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物构所陈忠宁团队:蓝光发射的0D Bi3+掺杂锌基卤化物用于高分辨率远程测温

学术   科学   2024-09-06 08:30   北京  
近年来,金属卤化物由于其优异的光物理性质,已广泛应用于发光二极管、光电探测器、防伪和闪烁体等领域,并进一步扩大到远程测温和热成像。随着在极端条件下测量温度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接触式热传感器,如液体填充和双金属温度计、热电偶或电阻温度计等,已不再适合某些极端条件。远程光学测温是一类基于高温度敏感性发光基团的测温技术,它通过监测温度引起的发光参数的变化,实现非接触式的远程测温。其中,基于荧光衰减寿命的远程光学测温技术不受样品形态、分散均匀性、粒度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出色的分辨率,高灵敏度和抗疲劳性。开发更灵敏、稳定的光学温度计对生物研究,疫苗存储等领域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近期,中国科学院福建物构所陈忠宁研究团队报道了一种温度依赖性的0D Bi3+掺杂锌基卤化物荧光粉(MePPh3)2ZnCl4:0.30Bi3+,其发光寿命在80-100 K范围内对温度变化高度敏感,作者利用该材料的发光寿命-温度依赖性,成功将其用于远程光学测温(图1)。

图1. 金属卤化物 (MePPh3)2ZnCl4:0.30Bi3+在80-110 K的PL衰减寿命变化。
在紫外光的激发下,金属卤化物(MePPh3)2ZnCl4:0.30Bi3+呈现出蓝光发射,发射峰位于453 nm,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为5.71%(图2)。实验表明,Bi3+的类激子态发光是蓝光发射的主要原因。

图2. (a)金属卤化物(MePPh3)2ZnCl4:0.30Bi3+单晶在自然光和紫外光下的照片。(b)Bi3+掺杂(MePPh3)2ZnCl单晶的PL和PLE光谱。
作者进一步系统地研究了金属卤化物(MePPh3)2ZnCl4:0.30Bi3+发光寿命的温度依赖性。通过温度相关的PL衰减曲线可以看出金属卤化物 (MePPh3)2ZnCl4:0.30Bi3+的发光寿命在80-100 K范围与温度呈现近似的线性相关,随着温度的升高发光寿命显著降低,发光寿命的平均变化率为19.09 μs K−1,其原因为温度诱导的非辐射重组过程的增强(图3a和3b)。在0.1 K的温度区间内多次重复测量了金属卤化物(MePPh3)2ZnCl4:0.30Bi3+的发光寿命,结果表明在83.9 K恒定温度下,其寿命的标准差仅为±1.85 μs证明了金属卤化物(MePPh3)2ZnCl4:0.30Bi3+优异的测温能力及稳定性(图3c)。重要的是,该杂化材料在84 K时表现出非常高的灵敏度(0.09 K−1),其性能远远超过了大多数的热成像荧光粉,表明金属卤化物(MePPh3)2ZnCl4:0.30Bi3+在热成像和远程测温领域巨大的应用潜力(图3d)。另外,该材料还表现出优异的抗疲劳性和实验重复性,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图3e和3f)。

图3. (a)金属卤化物(MePPh3)2ZnCl4:0.30Bi3+在80-300 K范围内的PL衰减寿命。(b)金属卤化物(MePPh3)2ZnCl4:0.30Bi3+在80-110 K的PL衰减寿命变化。(c)金属卤化物(MePPh3)2ZnCl4:0.30Bi3+在0.1 K温度阶梯下的PL衰减寿命变化。(d)金属卤化物(MePPh3)2ZnCl4:0.30Bi3+在80-300 K范围内的灵敏度。(e)金属卤化物(MePPh3)2ZnCl4:0.30Bi3+在80 K和300 K下PL寿命的循环测量。(f)不同批次金属卤化物(MePPh3)2ZnCl4:0.30Bi3+的PL衰减寿命。
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石翠密,通讯作者为徐亮金研究员和陈忠宁研究员。详见:Cui-Mi Shi, Shu-Hua Xue, Jin-Yun Wang, Liang-Jin Xu, Zhong-Ning Chen. High-Resolution Remote Thermometry based on Bi3+-Doped 0D Zinc Halide Hybrids. Sci China Chem, 2024, 67(8): 2599–2605.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查阅全文。

【扩展阅读】

2024年《中国科学:化学》中英文刊优秀论文评选结果发布!

《中国科学:化学》2024年上半年最受关注微信文章

Sci. China Chem.影响因子10.4 ||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清华寇会忠等通过Hofmann型框架操纵客体响应的自旋转变实现了可切换荧光

李凯课题组提出一种金属微扰模块化构筑高效TADF铸币金属配合物的方法

中科院化学所赵永生等多位专家合著综述:发光钙钛矿材料设计制备与器件

张浩可/唐本忠揭示非共轭结构在构建发光材料上的优势:空间电荷转移vs价键电荷转移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陈传峰、李猛等:给体调控的轴手性TADF对映体实现多色圆偏振电致发光

南开大学王小野课题组:芳香性调控策略“点亮”非苯芳烃Acepleiadylene实现超窄谱发光

北京化工大学郭金宝课题组:氢键型荧光光开关构筑的双重响应圆偏振发光胆甾相液晶弹性体

Jong Seung Kim院士、孙耀教授、杨文超教授合著综述:近红外荧光探针点亮植物

四川大学游劲松/宾正杨教授团队:“七元中环锁”分子设计策略构筑高性能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

南京大学郑佑轩课题组综述:用于圆偏振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手性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

中国科学化学
《中国科学:化学》(中文版)和Science China Chemistry(英文版)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化学期刊,致力于快速报道化学科学及相关交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最新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