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活动缘起
秋游活动中,孩子们一边捡拾落叶一边创作自己的《拾秋》作品。忽然,一阵风起,不同形状、颜色各异的叶子纷纷扬扬飘落,引得一阵惊呼:“下叶子雨了,好美啊!”有的孩子驻足凝视落叶轨迹,有的孩子弯腰拾起叶片细细查看。“这片叶子摸起来糙糙的。”“我捡到的叶子有五个尖尖角。”“为什么有的叶子大,有的叶子小呢?”孩子们的问题此起彼伏,他们自发地聚在一起交流分享,眼睛里满是对叶子的好奇与探究欲望。这些形态各异的叶子就像一把把钥匙,似乎能开启孩子们对自然认知与探索的大门,于是追随孩子们的脚步,一场关于“叶子”的课程故事,在这秋日的邂逅中缘起。
发现:奇妙的树叶
回到班级,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展示着自己此次秋游的“战利品”。“我用好几种叶子拼成了一幅叶子画。”“我捡到了这种粉红色又带点黄色的灯笼叶子。”“我的叶子细细的长长的,像针一样”......一场集体的交流分享,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孩子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更激发了大家对大自然的探究欲望。“叶子为什么会掉下?”“这些叶子叫什么名字呢?”“叶子大小为什么不一样?”随后,老师和孩子一起开展了科学活动《认识叶子》, 孩子们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的方式近距离的观察树叶,了解树叶在颜色、形状、大小、味道等方面的不同。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在自发的寻找探究中,了解到树叶具有不同的形状、颜色、大小和纹理。例如,他们可以直观地看到银杏叶呈扇形,枫叶像手掌,松针细长如针等,丰富了对植物形态多样性的认知,为日后学习更深入的植物学知识奠定了感性基础。同时,在观察树叶、仔细对比不同树叶特征的过程中,提高了对事物的观察力和辨别能力,这有助于培养幼儿专注细致的观察习惯。与树叶的亲密接触,也让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从而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是孩子们最真实的、最丰富的、最具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在秋游活动中,孩子们成为了主动的学习者,在亲身体验中丰富着自己对叶子形状、颜色和脉络的认知经验,他们的好奇心被充分激发。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教师也敏锐地捕捉到幼儿的兴趣点和问题,通过科学活动《认识叶子》进行支持和解答,促进幼儿持续的探究学习。
亲子活动:《叶子小调查》
“学然后知不足”,第二天,城城在来幼儿园的路上发现了一片紫色的叶子,并带到幼儿园分享。由此引发幼儿想要探究更多未知叶子的想法,为丰富幼儿对叶子的认知,支持幼儿深度学习。教师通过家园沟通,鼓励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收集叶子标本,共同完成《叶子小调查》,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调查问卷进行表征和分享表达。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良好的家园合作可以帮助幼儿全面发展。城城小朋友发现了认知之外的叶子后表现出的惊奇和欣喜,让我意识到探索未知事物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于是,通过本次亲子小调查,培养了幼儿的科学素养的同时,还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他们的记录表征与分类整理能力也都有较大提升。
科学:神奇的叶脉
经过两次的收集活动,教室材料区里塞满了孩子们带来的各种叶子,丰富的叶子材料极大地满足了孩子们的探究需求。飒飒:“老师,你看这个叶子里有一条条线!”察觉到幼儿的主动学习后,教师在科学区及时提供叶子结构图表,帮助幼儿熟悉叶柄、叶基、叶脉、叶片、叶尖、叶绿等相关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仔细看树叶的脉络,用手感受树叶的质地,甚至用鼻子闻一闻那淡淡的叶香。随后,孩子们仔细观察,用画笔临摹下树叶形状和脉络,记录自己学习的收获。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指南》中指出:“幼儿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教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孩子们在自发探索叶脉过程中,观察到叶子的结构特征,教师能发现并及时提供叶子结构表,帮助幼儿直观了解叶片结构与功能,感受自然奥秘,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寓教于乐,为深化孩子们对叶脉的理解,我将活动延伸至阅读区,投放有关植物结构的绘本;在美工区展示叶脉书签制作步骤图,供孩子们自主回顾;还在自然角放置树叶标本与放大镜,方便他们继续观察叶脉细节特征。
手工:《叶脉书签》
活动伊始,教师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讲解,向孩子们介绍了树叶的结构和叶脉的作用,激发了他们对叶脉书签制作的浓厚兴趣。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纷纷化身“小小艺术家”,小心翼翼地将树叶放入锅中蒸煮,待叶片软化后,用牙刷轻轻刷去叶肉,留下清晰而精美的叶脉。一片片原本平凡的树叶,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了独一无二的叶脉书签,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1)科学探索与认知提升
在制作叶脉书签的过程中,幼儿有机会深入观察树叶的内部结构——叶脉。他们能看到叶脉的分布、粗细、走向等,直观地了解到叶脉在植物生长中承担着输送养分和支撑叶片的重要作用,丰富了对植物生理结构的认知。在树叶煮制过程中,叶子颜色、质地的改变,以及刷去叶肉后叶脉的呈现,也让幼儿初步感知叶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现象,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精细动作与手眼协调锻炼
