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作者,是天才横溢的法国作家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以小说、随笔闻名于世。
1840年,都德生于法国普罗旺斯,父亲经商,后来破产。
中学毕业后,都德辍学自谋生路,到巴黎闯荡,先是卖文为生,后又到国会主席办公室担任秘书;
这段日子,都德迅速地成长起来,也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但他也一直深受城市生活之苦。
终于,在25岁时,都德辞职,回到了家乡普罗旺斯,买下了一个磨坊,在那里专职写作,并且在报纸分期发表《磨坊信札》,后结集出版,奠定了都德在法国文坛的地位。
一座风力谷物磨坊。该磨坊坐落在普罗旺斯地区中心,位于罗讷河谷一片满目青松和绿色橡树的山坡上。此磨坊已被废弃二十余年,野葡萄藤、苔藓、迷迭香和另一些一直攀援到风车翼顶上的寄生野草已说明它无法研磨。
尽管大磨盘已经破碎,平台的砖上长出了野草,都德先生仍然对该磨坊可以用来作诗填词表示中意;因此愿承担一切风险后果而买下,并且不会以可能进行的修缮工作为由,对卖主提出任何求助。
就这样,在这个废弃的磨坊里,都德过上了与巴黎完全不同的生活——
他可以在没有天花板的地方呆一整天,在任何一块大石头后面睡觉;他有了一群对他很热情的邻居、朋友;他有小动物作伴;他还有了一位住在山脚下的心爱的姑娘……这些涤净了巴黎带给都德的疲惫与麻木。
他用文字诚实地记叙自己观察到的一切,享受于生活本身,鸟语、花香、云的翻腾、风的吹拂、星星的闪耀、海涛的呼啸、悠扬的铃声、薰衣草的味道……
而这些散文,也将带着读者「走出麻木的心门」,发现日常之美,获得心灵的自由。
事实上,这也是文学阅读的魅力之一,带领我们把注意力放在生活中美的、快乐的方面,接受正向的滋养。
编辑部也为女性读者们准备了一份文学书单,选取2024年「谷声熊书房」公众号解读过的所有文学书籍中最受读者喜欢的10本,欢迎大家扫码领取 ↓
今天熊编要与大家分享的,就是都德刚安居在磨坊里的第一篇文章,《安家》。
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愉悦的感受,新的一年,去发现生活里的美吧。
***
安 家
《磨坊信札》原书插图
我面前是一片美丽的松树林,它在阳光下璀璨闪烁,直向山坡下伸展。地平线上,阿尔比勒山清晰地显示出清秀的山脊……万籁俱静……相隔很久才能勉强听见一声短笛、薰衣草中杓鹬低吟、路上的骡铃……这所有的普罗旺斯美景只因有了阳光才存在着。
而现在,您怎么还要我惋惜您那喧闹和黑暗不堪的巴黎呢?我在自己的磨坊里多么惬意!这是我刻意寻找的舒适角落,一个香气四溢而温暖的角落,远离报纸、出租马车和浓雾千里之遥!……我身边四周有多少美好的事物!我安居在此刚刚八天,但我的脑子里已经充满了各种印象和回忆……啊!就在昨天晚上,我在山坡下观看了这场“畜群归栏”。我向您发誓,我决不会把这样的场景去换您本星期在巴黎看过的那些首演剧,还是宁愿让您去评论吧。
应当告诉您,在普罗旺斯,天气一热起来,按惯例就把畜群赶到阿尔卑斯山区去放牧。牲口和牧人要在山上过五到六个月,在齐腰高的草地里风餐露宿;然后待到秋凉乍起,人们重新返回农舍,让羊舒适地去吃弥漫着迷迭香气味的灰色小山上的青草……昨天傍晚,畜群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回来的。从早晨起,两扇院门大开着,畜栏里铺满新鲜的麦秸,等待人畜归来。人们不时相告:“现在,他们在埃吉埃尔,现在到了巴拉杜。”然后,傍晚时,突然响起一声高叫:“他们来了!”我们看见在那远处的漫天尘云中畜群向前行进。好像整条道路都在跟着牲口移动……走在头里的是老公羊,角朝前,一副粗野的样子;随后是一大队绵羊,母羊显得有点累,它们的小羊崽夹在腿中间磕磕碰碰;披着红绒球的母骡驮着装有刚生下一天的小天使般的羊宝宝的篮子,一边走一边摇。接着是几条全身大汗淋漓的狗,长舌头拖到地上,还有一对身材高大的牧羊人,他们身披橙红色卡迪斯粗斜纹呢斗篷,像教士们的无袖长袍垂到脚后跟。
这所说的一切都在我们面前欢快地列队而过,踩踏出一片暴雨般的噪声涌进了栏门……应该好好见识一下家里的动人情景。有罗纱般羽冠、绿金相间的几只孔雀从自己的栖架上认出了来者,于是发出小号般的清脆叫声迎接它们。已经睡下的家禽突然惊醒。鸽子、鸭、火鸡、灰珠鸡全都站了起来。全部家禽都疯狂了;母鸡整夜咕咕叫个不停!……真可以说每只透着阿尔卑斯山山野芬芳的绵羊都用羊毛带回了一点山中令人陶醉和令人手舞足蹈的活跃气息。
畜群就在这样的气氛中抵达了自己的住所。没有任何东西比这样的安居更令人着迷的了。老公羊为重见自己用过的料槽而感动,那些在旅途中出生从未见过农场的小羊羔惊奇地东张西望。
但是最为动人的还是勇敢的牧羊犬,它们在农舍里仍然跟在羊群后面,只看着羊。看家犬白费心机地在窝里招呼它们;井边盛满凉水的水桶也枉然地自作多情:牧羊犬们在畜群归栏,用大插销插上小栏门之前什么都不愿意看到和听见。只有当牧羊人在低矮的餐厅里就座以后,它们才肯回到自己的狗窝里。在那里,它们一边舔着自己的汤盆,一边向留守农场的同类伙伴讲述自己在山上的经历。那个黑幽幽的地方既有狼,也有沾满露水的又大又紫的毛地黄呢。
写在最后
在如今喧嚣的时代生活,人人都渴望心灵的平静。
而所谓心灵的平静,其实就是让心重新回到敏感的状态——
能够敏感地观察、捕捉到生活中极其细微的美的细节,进而去感受这个世界、感受自己的生命。
也就是说,心静的时候,恰恰是心还在为世界而心动的时候。
愿大家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一处属于自己的“磨坊”,并且能够源源不断地从那里,获取生命的动能。
点个「分享」或「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