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多数人认为
一个人的收入跟他的专业程度是成正比的。
全错,专业只是决定个人收入的变量之一
比专业更重要的是,
你的表达时的情绪张力。
就以直播间为例,
在抖音平台上你讲的但凡平淡一点,
用户马上就刷下一个直播间,看小姐姐跳舞去了。
我之前看过快手的一个数据
90%的网红其实是中专,大专学历...
ps:花手摇的女生“小伊伊”,据说摇了40个亿出来
别说你不信,我也不信。
跟你想的不一样,
专业人士其实更难火。
专业人士最大的问题在于说习惯性飚“术语”,
也就是不说人话。
我们有一个未来领袖用户是牙医,
有一次她的PPT里面举了一堆的医学术语还是拉丁文,
我整个人给干晕了。
我跟她说,其实用户只关心几个问题就是牙疼,蛀牙,美白...
情绪张力在《认知心理学》里
有另外一个特别重要的词汇对应,叫做“唤醒”...
你只有通过情绪“唤醒”了用户的注意力,
对方的“工作记忆”才会处理信息,记录到“长期记忆”中去。
用户其实是不关心你的专业
用户关心的是自己的问题。
2
每个专业人士都面临着“知识的诅咒”
专业人士往往关心自己专不专业
而用户只关心你能不能解决我的问题?
本质上是逻辑不同步,
也就是90%的专业人士不懂客户。
就像我有一个律师学员
她明明帮客户从渣男手里争取过3000万家产
但是她不好意思说。
有一次我逼着她说了之后,
马上现场有20多位女学员加她微信表示有业务咨询。
什么是知识的诅咒?
在一个行业里头部玩家通过一套复杂的话语体系,掌握了行业解释权。
同时用这套复杂的话语体系,
隔绝了中基层跟客户发生直接联系的可能。
以律师为例,他们会一直教育要去学习更多的法条
研究更多的案件,钻研判例和司法解释,
但是极少人关心用户的需求,所以在法律服务市场上出现了极端的两极分化。
一边是律所的高级合伙人年入千万
与上流社会觥筹交错中,赚得盆满钵满。
另外,一方面是青年律师,靠着家里的几千元补贴,
出入CBD的高端写字楼,但是拿个5000到8000的实习工资,勉强度日。
像牛马一样,书写着大量的法律文书,接着一两百的法律咨询,过着看不到头的日子。
实习律师-受薪律师-执业律师-合伙人-高级合伙人
几个台阶基本上囊括了他们的一生,皓首穷经。
专业重要,但不是商业的全部...
让用户觉得你专业,比你专业更重要。
3
专业人士一定要打破“专业”枷锁
我最近认识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专业人士
不同于传统的“男儿有泪不轻弹”..
他是一个会哭的男人,
还是哭了会发朋友圈的男人。
说实话他在直播线下课的启动会上因为被大家支持,感受到爱的流动而哭的那一瞬间,
我内心的os是“至于吗?”。
他是个狠人,
自己在电视购物做主持人
一场直播6-8小时起...
为了不掉在线率,垫了6块纸尿布,
做出了一场3000万的业绩。
他在字节跳动负责主播培训的时候
手把手培养了10000+主播,赚到第一桶金。
离开创业之后,
从在线3个人,被同事嘲笑到一个月稳定1000+在线,一天稳定几十单。
他是一个很贵的男人,
他给我的100万全案用户洋星教练交了100万。
他的直播全案陪跑客单价50万。
但这还不是最贵的。
他对于299的用户交付有7999的感觉,
对7999的线下课用户交付有20000的感觉。
颗粒度细到什么程度?
开场白这一部分就有十几页,还都是填空题。
他有的60岁用户从蹬三轮车到做大健康直播年入百万
他有离婚女性创业用户,靠直播还清了几百万负债。
他也有三线小城奶爸用户,一年直播卖出2万份199...
比金钱更贵的,是陈幸老师的真心。
今天我把很贵的陈幸老师本人微信
做为一份礼物🎁送给你,加他微信,备注“贺嘉老师”
领取一份他培训了10000名主播总结的千人直播间开场话术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