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最真实的产业园区行业
传统的开发区模式,由政府主导、市场化程度有限,整体发展层次不高。
随着产业链竞争加剧、传统产能过剩、传统产业集群布局完成,现在产业园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那种“圈几块地、建几个园区、引几个企业”的简单模式,已经行不通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对开发区体制机制的改革要求,越来越强烈。
“管委会+公司”,成为了当下开发区体制改革的重要模式。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产业园区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文件提出,开发区应积极推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让管理机构与开发运营企业各司其职。
换句话说,就是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政府负责引导,市场来配置资源,双方携手,共同打造一个高效、有序的开发运营环境。
然而,在原有体制机制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下,平台公司发展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2023年,国办发35号文明确指出,将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实施差异化的融资政策。
这对于那些还未完成产业化转型的平台公司来说,无疑增加了在市场化融资及经营的难度。
在这些政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探索“管委会+公司”的发展模式。
尤其是今年以来,从河北到河南,再到四川和陕西等地,纷纷出台政策,或是在公开活动中,明确支持和推广这一模式。
1月,河北省商务厅厅长张泽峰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将抓经开区能级提升,推广“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经开区扩区调区,以更好发挥经开区招商引资主力作用。
3月,《河南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正式实施,通过立法形式,巩固近几年河南省开发区“管委会+公司”管理运营模式,以及“三化三制”等改革创新的成熟经验。
6月,四川省政府印发《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管委会+公司”的运行模式,采取“政区合一”等方式,落实县级对辖区开发区管理权限。
8月,陕西日报发文《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 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强调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创新,完善“管委会+公司”等运营模式,有序推进政企分离、管运分开。
在这种“管委会+公司”模式下,平台公被赋予了新的角色和使命。
他们不仅只是简单的融资、建设角色,更要成为产业投资孵化的重要力量。
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将深度参与到产业招商、产业培育等全产业链打造的各个环节,为产业园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开发区公司该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在这之前,需要先明确整体的大方向。
管委会回归行政管理职能,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模式,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开发区平台公司市场主体作用。
具体应该如何落实这一模式呢?可以从两个方面推进。
首先是政企分离,明确各自职能。
按照“小政府、大企业”的改革方向,需要清晰界定管委会、地方政府和平台公司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做到“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
具体来讲,管委会在管理职能分工的基础上,应做到两个剥离:
一是剥离“市场化”职能,比如项目代建、园区运营、招商引资、产业规划、产业孵化科技创新等职能,都可以交由平台公司来承担。
像山东、江苏和安徽等地,就已经在推进撤销招商部门,转而成立招商公司,来接手开发区招商工作。
赣州高新区也制定了两份清单,分别是《赣州高新区管委会授权高新投集团权责清单》《高新投集团承接赣州高新区管委会具体业务清单》,明确界定管委会与高新投集团的权责关系,让各自的工作更清晰明了。
二是剥离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具体执行工作,让管委会能够集中精力,抓大放小。
在之前“管委会+公司”的模式下,很多开发区新设了国资监管部门。
现在,这些部门将根据管委会的授权,代表管委会履行出资人职责,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他们将以管资本为主,进行分类管理,对国有企业实施监督管理,以达到“管委会往后退一步,国资往前迈一步”的目的。
接下来是明确定位,协同高效。
管委会主要负责开发区产业规划、政策引领,为区域发展指明方向。
同时,以平台公司为核心,打造一个集政策、产业、资源、资本等多方面优势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发展平台。
而平台公司,则在管委会指导下,承担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投融资、资产管理、园区运营管理等工作。
同时,要发挥市场化机制的灵活性,优化资源配置,不仅要算好经济效益的“小账”,更要考虑社会效益的“大账”。
以苏州工业园为例,管委会负责行使经济和社会综合管理权限,平台公司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推进及物业管理完善等事项,推动园区高效运营和产业快速发展。
在“管委会+公司”模式下,管委会的决策角色逐渐淡化。
再加上,民营企业对重资产投资持谨慎态度,这使得平台公司招商工作的担子愈发沉重。
对此,平台公司需实现从传统“三代”到“四大新平台”的转变,分别产业研究、开发建设、产投运作、运营管理。
而这四大转变,正是提升招商效果的关键切入点。
第一,产业研究平台。
平台公司应聚焦前沿产业,通过深入的市场分析和产业研究,为招商工作提供方向指引。
紧密结合国家或地方政策导向、市场发展趋势、当前产业现状以及发展前景等维度,进行差异化产业定位。
当然,定位不能仅停留在大的方向上,而应该细化至三级甚至是四级细分产业,确保产业定位的精准性。
接下来是厂房规划设计。
根据产业特点,合理设计厂房规格,比如建筑如何配比、建筑户型如何设计、面积要多大、层数层高是多少等。最后辅以投资测算,将整体预算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第二,开发建设平台。
平台公司要与政府和管委会的政策导向保持一致,根据开发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为吸引高端产业入驻创造有利条件。
在招商策划的顶层设计上,应着重完善产业链,明确产业引进方向。
通过梳理区内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绘制产业链图谱、招商引资全景图,精准识别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
围绕完善产业链,深入推进“强链、补链、稳链”,明确招商的主攻方向。
同时,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引领作用,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合作,共同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第三,产投运作平台。
平台公司转型成为产业投资孵化平台,以股权投资方式服务于产业招商、产业培育等全产业链周期。
发挥市场化融资和资本运作的能力,通过上市、资产证券化等多元化融资方式,为开发区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
在优化项目方面,将整体投融资规划分解至具体各项目,确保项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此外,通过建立“融得到、投得好、赚得多、退得出”的国有资本运营模式,为产业配套建设和结构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当然,融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能触碰隐性债务的红线。
最后,运营管理平台。
平台公司应该重视片区投融资规划,改变过去那种零散、无序的项目推进方式。
通过制定开发区整体投融资规划,尤其是对开发进程、土地策略、重点地块进行投融资规划,以提升整体土地价值。
这就要求,平台公司对园区内的土地、厂房,以及各类产业设施,进行精细化管理。同时,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高效监控和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总的来说,平台公司在招商工作中,应紧扣产业研究、开发建设、产投运作和运营管理四大关键点。
通过打造这“四大新平台”,平台公司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也将为开发区吸引更多优质产业资源,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2024年度方升榜发布!产业化与专业化国有平台成为主旋律
产业纵横,奔向下一个十年
园区崩掉的,何止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