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老师同时说:“生命就是书写一个故事(叙事);教育就是让每个人有省察地书写自己的生命故事,教育生活是师生生命的历程”。
新教育实验提倡“师生共写随笔”,写随笔不仅仅是练笔,更是心灵的对话。师生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和学习生活,在写随笔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都以共读共写为载体,体验生活,交流情感,共同成长,超越自我。他们在读写中共同体会一场最美的相遇,共同书写一段生命的传奇。“共写随笔”是师生成长的乐土,更是教育的理想践行。
德育方式转型:由“枯燥说教”走向“智慧点亮”
——新教育理念下“转观念”学思行探索(三)
王艳林
近期阅读汤勇局长的《致教育》,被书中“教育的前提是尊重”“让尊重把爱撒在孩子的心田”等文字直戳内心,深受触动,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反复思考偏离“真教育”的“枯燥说教”的对立面将会是什么?今天早上在与同事交流的时候突然想起了“智慧点亮”四个字。其实“智慧点亮”并不新颖,它也就是各位教育前辈以及新教育理念践行者所倡导的一种德育方式,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启发学生的自我思考和自我探索。
汤勇局长在《致教育》一书中指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小的精灵,他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应该有他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应该有他实现梦想的空间和平台。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帮助孩子真正地享受教育的过程,去找到属于他自己的那方天空和世界,让孩子不再自卑,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用不同的标准去评价,每个孩子都是成功者,所以在学校教育领域中,我们的德育评价观要发生变化,迫切需要从“枯燥说教”向“智慧点亮”转型,建立多元而全面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在人生的航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很多时候,我们在讲台上喋喋不休、滔滔不绝地讲述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现在回过头来反思,这种方式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情感共鸣,众多事实也证明这种方式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例如,在一些道德教育课上,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诚实、友善等品质,学生却可能觉得这些内容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只是一些空洞的理论。而且,说教式德育常常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成长背景,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模式,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对于一些有着特殊经历或性格的学生,说教可能无法真正触及他们的内心,也就难以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李镇西在《回到真教育》一书中也指出,枯燥的说教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变化。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接触到的信息纷繁复杂,如果德育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说教层面,就无法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相结合。当他们在网络世界或社会生活中遇到道德困境时,之前所接受的说教往往无法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指导,导致德育与实际生活脱节。
“智慧点亮”意味着教师不再是简单的说教者,而是成为引导者和启发者。例如,在讨论社会热点道德事件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思考中领悟道德的真谛。这种方式让学生成为德育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智慧点亮”还意味着德育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可以从学生日常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挖掘道德教育素材。比如,通过组织校园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会到奉献的快乐,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或者利用班级中的人际关系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包容和沟通,将道德教育融入到真实的情境中,使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和价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学生需要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就能获得的,而是要在不断的启发和实践中逐渐形成。当学生的内心被智慧点亮,他们就能够在面对各种道德选择时,做出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正确决定。
要实现从“枯燥说教”到“智慧点亮”的德育转型,首先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和能力。教师要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掌握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技巧,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同时,教师还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从学生的言行举止中发现道德教育的契机,并巧妙地加以利用。
