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老师同时说:“生命就是书写一个故事(叙事);教育就是让每个人有省察地书写自己的生命故事,教育生活是师生生命的历程”。
新教育实验提倡“师生共写随笔”,写随笔不仅仅是练笔,更是心灵的对话。师生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和学习生活,在写随笔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都以共读共写为载体,体验生活,交流情感,共同成长,超越自我。他们在读写中共同体会一场最美的相遇,共同书写一段生命的传奇。“共写随笔”是师生成长的乐土,更是教育的理想践行。
教育谈话是一种理想的艺术
——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有感
龚亚红
您的皮夹克很脏,沾满了灰尘,为了清洁,有人用一根棍子砸在你的背上。这样做有一定的好处,让外套上没有了灰尘,但是几乎没有人会同意这种“清洁”方法。最好还是将外套脱下来,把灰尘抖掉。
——摘自《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赠人以言,重于珠玉;伤人以言,甚于剑戟!语言是心灵的窗口、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语言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武器,因为它是思想的弓箭。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第98条:如何于集体进行教育谈话?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因为在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和近十一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慢慢地发现:没有什么比讲故事和谈话更能让学生感兴趣的事了,越来越清楚地察觉到:教师的语言在和学生相处中的重要作用了。当然语言有可能是强大的、尖锐的、炽热的、虚弱的、无力的......但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通过语言,我们不仅仅将话语所表达的意义传达了出去,形象地说:我们更是把自己心灵的一部分交了出去。那如何让自己与学生的谈话成为一种理想的艺术,而不是谴责呢?
鼓励是教育谈话中最宝贵的部分。作为教师,我们要对自己的话语、对内心所坚持的东西深信不疑,当我们去捍卫、为某件事奋斗时,才会对学生有鼓舞力。如果学生只听候审判结果,那么教师谈话的教育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反而, 如果通过我们的谈话,当一个犯错的学生开始自我反思,这才是教育的理想追求。虽已初中毕业20年,但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自己最期待的那一节课——每周一下午的第一节班会课,或许是很多学生害怕或厌烦的课,因为执教者是班主任、因为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因为很多学生会受到批评......然而却成了我的动力之源,直至10年前走上三尺讲台。喜欢班会课上老师带来的故事(虽然简短却励志)、喜欢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虽然老生常谈却意义深远)、喜欢老师和学生打趣的那种亲切感(虽然平时满眼严厉),最得意的当然是每节班会课来自老班的表扬(虽然自己一点儿也不优秀),这份表扬与成绩无关、与优秀无关,只与脚踏实地有关。心存感激:感激于老师那一份份鼓舞、感激于老师那一个个肯定的眼神、感激与老师那一句句关怀的话语。虽然我不是优秀者,但我是幸运者,老班当时不经意的鼓舞让我在那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充满了信心;在如今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依然全力以赴!谢谢您,汪老师,您到底是有多心细,把学生微不足道的努力都放在您表扬的素材里,我将深记于心!
教育谈话的艺术在于让学生自我反思。在我们面前的是鲜活的生命、是具体的个体。我们的谈话要有目的性,我们要知道孩子们在想什么,我们要努力使学生被我们的谈话打动,否则徒劳无功。在和学生多次谈话的过程中,我发现:只有我们的话语源于美好崇高的思想、传递给学生正能量时,学生才愿意去接受。还记得我宁远四年级的那班孩子,虽然与他们相处短短两年,但当离开时,总会想起。起初认识他们,是在2022年,作为他们三年级的英语老师,课堂只停留在英语教学中,很少与孩子们过多沟通,只有在他们上课思想走神、不认真听讲时,为了收回老师所谓的“尊严”、课堂上所谓的“效率”,开始和他们进行集体谈话,当然言语中全是谴责与辱骂,竟然发现孩子们在此刻才是听得最认真的时候。于是,我和学生慢慢谈的次数慢慢多了起来,当然言辞由不友好变得友好了起来;语言由犀利慢慢变得温和了起来;表情由凝固慢慢变得舒展了起来......有一次和他们谈话中,无意间看到班上最调皮的一个男生(张和)竟然红着眼眶,当我和孩子眼神相遇的那一刻,我知道自己的谈话已经通往他的内心了。后来他学习上的突飞猛进,让我更加确信自己当时的猜测是正确的。就这样,孩子们慢慢地喜欢上了我跟他们讲故事,孩子们也因此喜欢上了我和我的英语课。
教育谈话的目的主要在于使学生想成为一个“好人”。学生可能会忘记我们讲过的实例,但他们永远不会忘记我们谈话中的情感,在任何情况下,我们不能让学生带着流血的伤口结束教育谈话。在今年考进城被安排报到的前一晚,在属于我和孩子的那个群里发了这样一段话“很遗憾地告诉大家,老师很荣幸考到城里了(福台小学),今后的学习之路,不能再陪大家了。谢谢孩子们这两年的陪伴,你们的优秀也练就了更优秀的我,认识你们是我最骄傲的事。新学期、新环境,愿我们都无需扬鞭也能马不停蹄,一往无前”!除了感动于群里满满的祝福,一个小女孩的信息更是加重了分开前本就沉重的心。她说:“老师,前几天听咱班学生说你调来我们学校了,把我高兴坏了,这样我就能每天看到你了,不会的题就可以让你教了。可惜您没来,是不是以后就见不到您了?”本就泪点低的我,瞬间鼻间一阵酸楚......和她的交集并不多,只是在有一次期中检测结束后,下发完试卷,当然又开始了和学生的谈话,刚开始还没说几句,她已泣不成声,让我很疑惑?还自作多情地开始安慰她:“没事,虽然没拿到奖品,但这次题难,能达到90分已经很厉害了(她一直95以上)。”同学门瞬间笑场:“老师,不是你想的这样的......哈哈哈”原来:她数学竟然破天荒没及格,第一节刚被数学老师谈完话。而我又火上浇油一把,彻底点燃了她的委屈。我将自己手里发给优秀学生剩下的一个英语本塞进了她手里,告诉她:她很优秀!过了两周,她转学了,我想:走进她的内心,应该是源于塞给她一个小小的英语本这一举动。原来:我们眼中的小事,是孩子眼中的“了不起”。
没有人会比教师这份职业更充满好奇心与挑战性,教育中道德审判的力量取决于法官是谁——是教师、还是犯错的学生?是的,教育不应该是一种惩罚、更不应变成一种惩罚。教育是一种非常微妙的医学,它要治愈伤口,还不允许有任何的刺激,不要试图立即清除发炎的伤口,那样会流血。
