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福台小学新教育“十大行动”之师生共写随笔(第十四期)

文摘   2024-11-06 10:27   甘肃  


HELLO AUTUMN

师生共写随笔

省察生命故事

朱永新老师同时说:“生命就是书写一个故事(叙事);教育就是让每个人有省察地书写自己的生命故事,教育生活是师生生命的历程”。

新教育实验提倡“师生共写随笔”,写随笔不仅仅是练笔,更是心灵的对话。师生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和学习生活,在写随笔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都以共读共写为载体,体验生活,交流情感,共同成长,超越自我。他们在读写中共同体会一场最美的相遇,共同书写一段生命的传奇。“共写随笔”是师生成长的乐土,更是教育的理想践行。

重塑育人理念:从追求“成才”到注重“成长”

——新教育理念下“转观念”学思行探索(二)

王艳林

近期拜读了汤勇局长的《致教育》一书,其中第七讲《我的质量观》给我带来了深刻影响与极大触动。教育与质量息息相关,对于教师、学校和整个教育事业而言,“质量”始终是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它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体现着我们的价值取向,是教育工作的关键内容,也是学校所有工作的最终归宿。但当下,我们必须思考:我们所追求的质量是否仅仅局限于分数和成绩?优质教育所需要的质量究竟是何种模样?

汤勇局长指出,质量具有多维性,我们应妥善处理好当下与未来、短期与长期、表象与隐性质量之间的辩证关系。长久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我们的质量观仅仅追求的是让学生早日“成才”,也就是以成绩、奖项、荣誉等外在的标准来衡量一个学生是否成功,让教育变得功利而狭窄。在追求“成才”的道路上,学生被要求不断地竞争、拼搏、内耗,“眼睛一睁,开始竞争”、“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们深知,通过高压手段或许能让学生获得高分,但对于分数之外的重要素养,如态度能力、道德情操、思想品质、意志毅力、心理素养、强健体魄等却被忽视,这样的高分又有何意义?

正确的质量观是什么?不是非把一棵小草培养成参天大树,而是要让它成长为一棵美好的小草、一棵健康的小草。10月25日,石鹏程副书记以《走进重庆谢家湾学校》为题,给全体教师分享了谢家湾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成功案例,其“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主题文化、“以孩子为中心”的校园环境建设等等,都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教育典范,尤其是那“一张张微笑的脸庞”画面感极强,引人深思。反思自己的从教历程,深感片面追求学生“成才”与注重学生健康“成长”的巨大差异。“成才”与“成长”虽一字之差,却蕴含着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成才,往往被理解为达到某种特定的标准或成就,如高分、名校、高薪职位等。这种观念下,教育变成了一种功利化的追求,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内在需求。而成长,则更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道德、社交等多个方面,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阶段所经历的体验与收获。“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也表明,我们的教育要对所有孩子负责,而不是只对少数可能升学的孩子负责;要对孩子的全面发展负责,而不是只对孩子的分数负责;要对孩子的今天负责,更要对孩子的明天负责;要对孩子的一时负责,更要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在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不可能做到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平均发展,但是我们可以做到让每个学生在这些方面得到协调发展,我们可以将育人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终身竞争力”上,如海阔天空的胸怀、积极向上的个性、面对挫折和失败奋勇前进的精神以及与人交往的团队合作能力等等,引导学生拥有善良的品质、高尚的情操、顽强的毅力、健全的人格、正常的心态、良好的习惯、健康的身体以及创新的能力。学生拥有了这些品质,比上任何大学都重要。

当将育人理念从“成才”迈向“成长”时,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动学习、快乐学习,也可以通过教学常规管理来提升质量。课堂不应该是枯燥的知识灌输地,而要转变为充满活力的探究与互动的场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勇于尝试,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学校也不应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让他们在不同的领域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潜力。

当育人理念从“成才”迈向“成长”时,家庭和社会也应扮演相应的重要角色。家长不应过分强调孩子的成绩,而要更加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快乐成长。社会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发展平台,让他们在真实的生活中锻炼自己,为未来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近日,据新闻媒体报道,教育部、中央宣传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相信这将会对构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带来福音。

转变观念、科学应试、推行素质教育,既需要勇气,又需要能力,还需要智慧。要坚定迈向“成长”型的育人质量观,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只有家校社携手共进,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成长环境,学生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绽放出绚丽的光彩,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做有温度的教育

