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
胡 萍 球
装满木头的无篷汽车沿着弯弯曲曲崎岖不平的公路盘旋,木头上坐着五个刚刚告别了哭声,从福州来的插队知青,带着梦幻和追求,带着一脸茫然一脸不知世事的神情,独立地踏上了人生的征途。山高入云,伸手可以摸到天;往下看,尽是万丈深渊。我紧张得连大气都不敢出。汽车喘着气一路颠簸着,我的心也一路悬提着,经过无数次的左弯右拐,终于到了目的地。天哪!犹如一口井,村子坐落在井底,井壁就是三面的环山和一面有二百多层层叠叠的梯田。从公社到生产队足足有15公里的盘山路。 那是1969年2月春节前的一天。我们响应伟大领袖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奔赴闽北山区一个自然村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四周山峦连绵,一条小溪从村前蜿蜒流过。真是群山环村立,一水抱庄流。天是碧澄碧澄的蓝,山是苍翠苍翠的绿,水在蓝天绿山的映衬下也呈蓝显绿。于是,我感到呼吸的空气也是蓝的绿的,沁透心脾。至高至远的天穹深邃得像一片海洋,蓝得夺人心魄。 蓝天白云下,蒙着轻纱的山峰,几只小牛在山坡上悠闲地吃着草,周围安详而静谧……多么富有诗意的一派田园风光哪,就像一幅制作精美的油画。置身其中,心胸像被淡淡的轻风涤荡过一样,舒坦澄净。 沿着弯曲的小路,有一条缓缓流动的小溪,溪水静静的轻轻的柔柔的,好像是怕惊扰了我们。此时此景,我的心境特别的平静,有一种天上人间的感觉。刚刚远离喧闹的都市,忽然体会到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那种和谐灵性的诗境。 村头村尾村中布满茅厕、猪圈。猪自在地奔走于村间,狗自由地穿梭于村里。猪粪,狗粪,牛粪,小孩粪便;老鼠,蟑螂,苍蝇,蚊子……到处写着脏乱,到处都是破旧。阵阵臭气扑鼻而来。一时凉意直透背脊。 我们一行五人被安排住在仓库底下。房间是刚刚用木板隔的,没有窗户,阴暗潮湿,一种霉干菜的味道。住处位于村口,小溪从门前经过,门口一条小木桥,是用四块大木板铺成的。故乡的家也在闽江边,家门口也有一条桥,叫万寿桥,但却是大石桥。这条小木桥是村子通往县城的必经之路。虽只有四块木板,却极能负重。小桥上每天人来人往,担来担往;小桥下每天洗衣洗菜,热闹非常。那种生动的场景,会使宽度不过两米多的小桥容纳下村间全部的活力和亲情,而没有人会觉得它过于狭窄。 村子极小,不上20户人家。站在村中的亭屋大叫一声,整个村庄都听得到。村民们吃过晚饭,都走来亭屋休息,或坐着,或站着,或蹲着,或吸烟,或聊天,偶尔也有打情骂俏。村里布满了杂乱无序的小木屋,掩映在浓密的绿树丛中,参差错落,活泼得可爱。用大的鹅卵石铺成的村中小路两横一竖,呈“土”字形,凹凸不平。过了小桥,便是泥土路了。 春寒料峭,山高水冷。春节刚过,紧张的春耕序幕即已拉开。站在山垄田里,烂泥浆直泡到大腿,水冰彻心,寒气袭人,不一会儿,双脚即被冻得红肿,双手也被冻得僵痛,几近麻木了。但为了生存,为了给农民留下好的印象,不得不咬紧牙关。村子小,劳力紧张,村干部也把知青当作劳力,希望我们天天出工。这里山多梯田多,劳动强度特别大,劳动时间特别长,劳动一天几乎腰断腿断胳膊断。真是难熬啊!每当早晨或中午听到村干部“去出工啦”的吆喝声,就像听到阎王勾魂令,令我震撼,令我心惊。那种原始的残酷的劳作方式完全打破了我凭想象编织的世外桃源式画面。原先我自以为可以从容应付,可面对这种原始这种残酷时,我的自以为即被彻底粉碎。 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雨。泥泞的路更加泥泞了,原本就滑的路,也更加地滑了。山是沉重的,绿是沉重的,我的心也是沉重的。夜幕垂下,无边无际的黑暗笼罩着大地,整个村子安静了下来。除了几声鸟声和虫声,只有一阵紧似一阵的风声。 春夜夜寒觉夜长,更著风和雨。凄风苦雨,山雾弥漫,孤灯豆影。这里的夜间,照明点的是豆粒大的小煤油灯。静寂,孤独的静寂。一瞬间,我明白了什么是地老天荒。乡亲们相继进入了梦乡,可是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啊,不能把握的今天与不可预测的明天。明天会是怎样呢?今后会是怎样呢? 几番风雨,匆匆春已归去。