向阳而生花自开
——读《刘希娅与小梅花课程》有感
赵世平
断断续续读完了希娅书记的《刘希娅与小梅花课程》,字里行间渗透的教育智慧、管理智慧无不体现希娅书记及其团队对国家课程及当代教育的思考。
六年影响一生教育理念的建立是基于深入广泛理解古今中外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基础教育领域还存在以“讲、练、背”为主要教学模式、忽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违背教育规律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城市优质小学的校长,年轻的希娅校长经过村校教师、城乡结合部学校教师、中层干部、校长等岗位的历练,面对谢家湾小学的优势及优势所带来的高原现象,强烈的意识到了自己应该肩负起教育改革的使命,深刻理解六年小学教育与孩子们一生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及国家民族的必然联系,为了增强老师们的教育情怀和担当精神,她提出老师们不要独霸讲台更要理性思考,不要紧盯脚下更要抬头看路,这和我们当前新教育改革的背景是多么的相似。新教育要求学生不光要有认真读书的精神,而且有积极锻炼的体魄,不要脸色苍白弯腰驼背,而要健硕挺拔享受运动。虽然加入新教育实验区的时间并不长,但新教育的种子已在我们的学校生根发芽,学校把课间还给学生舞台上不再是家里条件优越重视校外培训的艺术尖子生独占聚光灯,而是所有的孩子们都能大显身手;不只是孩子们主动和老师们领导们打招呼,而是所有人都能民主平等的相处;社团活动精彩纷呈,有些学生尽管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但轮滑、棋艺、戏曲社团为他们提供了展示风采的机会。
我们都认同“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那么在具有基础性关键性的小学阶段,孩子们接受的教育正是影响一生的教育,把“六年影响一生”作为教学理念不仅仅是基于人发展的延续性,更是牢牢把握教育的目的性和系统性。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关注了这一点,但是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把他们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导致我们按照考试成绩来一刀切一律对待。以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学生优秀是否的绝对标准,而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树人比求知更重要,多年以后老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学生已经遗忘的差不多了,汉语拼音中有几个声母几个韵母、最小的质数合数……对于不接触教育这一行业的同学来讲,长大后他们也几乎就遗忘了,但是老师说过的一句印象深刻的话,老师教给他做人的道理,也许他会受用一生,我想这也是六年影响一生的另一层意义吧。
记得李镇西老师在讲座中提到,他最庆幸的事情不是他的学生中有几个人特别优秀出人头地,而是他的学生中没有一个是违法犯罪分子,如果我们每个老师教过的学生中都没有违法犯罪分子的话,那么我们这个社会是不是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呢?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高精尖人才,更需要千千万万平凡岗位的建设者,从我的日常教学中来看,这几年带的六年级学生有些同学连握笔的姿势都是错误的,导致他们无论怎样去写,无论怎样去努力都写不出工整的字来。不谈别的,就只学习习惯书写习惯这一点,我觉得如果我们在小学里把学生的书写习惯抓好了,那么他们的近视率会不会下降一些?他们的书写速度会不会提高一些?无论对我们汉字的普及,还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谢家湾小学立足孩子发展扎根课堂教学提升教育质量,真正做到了随处都是课堂。摔碎盘子饭碗的声音就是孩子们成长的声音,说的多好啊。经过慢慢引导,孩子们知道餐具的单价,告诉他们摔碎第一个餐具不用赔,从第二个开始就要赔偿。最终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按规则聚餐,还参与了自助餐劳动课程的。这样的方式在非正式学习中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对学习能力是有很大影响的。
先行的脚步已渐远,朝圣的路还很漫长,追随一些尺码相同的人坚定不移地迈步,相信圣地会越来越近。
从教27载 潜心教育以情育人
张峰峻
1997年,我从陇西师范毕业,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与热情,踏上了这漫长而又充满意义的教学生涯。回首走过的27年,心中感慨万千。这一路上,有欢笑,有泪水,有收获,也有困惑,但始终不变的是我对教育的那份执着与热爱。在这27年里,我见证了教育领域的诸多变革,也亲身经历了自己在教学中的成长与蜕变。
刚毕业时有幸被分配到安定区巉囗中心小学任教,想着自己可以拥有一间独立的办公室,一班可爱的小徒弟,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憧憬和满腔热情,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然而,现实却给了我当头一棒,面对课堂上孩子们各异的表现和层出不穷的问题,我常常感到手足无措。教学方法的不熟练、课堂管理的经验不足,让我在最初的日子里倍感压力。但我并没有被困难打倒,而是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他们的教学技巧和管理方法。慢慢地,我开始适应了教师这个角色,课堂也逐渐变得有序起来。
13年的乡村经历,自己也逐渐 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2010年8月调入安定区东关小学任教,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进城梦,心里即高兴又忐忑,害怕适应不了城市生活的脚步,想着城里的孩子与乡村的孩子在各方面都会有差异,感觉胜任不了城里的教学模式,幸亏有领导和同事们热情地帮助,对我教学方法上的指导,使自己渐渐适应了城市学校的教学工作,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一次地理位置的迁移,更是一次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深刻转变。