学校也应该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校园文化建设至关重要,通过布置充满道德寓意的校园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道德主题演讲、文艺演出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道德的熏陶。此外,学校可以建立多元化的德育评价体系,不仅仅关注学生的道德知识掌握情况,更要注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表现和道德情感发展。
家庭和社会也应该积极参与到这种德育转型中来。家庭是学生道德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要与学校保持密切沟通,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社会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道德实践平台,如社区服务项目、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中践行道德,让道德之光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闪耀。
学校德育方式从“枯燥说教”向“智慧点亮”的转型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转型过程中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家长甚至整个社会共同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充满智慧和温暖的德育环境,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能被道德之光点亮,在道德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成为有道德、有智慧、有担当的新时代人才。
做一个让学生终生难忘的教师
——读《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有感
王 霞
近期,拜读了汤勇老师的著作《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本书内容详实、论述严密、理念新颖、观点独特,再辅之以富有哲思的故事,收获颇丰。作为一名教育管理工作者,汤勇老师把多年的教育情感、深厚的教育情怀、虔诚执着的教育追求,以及对世事的参悟、对教育的了悟和对人生的感悟,凝结成14讲,在作者的笔下展现出了别样的魅力与深度,让人在如沐春风中受到启迪,在心灵涤荡中潜移默化。
书中强调“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教育不能没有爱。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焰,是照亮学生人生之路的灯盏。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智慧的结晶,是教育真实发生的基础。爱,是教师无私、高尚、圣洁的情感,是教师之所以为师的全部支撑与注解,更是教师最崇高的品质和巨大的精神财富。一个没有爱的教师,绝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更不可能成为幸福的教师。”这段话让我感触颇深,这种爱虽然不同于父母、家人、朋友的爱,但我觉得这种爱与其他类型的爱都具有一种共同的特点:无私。也让我深深理解了只有这种无私的爱,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产生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也能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充实。
这让我想起刚参加工作时,班里的一位小男生,学习基础并不差,但性格内向,极少与同学交流,整天一副愁容满面、郁郁寡欢的样子,课堂上无精打采,作业也拖拖拉拉,长时间多次批评教育无效,那种想让他有所改变但自己却无能为力的心酸感,让我多次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默默流泪。一次偶然机会,当与同事谈及时,他告诉我,这个小男孩父母离异,母亲离他而去,父亲长期在外打工,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我恍然大悟,也深感自责和愧疚,父母关爱的缺失本来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沉痛的打击,我的批评教育更是雪上加霜。这件事给了我很深的触动,如何才能帮助他更快地走出低谷,我不禁陷入沉思。在几位老教师的帮助下,我给予了他更多的关注,尤其是针对他数学思维反应很快的优势,多次在课堂上表扬,给予充分肯定,课后也时常与他聊天,告诉他尝试理解父母的艰辛和不易,慢慢地他对我无所不言。一段时间过后,我发现孩子的眼里有了光,上课也开始积极,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与同学的交流多了起来。这件事至今记忆犹新,也让我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被认可,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着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只要我们善于发现,针对优点去赞美他、激励他,他必然会饱受鼓舞、再接再厉。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读完《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后,我更加确信:只有采取不同的教法,才能在实践中获得成功,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把爱扎根在人格的土壤里,默默地奉献自己,渐渐地壮大自己,用爱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用耐心去引导他们克服困难,用智慧去激发他们的潜能。当我们看到学生在自己的教导下茁壮成长、当我们感受到学生对我们的尊重和爱戴、当我们与同事们共同为了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时,那种幸福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当我们把这种积极的情绪传递给学生,营造出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教育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育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不正是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吗?
