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萌上颌唇侧阻生尖牙应注意的9个问题

健康   2025-01-14 23:15   北京  



编著  [美]文森特·科基奇(Vincent G. Kokich),[美]大卫·马修斯(David P. Mathews
主审  金作林 王蕾 
主译  贺娇娇 祁祎喆



01 影像考量


对于唇侧阻生尖牙,临床医师大多要求拍摄锥形束CT(CBCT)影像,在手术翻瓣前明确尖牙位置,在正畸治疗前明确侧切牙牙根唇侧吸收的程度(图1)。实际上,有些吸收可能比较严重,已经累及侧切牙和中切牙的牙髓,导萌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其采取保护措施,改善预后。以往的研究表明,牙根唇侧吸收可以通过在暴露的牙本质表面沉积继发性细胞牙骨质而自愈。临床上很少遇到侧切牙或中切牙因牙根唇侧吸收而缺失的情况,这些牙齿也很少需要根管治疗。


图1-1  上颌左侧尖牙唇侧阻生。a、b为上颌左侧尖牙唇侧阻生,紧贴侧切牙根尖;c、d为CBCT显示阻生尖牙的牙冠紧贴侧切牙根尖唇侧


图1-2  上颌左侧尖牙唇侧阻生。e为行全厚瓣翻瓣术,保留中切牙与侧切牙颈部周围牙龈;f为去骨暴露尖牙牙冠;g、h为尖牙粘接导萌扣,龈瓣根向复位,导萌扣结扎导萌链,放置敷料


图1-3  上颌左侧尖牙唇侧阻生。i为尖牙移动至牙弓后,牙龈轻度退缩,后期可以考虑结缔组织移植治疗;j、k、l为正畸治疗结束




02 美学考量



有研究比较了采用闭合式导萌术与根向复位瓣术(APF)治疗后患者牙周及美学的效果,发现二者在牙齿指数、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以及骨水平方面无显著差异,但两种术式在美学效果方面有显著差异。采用根向复位瓣术时,牙龈边缘向根方移位,治疗结束后阻生尖牙的临床牙冠较长(图2);而采用闭合式导萌术时,术后阻生尖牙的临床牙冠长度与对侧牙基本一致。


图2-1  采用牵引扣和导萌链导萌上颌右侧阻生尖牙。a为青春期女性患者,上颌右侧尖牙阻生;b为根尖周X线片显示尖牙位于牙槽骨中部,稍靠近腭侧,导致侧切牙和中切牙牙根有一定吸收,唇侧根尖周区触诊可触及尖牙牙冠;c、d为正畸初步排齐后,自中切牙与侧切牙的唇侧行全厚瓣翻瓣术,仅保留牙颈部牙龈


图2-2  采用牵引扣和导萌链导萌上颌右侧阻生尖牙。e为骨开窗,去除骨质,暴露约2/3尖牙牙冠;f为尖牙唇面粘接含导萌链的牵引扣;g为尖牙牙冠表面放置敷料;h为采用Ballista曲对尖牙施加唇向力,避免进一步损伤侧切牙牙根,促进尖牙萌出


图2-3  采用牵引扣和导萌链导萌上颌右侧阻生尖牙。i、j、k为尖牙向唇侧充分移动后,用弹性橡皮链将其移动至牙弓内


图2-4  采用牵引扣和导萌链导萌上颌右侧阻生尖牙。l、m为拆除矫治器后,尖牙的临床牙冠长度较长,与上颌其他前牙的牙冠长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n为上颌前牙行冠延长术,改善临床牙冠的比例;o为拆除矫治器后牙齿的最终位置;p为治疗结束5年后,牙齿位置仍非常稳定


此外,高位阻生的牙齿采用根向复位瓣术暴露牙冠,正畸治疗完成后可能会嵌入复发,因为术后阻生尖牙的牙龈与周围黏膜愈合,随着牙齿𬌗向萌出,黏膜被牵拉至冠方,正畸完成后,被牵拉的黏膜又将牙齿向根方牵引。闭合式导萌术则不会发生类似问题。相关研究发现,采用闭合式导萌术导萌上颌阻生中切牙也有类似的美学效果。




03 牙龈退缩



唇侧阻生尖牙萌出后可能会出现牙龈退缩,可以通过根向复位瓣术修复牙齿。正畸医师须施加唇向伸长力启动牙齿移动,使尖牙“跳”过侧切牙,远离侧切牙牙根(图3)。严重异位或高位的阻生尖牙,牙齿退缩的可能性比较大(图1),这些牙齿通常在治疗开始前就已经存在骨开裂。如果患者为薄龈型,牙齿退缩的概率则更高,正畸治疗完成后,可以采用结缔组织移植治疗,使牙龈完全覆盖根面(图4)


