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老师同时说:“生命就是书写一个故事(叙事);教育就是让每个人有省察地书写自己的生命故事,教育生活是师生生命的历程”。
新教育实验提倡“师生共写随笔”,写随笔不仅仅是练笔,更是心灵的对话。师生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和学习生活,在写随笔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都以共读共写为载体,体验生活,交流情感,共同成长,超越自我。他们在读写中共同体会一场最美的相遇,共同书写一段生命的传奇。“共写随笔”是师生成长的乐土,更是教育的理想践行。
读教育书 悟教育理
——读《刘希娅与小梅花课程》有感
李亚红
今年学校加入了新教育实验,鼓励老师通过读书、写随笔的形式去践行新教育。刚开始很茫然,因为一向就不善于写作,没有语文老师那般信手拈来、出口成章的口才和创作造诣。在新教育的浪潮中,开始试着去阅读相关书目、参加关于新教育的系列现场讲座,再到现场聆听刘希娅老师关于小梅花课程的解读、拜读《刘希娅与小梅花课程》,朴实的文字、大胆的想法、新颖的做法,让我感触颇多。
小梅花课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品格、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它打破了传统课程的束缚,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成长。例如,在语文课程中,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文字,而是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开展写作比赛、组织戏剧表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在科学课程中,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亲身体验科学的奥秘,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这种课程体系的构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刘希娅校长深知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因此,小梅花课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他们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选择,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发光发热。比如,有的学生喜欢音乐,就可以参加合唱团或乐器演奏课程;有的学生热爱绘画,就可以选择美术社团,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不再把学习视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充满乐趣和挑战的探索之旅。
同时,小梅花课程也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团队合作。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陪伴者。他们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掌握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此外,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也至关重要。通过共同备课、教学研讨、课程开发等活动,教师们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地被刘希娅校长的教育情怀所打动。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对孩子们的关爱和呵护,始终如一。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更激励着我们不断探索和前行。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深知自己从事的职业不仅肩负着这些孩子的未来,更关乎着无数个家庭的未来。我们应该以刘希娅校长为榜样,不断努力更新教育观念,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让孩子们喜欢我们,喜欢我们的课。
《刘希娅与小梅花课程》是一本值得我反复品味和学习的书籍。也希望自己像书中的小梅花一样,不畏严寒,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读《致教育》有感
贾进宝
教育,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点亮智慧之光的火种。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塑造未来社会的重任。然而,在追求教育卓越的过程中,我们是否曾停下脚步,思考过教育的初心与使命?
教育的本质与幸福的追求
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学生内心的火焰,引导他们发现自我、追求幸福,是教会每个个体追求幸福的事业。
一、教育的初心与使命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教师们往往被各种考核、评比所束缚,优秀似乎成了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然而,真正的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他们的身心健康、情感需求以及价值观的培养。幸福,作为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理应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幸福是一种内心的满足与愉悦,幸福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自我的认同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在教育领域,幸福不仅关乎学生的成长,也关乎教师的专业发展。一个幸福的教师,能够用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中的挑战,用更加温暖、包容的心态去关爱每一个学生。这样的教师不仅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更能够传递幸福的力量,让教育成为一件美好的事情。因此,我们教师应该重新审视教育的初心与使命,将幸福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追求教育卓越的同时,不忘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用爱和智慧去点亮他们的幸福之光。
二、幸福教育的实践路径
要实现幸福教育,首先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从“唯分数论”的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兴趣爱好、社交能力等方面的成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既优秀又幸福的学生。
幸福教育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人文关怀能力。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用爱心和耐心去倾听他们的声音,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困惑。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团队合作精神,与同事、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幸福教育需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应该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积极向上、和谐包容的校园环境。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等,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学校也应该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为教师提供培训、交流等机会,让他们在工作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教师的幸福与职业成长
一、幸福对教师的意义
幸福对于教师而言,不仅仅是一种个人感受,更是一种职业动力。一个幸福的教师,能够用更加饱满的热情去投入工作,用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挑战。这种幸福感会转化为一种内在的力量,推动教师不断追求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
幸福的教师更容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他们能够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爱心和耐心去引导他们成长。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幸福的教师也能够从与学生的互动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职业幸福感。
此外,幸福的教师还能够为同事和周围的人带来正能量。他们的积极心态和乐观精神会感染身边的人,让整个团队都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这种正能量的传递不仅能够提升整个团队的工作效
率和质量,还能够营造一种和谐、包容的工作氛围。
二、提升教师幸福感的方法