最后,用书中的一段话让我们共勉:“教师能够让自己的学生终生难忘,这是最大的荣光,最大的幸福。做一个让学生终生难忘的教师,应该成为年轻教师最大的追求。”
教育,是一场幸福的遇见
——读《回到真教育》有感
骆文丽
手执春光 耕耘希望
世间一切,皆为遇见。师生遇见,在静好的岁月里,共同成长,相互温暖,流淌着的全是晶莹的浪花和美好的憧憬;师生遇见,在彼此的年轮和时光轴里,互相辉映,相互交融,人生因此而变得充盈美丽。小学阶段,匆匆几年,我只是学生们求学生涯的一个过客,平凡如尘土,微弱似星火,不奢望成为学生人生中多么重要的部分,唯愿在孩子们的心中能够留下点点斑驳的掠影。
迎接春色 邂逅美好
往事霏微,忆来犹新,时间的浪花总是涤荡在辽远的心际,水波涟漪般徐徐荡开,回顾过去的几年,有辛酸,也有喜悦。其实现在想来,我们的学生就像浩瀚宇宙里的星星一样,有的很大,有的很小,有发光的恒星,也有不发光的行星。但每颗星都有自己运行的轨道,它们在茫茫星河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我们的班集体就是由这么一群或许聪明机灵,或许笨拙可爱,性格各异的“小人物”组成的,时而犯错也是正常。班中有个学生,他聪明,机灵,可就是调皮。上课不专心听讲,好动、又好讲话,搅得“四邻”都不安。他周围的女生经常下课哭着来找我,要求给她们调座位,原因是他上课捣乱,给她们起外号,跟他们吵架,害得他们挨老师的批评。总之,一说起这个学生,带课的老师们都感到头痛。他已经是学校里的“名人”。一开始,我经常批评他。可是作用并不是很明显,批评他时,他总是笑脸相迎,满不在乎,接下来就是明知故犯。后来,我改变了教育方式,决定不与他针锋相对,采取缓和的策略,我每天都特别注意他,只要他上课走神,我就让他回答问题,他回答出来我就表扬他,找不对题目,我也不责备他,请他坐下。慢慢的,他摸清了这个规律,上课也能约束自己了,也不太走神了。虽然他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实际上他已经进步了。其实孩子接受教育的过程也是人格完善的过程,老师给予他们的不仅是知识,还要教会他们怎样做人。当孩子有了错,我们要心怀宽容,慈祥的目光,温柔的笑容,亲切的言语,善意的批评,这些往往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能贴近他们的心田。
珍惜缘分 捧亮星星
《礼记·学记》有云:“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我们面对一个个正在成长和发展的孩子,不仅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更要塑造学生美丽的心灵,良好的人格。所以不要吝啬我们赞美的言辞,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让班级里的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生活。
浩瀚星空,苍穹斗转,我坚信,每个学生都是一颗星,都是地球上最闪亮的星星,也许有的星星生来并没有其他星星那么璀璨夺目,但不能因此否认他们的光芒,也许在某个瞬间,他们散发的光芒反而更耀眼。静下心来,不要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我们的教育梦想,正是在这些磨砺中绽放光彩。
追求卓越与幸福并非易事
——读《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有感
张巧英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教育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孩子们前行的道路,也温暖着每一位教育者的心灵。当轻轻翻开《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这本书时,我仿佛踏入了一片宁静而深邃的海洋,那里有着对教育的无尽热爱,对卓越的不懈追求,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深刻领悟。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教育者的内心世界,那些在日常教学中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身影,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虽不张扬,却照亮了一方天地。我被这份深情所打动,更被这份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所震撼。字里行间,我仿佛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无数同仁们的影子,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教育的真谛,追求着那份属于自己的卓越与幸福。
“卓越”,一个教育殿堂里令人向往却又难以企及的高度。那份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对教育理念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我能力的不断提升。作者告诉我们,要想成为卓越的教育者,首先要有一颗热爱教育的心,只有热爱,才能全身心投入,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凡的业绩。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用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武装自己,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幸福”,则是教育者最宝贵的财富。当看到学生们因我们的引导而豁然开朗、当听到他们因成功而欢呼雀跃、当感受到他们那份纯真的感激与敬仰时,我们的内心便会被满满的幸福感所充盈。这种幸福,是任何物质财富都无法替代的。它源自于我们对学生无私的爱,源自于我们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奉献。因此,我们要珍惜这份幸福,用心去感受它,用爱去传递它,让幸福成为我们教育生涯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然而,追求卓越与幸福并非易事。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时常会遇到挫折与困难,会遭遇误解与质疑。但正是这些挑战与磨砺,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方向。我们学会了在逆境中坚持,在困境中成长,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去战胜一切困难。因为我们知道,只有经历过风雨的洗礼,才能更加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彩虹;只有经历过挫折的考验,才能更加坚定我们追求卓越与幸福的决心。