2019年8月调入安定区福台小学任教,离家近了,心情好了,可以步行上班,再不用开车等那么多的红灯,再不用上班急急忙忙,还总上班迟到……由于在东关小学已锻炼九年,调入福台小学已没有恐惧感,更有的是新鲜感,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每一次与学生的互动、每一次对教材的深入钻研、每一次对教学方法的改进,都让我不断地成长和进步。学生们的奇思妙想和对知识的渴望,也常常激发我的教学灵感,让我对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随着经验的积累,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在杨校长的带领下,全校师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读书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爱读书的我也加入了读书行列,最近阅读了《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致教育》、《给教育的100条建议》……每一本书都像是一位智者,在我困惑时为我指点迷津,在我疲惫时给我力量,在我迷茫时为我照亮前行的道路。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与书为伴,不断汲取书中的智慧和力量,努力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教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将继续将阅读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中,让他们在阅读的海洋中遨游,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在这27年里,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的创新、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都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我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我学会了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我也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展望未来,我对教育事业充满了信心和期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凸显。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教育环境会不断改善,教育资源会更加均衡,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将继续坚守自己的岗位,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7年的教学生涯,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让我明白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我将继续在教育的道路上前行,用心去浇灌每一朵祖国的花朵,让他们在阳光下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细微之处的温暖与满足
——读《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有感
寇 秀
最近读了《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这本书,幸福是什么?汤老师说“幸福是一种存在方式。幸福不是奢侈品,也不是深藏不露的矿石,而是普通得像阳光、空气一样,无时无地不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边。”在教育这条路上我已走过二十多个春秋,我时常停下脚步,问自己:“教育的幸福究竟是什么?我,真的感受到幸福了吗?”每一次的自我审视,都让我更加确信,幸福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藏在教育的每一个细微之处,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珍惜。
记得那是一个寒冷冬日,我不幸患上了感冒,上课时咳嗽声此起彼伏,几乎要掩盖了讲课的声音。正当我担心自己的状况会影响到学生们的注意力时,他们的反应却让我深感意外和感动。每当我咳嗽时,教室里都会出奇地安静下来,孩子们用他们那双充满关切的眼睛望着我,仿佛在无声地告诉我:“老师,我们懂你,我们会支持你。”这份无需言语的理解与体贴,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与满足。
下课后,孩子们还会热情地邀请我品尝他们拿的果子:“老师,这是我们家树上结的果子,你尝尝看。”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幸福无处不在。
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的大街小巷,偶尔会遇到曾经的学生,他们或已长大成人,却依然保留着那份纯真的笑容和对老师的尊敬。一句简单的“老师你好”,足以让我的心湖泛起层层涟漪。教育的幸福,在于播撒爱的种子,而这些种子,终将在未来的某一天,绽放出绚烂的花朵,回馈给这个世界以更多的爱与温暖。
教育的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学生微笑着倾听你滔滔不绝时的满足;幸福就是课堂上学生们灿烂的笑脸,考试时一份份认真的答卷,教师节老师收到的鲜花,节假日一个个温馨的问候等等。幸福就是你精心设计的一个导语、一篇教案、一段经典、几句美丽的诗句后的自我陶醉。幸福,原本很简单,幸福,它一直在我们身边。只要您用心去感受、去珍惜,就会发现教育的幸福其实一直都在您身边,温暖而美好。
教育的幸福,其实并不复杂。它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来修饰,也不需要刻意的追求来获得。它就藏在那些平凡而温馨的瞬间之中,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感悟。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珍惜这些瞬间,用心去感受它们带给我们的幸福与满足。同时,我们也应该继续努力,用自己的爱心与智慧去启迪学生的心灵,让教育的幸福之花在更多的地方绽放。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都能在教育的道路上收获更多的幸福与成长。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王 辉