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先要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健康的工作环境,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强度,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同时,学校也应该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缓解工作压力和焦虑情绪。
提升教师的幸福感需要关注他们的职业发展。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学校也应该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他们的职业热情和创造力。
提升教师的幸福感还需要关注他们的家庭和生活。学校应该尊重教师的个人生活和家庭需求,为他们提供灵活的工作安排和假期安排。同时,学校也可以组织各种团建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让教师有机会与家人、朋友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分享快乐和成长。
汤勇在书中写道:“我越来越坚定地认为,一个教师,是否优秀不重要,是否卓越也无关紧要,而最关键的是,是否幸福,幸福永远比优秀重要。”
读书让教育走向更美好
——读《致教育》有感
张峰俊
汤勇老师《致教育》一书展现了他近30年对教育问题的思索,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教育类著作,它以真挚的笔触和深刻的反思,为我们揭示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教育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书中,作者汤勇强调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人的全面培养,是对心灵的滋养。这一观点让我深受触动,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这种教育理念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书,更是育人。
此外,书中对于教育公平的探讨也让我深受启发。作者指出,教育公平不仅仅是给予每个人相同的机会,更是质量的平等,让每个人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这让我反思当前的教育现状,并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让他们都能享受到公平而优质的教育。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地自我更新,以适应教育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书中的一些具体案例和故事也让我深受感动。比如,作者提到的那些用心灵的火炬照亮学生前行道路的教师们,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去照亮更多学生的心灵,去照亮他们的教育之路。这些故事让我更加坚定了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决心,也让我对教育工作者有了更深的敬意。
教育,从文化做起;教育,因文化而改变;教育,因文化而美好!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将以这本书为指引,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教育,就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有知识、有行动力、有担当的新一代青年,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厦门之行
——第十六届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展示培训活动心得
朱 琴
2024年11月4日,我和景梅老师一起先坐高铁,后坐飞机远赴美丽的鹭岛——厦门,去参加第十六届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展示培训活动。旅途中,景老师提前贴心的安排、机场工作人员的笑容、飞机上热心的渭南市旅客、落地后出租车司机对厦门的详细介绍......让我忐忑的心被温暖、被治愈。
11月5日早上,我们先去工人体育馆报道并参加开幕式。开幕式上,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吴正宪老师、新华出版社副编辑李海东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最后,知性优雅的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吴雪慧介绍了厦门的教育及厦门街头随处可见的的市花——三角梅、市鸟——白鹭、特色美食——沙茶面。让我们这些听众不由得对这些美景、美食心生向往。
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我们聆听了来自全国不同省份的16位一线优秀教师的数学课堂盛宴,上课教师均由各省选拔而来,背后亦有团队支撑,无论是个人素养、课堂驾驭能力还是环节设计、创新之处均令人佩服。我们一次次被震撼、一次次被深深吸引。代表甘肃省参加现场课展示的是来自西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张飞老师,他执教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综合与实践课《确定起跑线》。张老师以我们熟知的巴黎奥运会引入,通过探究活动、小组合作计算相邻两条跑道的长度差,进而发现规律。他的跑道两处弯道拼接成圆令人印象深刻。他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世界,探索体育学科中的数学问题,通过观察与思考,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模型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两个会场(工人体育馆和海沧体育中心)32节现场展示课结束后,华东师范大学孔企平教授对部分展示课进行了点评。他认为,本次的展示课体现了六个特色——
特色之一:切实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突出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特色之二:突出数学的本质,强调了知识点结构化和整体性。引导学生发展建立数学各部分内容的联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特色之三:坚持儿童立场,让学生经历解决真实情境中数学问题的过程,发展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把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入课堂,发展学生的模型意识。
特色之四:计算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抓住了理解算理这一关键,强调运算方法的有机联系,突出通性同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特色之五: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现实世界,重视解决跨学科的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特色之六:AI等现代技术正在逐渐进入小学数学课堂,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广泛使用,课堂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
闭幕式上,吴正宪理事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指出,核心素养的落地关键在于课堂,走向素养时代,重点在于教学导向的清晰确立。而在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希望老师们能够将本次活动的所获、所想转化为实际教学行为,为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专家们前沿的教育理念,让我们如沐春风;名师们精彩的课堂示范、高超的教学艺术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本次观摩学习虽已结束,但我对数学教学的思考与探索不会止步。下阶段,我将砥砺前行,把优秀教师当作追赶的目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后进生的成长之路
——破茧成蝶的蜕变之旅
康 赟
在教育的花园中,每一朵花都有其独特的绽放节奏,而后进生则是那些需要更多耐心与呵护才能盛开的花朵。他们的成长之路,或许布满荆棘,但只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关爱与支持,同样能够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一、理解与接纳,点亮希望之光
后进生往往因学习成绩不佳、行为习惯不良等原因而备受冷落与批评。然而,真正开启他们成长之门的钥匙,是理解与接纳。教师和家长需要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面临的困境与挫折。或许是家庭环境的不稳定,或许是学习方法的不当,又或许是心理压力的困扰。只有理解这些背后的原因,才能以一颗包容的心去接纳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并非被抛弃的孤舟,而是被重视、被期待的个体。这份理解与接纳,犹如黑暗中的一丝曙光,为他们点亮了前行的希望。
二、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的智慧