在骄阳似火流金铄石的夏日,整个宇宙就像一座烧透了的砖窑。天上晴空万里,一朵云也没有;田里热气蒸腾,一丝风也没有。太阳照在身上,毒辣辣的。人在田地里干活,就像置身于桑拿浴的蒸汽房里,闷热得喘不过气来,滚滚的汗水,顺着脸颊脖颈、脊背、大腿,奔流下来。汗流如雨啊。那眩目的阳光简直是倾泻而下。在田野里,谁也不能无视太阳的存在;在炎夏里,谁也不敢拥抱太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真美,夕阳下的美是一种灿烂,是一种辉煌。一个人拥有的最大财富就是自己的时间。人生苦短。但是在田间干着超体力农活的我,每日都焦急地盼着夕阳早点沉到地平线下,好早些收工。那种苦况,那种心情,只有在毫无遮挡的田里干着大活流着大汗的人,才能体味。我仰首凝视苍穹,夕阳经常是钉在西边的天上动也不动;或者经常是眼睁睁地看着夕阳为山峦为梯田披上各色纱衣,从浅黄,到金黄,到酡红。直到天空拉下黑色帷幕,我们才踉踉跄跄地一瘸一拐地拖着一身的疲乏收工。 回到“家”里,浑身就像散了架,常常等不及抹洗脸上的汗水,常常等不及抖落身上的泥巴,就和衣睡下。这已经够奢侈了。否则,先要浇菜、喂鸡……此情此景,我常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沧桑之感。 躬耕驼耘,栉风沐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繁重的劳动,凄苦的日子。汗珠拌着泪珠一齐洒进广阔天地。凄凄惨惨戚戚。身体上生活上的痛苦是一种折磨,心灵上精神上的苦闷是一种更大的折磨。 每当夜幕降临,寂寞和孤独竟是最难耐的煎熬。一本《毛主席语录》和一本《学生字典》是我的全部书籍。那个年代在那个地方要找一本文学名著,要找一本可以寄托精神可以慰藉心灵的图书,犹如在大海中寻觅一根小针。知青生活的滋味难以言表,只有知青才能体会。我经常悲伤着知青的悲伤,只偶尔快乐着知青的快乐。当年知青的忧伤与放诞凝成了一种人类命运抗争者的姿态——忧伤是对困境的坦然承认;放诞则是对这困境的不屈抗争。想当初知青并没有谈笑而来,而后来大多数也没有鼓舞而去;想当初知青曾是最纯真的理想主义者,而后来也是理想被粉碎得最彻底的一代人。犹如一场噩梦,令人一身冷汗!希望不断破灭,失望不断重复。几年之后,初时的激情和诗意已被精疲力竭和困顿厌倦化作了无边的失落和空虚,无情地抛酒向蓝天白云之间……看蓝天上云卷云舒,任草丛中花开花落。因为时间长了,见惯了白云蓝天,见惯了梯田山峦。冰冷的溪水,缓缓地,随意地,痛苦地,在青春的胸膛上流荡。便做满溪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每当月明星稀的夜晚,我常常独自一人坐在小桥上,聆听着桥下潺流水的诉说。那流水像情窦初开的少女拨动六弦琴倾诉心曲,诉说着知青的艰辛、穷困、迷惘和沉重。一种彷徨的感觉油然而生,一串莫名的惆怅袭上心头,一番浓浓的苦涩牵出了依依的思乡之情。几年离索,一怀愁绪。空灵的思绪,随着潺潺跳跃的流水飘荡起伏。我再也无法平静地注视日月轮回斗转星移。冷月无声。月光下,一片水银静静地泻在四周的山峦,勾勒出起伏的曲线。月光撒满了田野,撒满了乡间,撒满了小桥,撒满了小桥下的流水。 这异乡的小溪流向遥远故乡的大江,这异乡的小桥通向遥远故乡的大桥。月光下的小桥,一头载着希冀,一头牵着祝福。希冀早日离开这里,祝福早日上调工作。此时的我充满了许多遐思和幻想。然而得到的却是怅然和失望。多年的困境使我产生躁动,但又无法无奈。不知何时是归期。不知何处是归宿。满日清辉下的我,就这样在小桥上思索着自己的前途,常常直至深夜。我的思索是沉重的,知青的生活是沉重的,小桥也是沉重的,祖国的历史更是沉重的。 人有病,天知否?当年知青的病,小桥知否?流水知否? 小山村的父老乡亲,在那些沉重的日子里,在生活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精神上给了我很多的安慰。是他们教我怎样干农活,是他们教我怎样干山活。在我病苦的时候嘘寒问暖,逢年过节邀我做客,平时常端来好吃的东西,以及知心的三两句话,这些都足以让我感动。苦难中的知青,是那么需要爱心的抚慰,又是那么容易满足。 竞争淘汰孬种,苦难使人成熟。少时的苦难,是一种财富啊。它使我懂得了人生的艰辛,它使我能够吃苦耐劳,它使我能够笑对人生的坎坷,它使我从懦弱变得坚韧。 