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毛泽东少年壮志

旅行   2024-11-11 07:05   广东  


摘选:青年必知历史事件手册
出版: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主编:管柏华
───────────

  连载223 

  

毛泽东少年壮志

  
  毛泽东(1893年-1976年)湖南湘潭韶山冲人,中国最主要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1911年的春天,17岁的毛泽东离开了他读了半年书的东山小学,自己挑着行李,来到长沙求学。不久,他考取了湘乡驻省中学,他在这里读了五、六个月的书,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新思想。有一天,一个同盟会会员到他们校作了反对清政府的演说,他听完之后,心情很激动,觉得对这场革命一定不能袖手旁观,于是他立刻报名参加革命军队。人伍后,他勤学苦练打仗的本领,仅几个月,他就熟悉了军队的基本训练方法。
  1912年春,新军被解散,毛泽东只好回到学校中继续学习。很快,他考人了湖南第一中学,但读了半年之后,他觉得这里的课程太肤浅,收费又高,于是,他决定退学,退学后,他每天坚持到湖南图书馆看书,他总是第一个进馆看书的人,一借到书,他就伏在阅览室的桌上聚精会神地看,一刻也不肯休息,到图书馆关门才依依不舍地出来。一天中间,只有中午到街上买几个烧饼充饥时,算是他唯一的休息时间了。
  

青年毛泽东

  毛泽东在湖南图书馆自学半年之后,1913年春,他考人了湖南第一师范。在一师的几年中,他特别爱惜光阴,刻苦学习,虽一分一秒也不肯荒废。几年中他读了很多文学、哲学、科学的书,得到了很丰富的新知识。他还天天看报,看杂志,认真研究时事,更坚定了改造社会,改造国家的决心。
  他认为要为社会服务,首先要有健康的身体,所以他很注意锻炼身体。
  毛泽东在一师最喜爱的运动有冷水浴、日光浴、风浴、雨浴、游泳、爬山等,在这些运动中坚待最久的,要算冷水浴。每天,当沉沉的大地还酣睡未醒,全校几百个同学还在黎明前的梦乡时,把冷水浴作为晨间第一课的毛泽东就从床上轻轻起来,穿上衣服,带着洗澡手巾,走到浴室旁的井边,他用井上悬挂吊捅从井里吊上水来,一桶一桶地淋到脱光了衣服的身上,再用洗澡手巾洗擦全身,淋了擦,擦了淋,这样轮番做上十多分钟,直到全身皮肤发红发热了,才停止下来。穿好衣服以后,还要做几段简单的体操,活动活动身体,等到天色渐明,才走进自修室读书。
  毛泽东最初练习冷水浴是从炎热的夏天开始的。由夏到秋,由秋到冬,气温虽然一天天地下降,他的冷水浴却从没停过。就是在雪花飞扬、滴水成冰的日子里,他还是鼓足了劲,战胜了别人视之可怕的寒威,坚持锻炼,从不挂出一次“免战牌”。
  一天晚饭后,几个同学在江边散步,有人问毛泽东:“我们觉得冬季进行冷水浴是难受得很的事情,你为什么能坚持几年之久?不是太过于勉强了吗?”
  毛泽东说:“冬季进行冷水浴,是不容易的,但如果下定决心,难关是可以突破的。根据我的经验,一切锻炼身体的活动,不论是复杂的,简单的,也不论是花时间多的,花时间少的,要把它坚持到底,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关键问题在于个人有没有决心和毅力,只要做到这四个字,就会由勉强到不太勉强,由不太勉强到不勉强,坚持到最后,就可以习惯成自然,不会感到什么困难了。”
  