——读《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有感

康亚玲

九月份,我有幸拜读了汤勇先生的《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本书共14讲,“把自己变成珍珠”、“做最好的自己”“行走在幸福的教育路上”、“素质教育不是梦”......每一讲都让人感动,促人深思。如书中经久不衰的哲思小语、富有智慧的鲜活故事、独到的精辟分析,无不引人走入幸福的教育境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一、坚持阅读,追求成长

“你可以不成功,但你不能不成长”“做最好的自己”这部分的理念引起我的思想共鸣。对于一个接近50岁边缘的女教师,深知已经不是立志之年,成功的念想也是奢侈的享受,但为了孩子们的成长、为了教育的初心和使命、为了不让思想停滞不前,我依然选择与时俱进、策马扬鞭,继续读书修炼自己,努力成长。因为成长是一个人的一种尺度、是进步的一种感觉、是发展的一种境界,是做最好的自己的前提。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为一线教师,我明白:“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阅读可以让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阅读更使人增长智慧;阅读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唤醒人的思考;我坚持阅读来成长自己,力求做持续进步的自己,唯有如此我才能在教育教学中与走进孩子们的芳心,更好的为教育教学工作发挥我有限的余热。

二、努力修行,追求教育的温度

在“素质教育不是梦”的章节中讲要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我不仅心底里认同,甚至从骨髓里认同。只有教育者心怀仁慈,才能所见皆是美好,真正的大先生乃是仁慈与宽厚,而不仅仅是学问或智慧之源深。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没有情感,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不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要像书中所讲的那样努力修炼八心:爱心、良心、柔弱心、感人心、平常心、善良心、同情心、谦逊心。让自己能包容孩子,以恕己之心宽恕孩子,用自己温度去温暖孩子们,这样就会为学生的终身幸福教育奠基。吾虽不能达,但心向往之!我坚信有新理念的指引,定会避免走进许多的教育误区,不仅仅唯分为教,而会以育人从教,做有温度的教育。

颗粒归仓,不求日进斗金。学贵有恒,贵在坚持!行走在幸福的教育路上,我会努力用发展的眼光实现自我、挑战自我,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更新理念,在工作生活中时时换位思考,做一名幸福的教育工作者。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

——读《发现孩子》有感

王  霞

童话作家郑渊洁说:“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培养教育他们。正确的教育方式是发现孩子的长处,鼓励他能行。” 这一说法,不仅是一种诗意的比喻,更蕴含了深刻的社会、心理和教育意义。最近,自己有幸拜读了意大利著名医生、教育家、哲学家与慈善家玛丽亚·蒙台梭利所著的《发现孩子》后,更是对这一观点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师和父母不仅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更要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促进儿童的智力、精神、身体与个性自然发展。

我深深感到,书中突出的核心词语是“爱”与“理解”。我们不必在孩子面前充当完人,把每件事都做得十全十美。相反,我们有必要审视自己的缺点,虚心接受孩子公正的观察批评。有了这样的理念,当我们在孩子面前做了不该做的事时,也就能够原谅自己的错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第一个责任是激活生命,并让它自由发展,我们不能阻碍或误导一个正待开发的心灵,一个靠自我努力的美德而生存的心灵。

《礼记·学记》中有言:亲其师,信其道,意思是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爱心是工作的强大动力。要学会“换位”,建立民主、平等、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当我们能用孩子的思维去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成为孩子的好朋友。俗语说:“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并不难,难的是成为真正的、永远的表率。我想,学会尊重和理解学生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只有在新生理解和关心学生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活动,教育才富有情味,才易于感染学生。

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天使,是教育最高的价值,也是教师最大的意义。未来的教育之路还很长,而我也仍将在这条路上继续探索,我知道自己需要学习与努力的地方还很多。我将遵从教育的本质,多用爱与理解,平等地与孩子沟通,更加深入地发现孩子、了解孩子、培养孩子。

和学生一起读《欧洲民间故事》

王  辉

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口头文学作品,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民间故事”,本单元课文的编排、口语交际内容、快乐读书吧都是围绕民间故事展开,这一单元的每部分内容都紧密相连。