使用牙刷刷叶脉时,幼儿需要用手指灵活地控制牙刷的力度、方向和角度,小心翼翼地刷去叶肉,这对他们手部小肌肉群的力量和灵活性是极大的考验。此外,整个叶脉书签制作过程要求幼儿眼睛密切观察树叶的状态和操作效果,同时手部根据眼睛的反馈及时调整动作。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幼儿手部精细动作的精准度和手眼协调性。
(3)艺术创造与审美培养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叶脉进行染色,可染成五彩斑斓的颜色,或者保持叶脉的原色,然后搭配不同颜色、形状的穗子或装饰贴纸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叶脉书签打造成个性化的作品,展现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随后,在欣赏自己和同伴制作的叶脉书签过程中,幼儿会对不同的色彩搭配、装饰风格进行比较和评价,在相互学习和交流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标准和审美素养。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利于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此次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耐心,还让他们在亲近自然、探索科学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情感。有付出的过程,有努力后的成功,这些正向的反馈能激发幼儿更大的学习兴趣。而幼儿亲手做的这些叶脉书签,也将成为孩子们阅读时光的亲密伙伴,陪伴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玩转:指尖下的树叶之美
小小的树叶被孩子们探索出了各种各样的玩法,你启发我、我模仿你,游戏既是快乐的载体,更是同伴学习的好帮手,不经意间大自然这个最伟大的魔术师用它五彩斑斓的画笔浸润童心,开启美的探索之旅。
1. 银杏蝴蝶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在银杏叶做蝴蝶的美工活动中,幼儿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银杏叶巧妙组合成蝴蝶的模样,锻炼了动手能力。他们在寻找合适银杏叶的过程中,初步认识了“对称”,提高了观察力。但活动存在一些问题,银杏叶易破损且绿色的叶子比较新鲜不粘胶,部分幼儿操作有难度,以后将准备更合适的材料,并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予更多指导,增强活动体验。
2. 树叶标本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在本次树叶标本制作活动中,幼儿对树叶收集表现出强烈好奇与兴趣,能积极参与户外捡叶过程。活动前,教师利用图片、视频等向幼儿直观展示树叶标本制作流程,帮助幼儿了解操作重点步骤与注意事项。幼儿在挑选树叶、构思标本布局时,能依据自己的审美标准进行选择和设计,比如有的幼儿会选择颜色鲜艳且形状完整的树叶,按照对称或渐变的方式排列。装饰标本时,他们运用彩笔、贴纸等材料进一步发挥创意,将树叶标本变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这个过程极大地提升了幼儿的艺术感知力和创造力。
3. 叶子帐篷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活动前,教师利用积木、模型等引导幼儿认识帐篷结构,开展搭建练习活动,提升其空间感知和动手能力。随后,鼓励小组讨论分享经验,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学会了倾听与表达。但在操作环节,分工不明确,出现争抢工具和材料的情况,致使后期用银杏叶装饰帐篷环节仓促,许多幼儿未充分表达创意。后续的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协助幼儿提前做好更完善的活动规划,精确各环节角色分配,慢慢培养幼儿的分工合作意识。同时增加一些辅助材料,如彩色丝带、小彩灯等,让幼儿在装饰时有更多选择,拓展他们的创意空间,使活动能够更顺利地开展,让幼儿在创作中获得更多乐趣与成长。
4. 落叶变变变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幼儿能够将自己对大自然树叶的兴趣愿望通过绘画、粘贴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不仅体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是孩子们心中对美的感受和表达。因此老师提供多种形状、不同颜色和大小的树叶,以满足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作需求。活动后的交流展示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归因式自评和同伴互评,促进幼儿思考自己在活动中的行为和结果,从而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培养自我反思能力。
课程小结与反思:
大自然中的一花一草、一叶一果在幼儿眼中都魅力无穷,它们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一把钥匙 、一扇窗户。通过持续观察,孩子们知道了秋叶掉落的过程,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力,学会了在观察中思考和想象,启发了幼儿对生命科学的探究。
随着“一起趣玩叶”课程故事的发展,孩子们既增长了叶子的认知,又感受了秋天的季节变化,并乐意参加活动,体验探索叶子的喜悦。我们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如园内的自然资源、家长资源、多媒体资源等。特别是家长资源,在课程故事实施的过程中,家长和幼儿始终密不可分,他们一起去大自然捡落叶制作树叶粘贴画,密切了亲子之情,真正使家长成为了班本化课程故事的支持者。
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借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有利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观察和倾听孩子的心声,更要了解孩子的需要,把真正适合的,能充分利用和挖掘的自然物带给孩子,让每一个孩子自由、自发、自主的状态下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图文:周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