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也觉得像是阴天。
彩色也觉得像是灰色。
吃美食也觉得索然无味。
事实上,这也是文学阅读的魅力之一,带领我们把注意力放在生活中美的、快乐的方面,接受正向的滋养。
编辑部也为女性读者们准备了一份文学书单,选取2024年「谷声熊书房」公众号解读过的所有文学书籍中最受读者喜欢的10本,欢迎大家扫码领取 ↓
希望能小小疗愈到各位的疲惫和焦虑,让我们一起,把注意力的目光投向快乐的地方吧~
众所周知,老舍先生喜欢猫。
但同时老舍先生也承认,猫的性格实在是非常古怪。
有时候老实得很:“会找个暖和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有时候贪玩得很:“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走出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有时候尽职得很:“听到点老鼠的响动,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有时候可亲得很:“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要求给抓痒,或是在你写稿子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有时候倔强得很:“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
尤其是,猫儿们集体谈恋爱时,一整条街上的住户都别想好好入睡;
听着那些刺耳的叫声,即便是爱猫的老舍先生,也忍不住觉得:世界上若是没有猫啊,一定会更平静一些。
不过,即便猫再古怪,人类对它们的厌烦却也总是持续不了多久。
当母猫生了崽,几只毛毛软软棉花团似的小猫开始在人类面前晃悠,人类便又能瞬间原谅它们的一切。
老舍先生说,尤其是刚过满月的小猫,还站不太稳,就已经开始淘气;
“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上没结没完。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即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和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
渐渐地,小猫们的游戏场所就从室内发展到院子,去花盆里裹一身泥,在花枝上荡个秋千,搞出不少破坏;
但老舍先生也不肯责怪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呀”。
老舍先生还说,有时他也在想,如今社会老鼠已经差不多消灭了,猫还有什么用处呢?
但很快,他就会为「爱猫」这件事找到新的解释——
世界上总有一天,一切都会机械化,这是不会改变的事实;
总有一种观点是,艺术家应以艺术为妻,才能一辈子生活在艺术里。
但老舍先生是一位步入家庭的艺术家。
他说,他就常常困于油盐酱醋的「灾难」里,而且这些疲惫,大半是由儿女造成的——
孩子哭起来,就会使人心慌意乱;
三岁的女儿,会趁着老舍不在房间时去他的稿子上一通乱画;
午觉不睡就算了,有时候深夜也不肯睡觉,按着他们躺在床上,他们就会发出“被针扎了似的惊啼”,让一家人谁都睡不了。
面对儿女,老舍先生有满满一肚子的抱怨;
不过,家庭妙就妙在,这一点也不妨碍爱的发展,“爱他们吧,嫌他们吧,无论怎说,也是极可宝贵的经验。”
什么样的宝贵经验?
老舍先生说,是小孩使世界扩大了。
没小孩的时候,“街市上给我预备的,似乎只有理发馆,饭铺,书店,邮政局等”。
但有了小孩之后,就犹如人类发现了新大陆;
原来有专门的婴儿医院,街道两侧有那么多糖食店、玩具店,百货店里竟然还有卖小衣帽小家具……这些事物,在有了小孩之后突然出现在了大人们的眼前。
“小孩使世界扩大,使隐藏着的东西都显露出来。非有小孩不能明白这个。”
而在这个更大的世界里,艺术家也开始学着享受更接地气的生活——
家里的植物通通不见了,写字台上会出现尿布,书架上会有倒了的奶瓶;
在外面再风光的大人,回到家里也自愿听从孩子的指挥,陪孩子玩过家家。
老舍先生喜欢住在乡间。
原因很简单,乡下的生活能让人关注到生命里更本真的东西。
举几个例子吧。
乡下生活不够便利,最近的理发店也要走个十里八里,但也没关系,头发长了些,钱却省下了几文;
乡间不好洗澡,但没关系,可以在天气热的时候下河,暖和而且有趣;
乡下没有平剧、川剧听,但没关系,可以自己唱,在大黄角树下随意地喊,不会有人来笑你;
乡下,书很难得,但没关系,偶然找来的一本书,反而显得更加珍贵,绝不会像在城里时那样翻翻了事,会认认真真读下去;
乡下声音也很吵闹,犬吠声鸡叫声蛙声鸟声农人相呼声,但没关系,这些声音并不让人心中慌乱,反而有更从容之意;
乡下蚊虫多,晚上什么都做不了就要早早躲进蚊帐里,但没关系,恰好可以早睡,睡得定,睡得好,身体也不自觉好了起来……
也许正是到了乡下,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人的内心才得以真正安顿;
而这些也都在指引着我们,即便处于喧嚣闹市里,或许也能为自己降噪,让自己去关注那些本真而美好的方面,然后更加丰盈地生活于世间。
插图来自kaede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