暑假的时候,我推荐学生们阅读了《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学生对书中的故事情节非常熟悉。在教学中,我将“口语交际”与“快乐读书吧”相结合,在学生分享交流的基础上,又将《欧洲民间故事》、《非洲民间故事》分别作为共读书目和自读书目推荐给他们。同时给学生安排了具体的阅读时间(10月19日—11月1日),让学生通过两个周的时间完成《欧洲民间故事》整本书的阅读。

叶圣陶先生作为语文教育大家,他强调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师生共读一本书有利于语文教学。老师在共读过程中,可以对书中的语言文字运用、篇章结构等进行指导。而且,通过共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主张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师生共读能够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因此我便决定与学生一起阅读《欧洲民间故事》。

在与学生共读的过程中,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幻世界的大门。当翻开书页,一个个新奇有趣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每一个故事都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串联起了欧洲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智慧和情感,无论是聪明勇敢的小裁缝、还是善良无私的公主,都让我如痴如醉。

这些民间故事也是文化传承的生动载体。在阅读过程中,我和学生一起领略了欧洲各地独特的风土人情,从北欧的神秘森林到地中海沿岸的热闹城镇、从东欧广袤的草原到西欧古老的城堡,故事里的每一个场景都像一幅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孩子们通过这些故事了解到不同的文化习俗、信仰和价值观。比如,有的故事体现了对勇敢和正义的崇尚,即使面对强大的敌人,主人公也毫不退缩;有的故事则传递了善良和宽容的力量,善良的人最终会得到上天的眷顾。这种文化的渗透是潜移默化的,却有着深远的影响,让孩子们拥有了更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更宽广的胸怀。

和学生一起阅读的过程,也是培养他们思维能力的过程。我们会在读完一个故事后进行讨论,孩子们的想法总是天马行空,这种思想的碰撞让我看到了他们思维的火花在闪耀,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故事内容,而是积极地思考和分析,这是阅读给予他们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同时,这次共读经历也进一步拉近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我们在同一个故事世界里欢笑、感动,分享彼此的见解。当我和他们一起沉浸在故事中时,我们不再是师生,更像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种情感上的共鸣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融洽,也让我对每一个学生有了更深的了解,我看到了他们在故事面前展现出的纯真、善良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看到了他们在讨论中逐渐彰显出来的独特个性。

师生共读,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的榜样,在共读过程中展示出的阅读行为和态度,对学生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师生共读一本书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小环境,在教室或者学校的阅读角等场所,当大家都在关注同一本书时,会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这种氛围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沉浸其中,减少外界干扰,逐渐养成专注阅读的习惯,而且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还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进一步强化阅读习惯。

《欧洲民间故事》就像一座桥梁,不仅连接了欧洲古老的文化与我们的课堂,更连接了我和学生们的心。在这个共读的旅程中,我们共同成长,共同收获。它让我明白,阅读不仅仅是知识获取的途径,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灵魂的滋养。

我期待着下一次的共读之旅,再次与孩子们一起在书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发现更多的美好。

启迪思维   照亮成长之路

——谈“和美课程”培训有感

刘清华

金秋十月,名师展芳华。我有幸参加了“和美课堂”第二十二届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兰州站),这是由全国知名小学数学专家团队组成的线下教师培训。北方的晚秋,行人已换上了羽绒服,但在兰州七里河区马滩实验学校报告厅却暖意阵阵。来自北京市特级教师刘延革老师在与孩子们调侃介绍“自己并非是一位“严格”的男老师,而是父亲希望女儿能“延继革命”,并且还是一位温柔的女老师”,拉家常式的交流即刻让师生的感情亲切起来。刘老师一步一步精准设问,引导孩子们回忆已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学习探究过程,逐步唤醒学生的旧知,并用学到的方法继续验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像数学家那样,首先大胆提出猜测,然后细心分析,再运用类比、转化的思想主动验证并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本节课凸显了数学结构化课程教学,孩子们在图形测量学习过程中,用数学的眼光看几何图形的本质,达成知织迁移,培养孩子观察、思考、创造能力,提升孩子们核心素养。刘延革老师执教的课例《图形的面积》和北京海淀区任靖晓老师的课例《三角形的面积》很好地诠释了数学学习中的知识构建,学生经历测量方法和测量过程进而推导出公式,在稳扎稳打的探究过程中揭开了数学知识的本质,这是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绝对达不到的效果,这就是打开孩子思维、创造的金钥匙,这就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然而,这些抽象的概念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落地生根,一直是困扰我们教师的难题。结构化课程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结构化课程强调课程的整体性、连贯性和层次性,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和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结构化课程能够将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融入到每一个教学细节中。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探究实际问题的经历,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培训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结构化课程在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方面的显著效果。通过参与式学习、四人小组合作等方式,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升。同时,结构化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我们面对今天的孩子,教的是昨天的知识,希望他们应对的是明天不确定的世界,“教是为了不教”,我们要还孩子观察、思考、创新的能力。

