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并发症及处理方案

健康   2025-01-15 19:38   北京  


作者:王慧 张正仪 卢洪叶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质、量欠佳或美观性不足可能是种植体植入前、术中或术后的多种因素综合所致。本文详细描述了可能导致黏膜炎或引起软组织并发症的治疗操作,并追溯到术前评估、诊断或手术阶段,为软组织管理提供可能的临床治疗方案,以避免或治疗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并发症。目前有三个主要的软组织处理时间点:种植体植入前、种植体植入同时、二期手术期间。




PART.01

种植体植入前诊断失误引起的并发症

“诊断失误”主要是指术前对植入手术部位缺乏正确的软组织评估。在植入前,除了对硬组织进行X线检查外,还必须对软组织进行临床评估。如果没有进行正确评估,那么无法通过手术来弥补软组织缺失,很可能导致软组织量和质的缺失。

角化黏膜不足  种植体周围角化粘膜的数量可分为存在且充足(≥ 2mm)、存在但不足(≤ 2mm)和缺失(0 mm)。角化黏膜对维持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角化黏膜的缺失或不足往往会妨碍患者进行适当的口腔卫生操作,容易导致菌斑堆积,诱发种植体周围炎。在种植体植入前增加角化粘膜最常采取的手术方案是游离龈移植。


图1  种植体植入前,术前评估失误导致角化黏膜缺乏。A. 由前庭沟深度不足和角化黏膜缺失引起的黏膜炎。B. 游离龈移植、固定。C. 治疗后1年临床情况。注意前庭沟深度增加,角化黏膜宽度增加,菌斑控制良好,黏膜炎没有复发。

水平和/或垂直软组织缺损  获得理想的软组织整合以模仿邻间区完美的牙龈轮廓是处理美学问题的关键。拔牙后,缺牙区软组织体积与邻牙相比往往不足。在软组织体积不足的牙槽嵴中植入种植体会导致两种类型的美学并发症:① 垂直缺损导致颊侧牙龈边缘不协调和/或牙龈乳头高度不足;② 水平缺损导致黏膜呈灰色和/或穿龈轮廓不饱满。

病例1  术前软组织评估诊断失误导致水平软组织缺损
上颌右侧切牙位置种植体支持冠的龈缘水平与对侧同名牙的龈缘水平一致,邻间牙龈乳头高度大于3 mm,但存在水平颊舌向软组织缺损。这种水平组织缺陷导致种植体穿龈轮廓不佳及根部组织透灰。为了增加厚度,使用结缔组织移植物,并用冠向复位瓣覆盖。1年后,软组织厚度的增加可以掩盖种植体结构,并改善种植体支持冠的穿龈轮廓,从而获得令人满意的美学效果(图2)。

图2  水平软组织缺损。A为12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正面观;B水平缺损侧面观;C、D结缔组织移植物补偿水平缺损间隙;E冠向复位瓣完全覆盖移植物;F愈后一年

病例2  术前软组织评估诊断失误导致水平软组织缺损
当种植体颊侧黏膜边缘的根向移位伴有邻间龈乳头高度不足(高度< 3 mm)时,建议采用外科和修复联合方案进行结缔组织移植和临时冠塑形。先去除旧修复体及基台,置入近远中向缩窄的基台和临时冠,并维持约3~4个月,以促进软组织稳定,为结缔组织移植和龈乳头成形提供了一个更宽的受植床。然后用冠向梯形瓣覆盖移植的结缔组织,皮瓣关闭后,调改临时冠。3~4个月后,重新制作临时修复体,以进行软组织塑形。当颊侧黏膜边缘位置与11平齐且牙龈乳头完全填充邻间隙时,进行最终修复。3年后,缺损区被完全覆盖,牙龈边缘齐平,取得良好的美学效果(图3)。

图3  垂直软组织缺损。A21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正面观;B、C短临时冠和改良基台应用4个月后软组织形貌;D、E结缔组织移植物缝合于受植区;F、G愈合4个月后的软组织;H软组织塑形;I塑形结束后软组织形貌;J3年后最终修复和美学外观

病例3  术前软组织评估诊断失误导致的水平和垂直向软组织缺损及龈乳头丧失
当种植体颊侧黏膜边缘的根向移位伴有邻间龈乳头严重缺失或完全缺失时,建议采用埋入式愈合的软组织增量手术(图4)。将种植体部位视为无牙区域,使用改良的结缔组织平台技术,将近远中种植体周围龈乳头去上皮,来缝合固定结缔组织移植物。这种手术方法不仅可以改善颊部软组织的水平厚度,还可以增加邻接龈组织的高度和体积,从而获得理想的美学效果。