每个后进生的情况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个性化教育是助力他们成长的关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优势劣势,制定专属的学习计划。对于视觉型学习者,可以通过色彩鲜艳的图表、图片和视频来辅助教学;对于听觉型学习者,则提供更多的讲解录音和有声读物。同时,针对他们在学科知识上的漏洞,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将复杂的知识点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让他们能够逐步攻克,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重拾学习的信心。
三、激励与赏识,扬起自信之帆
激励与赏识是后进生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一句真诚的赞美、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小小的奖励,都可能在他们心中激起巨大的涟漪。当他们在学习或行为上取得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时,及时的肯定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认可,从而激发内在的动力。教师和家长可以设立一些个性化的奖励机制,如进步之星评选、目标达成奖励等,让他们在追求进步的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和期待,逐渐扬起自信的风帆,勇敢地驶向成功的彼岸。
四、情感支持,温暖心灵的港湾
在成长的过程中,后进生不仅需要学业上的帮助,更需要情感上的支持。稳定、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温暖的心灵港湾。教师和家长要多与他们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烦恼与困惑,给予他们情感上的回应和疏导。当他们遇到挫折时,给予安慰和鼓励;当他们感到迷茫时,为他们指引方向。这种情感上的连接,能够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有足够的勇气和韧性,不再轻易放弃。
五、自我觉醒,激发内在的潜力
最终,后进生的成长离不开自我觉醒。通过外在的引导与支持,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分解为具体的行动计划。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和社团组织,在不同的领域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从而找到自我成长的方向。当他们真正从内心深处渴望改变并为之努力时,就会像破茧成蝶一般,实现华丽的蜕变。
后进生的成长之路是一场漫长而艰辛的旅程,但只要我们怀揣着爱与耐心,用智慧和方法去陪伴他们前行,每一个后进生都有可能成为那颗闪耀在教育天空中的独特星辰,照亮自己的未来,也为世界增添一份别样的光彩
在教育的“共同体”里寻找幸福
——读阿德勒《被讨厌的勇气》有感
邢亚芸
“什么是幸福?”曾苦恼了我很久的问题,在一个凌晨终于得到了答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幸福就是拥有共同体意识,并在共同体里有贡献并感受到自己的价值”,阿德勒心理学里这样说。“共同体”一词在脑海中久久回荡。 作为心理学界“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心理学三大巨头之一”的阿德勒,虽没有弗洛伊德、荣格那么众所周知,但是他的书《被讨厌的勇气》却在书店里随处可见,原以为这是本心灵鸡汤。但现在甚至有些“恨”自己,没有早点打开这本书。
这本书以一位智者和一个困惑重重的青年之间的对话展开,现代社会中常见的令人们苦恼的问题,在本书里都能得到答案。文字朴素易懂,但字字玑珠,发人深省。
努力生存进而上升到追求幸福是人类的存在本能。一个还不会说话的蹒跚走路的小孩,可以学着大人的模样,主动将地上的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桶。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而不是被别人评价说“很好”。孩子在一个共同体得到了满足感,从而获得幸福。
这一刻,我明白了:为什么学生都特别喜欢帮老师干活。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还未脱离父母长辈的照顾,很多事情依赖大人才能完成,然而突然有大人需要他的帮助,他会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存在感。比如:帮老师去办公室拿东西、帮老师发作业本、帮老师打扫实验室等等。在帮助老师的过程中,孩子在班级、教师组成的共同体里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体会到了自己为集体贡献力量的自我满足感。
有了这样的理论基础,我开始在自己的教学中,想办法给学生“找活儿”。比如:找上课表现积极的孩子发作业本,强化他的积极行为。找注意力不好,作业较乱的孩子来擦黑板,尽管可能改变不了他习惯不好的问题,但至少让他有参与感。经过实践证明:这类学生非常享受被全班学生注意到的自豪感。
在小学阶段,每个孩子参差不齐,教师应该尽量照顾到每个学生,让孩子们觉得自己是班里的一份子,感受到老师的关注。最重要的,当然还是让他们有归属感,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这个共同体里的一部分,在这个共同体里一起成长、收获快乐,获得成就感和幸福。
当然,现在我很庆幸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踏上讲台那一刻起,教师便和教室里的五六十个孩子形成了共同体,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尊师重教修身。相信每个站上讲台的人,只要用心对待这份工作,都能很容易地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有了自我满足感,那也就离幸福不远了。
在路上
——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有感
朱 琰
初识苏霍姆林斯基,还是学生时代,只知道他是享誉国际的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泰斗”,但对于其作品从未拜读。因此当拿起《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时,满怀期待。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教学技能的重要性。这本书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更加广阔的教育世界。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书中的每一条建议都像是针对我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而提出的,让我在阅读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作者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让我深刻理解了教育的真谛和教学的艺术。
其中,我特别有感触的是关于因材施教的建议。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式和接受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书中,作者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如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和学习经历,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这些方法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更加明白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同时,我们还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传递正能量。这些建议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和成长目标。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作者对于教育的热爱和执着。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育的真谛,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决心。同时,我也反思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我有时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个性发展;有时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而缺乏创新和探索。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也找到了改进的方向。
总的来说,《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收获。它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教育的真谛和教学的艺术,还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和成长目标。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运用书中的方法和理念,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书育人本是神圣职责,容不得半点虚华,要让教育生命丰盈厚重,不仅仅止步于当一个教书匠。一个人走,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走,才能走得更远,让我们从现在出发,以书为伴,以笔为车,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携手追寻福小教育的诗与远方,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供稿:德育处
初审:石鹏程
终审:杨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