图3-1  上颌右侧尖牙唇侧阻生,且与侧切牙易位。a、b为青春期女性患者,上颌右侧尖牙阻生于中切牙与侧切牙牙根之间,导致邻牙牙根广泛吸收;c为行部分厚瓣翻瓣术,保留中切牙与侧切牙牙颈部周围牙龈;d为去除唇侧骨板,暴露约2/3尖牙牙冠


图3-2  上颌右侧尖牙唇侧阻生,且与侧切牙易位。e、f为尖牙粘接导萌扣,带蒂龈瓣在根向复位并缝合,维持牙冠暴露,放置敷料;g为术后6周开始加力导萌尖牙,为避免进一步损伤中切牙和侧切牙的牙根,弯制0.045英寸唇弓,固定至上颌双侧第一磨牙,唇弓焊接辅助圈簧,向唇侧牵引尖牙;h为同时在对侧切牙施加腭向牵引力,使其远离尖牙


图3-3  上颌右侧尖牙唇侧阻生,且与侧切牙易位。i、j、k为尖牙牙冠唇向移动、侧切牙腭向移动后,在上颌右侧第二前磨牙近中植入一枚种植钉,用弹性橡皮链将尖牙向远中牵引;l为粘接托槽,进一步排齐侧切牙和尖牙


图3-4  上颌右侧尖牙唇侧阻生,且与侧切牙易位。m、n为去除托槽后,在右侧尖牙与第二前磨牙唇侧粘接金属保持丝,防止间隙复发;o为治疗结时,虽然牙根较短,但与初始X线片相比,牙根吸收的量较少;p为治疗结束4年后的照片,牙齿位置稳定,美观性较好


图4-1  采用钉状牵引装置导萌上颌右侧阻生尖牙。a为16岁女性患者,上颌右侧尖牙阻生于牙槽骨中部,乳尖牙未脱落;b为正畸初步排齐后,拔除上颌乳尖牙,恒尖牙仍未萌出;c、d为行唇、腭侧翻瓣术,去除部分骨质,暴露尖牙切端,粘接钉状牵引装置,复位龈瓣并缝合,牵引钉自牙槽嵴顶穿出


图4-2  采用钉状牵引装置导萌上颌右侧阻生尖牙。e、f为2个月后在上颌弓丝弯制Ballista曲,该曲激活后可产生垂直向力,牵引伸长尖牙;g为尖牙牙冠自牙槽嵴顶萌出,类似于牙齿的自然萌出过程;h为治疗后照片,两侧尖牙的龈缘水平一致。该病例为40年前完成,现在通常在切端粘接导萌链

预防性牙龈移植可以降低侧切牙唇侧牙龈退缩的风险(图5),侧切牙唇侧行带蒂龈瓣翻瓣术,保留侧切牙颈部周围牙齿。尖牙异位于侧切牙唇侧,尖牙“跳”过侧切牙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侧切牙牙龈退缩,而牙龈移植术可以通过牙龈增量来预防此类情况。


图5-1  上颌左侧尖牙唇侧阻生。a、b为10岁女性患者,上颌侧切牙反,先行Ⅰ期正畸治疗,待其他牙齿萌出后再行Ⅱ期治疗;c、d为上颌左侧尖牙唇侧异位阻生,位于侧切牙牙根近中


图5-2  上颌左侧尖牙唇侧阻生。e为在尖牙的牙槽嵴顶行翻瓣术,保留侧切牙颈部牙龈,暴露尖牙牙冠,龈瓣复位缝合至根尖部,维持牙冠暴露,并从第一磨牙颊侧取部分牙龈组织移植至侧切牙唇侧,防止牙龈退缩;f为去除侧切牙托槽,弯制功能曲,其高度延伸至前庭沟,牵引尖牙向远中移动;g、h、i为远移尖牙过程中,避免尖牙牙冠触及侧切牙牙根,同时避免损伤侧切牙唇侧骨板


图5-3  上颌左侧尖牙唇侧阻生。j为当尖牙移动至侧切牙远中后,可施加垂直向力,引导尖牙向牙弓内移动;k、l为治疗后照片,尖牙与侧切牙的龈缘水平与对侧牙一致




04 阻生尖牙未发生移动



有些采用闭合式导萌术导萌阻生尖牙、但应用不当的病例,龈瓣缝合后,导萌链被包在新形成的骨组织内(图6)。外科医师翻瓣暴露高位阻生尖牙时,通常行完整的黏骨膜翻瓣术,在牙冠表面粘接导萌链,导萌链置于裸露骨面,而黏骨膜瓣复位缝合后,骨膜将覆盖导萌链。骨膜内层由成骨细胞组成,细胞层下方沉积骨质,最终将导萌链包裹在骨组织内。因此,正畸加力后,阻生牙未发生移动,误以为阻生牙发生骨粘连,而实际是手术不当所致。