天津特级教师叶鸿琳老师执教的《你会做加减法吗》和马向东老师的课例《利用图形巧算加法》向我们展现了大单元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知识绝非他人所能传授,而是学生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渐自我领悟、自我建构的。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温故”知识、技能、方法,进而联系、转化为“新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进一步思维进阶“未知”,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开发……促进学生思维层次的结构化。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在做中学,推进综合学习,大单元教学从读懂教材开始。这次培训还让我认识到,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结构化课程要求我们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设和准备,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课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课后则要及时反思和总结,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案。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接着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及其教研团队张秋爽老师的两节课例。吴老师用传统的方法: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践行新课程理念,给老师们展示了大单元结构化、真实情境下的课堂。吴老师引导学生以“1”解决“多”的问题,反过来也能利用“多”来求出“1”,接着又引导学生感受数量的不断变化过程,其中又为以后学习正比例和函数的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学期间吴老师让学习小伙伴进行相互读懂的基于思考的问答式的质疑与解答,孩子们细心梳理自己的解题思路,真正做到了通过一道题,想到一类题,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张秋爽老师执教的课例《乘法的初步认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带来了孩子们的手绘图画作品,通过让孩子们研究苹果的故事、笔袋的故事、小兔子的故事、青蛙的故事……站在加法的基础上大量铺垫,静待“瓜熟蒂落”式的自然孕育成熟后才让孩子们托出乘法的定义——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老师引导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提升孩子的核心素养。张老师在课堂中,让每个孩子主动地去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给了学生足够的体验,感悟的时间。课例展示后两位老师紧接着与参会老师们做了《践行新课程理念 促进儿童理解性学习》的主题讲座,吴老师形象地将一个个散落知识点比作“瓜”,将大单元结构化下的7大主题称作“藤”,“瓜藤论”让教师建立教材整体结构框架,依瓜寻藤聚焦主题、顺藤摸瓜建主结构。

通过这次培训,我更加坚信,只要我们用心设计每一堂课,用爱呵护每一个孩子,就一定能够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得更远,在成长的道路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教育是一场马拉松,需要耐心、智慧和不懈的努力。我将带着这次培训的收获,继续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和创新,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让他们的心灵在知识的光芒下,绽放出最耀眼的光彩。大单元结构化课程不仅是我教学理念的升级,更是我教育梦想的翅膀。它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初心和使命——那就是,用知识的光芒照亮孩子们前行的道路,用爱和智慧引导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诵读点亮心灯    书香弥漫校园

王俊玲

诵读,点亮了心灯;书香,弥漫着校园!

踏入福台小学的大门,两排读书长亭格外引人瞩目,浓浓的书香气息弥漫整个校园……新学期,焕然一新的不仅仅是整个校园的风貌,更多的是老师和孩子们的心灵!

本学期我校积极响应“新教育十大行动”,每天坚持“晨读午诵暮省”,刚开始安排诵读的几天,我和学生都很不习惯,老是忘记。但慢慢地,我们由不习惯变成了习惯,如今每天早上八点、上午第三节前、下午到校以及第一节课后服务前,总能看到孩子们整齐地捧着《亲近母语 日有所诵》或《大学》阅读;总能听到孩子们朗朗的书声,我们从书中品到了诵读带来的满足和喜悦。

在当代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被各种电子设备所包围,阅读似乎变得不再那么重要。然而,我始终相信,阅读是一盏灯,能够点亮心灵的每一处角落。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也常常鼓励孩子们进行诵读。每天清晨,孩子们或站在操场或站在教学楼前院,大声背诵所学知识;再到如今,每日不同时段的诵读,浓浓的书香久久回荡在福小的校园。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长大之后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自然运用出来。每日坚持诵读,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们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更让他们爱上诵读!

