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容错大门,开启资本招商新思路

楼市   2024-09-14 17:01   上海  

还原最真实的产业园区行业


为国资“松绑”,广东有了新动作!


不久前,《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通过并公布,将于10月1日正式落地。


《条例》中的两条关键内容,值得关注。


简单概括,就是对国资创投容错机制、退出机制的探索方向做出说明;提出“适度让利”策略,来扶持初创企业。


消息一出,便迅速引发市场热议。


政策背后,释放的招商信号不简单。



事实上,广东并非个例。这一趋势,正在全国范围内蔓延。


今年6月,国务院一纸公文,为创业投资市场带来新的气息。


《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优化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改革完善基金考核和容错免责机制。


这给各地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在推动创业投资发展的道路上,容错机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不少地方纷纷响应,开始尝试建立完善这一机制。


比如,7月5日,北京市东城区发布的《东城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提出完善政府投资基金容错机制。


相关部门及引导基金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履行职责过程中,符合规定情形的,就可以免责追究。


再如,7月25日,成都高新区针对不同类型的基金,设置从80%~30%不等的容亏率。


这一举措,旨在打破国资“不敢投”的困境,鼓励更多资金流向创新领域。


当然,在探索投资新机制的道路上,不乏先行者。


今年1月,湖北率先公布《湖北省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建立国有创投机构容错免责机制。


对于那些100%投资天使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偏早期的基金,允许设定不同的容错率。正常投资亏损在允许范围内,将按尽职免责原则处理。


时间线再往前拉。


作为“创投之城”的孕育地,安徽也早已开始了容错免责机制的探索。


2023年2月,安徽省出台《支持风险投资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第八条提到:


对省级政府性股权投资基金参股的风投创投子基金存续期,放宽至不超过15年,可按照子基金实缴金额拨付管理费。


合理设定省级政府性股权投资基金参股的风投创投子基金投资风险容忍度,按照天使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最高分别为80%和40%的投资损失允许率,对子基金整体收益进行绩效评价、审计评估。


相比于省级条例,合肥市天使基金管理办法反倒显得保守一些。2023年8月发布的《合肥市天使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提到:   


允许基金出现最高不超过40%的亏损,超出部分,以基金管理机构所分得的奖励资金为限进行弥补。


各地陆陆续续建立容错机制,背后有何考量?



先看一个现象。


在金融投资领域,国资管理人在新设基金规模中的身影愈发活跃。这类群体募集基金的规模,也往往更为庞大。


今年1~5月,国资管理人在募集的基金,主要集中在10亿元以上。20亿元以上的基金,超过一半来自国资管理人。其中,在100亿元以上的基金80%由国资管理人设立。


两个关键数字:100亿元、80%。


由此可见,国资已经成为一级市场的投资主力。


然而,与其庞大的投资能力相比,国资在投资表现上,却显得过于拘谨,甚至有些“束手束脚”。


究其原因,国资在投资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制度性“枷锁”束缚。这就导致,即便面对有潜力的投资项目,往往因怕犯错被追责而“不敢投”。


这种“宁愿错过、不愿投错”的心态,其中是对投资失败后果担忧的体现。


国资在投资过程,不仅需要考虑项目的盈利前景,还必须应对一套复杂的追责体系。


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哪怕是微小的财务瑕疵,都可能引发一系列责任追究。


这套体系如同无形的“镣铐”,限制了国资机构的决策灵活性和及时性,有时甚至让他们在与市场化机构的竞争中处于下风。


此外,“保值增值,不可以亏损”的考核红线,也横亘在众多国资创投机构之上,进一步增加了他们的投资顾虑。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投资都能做到100%成功。


尤其是在风险投资领域,对于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起步的企业,风险更是不可避免。


国资机构对错误的低容忍度,不仅限制这些企业的融资渠道,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科技创新的步伐。


毕竟,作为创投的主力,国资的态度与行为,与初创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


若是过于保守谨慎,许多有潜力的项目,就可能因为缺乏资金而夭折;如果能够勇于担当、敢于冒险,那这些项目就有可能获得宝贵的成长机会。


怎么办呢?


国资的耐心属性,源于制度。要让国资成为真正的耐心资本,还是需要从制度上“松绑”,逐步引导其成为“耐心资本”。


三中全会也提出,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


随着容错大门开启,在未来的投资过程中,国资就能够大胆尝试、放手去投资。


如此一来,就可以促进科技型企业成长,为科技创新贡献更多力量。就招商而言,也将迎来更多机会。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后,过去那种单纯拼政策的招商模式,已经行不通了。


那么,新的出路在哪?答案或许就是资本招商。


如今的资本招商,已经不是政府资金单打独斗。市场化子基金,逐渐担任重要角色,与政府携手成为“黄金搭档”。


但也必须正视一个问题:政府资本与社会资本,在投资理念上存在差异。


就政府而言,往往更看重产业的长期孵化和持续发展。一笔钱投下去可以不赚钱,产业做起来了,目的也就达到了。


就社会资本而言,其目的是盈利,更倾向于追求短期的投资回报。对于无法迅速带来利润的项目,即便战略意义再大,可能也不愿意轻易涉足。


这种理念上的差异,无疑会在投资项目选择上引发分歧。对于这种分歧,一个科学合理容错机制尤为重要。


对于那些因客观原因导致失败的投资项目,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宽容,而不是一味地指责。


毕竟,要求每一个投资项目,既能满足政府的产业发展期望,有能实现市场化投资的收益要求,这本身就有一定难度。


容错机制的存在,为那些担心投资失误的投资者,提供了一颗“定心丸”,能够鼓励他们在项目投资上“敢投、放心投”,真正发挥耐心资本的作用。


当然,资金雄厚并不意味着,项目就能轻松落地。想要真正发挥投促引的作用,还需要先解决“投什么”“谁来投”“怎么投”三个关键问题。


在“投什么”问题上,坚持因地制宜、精准选择的原则,确保每一个引进来的项目,都能本地产业规划相结合,与各要素有机衔接。


至于“谁来投”,我们倡导政府引导与市场参与有机结合。


政府除了提供资金支持,还应发挥其在产业规划、政策制定等方面的专长,为市场化子基金的介入铺平道路。


最后,在“怎么投”的问题上,要注意规划先行、把控节奏。要制定明确的投资计划。


比如,预期在几年内完成全部投资,以及每年预计投资的项目数量是多少?并依照这些计划,开展市场调研,筛选出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项目。


资本招商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考验耐力的马拉松。只有不断探索、保持耐心,才能在招商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往期推荐

2024年度方升榜发布!产业化与专业化国有平台成为主旋律

产业纵横,奔向下一个十年

园区崩掉的,何止招商

方升研究
产业园区行业内具有领先影响力的媒体,专注产业发展、推动行业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