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质、量欠佳或美观性不足可能是种植体植入前、术中或术后的多种因素综合所致。本文详细描述了可能导致黏膜炎或引起软组织并发症的治疗操作,并追溯到术前评估、诊断或手术阶段,为软组织管理提供可能的临床治疗方案,以避免或治疗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并发症。目前有三个主要的软组织处理时间点:种植体植入前、种植体植入同时、二期手术期间。
角化黏膜不足 种植体周围角化粘膜的数量可分为存在且充足(≥ 2mm)、存在但不足(≤ 2mm)和缺失(0 mm)。角化黏膜对维持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角化黏膜的缺失或不足往往会妨碍患者进行适当的口腔卫生操作,容易导致菌斑堆积,诱发种植体周围炎。在种植体植入前增加角化粘膜最常采取的手术方案是游离龈移植。
合适的种植体植入方案和准确定位对于长期保持理想协调的软组织形态是至关重要的。研究发现,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缺损与种植体植入三维位置的定位不正确密切相关。种植体植入的角度和颊舌向位置的确定与后期修复有关。理想情况下,种植体长轴的投影应该在未来修复体切缘的腭侧。近远中位置应该确保种植体和邻牙之间的安全距离至少为1.5 mm,种植体之间的安全距离为3~4 mm。遵守这些参数不仅可以防止对邻牙牙根的损伤,还能保存邻面种植体周围骨和软组织的体积。美学区种植体植入的冠根向位置应参照邻牙的龈缘。理想情况下,种植体应位于理想的龈缘位置根方3.5~4 mm处。
角度和颊侧位置误差 在许多临床情况下,不正确的种植体植入角度会导致软组织缺损。在治疗方面,使用角度基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角度偏差。如果角度矫正在基台轴可接受的倾斜度范围内,能获得足够的修复体穿龈轮廓,那么软组织缺损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角度和种植体三维位置误差均可导致修复体穿龈轮廓不佳。
病例1 种植体植入角度(< 40°)和颊侧位置偏差引起的软组织开裂和开窗
软组织缺损是由非常颊向的种植体位置和严重角度误差导致的开窗引起的。同时可观察到牙龈乳头高度< 3 mm。这种并发症可以通过两步手术来处理:① 埋入式愈合的软组织增量手术来治疗软组织缺损;② 通过二次手术放置角度基台来纠正角度偏差。在软组织愈合和塑形后,获得了理想的牙龈边缘位置,实现了具有正确穿龈轮廓的最终修复(图5)。
种植体植入后或者二期手术中软组织处理失误引起的并发症 在牙齿周围的膜龈手术中,手术手法不恰当,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疤痕形成、移植物暴露、软组织厚度过厚,以及由于底层金属结构的透光效应导致的软组织变色。
王慧,口腔修复学科住院医师。浙江大学口腔医学博士、临床博士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一项,发表SCI论文多篇。主要从事牙体及牙列缺损和缺失的固定和活动义齿修复、前牙美学修复、种植上部修复、数字化修复等诊疗工作。
张正仪,副主任医师,浙江大学口腔医学博士,美国奥古斯塔大学牙学院访问学者。长期从事修复科临床及教学工作,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厅级课题。专业方向:牙体缺损的微创美学修复,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可摘局部义齿和全口义齿修复及种植修复。
卢洪叶,博士,临床博士后,iMeta青年编委,宏基因组编辑。主持/参与国家项目6项,其中包括博后特别资助、博后面上项目和国自然青年项目,发表高质量论文近20篇,曾获得“IADR杰出学者”、“学术创新奖”和“创新人才”等奖项与称号。擅长天然牙的保留、舒适化微创诊疗、多学科交叉序列治疗、口腔美学修复及数字化诊疗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编辑:CMT小米
监制:CMT飘飘
媒体合作:刘先生 13521808316
『口腔科普小今』 是《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面向大众开设的口腔健康教育平台。在这里有一位靠谱的“小今医生”,希望用说白话、接地气的方式轻松愉快地传播普及口腔医学专业知识,提供权威、准确、实用的口腔健康信息。点击关注我们,有眼光!
“发现口腔人的精彩,满足口腔人的需要!”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