光阴如水,寒暑数易。蓦然回首,时光早已流过了几十年,过去了的一切,早已化作了过眼烟云,早已化作了缕缕的思念,蹉跎的岁月早已被时间尘埋。尽管流年已逝,一些人与事只能在记忆中行走,好些记忆到如今也已经分不清是真的还是假的。但这小桥和流水却永远无法从我的记忆中抹去,常常会突然地涌出来,固执地触动我的神经,长久地拨动我的心弦。小桥目睹了这里知青的酸甜苦辣,流水见证了我几年的苦辣酸甜。 这条木板小桥,是通往村外的必经之路,是通往外面精彩世界的必经之路,或许也是我这一生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桥下那盈盈的流水穿越了远逝的岁月,似乎向人们讲述一个久远的故事。年轻时的事情,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溪水流逝,我的心里有一段流不走的历史。有些历史我们打心眼里不愿重演,但是对于历史我们不能那么健忘。几十年来人事浮沉,那段日子却始终如影随形,未曾湮灭,未曾稍忘。 当年的小山坳那种狂放的秀丽和粗犷的温柔,那些难忘的经历和感动的瞬间,仍然时时地闪现在我的记忆之中。那许许多多梦一般的幻景,那静谧而又远古的生活,使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岁月的无情,只好在回忆中收割快乐或者感伤。 日落时分,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溪瑟瑟半溪红。残阳流泻于山峦之上,牧归的牛儿沿着山坡缓缓地游走,渐消失在金红的晚霞里。天穹像燃烧了一般,满天的彩霞绚烂地飞舞着,每秒钟都变幻出一个奇妙的世界,令人瞠目结舌,令人叹为观止,令人如醉如痴。瑰丽的天宇间,或如龙,或如虎……有的似仰天长啸,有的似低眉含羞…… 水流不断,花落还开。生与死的更替,古老又哀伤的乐章,弥漫在广袤的大地上。大自然是如此美妙又如此惊心动魄,是如此壮丽又如此苍凉。这种金色的黄昏也带来了金色的回忆,激发出一种令人心旌摇荡的震颤。暮色苍茫,凉风浩荡,松杉落叶,小桥流水。这种景观是足以震撼人心的。这是一种充满了清雅清心、充满了禅韵禅风的景观,这是一种充满了骏马秋风塞北的阳刚美,充满了杏花春雨江南的柔情美的景观,这是一种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沧桑之感的景观。 这条弯曲小溪,曾经流过多少岁月沧桑?伴着多少缠绵悱恻柔肠百转的悠扬音韵,在流水小桥边追寻着捕捉着那风一样水一样逝去的梦境和逝去的岁月。虽然岁月经不起太长的等待,虽然岁月流逝了青春年华,但是岁月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也带不走那一件件经历的事情。 在故乡的都市中,已久违了小桥沉重的身影;在异乡的小溪里,蜿蜒的流水仍流淌在心灵的田野上。流光易逝,流水永恒。如今,流水应依然,小桥可无恙?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走过的山山水水中,只有这片土地只有这个地方,会让我梦系魂牵,会让我深情依旧,会让我泪流满面。因为年轻时候的我曾经在这里流过汗流过泪流过血。那留下了我深深浅浅脚印的软滑的狭窄的田埂,那充满了大山一样深情厚谊的父老,那乡景乡情乡亲乡音乡思…… 这种情感,经过时间和经历的沉淀,已经散发出永久而浓郁的醇香。虽然这段历程是我人生中最艰难的路程,虽然当时的岁月是那样的沉重。 水悠悠,思悠悠,情悠悠,恨悠悠……那个时候在这个地方,我拥抱过追求与迷惘,拥抱过痛苦与欢乐,拥抱过青春与叹息。所有这些,都会令我兴奋、令我感动、令我压抑、令我沉思。但愿一声叹息,能够永远告别那些沉重,能够永远告别那许许多多的沉重。 山山水水都是书。小桥是书,流水是书。是一部大写的书,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
胡萍球,男,1948年10月生。福州十六中学初中六六届毕业。1969年2月到建西房道公社西际大队插队。1974年12月招工福州市蔬菜公司。1984年后在福建人民出版社任职,至退休。注:《知青桑梓》一书2008年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