这本书,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所在;更加坚定了我成为一名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的决心与信心。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我会用我的爱心、耐心和智慧去呵护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我会用我的行动去诠释教育的真谛与力量;我会用我的努力与坚持去追求那份属于自己的卓越与幸福。因为我相信:只要心中有梦、脚下有路、手中有爱、眼中有光,我们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
关于群文阅读《神奇的洪水神话》教学后的思考
焦永峰
群文阅读,顾名思义,即是在阅读教学中,将一组具有某种关联性的文章作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和理解。群文阅读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和评价文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群文阅读的核心在于“群”,这个“群”既可以是同一作者的作品,也可以是不同作者的作品,但它们之间必须存在某种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可以是主题、风格、结构、手法等方面的相似或相异。通过群文阅读,学生可以在比较中发现规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一、关于教学策略探讨
1.选择合适的群文
选择合适的群文是群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认知水平以及教学目标,精选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文章。这组文章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涵盖所涉及主题的各个方面。如:《神奇的洪水神话》组文中,我将读本做了拓展,选取中国的《李冰斗蛟》,讲述了李冰英勇善战,成功杀死水蛟,平息水患的故事;印度的《洪水的故事》,描述了摩奴在洪水来临之际,拯救了万物和人类的故事; 希腊的《吕卡翁的恶行》,讲述了丢卡利翁和皮拉在洪水过后,用石头造人,重新繁衍人类的故事;巴比伦的《诺亚方舟的故事》”:描述了诺亚在上帝的启示下,建造方舟,带领家人和各种动植物度过洪水灾难的故事。
2.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主要指学生对文章内容、结构、手法等方面的掌握;在阅读过程中所培养的分析、比较、评价等能力;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情感体验。如:《神奇的洪水神话》组文中,设定了运用学过方法,把握几篇文本的主要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比较统整,把握感受神话的神奇;比较阅读,找到中外神话洪水情节的异同点,思考有这么多洪水神话的原因的教学目标。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通过已有认知、设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群文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如:《神奇的洪水神话》组文中,通过播放视频(洪水视频)
让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出示图片(女娲补天)
诵读文段(《女娲补天》中的洪水内容),这段话出自哪里?谁干了什么事?教师小结,洪水是人类从古到今,严重威胁人类的自然灾害。
4.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群文阅读教学应注重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如何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段,提高阅读效率。
5.组织课堂活动,促进互动交流
课堂活动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堂辩论等,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二、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以下是一个群文阅读《神奇的洪水神话》教学实践案例: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二)阅读课文,感受神奇
1.学习《李冰斗蛟》
(1)快速阅读《李冰斗蛟》,试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完成表格。
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小结: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就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了。
(4)自读课文,勾画让你感觉神奇的句子,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你体会到什么?
(5)交流汇报。
2.阅读《洪水的传说》、《诺亚方舟的故事》、《吕卡翁的恶行》
同学们,我们刚才通过读文,了解故事主要内容感受了神话故事的神奇。接下来,请大家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洪水的传说》、《诺亚方舟的故事》、《吕卡翁的恶行》,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神奇的地方。
(1)小组内交流,完成表格。
(2)结合表格内容,可以用以下句式说话:
我觉得____________很神奇,我是从“____________”体会到的。
3.思辨启智,比较中外洪水神话的异同。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阅读了四篇神话故事,你认为神话故事有哪些异同点?
(1)学生交流汇报。
(2)这组文本讲了不同国家的洪水神话,试着猜测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和洪水相关的神话呢?