图6-1  上颌左侧尖牙阻生导致邻牙牙根广泛性吸收。a、b为青春期女性患者,上颌左侧尖牙阻生于牙槽骨中部,导致中切牙与侧切牙的牙根广泛性吸收;c为粘接托槽排齐牙齿,根据颊侧目标定位法和触诊检查,可以采取唇侧入路,暴露尖牙牙冠;d为行上颌中切牙区带蒂龈瓣翻瓣术,保留中切牙颈部周围牙龈


图6-2  上颌左侧尖牙阻生导致邻牙牙根广泛性吸收。e为去骨暴露约2/3尖牙牙冠,粘接牵引扣,行根向复位瓣术,维持牙冠暴露,拔除乳尖牙;f为制作0.045英寸唇弓,焊接牵引钩,直接施加唇向、远中牵引力,避免进一步损伤切牙牙根;g、h为治疗后照片,尖牙移动至理想位置,咬合良好,美观性较好


对于上述问题,应在靠近牙槽嵴顶的位置做部分厚瓣翻瓣术,此时骨膜仍包裹于牙槽骨表面,同时于阻生尖牙处行全厚瓣翻瓣术,暴露阻尖牙牙冠,牙冠表面粘接导萌链,龈瓣缝合后,导萌链仍在骨膜外,没有被骨组织包裹的风险。




05 牙根吸收



有些尖牙阻生病例,侧切牙及中切牙在正畸治疗前就已经发生了牙根吸收(图1~图3)。以往研究表明,上颌唇侧阻生尖牙在治疗后会有不同程度的牙根吸收。某些情况下,牙根吸收严重,根长显著减小。牙根吸收的原因及影响尚未明确,可能是异位阻生的尖牙牙囊距侧切牙牙根较近,大多数情况下侧切牙逐渐萌出,远离尖牙牙囊,而某些情况下,侧切牙与中切牙牙根未发生移动,反而开始吸收。当牙根长度明显减小时,尖牙牙冠移动至牙根吸收的位置,靠近牙槽骨中部。多年随访发现,上述患者在正畸治疗后,包括许多中到重度牙根吸收的正畸患者,牙根吸收就会停止。

对口腔全科医师以及儿童口腔医师来说,混合牙列期(即7~11岁)通过曲面体层片及根尖周X线片关注上颌尖牙的萌出是很重要的,需要评估尖牙与相邻侧切牙及中切牙牙根之间的距离。如果正在萌出的尖牙紧贴侧切牙牙根,牙根开始吸收,应考虑尽快拔除同侧乳尖牙,促使正在萌出的尖牙改变路径,自正常路径萌出。如果随访过程中X线片显示侧切牙牙根仍继续吸收,而尖牙萌出路径并未改变,不必等所有恒牙萌出,即可开始正畸一期矫治,向唇侧牵引导萌尖牙,防止侧切牙牙根进一步吸收。系统性正畸治疗可以待恒牙全部萌出后再进行,至少侧切牙牙根吸收停止,改善了其预后。




06 牙齿移动的方向



对于唇侧异位阻生的上颌尖牙,一些外科医师认为可以沿尖牙移动方向在牙槽骨内进行“开槽”牵引。该理论认为,去骨后可以减小尖牙牙冠在牙槽骨内远中移动的阻力。本书作者不建议在牙槽骨内进行“开槽”,因为生理性的牙齿移动过程是在牙槽骨内移动牙根,而不是移动牙冠。当阻生尖牙牙冠被牙槽骨包绕时,建议将尖牙牙冠先向唇侧移动,待牙冠穿出皮质骨、移至牙槽骨外后,再将牙冠向远中移动,直至移至理想位置。

尖牙向远中移动的过程中,牙根在牙槽骨内移动,这是生理性的牙齿移动方式,而不是破坏性的移动方式。过量的“开槽”去骨可能会导致正畸治疗结束后骨支持降低等问题。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尖牙无法移至理想位置而必须拔除时,那么保存骨量对于之后的种植修复是非常必要的。