毛泽东同志在湖南的两所母校

  毛泽东学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他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他认为游历是结合实际探求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一师的几年中,他曾作几次访问农村。1916年7月初,学校放假,同学们纷纷回家,学校里已经没剩几人。毛泽东早就打定主意不回家,约好一个同学,一块到农村旅行和进行访问。一个炎热的早晨,他们从长沙出发,穿着草鞋,背着包袱、雨伞,渡过湘水,向宁乡、安化、益阳等县前进。他们走过很多热闹的市镇,也走过很多冷僻的村落。
  他们每到一处,就找那里的农民谈话,了解地主收租,农民交租的情况,了解农民生产、生活上的困难问题,了解土豪劣绅奴役、欺压和剥削农民的真相。晚上住在旅店里,也找店家攀谈,询问当地风俗习惯和乡村中新发生的事情。开始时,农民不了解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更不明白他们调查这些事情干什么,不肯和他们多谈。但他们恳切谦和的态度和入情入理的谈话,很快的吸引和感动了农民和店主,就很自然地攀谈起来。很多人把藏在心里的愤怒和痛苦向他们倾吐出来。他们每天都要接触一些新问题,收集一些新材料,获得一些新知识,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广大农民遭受的种种压迫和痛苦,逐渐的在他们心脑中构成鲜明、深刻的印象。
  这回旅行,他们没有多带旅费,仅仅带了写字用的纸、笔。一路上遇到机关、学校、商店、就写一首临时做好的对联送去。接受对联的,照例赠给他们一点钱。他们就用这种“游学先生”的办法解决了长途旅行的费用问题。到秋季升学的前几天,毛泽东才结束了这次农村考察活动,带着很丰富的收获回到学校。他的白皙的面色被太阳晒得略带点黑红色,衣裤上沾染了尘土,精神却显得更加饱满和愉快。
  他向班上同学兴奋谈了这回旅行的详细情况:并且说:“我做了一次游学先生。”通过这种参观访问,毛泽东丰富了不少感性知识。他在路上把沿途的见闻、感想,用生动、通俗,而又风趣的文字,写成一篇篇通讯,寄给《湖南通俗教育报》发表,引起了不少读者的注意。
  毛泽东认为要改造旧中国,必须具备雄厚的集体力量。他决定找朋友结团体。1917年的秋天,毛泽东用“二十八划生”的名义,发出了“求友启事”。他把启事寄到长沙所有中学和专门学校,并在信封上注“请张贴在大家看得见的地方”。有些校长看了启事,觉得奇怪,认为二十八划生求友不怀好意,就没收了启事。湖南第一女子师范的校长,认为向女校寄“求友启事”一定是为了恋爱的事情,也不让张贴。后来人家才知道二十八划生是毛泽东的笔名。毛泽东是一师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这才消除了疑虑。
  当毛泽东发出求友启事时,抱着很大的希望,希望有很多进步青年和他交友,可等到很久,只有三个人来信和他联系。毛泽东觉得这样找朋友,联系的青年不多,应进一步提出更好的办法。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商量了好多回,决定成立一个团结进步青年的组织。经过几个月的酝酿、讨论,一个以改造中国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就正式成立了。他们选定1918年4月14日,春假后不久的星期天,在湘江西岸的岳麓山下饮马塘蔡和森同志的家里,开新民学会成立大会。
  那是一个春光明媚,草木生辉的日子。十三个经毛泽东联系邀约的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师,渡过浩渺的湘水,踏上苍翠的岳麓山,齐集在蔡和森同志居住的地方,开了大半天的会。这天的会是由毛泽东主持的,会上首先讨论和通过了由毛泽东起草的新民学会章程。会议将要结束时,讨论了发展会员问题,毛泽东说:“人多力量大,我们的会员应该大大发展,不过有一点必须注意,就是会员的标准决不能降低,一定要品德好、志向好、学习好、确实上进的青年,我们才欢迎他入会。”大家一致赞成。
  

  从此,第一师范的优秀学生,长沙中小学的优秀教师,都逐渐加人学会,接着,长沙一些主要的大中学校的优秀学生也加人学会。到五四前夕,新民学会的会员发展到了七十多人。这些人中,除了蔡和森同志等十多人到法国勤工俭学外,大多数留在长沙教书和读书。每隔半月、一月,就要开会一次。每次会议都有中心内容;有时讨论学术、思想问题;有时讨论国内外的时事;有时报告各人学习、工作,以便互相督促,互相鼓励。会场中常洋溢着青年的沸腾热情,和团结友爱的气氛。

  这几十个新民学会会员,在毛泽东的领导带动下,学习的劲头很大,工作活力充足。到五四运动时期,在毛泽东领导的学生爱国运动中,常起着骨干作用。

图片均来自网络   
  

一壁残阳
残阳,那是最后一抹晚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