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养老产业何时能成"朝阳产业"?(作者:缪迅)

旅行   2024-11-05 00:01   上海  

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社会养老产业

何时能成

"朝阳产业"?


缪 迅


黄浦区打浦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解决社区孤寡或年迈体衰老人的午饭问题而开出的老年食堂因面临“微利生存”而难以为继,此事经《新民晚报》和沪上多家电视台报道,引起社会上很多人尤其是老年朋友们的关注。
为社区老年人每天送上一顿可口而实惠的午餐,对于那些缺少家里后辈照顾的老人来说,可谓是一件功莫大焉的实事、善事啊!如今却因无利可图甚至亏本经营而难免断了“炊粮”。这从一个侧面给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为老年人做些好事、做些实事的政府机构、社会团体乃至于个人提出了一个需要认真破解的课题:当下,对社会上已经发展起来或即将启动起来的为老年人服务的各项事业,政府机构能否给予包括用地、贷款、税收和用工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和扶助?诸如办老年食堂此类的社会养老服务项目,能否被政府机构和社会有关各方视作为一个需求量将不断扩大、发展前景将无限广阔、内容体系将日益完善以及连续效益将越来越可观的“朝阳产业链”,而乐于一起来参与一把,最终成为一项皆大欢喜的“共赢工程”?
毋庸讳言,“上海有点老了”。但让人有些措手不及的是,老龄化居然先于现代化提前到来。目前上海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上海老龄人口占上海平均人口的比率为23%。这意味着,4个上海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更何况,如笔者一样出生于上世纪50、60年代生育高峰期的中年人,如今都已步入四五十岁。作为数量庞大的“老龄后备大军”,我们这些40多岁、50多岁的中年人,如今正迈着向老龄化“进军”的步伐。虽然大家对此都有点不情不愿,但正式步入“老龄化大军”的行列,在未来十几年里,恐怕也会很无奈也不可抗拒地逐渐变成现实。
近年来,上海经济的迅速发展掩盖了人口老龄化问题:未富先老、养老体系尚未成熟等个人和整个社会面临的现状,使上海这个经济发达城市遭遇新的挑战。但凡事都有两面性。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同时也孕育着老龄产业或者说社会养老产业将迎来一轮新的发展机遇和几乎涉及整个社会的发展空间。
现在,让人欣慰并抱有信心的是,上海市政府已经将老龄事业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框架之中。我们相信,诸如打浦路街道办老年食堂那样的社会化养老服务项目,随着其需求日甚将逐渐地培育和完善起来。而上海经过多年孕育得以逐渐形成并日臻完善的包括养老院、居家养老服务、老年系列日常生活用品、老年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等在内的社会养老产业链,面对目前已达数百万且绝对数量近年来有增无减的上海市老龄人口,也正在引发和驱动着新一轮市场开发和蓬勃商机。老龄产业潜力巨大,恐怕已是不争的事实了。
这一发展趋势预示,社会养老产业很可能在未来几年里成为众多商家都想来“分一杯羹”的“朝阳产业”。
当然,社会养老产业链的消费对象或者说服务对象主要是靠养老金来过日子的老年人。对从短缺经济时代走来、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养成勤俭节约生活习惯的老年人来说,想要他们像“月光族”那般,大把大把地拿出口袋里的钱来潇洒一番,无疑是不现实的。怎样立足于老年人的消费特点及其家庭经济状况,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提供或增加养老服务项目?怎样让为数不少的习惯于“节约每一个铜板”和“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中低收入老年人在消费时感到物有所值?怎样根据老年人的收入水平逐年有所提高、生活质量逐渐有所改善这一情况来满足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怎样争取得到政府机构和社会有关各方的支持,把类似于办老年食堂那样的有偿或低偿服务做好做实?这些问题均需要运用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来一一落实、一一解决。

社会养老产业成为“朝阳产业”,应该是指日可待的。

鸣谢:缪迅老师赐稿分享!