10月12日,安定区教育局组织开展了新教育实验启动会暨通识培训,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新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新教育向往的最终目标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句话完整的表述是“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包括学生、教师、父母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等)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追求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不懈追求的,我们也希望过一种幸福的生活,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他认为,我们做其他的事情,最后都是为了得到幸福。那到底什么是幸福?心理学中这样定义:幸福就是一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长久的喜悦,并希望一直保持现状的心理情绪。幸福感与人们的学习生活、情绪情感、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等心理健康要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到底幸不幸福,取决于每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
总的来讲:心理健康是幸福感的来源。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才算是健康呢?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身心潜力以及作
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跨学科平台首席专家俞国良,对1998年至2024年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发现:1998年至2024年间,整体上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缓慢上升特点。他预测,今后一段时间内,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仍然延续缓慢上升的发展趋势。
根据心理学家的调查研究,在教师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自卑、嫉妒、焦虑、孤僻、逆反。到底是什么原
因造成教师出现以上的心理问题呢?主要是沉重的工作负担,自我发展需要的缺失 ,教师的角色压,家长期望的压力,人际关系压力。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英国作家狄更斯在他的名著《双城记》中的开篇语,用这句话来形容我们的这个时代也不为过。我们社会快速发展,科技进步,生活水平提高,但也相伴相生了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内卷”这个词语大家不陌生吧,我们现在都身陷“内卷”的漩涡之中,各行各业都在“内卷”。我们的教育也在“卷”,家长在“卷”,学校在“卷”,老师在“卷”。在“内卷”的环境中,人们滋生了许多的心理问题,老师也避免不了,最后受伤害的是我们自己,还有我们的学生。只有健康幸福的教师才能有健康幸福的学生。当我们面对压力、焦虑的时候,当我们困惑、迷茫的时候,我们无法改变环境,我们只能尝试改变自己,很喜欢这样一句话:你不能改变风向,但你可以调整自己的风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心理健康问题时,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自我调试:
读书
古人曰:“腹有诗书气自华。”当你遇到烦恼、忧愁和不快的事时,应该首先学会自我解脱,去读一读或翻一翻喜欢的书籍和杂志,分散心思,改变心态,冷静情绪,减少精神痛苦。
听歌
听歌音乐疗法是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当心情沮丧、闷闷不乐时,听听歌曲,你不仅可以享受到一种美的艺术,而且可以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兴奋大脑,使你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勇气。
倾诉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人在失意或受到挫折时,最需要朋友的关照和帮助。此时,你可以走出家门,找自己的知心朋友谈谈心,一吐心中的不快,在善意的劝导、热心的安慰下,精神的痛苦将得以消除。
运动
参与体育运动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减压方法。激烈的奔跑,或者水中的畅游,或者挥拍激战时,肌肉虽是紧张的,神经却是放松的,大汗淋漓过后,你会得到彻底的放松。
自我关怀
每天写下或画下三件当天发生的、能让你平静或快乐的事,哪怕是非常小的事情都可以。可以把它们贴在便利贴上,贴在床头、电脑等醒目位置,感到沮丧时就看看它们。
求助专业人士
心绪不佳的人,可以找个可靠的心理咨询师,然后尽情地一吐胸怀。心理咨询师会像医生治病一样,一步一步把你从烦恼中解救出来。
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幸福,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过幸福的生活,不要觉得得到它很难,其实触手可及。放下背在身上的枷锁,过幸福完整的生活。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让学生在爱中成长
——读《回归真教育》有感
康 赟
读完《回归真教育》这本书,内心犹如被清澈的泉水洗涤过一般,对教育的真谛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
这本书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被功利主义迷雾笼罩的教育之路。它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提醒我们教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灌输和考试的追逐,而应是对人性的培养、心灵的滋养和灵魂的塑造。
