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赵俏/李柏延团队:多孔有机笼作为二次谐波产生新型平台

学术   科学   2024-10-17 09:06   北京  

二次谐波产生(SHG)是应用最广泛的非线性光学现象之一,开发具有高热稳定性、大尺寸晶体、优异加工性能、高均一性和良好SHG响应的新型有机SHG材料迫在眉睫。南开大学赵俏讲师、李柏延教授团队首次开发两个多孔有机笼(POCs)用于SHG光学,POCs固有的大分子组成和零维离散有序结构不仅解决了小分子晶体热稳定性差的问题,而且克服了有机聚合物大尺寸晶体结晶缺点,其具有良好的SHG性能、大尺寸晶体(5 mm×3 mm×1 mm)、高热稳定性(≥250 ℃)、宽透明窗口(750-2000 nm)和高偏振比(94.5%),为构建POC作为有潜力的NLO光学有机SHG材料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非线性光学(NLO)晶体材料在全光开关波导、超快激光产生、太赫兹波产生、光学计算和数据存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二次谐波产生(SHG)已成为非线性光学技术中使用和探索最广泛的技术之一。与无机SHG材料相比,有机SHG材料表现出高SHG响应、高光诱导损伤阈值、超快响应速度和优异的可加工性能。有机SHG材料包括非中心对称小分子晶体和有机聚合物两种,其中由发色团构成的非中心对称小分子晶体通过氢键在分子骨架中形成π-电子共轭供体-受体(D-π-A体系),具有强SHG信号,但其低分子量和弱分子间相互作用导致其热稳定性差,限制其在高温条件下广泛应用。有机聚合物因高分子链和高分子量而具有高热稳定性,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加工性和高均一性导致大尺寸晶体生长困难和聚合物链上发色团无序排列,阻碍了其在SHG光学中的全面应用。因此,开发一种具有高热稳定性、大尺寸晶体、优异可加工性、高均一性和良好SHG响应的新型有机SHG光学材料仍然是极有必要的。多孔有机笼(POCs)是一种具有零维离散有序结构的多孔有机晶体材料,具有可设计的孔径、高热稳定性、可调节功能位点、易形成大尺寸晶体和良好加工性等优点,在气体分离和储存、手性药物分离和纯化、环境污染物吸附、手性合成和催化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SHG光学中尚未得到研究应用。

最近,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赵俏讲师、李柏延教授团队通过将具有D-π-A体系的杯[4]间苯二酚芳烃(C4RACHO)单体和非中心对称结构的手性二胺单体反应,构建了两个具有双SHG活性中心的CPOC(CPOC-R-5和CPOC-S-7)并用于SHG响应(图1)。该材料不仅解决了小分子晶体的热不稳定性问题,还克服了有机聚合物生长大尺寸晶体和聚合物链无序的缺点。该研究成果最近以“Porous Organic Cages as a Novel Platform for 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为题发表在Science China Chemistry上。


图1.NLO性质。(a)CPOC-R-5和(b)CPOC-S-7在800-1040 nm不同波长激发下波长依赖SHG光谱。(c)CPOC-R-5和(d)CPOC-S-7CPOC-R-5的NLO在1040 nm处的能量依赖关系图。(e)CPOC-R-5和(f)CPOC-S-7在1040 nm激光激发下SHG强度与偏振依赖关系图。蓝色和绿色点表示实验结果,红色实线表示拟合结果。

论文第一作者为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税凤,通讯作者为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赵俏讲师和李柏延教授。详见: Feng Shui, Yunqin Zhang, Mao Yi, Xiongli Liu, Lin Li, Shuo Zhang, Yongshen Zheng, Yongtao Yao, Qiao Zhao*, Baiyan Li*, Xian-He Bu. Porous Organic Cages as a Novel Platform for 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 Sci. China Chem., 2024, doi: org/10.1007/s11426-024-2162-5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查阅全文。

【通讯作者简介】

赵俏,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主要围绕新型多孔材料,C1催化转化,气体吸附分离等。博士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导师:马新宾教授),后在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于2022年加入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近年来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文章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前项目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探索青年项目3项。

李柏延,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主要围绕新型多孔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功能化;光电功能材料设计与开发;功能多孔催化剂创制;吸附分离粉体及膜材料构筑等。2010年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导师:施展教授),随后分别在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Shengqian Ma(马胜前)教授、美国罗格斯大学Jing Li(李静)教授、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Yu Han(韩宇)教授课题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以第一及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包括Nat. Commun.JACSAngew. Chem.Chem. Sci.Chem. Mater.等国际著名期刊杂志,其中6篇入选 ESI Top 1%高被引论文,论文总引用次数4000多次,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

【扩展阅读】

2024年《中国科学:化学》中英文刊优秀论文评选结果发布!

《中国科学:化学》2023年下半年最受关注微信文章

Sci. China Chem.影响因子10.4 ||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华东师范大学史学亮/华南理工大学虞华康:双[5]碳螺烯的简易合成、手性光学性质、异构化研究及激光应用

吉大邹勃&杨新一团队综述:高压调控金属/共价–有机框架的结构和光学性质

福建物构所陈忠宁团队:蓝光发射的0D Bi3+掺杂锌基卤化物用于高分辨率远程测温

清华寇会忠等通过Hofmann型框架操纵客体响应的自旋转变实现了可切换荧光

李凯课题组提出一种金属微扰模块化构筑高效TADF铸币金属配合物的方法

中科院化学所赵永生等多位专家合著综述:发光钙钛矿材料设计制备与器件

张浩可/唐本忠揭示非共轭结构在构建发光材料上的优势:空间电荷转移vs价键电荷转移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陈传峰、李猛等:给体调控的轴手性TADF对映体实现多色圆偏振电致发光

南开大学王小野课题组:芳香性调控策略“点亮”非苯芳烃Acepleiadylene实现超窄谱发光

北京化工大学郭金宝课题组:氢键型荧光光开关构筑的双重响应圆偏振发光胆甾相液晶弹性体

Jong Seung Kim院士、孙耀教授、杨文超教授合著综述:近红外荧光探针点亮植物

四川大学游劲松/宾正杨教授团队:“七元中环锁”分子设计策略构筑高性能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

南京大学郑佑轩课题组综述:用于圆偏振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手性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


中国科学化学
《中国科学:化学》(中文版)和Science China Chemistry(英文版)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化学期刊,致力于快速报道化学科学及相关交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最新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