图4  软组织水平和垂直向缺损,龈乳头缺失。A~C患者的微笑照、临床照和X线片显示基线情况;D牙合面观;E结缔组织移植物缝合于颊部和种植体平台上方,弥补水平和垂直向软组织缺损,埋入式愈合;F和G愈后1年;H3年后患者的微笑照


PART.02

种植体植入过程中操作失误导致的软组织并发症


合适的种植体植入方案和准确定位对于长期保持理想协调的软组织形态是至关重要的。研究发现,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缺损与种植体植入三维位置的定位不正确密切相关。种植体植入的角度和颊舌向位置的确定与后期修复有关。理想情况下,种植体长轴的投影应该在未来修复体切缘的腭侧。近远中位置应该确保种植体和邻牙之间的安全距离至少为1.5 mm,种植体之间的安全距离为3~4 mm。遵守这些参数不仅可以防止对邻牙牙根的损伤,还能保存邻面种植体周围骨和软组织的体积。美学区种植体植入的冠根向位置应参照邻牙的龈缘。理想情况下,种植体应位于理想的龈缘位置根方3.5~4 mm处。


角度和颊侧位置误差  在许多临床情况下,不正确的种植体植入角度会导致软组织缺损。在治疗方面,使用角度基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角度偏差。如果角度矫正在基台轴可接受的倾斜度范围内,能获得足够的修复体穿龈轮廓,那么软组织缺损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角度和种植体三维位置误差均可导致修复体穿龈轮廓不佳。


病例1  种植体植入角度(< 40°)和颊侧位置偏差引起的软组织开裂和开窗

软组织缺损是由非常颊向的种植体位置和严重角度误差导致的开窗引起的。同时可观察到牙龈乳头高度< 3 mm。这种并发症可以通过两步手术来处理:① 埋入式愈合的软组织增量手术来治疗软组织缺损;② 通过二次手术放置角度基台来纠正角度偏差。在软组织愈合和塑形后,获得了理想的牙龈边缘位置,实现了具有正确穿龈轮廓的最终修复(图5)。


图5  软组织缺损和开窗是由于种植体植入角度和颊侧位置偏差引起的。A、B临床基线情况显示软组织缺损和开窗;C翻瓣;D结缔组织移植物固定;E愈后4月;F二次手术和基台放置;G塑形阶段;H最终修复;I~N显示基线、移植物、重新暴露术区、角度矫正和最终效果

病例2  角度(> 40°)和颊侧位置偏差引起软组织缺损
当种植体植入的颊侧位置偏差和角度偏差大于 40°引起软组织开裂,无论邻间软组织情况如何,如果不移除种植体就不可能通过膜龈手术改善美观,因为目前没有能弥补这么大错位量的基台(图6)。

图6  软组织破裂是由角度和颊侧位置错误引起。A颊面观显示黏膜边缘的根向移位;B冠去除后的角度误差评估;C颊侧错位合面观

病例3  颊侧位置偏差引起的软组织裂开,牙龈乳头高度不足
当种植体颊侧错位伴随种植体周围牙龈乳头缺失,膜龈手术无法改善美观情况(图7)。

图7  颊侧位置错误引起的软组织开裂。A为颊侧观示软组织开裂,邻间龈乳头缺失;B、C牙冠去除前后颊侧错位合面观

近远中位置不佳  首先,应仔细评估牙根与种植体的距离。牙齿和种植体之间至少需要1.5mm的骨,如果种植体侵犯了这个距离,残余的薄骨可能会吸收,导致对覆盖其上的软组织的支持减少。然而,当评估由近远中错位引起的邻间软组织缺损时,牙齿和种植体之间软组织的间隙大小决定了矫正的可能性。在前牙区域,牙弓的弯曲妨碍了对牙齿和种植体之间距离的精确线性测量,因此X线评估并不是可靠的诊断工具。这个空间必须通过去除牙冠和基台,用牙周探针测量种植体顶端和邻近牙齿之间的距离来进行临床评估。邻间软组织宽度必须至少1.5 mm,以确保软组织重建有足够的支持;如果剩余间隙较窄,则无法通过膜龈手术矫正。

病例1  近远中位置牙龈乳头高度缺失引起的软组织缺损
近远中位置不佳引起上颌右中切牙位置种植体的颊侧软组织缺损,远中牙龈乳头高度不足。种植体与侧切牙之间的距离太近,软组织不能充分填充邻间隙,导致美观性差。然而,在去除牙冠后,临床测量的牙齿与种植体之间的距离>1.5 mm,可以进行埋入式愈合的软组织增量术来纠正软组织缺损(图8)。

图8  软组织缺损。A颊面观显示软组织缺损伴随远中龈乳头缺失;BX线片显示基线情况;C、D牙冠和基台去除后软组织闭合;E结缔组织移植物缝合在连接平台处;F愈后4月,暴露种植体顶端;G、H塑形后软组织愈合;I最终修复;JX线片检查