(三)拓展阅读
古老的神话永远不会过时,它以其永久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希望大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读更多的神话故事。
推荐阅读:《希腊神话故事》、《山海经》。
三、教学效果评估
群文阅读教学效果的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学生对群文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文章内容、结构、手法等方面的掌握。
2.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观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如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
3.学生情感体验的丰富: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如对文章的喜爱、认同感等。
四、教师角色与能力培养
1.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扮演以下角色:
引导者:引导学生关注群文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组织者:组织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
指导者: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评估者: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评估,为教学提供反馈。
2.为了更好地承担这些角色,教师应具备以下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群文阅读教学方案。
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阅读指导。
课堂组织能力:能够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反馈与评估能力:能够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及时反馈和评估,调整教学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师必须更新阅读理念,深入研究教材,积极寻找相同主题或相同题材的文本,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对比、思考,以此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实现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从“一”到“N”的蜕变
吴娅红
为什么从“一”呢?我一直在为课堂上40分钟而努力准备着、一直以为教好学、上好课就是工作的全部。做了班主任才知道,班主任工作真的是千头万绪;除了教学,还要组织做操、收费、活动、安全、卫生,纪律等等。
刚踏上三尺讲台就成为了班主任,内心非常忐忑,就教师这个身份而言,我还是个新手,更何况是一名班主任呢?所以对我而言,当时的挑战是双倍的。但既然接了这份工作,我不想做逃兵,于是,我建立了人生中第一个班级群,与他们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我和我的学生们不停地探索、奋斗、磨合。一路走来,回想和他们相处的点点滴滴,既“辛苦”,又“幸福”。
伟大的思想家泰戈尔说过,“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一味的批评不一定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而深切的关怀和爱护,使教育成为载歌载舞的水。”这句话告诉我们:当发现学生闷闷不乐、上课状态不好时,我们不能直接怒气冲冲地批评,而应该以好朋友的身份,及时找他们谈心、了解问题的根源,鼓励他们快速调整状态,享受学习的乐趣。
我当班主任的初体验就是我想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因为这样我就可以从一开始便好好地教育他,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念头,我意识到:即使他们再大,也到底还只是一个孩子。“亲其师,信其道”,我想,作为班主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是非常必要的,我总是尝试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他们言行举止背后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直到我的孩子开始上学,我也更加理解了“假如是我的孩子”这句话的含义,我也更加理解了每一位家长的心情。我会更加努力地做好教师这一角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学校里感受到家的温暖,让每一位家长都能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因为,他们都是我的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存在。
具体实践中,孩子们给过我很多惊喜。比如各个小组团结友爱,学习、卫生、纪律等各项重要事务都以小组为单位高效运转,同学们之间团结友爱,每个孩子都在争着为班级做贡献。我也会将孩子们的成长与变化及时反馈到家长群,家长们在这种正能量的带动下也都积极配合工作。
班主任的工作虽然平凡普通,却牵动着每一个家庭的欢喜忧悲。我深感责任重大,唯有不断学习,提升自我,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服务师生。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旅行,那教书就是一场修行,竭心尽力,蜡炬成灰,在平凡的日常中完成自我的一次次升华。
如何有效管教孩子
刘爱红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我想给我一个支点我也可以撬动班级里学生们的坏习惯。在教育孩子和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内心一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一方面我认为我对学生应该有尊重、民主、宽容之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懂得尊重、宽容的孩子,粗暴严厉的教育也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长期下来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更大的伤害;但同时尊重和宽容很容易演变成纵容和失去原则性,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直到有一天看到[美]简·尼尔森著的《正面管教》这本书,封面上赫然印着的一句话:“如何不惩罚、不骄纵地有效管教孩子”让我来了兴趣,让我决定仔细阅读,从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来指导我的教育教学工作。
作者认为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和善意味着尊重,理解孩子的感受,而非一味地评判和否定让孩子失去信心,问题孩子往往是失去了信心的孩子。而跟和善相互依存的坚定则能有效保证双方在理解、尊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制度得以实施,一旦合理的制度制定,必须和善坚定地执行,即时没有按计划完成,也不要替代、不要唠叨、不要埋怨、更不能侮辱,而是让孩子体验自然后果,或是孩子自愿达成的逻辑后果,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
这本书对我的班级管理工作帮了不少忙!它教会我不但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爱孩子。就好比我是一名外科医生,拿着手术刀,诚恳地告诉我的病人:“我非常愿意帮助您,尽管我没有什么技术,但是我充满爱心!来吧,请相信我!”如果我是这位病人,我一定从手术台上跳下来赶紧跑了。所以,不管作为一名教师,或是妈妈,我们不仅要有爱,更要懂得爱的技巧。
以上是我对本书的理解,因为只粗略地读了一次,因此很多地方认识还比较粗浅,需要进一步研读。另外理论还需用于实践,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相信:只要不断的学习,就会有不断的成长,虽然不会是直线的,但却是必然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书育人本是神圣职责,容不得半点虚华,要让教育生命丰盈厚重,不仅仅止步于当一个教书匠。一个人走,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走,才能走得更远,让我们从现在出发,以书为伴,以笔为车,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携手追寻福小教育的诗与远方,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供稿:德育处
初审:石鹏程
终审:杨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