对病人要诚心诚意,诊疗病人要认真负责,对方生命相托,自己也要尽心尽力;第二让病人满意——病人患病,痛苦彷徨,要让病人尽快减轻痛苦,重拾对未来的希望;第三让社会满意——遵守医德医风,为病人着想,让医院和社会满意。


2017年6月,周岱翰获评为“第三届国医大师”。2019年,国医大师工作室成立,周岱翰又有了传承中医学术的新舞台。他所创立的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在人才培养、高校教育、标准制定、评价体系构建、新药研发等方面建树卓著,展现岭南中医魅力,为中医肿瘤学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4


结语


献身中医肿瘤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半个多世纪,周岱翰成为公认的现代中医肿瘤学科的主要奠基者和领军人之一。2018年11月,由周岱翰牵头申办的《中医肿瘤学杂志》成功获得了国家新闻出版署的创刊批复, 2019年5月正式出版发行。这份双月刊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中医肿瘤专科杂志,着重反映中医肿瘤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中医肿瘤学专业期刊的空白,并经过艰辛努力,纳入国家科技核心期刊目录,学术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老骥伏枥,矢志奋蹄,博学厚德,精诚济世,“80后”的周岱翰已在医教学、科研上拼搏半个多世纪,本着“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的精神,现今仍坚持在抗癌临床第一线,精心培育,助力“中医肿瘤学”繁花似锦、硕果累累。


整理、撰写:周瑞生、肖志伟、李穗晖

校对:潘晓佳

编辑:梁韵怡

复核:梁幸琳、吕泽慧

责编:王爔晨

审定:刘苡婷


加关注,不迷路,

健康与你同路!


订阅号

关注|可预约挂号、缴费、代煎配送、缴交住院按金、查询检验报告和住院日清单等

服务号

关注|可预约挂号、缴费、代煎配送、查询检验(查)报告和住院日清单等

健   康    加   倍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创建于1964年,是我国高等中医药临床教育、医疗、科研重要基地之一,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示范中医医院和首批广东省中医名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