缪迅先生热文

(1-260)  


(261)王季愚,新中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262)   过一个安康、安心和安全的端午节

(263)   逛公园的那些往事

(264)   新光电影院的片段回忆

(265)   我家窗下,一口有故事的井


(266)   那年初夏,我通宵看了一场《红楼梦》 

(267)   受追捧的老字号也要居安思危

(268)   学习乃是老年人的“养心”之道

(269)   “物业+”打造5分钟居家养老新服务圈

(270)   让学生在职业体验中“遇见未来的自己”


(271)   从老年代步车和上楼三件宝说开去

(272)   推广普通话,传承上海话

(273)   老字号鲜肉月饼的热销何以长盛不衰

(274)   老年旅游如何再提升一下舒适度

(275)   如何满足养老的多元化多样化——参观上海颐和苑老年服务中心侧记


(276)   因一次外语类院校学生专项调研而想到

(277)   绚烂之极 趋于平淡——记上海市社科大师方重先生

(278)   有感于技能人才工资高于全市平均工资水平

(279)   让老年人“人老话不老”

(280)   有感于中职生走上红地毯


(281)   老年人要保持学习好习惯

(282)   愿“音乐午茶”的清香飘满申城


(283)   苦读年代的美食记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284)  一个志愿军战士的朝鲜岁月

(上) (中) (下)


(285)  学工琐忆

(上) (中) (下)


(286)   童年窃书记

(287)   漫忆当民兵的那些事儿

(288)  李维屏:“金牌博导”的淬炼和成长

(289)  孟庆和:我人生中的两个“高光时刻”

(290)  邱懋如:峥嵘岁月 家国情怀


(291)  徐瑞华:为学无间断 日进而不已

(292)  杨希钺 :他的夕阳红岁月闪亮光芒

(293)  潘再平:遨游在辞书之海不亦乐乎

(294)  克礼:梦想,要从人生之旅展开

(295)  30年前的“破冰之举” :上海外国语大学在全国率先实行招生收费入学新制度


(296)  厉麟似:学贯中西,融会古今的一代宗师

(297)  国庆前日,在上图东馆听了一场讲座

(298)  洗牙记

(299)  也谈上海话里的童谣

(300)  文化养老 悠哉乐哉


(301)  大年初一,在南京行走于小桃园明城墙

(302)  大年初一坐游轮畅游长江

(303)  鸠兹古镇觅诗意

(304)  马耳他:蓝色泻湖与麦地那旧都

(305)  戈佐岛:史前文明遗迹让人震撼


(306)  春秋淹城遗址访古

(307)  登阅江楼一览长江风光美

(308)  荷兰四日游琐记

(309)  那年岁末在武汉龟山,我瞻仰了向警予烈士陵园

(340)  那年秋天在武汉,我瞻仰了施洋烈士陵园


(341)  寻访树山

(342)  皖南古村西溪南

(343)  瓦莱塔:美轮美奂的袖珍小城

(344)  西溪南的红色印记

(345)  我从渡江胜利纪念馆走过


(346)  希腊初印象

(347)  引人神往的溱潼古镇

(348)  在阿尔卡拉参观塞万提斯故居

(349)  在珍珠一般的爱琴海小岛上徜徉

(350)  走进梅兰芳纪念馆


(351)  顺昌小城夜色美

(352)  沙县小吃“莫哈瓦”

(353)  夜游泰宁古城

(354)  诸子百家园之游

(355)  秋淹城遗址访古


(356)  沙溪古镇:那条历经千年沧桑的老街

(357)  那一年的端午节:和天坛再一次相遇

(358)  爱读书的老人没时间无聊

(359)  每个大学生都要学会写文章

(360)  游居庸关长城


(361)  访旧廿八都

(362)  皖南古村西溪南

(363)  在溱潼感受千年古韵

(364)  新四军老战士黎鲁和他的《走出碎片化》

(365)  蒋巷村人的美好生活是从哪里来的


(366)  养老服务既是大民生也是大产业

(367)  上海工业遗产的“两创”实践大有可为

(368)  教育先行 遏制少儿溺水事件频发

(369)  须出硬招实招遏制“近视大军”扩员

(370)  生活中遇到的两难情景与“沉没成本”


(371)  在希腊雅典,享受古老的情怀

(372)  廿八都古镇访旧及其他

(373)  壮哉!江郎山!