07 临床牙冠长度的差距



有时正畸治疗结束后,两侧牙龈高度存在差异,这可能是由于阻生尖牙牙龈发生退缩,或对侧尖牙的临床冠较短,这种情况更常见于高位阻生的尖牙。对于这类美学问题,可以通过对阻生尖牙行结缔组织移植术,或者对侧尖牙行牙龈切除术或去骨手术进行改善。如果是对侧尖牙的问题,那么术式的选择取决于该牙的骨水平及牙龈量,通常需要行牙槽骨去骨,因为牙槽骨边缘距釉牙骨质界较近,需要保证正常的生物学宽度(距釉牙骨质界约2mm)。这种手术是在保守翻瓣术下行牙槽骨轮廓修整,使两侧尖牙的临床冠长度一致(图2)。如果尖牙附着龈充足且龈沟深度达3~4mm,可以行牙龈切除术。

采用闭合式导萌术导萌尖牙,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牙冠可能稍短(图4)。这是因为牙齿位于牙槽骨中部,治疗前不存在唇侧骨开裂,用上述方法也可以轻松解决该问题。




08 侧切牙的转矩



上颌尖牙唇侧阻生、异位萌出的一个不良后果是侧切牙牙根舌向倾斜(图3),牙冠唇倾。在正畸治疗的初始阶段,待尖牙完全远离侧切牙牙根后,再将侧切牙纳入弓丝,纠正侧切牙牙根转矩是个缓慢的过程。可以在粗方丝上加根唇向转矩,实现牙根唇向移动和牙冠舌向移动,也可以使用转矩簧实现这种类型的牙齿移动。然而,在纠正侧切牙牙根转矩的过程中,牙根唇向移动可能会导致牙根的进一步吸收,因此,如果尖牙异位阻生导致侧切牙牙根广泛吸收,为避免牙根进一步吸收,可以考虑妥协治疗,维持侧切牙牙根的舌倾。




09 拔牙还是导萌



某些情况下,与导萌阻生尖牙相比,拔除阻生尖牙反而更明智。这些病例常伴有上颌牙弓长度不足,为协调侧貌需要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图7)。如果第一前磨牙处于理想位置,那么拔除前磨牙,然后克服重重困难导萌阻生尖牙并不可取,可以考虑拔除阻生尖牙,用第一前磨牙代替尖牙。


图7-1  上颌双侧尖牙异位阻生,需要拔除恒牙获得间隙。a、b、c、d为青春期女性患者,上颌双侧尖牙阻生;右侧尖牙位于腭侧,暴露牙冠后待其自行萌出;左侧尖牙靠近中切牙和侧切牙根尖;上颌牙弓长度明显不足,需要拔除恒牙获得间隙

图7-2  上颌双侧尖牙异位阻生,需要拔除恒牙获得间隙。e、f为拔除上颌右侧第一前磨牙及上颌左侧尖牙,为剩余牙齿开辟间隙;g、h为治疗结束后的咬合像,用第一前磨牙代替尖牙



新书推荐



本文摘编自〔美〕文森特·科基奇、〔美〕大卫·马修斯主编,金作林、王蕾主审,贺娇娇、祁祎主译,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阻生牙正畸与外科联合治疗策略》。临床中经常会遇到牙齿阻生的病例,目前尚无全面介绍外科-正畸联合治疗阻生牙的相关图书。本书汇集了世界顶尖的正畸医师与牙周医师团队近40年的经验累积,涵盖了各种类型的牙齿阻生,包括上颌中切牙、上颌尖牙(唇侧阻生与腭侧阻生)、下颌尖牙、前磨牙以及下颌磨牙。每个章节关注一种类型的阻生牙,介绍了如何通过外科手术暴露及正畸治疗牙齿的方法。同时,最后一章展示了一些失败病例,并提出了相关问题,以及如何预防这些问题带来的不良后果。本书内容全面,适用于尝试治疗阻生牙的所有口腔医师。

图书咨询可联系出版社编辑
↓↓↓





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

第513期06~08

★转载请获出版社许可

助理编辑:CMT紫宁
责任编辑:CMT佳境
监制:CMT飘飘



商务合作:刘先生 13521808316


『口腔科普小今 是《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面向大众开设的口腔健康教育平台。在这里有一位靠谱的“小今医生”,希望用说白话、接地气的方式轻松愉快地传播普及口腔医学专业知识,提供权威、准确、实用的口腔健康信息。点击关注我们,有眼光!

“发现口腔人的精彩,满足口腔人的需要!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主办,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出版发行,为国内首个正式出版发行且具有国家刊号的口腔领域专业报纸。传播口腔医学专业信息,成为口腔医师的贴身课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