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撒悦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
骨片技术是临床上实现骨增量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骨片技术的发明者是著名的Khoury教授,他通过该技术重建了非常多软硬组织的缺损,尤其是利用自体骨片技术,无论是水平向还是垂直向骨缺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也备受广大临床医师青睐。那么自体骨片技术的长期效果究竟如何?自体取骨对于患者是否会产生不利影响?
Khoury教授本人通过10年的临床观察,总结了3874个自体骨块,3328例采用自体骨片的临床病例,展示了自体骨片技术的长期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
该研究发表在2015年,其中由于技术的限制,2005-2010年左右仍然采用全景片来观察植骨效果,2010年后由于CBCT技术的成熟,开始使用CBCT精准观察成骨效果。外斜线和下颌颏部是两个主要的取骨区域,Khoury教授更多选在下颌外斜线的位置进行取骨,该区域距离下颌神经管较远,距离至少3mm,在使用超声骨刀等器械时,相对安全,不容易造成神经损伤(图1~2)。此外外斜线部分的皮质骨较厚,更易获得骨片。Khoury教授通常采用梯形标准切口,在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部分开始,在前庭沟位置延伸,暴露外斜线,采用微型锯来获取骨片,微型锯(半圆形)的一侧有保护套,能够保护软组织不受到损伤,另外一侧可通过调整半径,或器械进入骨的距离,来安全有效地取骨,之后结合骨凿等器械,可以很快地获取到想要的骨块(图3)。然后将取得的骨块切割为两个骨片,一个骨片用于在受区维持足够的骨增量空间;另外一个骨片重新放回供区进行恢复和重建,以及在两个骨片上可以刮取一定的自体骨屑,填充在供区和受区利于更好地成骨(图4~5)。
图1 曲面体层片中的外斜线
图3 常用的下颌外斜线处取骨切口设计(左)常用取骨器械微型锯Micro Saw (右)
结果显示,7个月后,受区的自体骨片已经获得良好的再生,供区形态也已经恢复。因此以上所述的经典自体骨片技术,通过10年的临床观察,分布在3328例患者的3874个骨块,其中10%左右的患者在下颌外斜线两侧分别取骨,近4%的患者在同一侧取两块骨。平均取骨时间为6.5±2.5min,平均获得了1.9±0.9cm3骨块。在整个过程中,仅有4.3%的患者存在神经暴露,这些患者会在术后6个月左右存在感觉异常,但并未造成神经实质性损伤。仅有0.5%的患者,存在轻微的神经损伤,一年之后也会恢复,并未造成永久性的神经损伤。1.58%的患者供区愈合过程中可能产生并发症,其中80%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为吸烟患者(图6~7)。
总结来说,该文献用长时间、大样本的数据证明自体骨片技术的长期效果稳定,神经损伤几率非常低。目前临床上还有可选择的一些成品骨片,我们只需要刮取一些自体骨屑填在受区也可以获得很好的结果。
在应用骨片技术的过程中,值得关注的是Khoury教授几乎不会使用阻滞麻醉(只有在同时需要拔除智齿时使用),而仅仅使用浸润麻醉,其主要目的是让患者保留有这种微感觉,万一存在神经症状,患者感到不适会起到预警的作用。
图7 上述病例进行种植时的骨量(上),供区在7个月后恢复良好(下)
撒悦,师从著名修复专家、中华口腔医学会修复专委会第五届主任委员王贻宁教授和国际著名生物医学组织工程及种植专家John Jansen教授,获武汉大学和荷兰Radboud University双博士学位。现为武汉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际种植协会ITI 专家组成员(ITI Fellow),湖北省口腔美学专委会常委,中华口腔医学会修复专委会委员,武汉市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中华口腔医学会美学专委会委员及全国青年讲师,中华口腔医学会推荐的FDI继续教育英语讲师,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数字化口腔产业分会专家委员会常委,经典文献公众号"Dr悦读"创办人及主理人。
(本文整理自“Dr悦读”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Dr悦读”微信公众号
审核监制:CMT飘飘
媒体合作:刘先生 13521808316
『口腔科普小今』 是《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面向大众开设的口腔健康教育平台。在这里有一位靠谱的“小今医生”,希望用说白话、接地气的方式轻松愉快地传播普及口腔医学专业知识,提供权威、准确、实用的口腔健康信息。点击关注我们,有眼光!
“发现口腔人的精彩,满足口腔人的需要!”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