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最真实的产业园区行业
9.26北京高层经济会议已经落幕两周,但影响力仍持续发酵。
此次会议不仅深入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更为接下来的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
与以往几次会议对比,有几点不寻常的变化:召开时间提前、会议纪要更短、表述更新,以及政策力度超预期。
为何会出现这些变化?这背后,释放了什么样的招商信号?
下面具体来看。
按照惯例,北京高层每年会围绕经济议题召开三次会议,时间通常定在4月、7月和11月。
然而,今年的情况却有些不同寻常。原本计划11月才召开的下一次会议,却意外在9月增加了一次经济会议。
此次会议之前,多个部门已密集出台系列政策。特别是“924”新政,其力度之大,已明显超出市场预期。
这或许与经济走势有关。
9月,是第三季度的收官之月。回顾今年前三个季度的经济脉络:一季度增长势头强劲,二季度趋于平稳,而到了三季度,预测表现可能不及前两个季度。
因此,业内人士猜测,此次会议紧急召开,可能是为了在第四季度来临之际,提前规划一揽子政策,以应对经济压力,为冲刺年度GDP增速“5%”左右做准备。
此次会议信息量很大,涵盖了八个方面。对于招商人而言,有几个重点值得特别关注。
其一,存量政策较多。
会议明确指出要“双管齐下”,在确保现有存量政策得到有效执行,也要加大力度推出新的增量政策。
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政策措施更加精准、更有成效。若这些政策能顺利落地,那么实现全年5%的经济增长目标将有望实现。
当然,还需要各方在政策执行上再加把劲。
就在会议召开前夕,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新政策,如放松房地产限购、降低存量利率、推动大宗消费以旧换新、为民企提供融资支持等。
这些都是为了全力推动经济发展,预计后续还将有更多新政策陆续出台。
其二,要加大引资稳资力度,优化营商环境。
此次会议提出加快推进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等改革措施,强调要求加大引资稳资力度。
会议聚焦企业攻坚克难,充分关注了各类经营主体的发展诉求,并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稳定和提升企业及居民的信心和预期。
早在8月,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旨在打通内外双循环,对内扩大消费、提升产业结构,对外吸引外资、稳定外资投入。
这无疑向外界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敞开大门欢迎外资,为其提供更加优越的投资环境。
其三,壮大耐心资本。
会议明确提出了“壮大耐心资本”“多措并举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等方针,为资本市场的改革指明了方向,这与当前推进的“1+N”政策体系保持高度契合。
这意味着,我们将更加注重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理念,推动资本市场迈向更加成熟稳健的发展阶段。
对于招商人还是投资者而言,都提供了更多的信心和保障。
同时,会议还提及,需结合地方实际,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并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积极运用先进技术,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经济环境下,地方政府化债压力愈发显现。
据统计,截至2023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40.74万亿元,虽未触及债务限额红线,但较前一年已增长了5.6万亿元,形势不容乐观。
为应对这一挑战,不少地方政府提出“砸锅卖铁”盘活资产策略。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四平市、湖南省张家界市等10个省份城市,都在政府会议及文件中提及此策略。
重庆市璧山区更是果断行动,直接成立了“砸锅卖铁”工作专班。
与地方化债行动相呼应的,是国家层面的督促。
前不久,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也刊文强调要盘活资产,足以看出当前该项工作的迫切与重要性。
那么,如何打通资产盘活的堵点,让沉睡资产焕发新机呢?此次北京高层经济会议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具体来讲,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切入。
首先,优化“化债”政策是关键。
针对部分地方政府化债压力问题,可以考虑采取中央发行国债转贷给地方、政策性金融机构给地方政府提供贷款、以及继续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等三个途径,来缓解化债压力,有效控制流动性风险。
同时,确保“三保”支出稳定,为地方政府化解债务问题,争取到宝贵的时间窗口。
其次,化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应以区县为单位展开。
严格控制新增政府投资项目的区域范围,避免对某些地市(县)政府投资,造成不必要的制约和干扰。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不仅能够更精准地管理和实施差异化策略,还能确保资源能得到更合理的分配和利用。
最后,加强政策间的协同配合也至关重要。
特别是要强化与环保、规划、审计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确保各项政策能够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资源资产的有效盘活,最大限度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此外,研究并考虑延长隐性债务清零的时间节点,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
适当延长清零期限,能够避免因急于求成,而引发刚性化债行为,减少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会议还提到,房地产市场要“止跌回稳”,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
通过恢复市场流动性,平台公司手里的未开发利用地,就有了更好的出路,地方化债也会更顺利。
地方政府往往拥有丰富的资产,但如何将这些资产有效盘活,转化为推动地方发展的实际动力呢?
首先要做的,就是摸清家底。
地方政府所持有的国有资产规模巨大,种类繁多、范围广泛。
需要协调好各部门,实地盘点这些资产,梳理资产权证,为各类资产建立档案,摸清家底。
对这些资产根据价值和性质维度,进行分类归纳,比如哪些是有形资产,哪些是无形资产;哪些是经营型,哪些又是非经营性。
同时,还要根据它们能够带来的盘活收益,进行科学分级。在这个过程中,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进行高效、精细化管理。
接下来是因地制宜,灵活施策。
资产有优劣之分,盘活方式也要灵活多变,不能一刀切。针对不同类型的资产,设计最合适的资产盘活策略。
对于规模小、功能重复的资产,进行整合升级;对城市老旧资产或资源,进行重新定位,激发其潜在价值。
比如,将闲置厂房进行再开发,并引入专业运营团队,让存量变为增量。
在这个过程中,平台公司可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和业务增长点。
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委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强调,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8大新兴产业,以及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等9大未来产业。
地方政府可以聚焦这些产业,或者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这些新兴领域和技术发展,往往能给企业带来更高回报,充分发挥厂房等资产价值。
对于新建厂房,如何快速完成去化呢?
这就需要我们紧跟市场动态,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巧妙借助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市场化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确保资本布局与市场需求相契合,把资金投到那些有潜力的领域里。
同时,建立一定的容错机制,让资本敢投、放心投,发挥耐心资本的作用,确保真正招引到优质的项目。
此次经济会议强调,要完善“长钱长投”政策体系,推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并加快产业整合和资源优化配置。
随着各项既有政策逐渐发力,近期市场预期开始改善。
大家在招商和投资过程中,可以关注股票市场,尤其是整体趋势向好的上市企业,这些都可以作为目标投资对象。
如今,厂房数量多,企业自然有更加广泛的选择。
对于企业来说,在选择厂房时,不仅会审视厂房层高、承重和设施设备等建设实力,还会关注其产业运营能力。
特别是对工业厂房需求旺盛的中小企业,在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普遍都会面临投融资、市场开拓等问题。
倘若园区能构建起一套完善的培育孵化体系,那么,不仅可以培育孵化更多优质企业,也能帮助入驻企业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共同打造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
综上,盘活国有资产应把握好三大关键:
“全面梳理,摸清家底”、“因地制宜,灵活施策”、“新建园区,高效去化”。
如此,方能充分挖掘国有资产的市场价值,为地方化债和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2024年度方升榜发布!产业化与专业化国有平台成为主旋律
产业纵横,奔向下一个十年
园区崩掉的,何止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