病例2  近远中位置误差导致软组织缺损伴随牙龈乳头高度缺失
种植体和中切牙之间的邻间软组织缺损伴随远中龈乳头附着丧失。邻间软组织近远中距离减小(< 1.5 mm),无法进行龈乳头重建(图9)。

图9  软组织缺损。临床和影像示软组织缺损伴随龈乳头高度缺失,近远中距离减小(< 1.5 mm)

冠根位置误差  我们需要依据冠向错位的程度来制定治疗方案。一般来说,如果种植体顶部比理想的同名天然牙的牙龈边缘位置更接近冠方,就没有空间进行软组织/修复体重建。如果种植体顶部位于理想的同名天然牙的牙龈边缘位置的根方,可考虑使用手术和修复联合的方法(图10)。

图10  种植体冠根位置误差导致软组织缺损。A、BX线和临床照片显示种植体顶部在中切牙牙龈缘水平的位置;C、D结缔组织移植物缝合;E愈合4月后;F最终修复;G、H患者治疗前后的微笑照;IX线片检查


PART.03

种植体植入后或者二期手术中软组织处理失误引起的并发症


种植体植入后或者二期手术中软组织处理失误引起的并发症  在牙齿周围的膜龈手术中,手术手法不恰当,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疤痕形成、移植物暴露、软组织厚度过厚,以及由于底层金属结构的透光效应导致的软组织变色。


图11  移植物暴露。A临床照片显示由于原始龈瓣收缩引起的移植物暴露;B种植体周围边缘软组织细节;C临床照片显示手术过程中覆盖龈瓣的穿孔导致的移植物暴露;D移植物暴露的细节

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决策  以下决策方案(图12)可用来指导临床医生在面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缺损时的选择。首先要考虑的是种植体的位置,这可能存在两种主要情况:
① 种植体在理想的位置(即软组织缺损是由于在种植体定位之前缺乏软组织处理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评价指标是种植体周围龈乳头的尺寸。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种手术和/或修复的治疗方法。
② 种植体植入位置不理想(例如,软组织缺损是由于种植体放置时发生错误造成的)。首先,有必要确定错位的类型(根尖/冠方、近中/远中、角度)。其次,应评估种植体周围龈乳头的尺寸。基于这些参数,提出了不同的手术和/或修复的治疗方法。

图12  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缺损治疗的决策过程


PART.04

总结


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并发症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归纳为两类:术前评估诊断失误和手术阶段发生的操作失误。前者可以通过进行适当的术前评估和引导种植体放置来避免;后者通过规范外科手术操作来避免。然而,大多数并发症可以通过适当的软组织手术来纠正,从而使患者获得美观的结果。邻间区软组织的质与量是治疗上述软组织并发症手术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了解膜龈手术的局限性对于防止手术失败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Stefanini M, Marzadori M, Sangiorgi M, Rendon A, Testori T, Zucchelli G. Complications and treatment errors in peri-implant soft tissue management. Periodontol 2000. 2023 Jun;92(1):263-277. doi: 10.1111/prd.12470. Epub 2023 Jan 3. PMID: 36594486.


作者简介


王慧,口腔修复学科住院医师。浙江大学口腔医学博士、临床博士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一项,发表SCI论文多篇。主要从事牙体及牙列缺损和缺失的固定和活动义齿修复、前牙美学修复、种植上部修复、数字化修复等诊疗工作。


张正仪,副主任医师,浙江大学口腔医学博士,美国奥古斯塔大学牙学院访问学者。长期从事修复科临床及教学工作,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厅级课题。专业方向:牙体缺损的微创美学修复,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可摘局部义齿和全口义齿修复及种植修复。


卢洪叶,博士,临床博士后,iMeta青年编委,宏基因组编辑。主持/参与国家项目6项,其中包括博后特别资助、博后面上项目和国自然青年项目,发表高质量论文近20篇,曾获得“IADR杰出学者”、“学术创新奖”和“创新人才”等奖项与称号。擅长天然牙的保留、舒适化微创诊疗、多学科交叉序列治疗、口腔美学修复及数字化诊疗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编辑:CMT小米

监制:CMT飘飘

媒体合作:刘先生 13521808316



『口腔科普小今 是《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面向大众开设的口腔健康教育平台。在这里有一位靠谱的“小今医生”,希望用说白话、接地气的方式轻松愉快地传播普及口腔医学专业知识,提供权威、准确、实用的口腔健康信息。点击关注我们,有眼光!

“发现口腔人的精彩,满足口腔人的需要!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主办,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出版发行,为国内首个正式出版发行且具有国家刊号的口腔领域专业报纸。传播口腔医学专业信息,成为口腔医师的贴身课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