在当今社会,教育常常被简化为分数和升学的工具,学生们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疲惫不堪,失去了对学习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好奇。而《回归真教育》呼吁我们回归教育的本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价值。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书中强调了教育中的爱与关怀的重要性。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陪伴者和守护者。一个温暖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耐心的倾听,都可能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用爱去教育,让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他们才能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爱这个世界。
同时,回归真教育也意味着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成绩,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艺术中感受美,在体育中锻炼意志,在社会实践中培养责任感,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摆脱功利主义的束缚,回归真教育的理念,用心去呵护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一起为创造一个充满爱与智慧的真教育环境而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教育的阳光下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追寻诗意的脚步 开启美好的旅程
——读《诗意的探寻》有感
高 欣
在时光的静谧角落里,我轻轻翻开王崧舟老师的《诗意的探寻—语文课堂教学实例》,顿感如踏入了一座充满诗意的语文殿堂。这本书似一盏璀璨明灯,将我对语文教学的认知之路映照得熠熠生辉。
王崧舟老师曾言:“语文的诗意,在于它能够唤醒生命深处的感动,让灵魂在文字的海洋中诗意地栖居。”此语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在阅读此书过程中的感悟之路。确实,语文课堂可以如诗如画,散发出无尽的魅力,让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中丰富的语文课堂教学实例,犹如一扇扇明亮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王老师对文本的深刻解读与独特感悟。在讲解《枫桥夜泊》一课时,王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品味诗句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他用细腻如丝的语言,为学生们描绘出一幅凄美绝伦的画面:月亮缓缓落下,乌鸦的啼叫声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霜气弥漫开来,江边的枫叶与渔船上的灯火相互映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与诗人一同置身于那个清冷的夜晚,感受着诗人的孤独与忧愁。他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和探索者。王老师带领着他们与诗人对话,与文字共鸣,一同领悟诗歌的意境之美。
而在讲解《长相思》时,王老师同样展现了他非凡的教学魅力。他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引导学生体会词中的韵律之美和情感之深。王老师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在这个课堂里,学生们仿佛能看到诗人在风雪中艰难前行的身影,能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他们在欣赏文字之美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王崧舟老师还强调了语文的审美价值。他认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语文的世界里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正如他所说:“语文教学是一种心灵的对话,是师生共同穿越文本,抵达灵魂深处的旅程。”在他的课堂上,每一个文字都仿佛有了生命,每一篇课文都成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学生们在这样的课堂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与美好。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一种诗意的探寻。我们要像王崧舟老师那样,用一颗诗意的心去对待语文教学。我们要善于挖掘文本背后的情感与思想,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与作者对话,与人物共鸣。我们要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让他们在这个课堂里感受到语文的美,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在未来的教学之路上,我将以王崧舟老师为榜样,努力让我的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摇篮。我要让学生们在语文的世界里,追寻诗意的脚步,开启一段段美好的旅程。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探寻,语文的诗意将会如同一朵盛开的鲜花,绽放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为他们的人生增添一抹绚丽的色彩。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书育人本是神圣职责,容不得半点虚华,要让教育生命丰盈厚重,不仅仅止步于当一个教书匠。一个人走,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走,才能走得更远,让我们从现在出发,以书为伴,以笔为车,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携手追寻福小教育的诗与远方,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供稿:德育处
初审:石鹏程
终审:杨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