的确,诵读是一种将文字转化为声音的艺术,它能够将文字的韵律和节奏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听觉上感受到文字的美。每一次诵读,都是一次心灵的对话,在诵读中,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这种心灵的交流,是任何电子设备都无法替代的。

记得去年某个时候,我带领上一届的毕业生诵读《浪淘沙》。在反复的诵读中,孩子们逐渐沉浸在了诗中的意境,仿佛与诗人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诵读的力量,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精神的追求。

今天,当站在讲台上,我惊喜地看到孩子们的变化:他们端正坐姿,熟练又正确地背诵《大学》,那份自信,是他们在每日坚持不懈的诵读中找到的乐趣,找到的自我!

诵读,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点亮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找到快乐,找到自我。书香,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孩子们真正热爱阅读,喜欢诵读时,他们的心中会自然而然地弥漫起一股淡淡的书香,滋养他们的心灵。

让我们继续坚持每日诵读,让书香成为校园最美的风景,让孩子们在书香中茁壮成长!

理解、包容、帮助

——谈“我的家访”感悟

高娟萍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在这落叶纷飞的深秋时节,天气骤然变冷。乡村人家家家户户都炉上了火,一家人围着火炉喝茶、烤馍,暖意融融,让人很是羡慕。但作为班主任,每年这个时候,我也就多了一份担忧与牵挂—校外租住房屋并用火炉取暖的学生安全问题。

这学期我带的是一年级,对学生的家庭都不甚了解,刚好学校安排每班对校外寄宿生进行“安全大走访”排查活动,我便带着好奇和关心走进了班上几位学生的出租屋。

第一家,是张建明的家。两个小小的套间,屋内摆设整齐,家具擦的锃亮、床铺整洁、火炉烧的很旺,屋内暖暖的,让人感到温馨舒适。茶几上摆放着水果和点心,他的妈妈非常热情,交谈中她告诉我,虽然生活不易,但她会尽力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他们对生活的希望。走的时候,她拉着我,给我装了她自制的点心,盛情难却,很是感动。

接着,我又来到了王一博的家。他们的出租屋简陋而陈旧,他的妈妈不苟言笑、不善言辞,但很淳朴,她聊的最多的话题就是怎样能帮助让孩子学习更理想。在简短的交流中,我对这个家庭有了大概的了解:爸爸打工维持生计,妈妈专职照顾王一博和他的姐姐,他的姐姐就在我们学校隔壁—特殊教育学校上学。因为今晚我要来家访,所以她一直等着还未去接孩子......一瞬间我对这位坚韧而勤劳的母亲产生崇敬和怜悯之情,我怕耽搁她的事情,赶紧离开了……

连续家访了几户后,我又来到了一户特困户家庭——马晓的家。他们租住在一间三角形状非常狭小的屋子,她的妈妈在附近饭店打工,兄妹俩由奶奶接送、照料,四个人就挤在屋内的一张高低床上。本来不大的房间,东西堆的满满的,孩子也没有一个像样的书桌。她奶奶说虽然这儿离学校远、房子小,但房租便宜。他们生活如此艰难,但是对孩子的学习依然很关心和支持。

从最后一户人家出来,天色已黑,穿梭在纵横交错、歪歪扭扭的巷道中,望着每家都亮起的灯光,我的心中也泛起涟漪,我想:这每盏灯后都有一个怎样的家庭?我深切的体会到了每个家庭都面临着各自的故事和挑战。平时,我也会抱怨家长不管学生,不配合我的工作,却未曾想到他们也有他们的生活,他们也在努力拼搏,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他们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努力生活,为孩子的学习默默付出!

这次家访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某些孩子的家庭及他们家庭背后的故事,他们或艰辛,或贫穷,但都很努力,我对家长及学生也多一份理解和包容。我坚定:以后与学生相处的时光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传递爱和力量,帮助每个孩子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书育人本是神圣职责,容不得半点虚华,要让教育生命丰盈厚重,不仅仅止步于当一个教书匠。一个人走,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走,才能走得更远,让我们从现在出发,以书为伴,以笔为车,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携手追寻福小教育的诗与远方,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供稿:德育处

初审:石鹏程

终审:杨建军

安定区福台小学
让社会倾听福小的声音,构建家校联系的纽带,共同创建和谐校园。及时反映校园动态,共同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与你分享收获的喜悦和幸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