(374)  翁真如书画展的最大亮点是“考拉”

(375)  西班牙:橄榄树的故乡


(376)  在马德里逛奥特莱斯

(377)  德国浪漫小镇——富森

(378)  塞哥维亚:古罗马人的大水渠、烤乳猪和《白雪公主》城堡

(379)  米兰大教堂面面观

(380)  马约尔广场管窥西班牙人的快乐生活


(381)  罗马:一座最具穿越特色的千年古都

(382)  国中之国梵蒂冈

(383)  在雨中,浮光掠影漫游里斯本


(384)  走马看花西班牙(一):萨拉戈萨

(385)  走马看花西班牙(二):巴塞罗那●梦幻之城

(386)  走马看花西班牙(三):马拉加,一座有着亚热带海滨小城风光的城市

(387)  走马看花西班牙(四):千年古城托莱多

(388)  走马看花西班牙(五):令人陶醉的塞维利亚

(389)  走马看花西班牙(六):马德里西班牙广场漫记

(390)  走马看花西班牙(七):参观阿尔卡拉大学城

(391)  走马看花西班牙(八):在塞万提斯的故乡参观塞万提斯故居

(392)  走马看花西班牙(九):瓦伦西亚:前卫与传统混搭的名城


(393)  漫游马耳他(一):美轮美奂的瓦莱塔

(399)  漫游马耳他(二):蓝色泻湖与麦地那旧都

(400)  漫游马耳他(三)参观马耳他国家战争博物馆


(401)  鹿特丹:与充满魔幻色彩的方格屋零距离

(402)  让中小学生切实践行“每天锻炼一小时”

(403)  慕尼黑:一个有着很多故事的城市

(404)  因斯布鲁克的水晶世界

(405)  威尼斯:来不及和你亲近就要说“拜拜”


(406)  比萨斜塔匆匆一游

(407)  西班牙百姓的日子还是蛮不错的

(408)  2018年最后一场思想湃

(409)  看《岁岁年年柿柿红》的一点感想

(410)  也谈松江老寿星的“养生秘诀”


(411)  学习和传承鲁迅“立人为本”的精神

(412)  从93岁老教授写出“网红”高数参考书谈开去

(413)  61年前,我的上学第一天

(414)  忘战必危 国防教育须加强

(415)  在浏河古镇吃了顿蛮不错的农家饭


(416)  “梦里老家”看闹剧

(417)  欢迎更多的国际学生来上海学习

(418)  加强对孩子们的灾难防范和生命教育

(419)  爱读书爱生活的老年人是幸福的

(420)  愿更多的老年朋友来品味书香


(421)  夜游紫阳镇

(422)  高校开设新专业应避免一哄而上

(423)  全社会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

(424)  学好党史国史这门必修课

(425)  神仙谷里访农家


(426)  从高职生就业率超过本科生谈开去

(427)  也谈重奖教学的示范引领效应

(428)  为都市青年非职业剧团的成长点赞

(429)  陈海新的就业观值得效仿

(430)  老龄产业是前景可观的朝阳产业


(431)  阅读太少的人容易犯“幼稚病”

(432)  大学课堂不应有“水课”的一席之地

(433)  高校专业主课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434)  通识教育有助于改变人才培养"格式化"

(435)  老年人要老有所为发挥正能量


(436)  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信仰与成就感

(437)  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

(438)  在灾难中学习和进步

(439)  “文化养老”和“知识养老”不可少

(440)  给老年人更多精神层面的关照


(441)  做“守交通规矩”的家长很难吗?

(442)  不让清洁工停车,有何道理?

(443)  让全社会都来关爱智障人士

(444)  让英语学习回归“工具”的定位

(445)  百岁伉俪的养身之道值得效仿


(446)  从上海大剧院公益票的“抢购”盛况谈开去

(447)  将关心独居老人这件事落细落小落实

(448)  给退休老同志多一些关怀与关照

(449)  老年人旅游市场应有新气象

(450)  建设好“邻里汇”大有文章可做


(451)  赋予传统节日以时代新意

(452)  提升修为也是老年朋友的一门必修课

(453)  为退休老同志举办荣休仪式可推而广之

(454)  从倡议多次使用“一次性鞋套”谈开去

(455)  不妨向“素质最高”的九零后零零后学习


(456)  退休知识分子的作用还须多多发挥

(457)  孙义桢:人生岁月与编撰辞书难舍难分

(458)  责任的自觉与自律的自觉


我知道你在看哟~

阿拉老底子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不忘昨天, 激励今天, 走向明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