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实说,现在的戏曲确实如日落黄昏一样,非常的不景气。这里有很多的原因,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我以前也讲过,就是断代问题。因为那些年,出现的空白期和断代期,使得戏曲呈现青黄不接的状态造成今天的戏曲,根本就没有多少人在看。
但是我想说这么一个问题,是戏曲本身的问题吗?不完全是吧。当然,戏曲的本身问题也很大。比如说由于断代的问题,很多艺人的绝活儿,随着老艺人的离世,也就带走了。现在的演员玩意儿不灵,根本就达不到赏心悦目,让你看了还想看的那种状态,所以戏不好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还有很多时候作为媒介的也并不宣传这些不能给他们带来经济利益的东西,因为宣传这些事,没有什么价值,所以他们也不会去多使劲。很多原因集中到一块,戏曲就成了今天这种状态。
我常常举这样的例子,就跟酿造酱油醋和酒一样,过去的酱油醋酿制期起码是一年以上,那酒的时间就更长了。那么现在,由于经济利益闹腾的,所以很多都是勾兑出来的,酱油醋,酒都只这样。为什么呢?工匠精神的缺失和钱闹的!时间倒是省下了,但是,能好吃吗?感觉味道呀什么的全没有了。最大的原因,就是它里边牵扯的是一个经济问题,如果一年或者几年才能酿制出来这样的酱油醋和酒,那么卖多少钱算呢?人们现在先考虑的是这个问题。
由此,我想到了戏曲。由于各种原因,过去的艺人,从小开始练功打基础,在戏班子里,进行严苛的改造和训练,那个苦不是今天的人所能想象的,我们看电影《霸王别姬》就能窥探一二。但是苦练出来的功夫,那回报也是巨大的,所以上台以后,会精彩纷呈。那么,这种情况现在已经没有了,就像上面举的酿造酱油醋酒的例子一样,没有这种严酷严苛的培养造就情况下,造就出的演员,就和现在批量勾兑生产出来的那些酱油醋和酒是一样的,你想能好吃吗?是一个例子。
那么张云雷是谁?张云雷是德云社班主郭德纲,最早的几位徒弟之一,目前称“德云四少”。在年轻的相声粉丝中,他有很高的人气,他这种人气,某种程度上,正好契合了现在的这种明星效应。
那么作为当今相声界一支独大的私人演出剧社,德云社能在传统艺术极其不景气的情况下。异军突起,不靠国家圈养,自负盈亏,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我记得郭德纲好像说过:对传统艺术,首先就是要去继承。他这样说,也是这样要求自己徒弟的。比如对徒弟在一些基本功上的严格要求和训练。比较传统的方式授徒;传艺。由于他的努力和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继承,德云社到现在越来越红火。
当然德云社红火还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张云雷作为德云社年轻一代的艺人。因其长相俊秀,口齿灵活,并且擅长传统戏曲的一些段子,慢慢的打开局面,深受很多年轻人的喜爱。以至于形成了,他在上面唱,下面上千人合唱的这种“壮观”景象。问题是他们大合唱的不是“黄河颂”也不是“为爱我受冷风吹”或者“红旗下的蛋”而是实实在在的京剧大师程砚秋编演的经典名段《锁麟囊》“春秋亭外风雨暴”!
呜呼!戏曲什么时候?在某种情况下,居然红火到这种程度,不是戏台上红火,而是由一个相声演员,给红火起来的。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真的令人值得思考。
我想问的问题就是,是戏曲不好吗?不是传统戏曲没人看没人听吗?那这是个什么情况?
我想这其中有几个原因。首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锁麟囊》那些唱腔必须好听。这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锁麟囊》如果不好听,就是有粉丝效应,也没有什么用。其实,如果严格按照戏曲的规范来要求,作为相声演员的张云雷,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但是,张云雷的贡献就在于,对于一般没有兴趣听进去戏曲的一些年轻人来说,通过张云雷的嘴唱出来的,宣传出来,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和认可,这个就足够了。这也是明星效益和优秀作品结合的一种效应吧。这也许也是戏曲被大众接受的一种路子,但遗憾的是,这样的效应,好像并没有被当前的戏曲界所重视。
相声也是一门传统艺术,和戏曲一样,它现在也面临着非常不景气的状况,郭德纲出现以后,相声出现了很大的转机。那么相声讲究的是说学逗唱。有人说过去的相声演员,没有几个长相好的。好像长相好,并不是相声演员的优势,但是这一点在张云雷这里好像不成立。因为张云雷人长得非常帅气,漂亮,很受许多的粉丝,特别是一些女粉丝的欢迎。成为了他的铁杆儿粉丝。她们自称二奶奶。因为,张云雷的绰号叫“小辫儿”,又称“二爷”。那么,因为张云雷的颜值,所以张云雷唱的戏,这些二奶奶们也非常的爱听。由于张云雷帅气漂亮,颜值高,所以这也是他吸粉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和传统相声的那种理念完全是不同的。这算不算一种新时代的新现象呢。就是一种明星效应?应该是吧。
这种明星效益是非常可怕的,因为粉丝一旦认同了,他们某种偶像的存在的时候,就会呈现出一种死心塌地的追捧。所以很多听相声的女粉丝。实际是去欣赏张云雷了。到了一定时期,即使张云雷唱的不那么好,那么这些女粉丝们也会觉得张云雷唱的非常好。平心而论,张云雷的相声功底和他的师傅以及老一代的很多相声前辈比,还有不少的差距,但是他呢,能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很多的优势,比如说他会唱京剧,会唱小曲儿,会唱评戏,而且唱的非常有特点,且很受欢迎。这些也是他的优势,也是他的特长。
随着张云雷的人气的暴增,就形成了上面我们说过的,他在台上唱《探清水河》、“春秋亭外风雨暴”、“并非是儿臣以小犯上, 有一辈古人也做比方”等戏曲和小曲儿的时候,台底下喜欢她的一些粉丝。跟着大合唱的这种奇观。由此而产生另一种效应,就是随着他学唱京剧程派的《锁麟囊》春秋亭,探清水河等小曲和戏曲,这些小曲和戏曲也跟着在喜欢相声的粉丝里,大火了起来。他的那些粉丝们也拼命的在找资料学唱“春秋亭外风雨暴”“这才是人生难预料”《乾坤带》《探清水河》:“提起了宋老三,两口子卖大烟”等等。
有一个人就在我的这些文章下面留言说,你感谢张云雷吧,不是张云雷唱《春秋亭》,谁知道你们京剧还有一个《锁麟囊》。从某种引进新的戏曲观众的角度和意义来讲。好像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当然,张云雷这种相声方式和形式,有人喜欢就有人反对。于是有些人就在报纸上批判张云雷用不是传统相声的方式来吸引观众,吸引粉丝。其实这些人。有点僵化,因为,只要是正的艺术,只要是能让观众喜欢,不用传统的方式来让观众喜欢,那有什么关系呢?张云雷的优势恰恰是传统相声里根本不存在的。我们现在看传统相声的那些名家。没有几个长得帅气和漂亮的,甚至很多相声名家都长得非常丑。所以张云雷用一种全新的演绎方式来说相声,这也是他的本事,别人嫉妒也没有用。关键,他在说相声的同时,也宣传和推广了京剧,这何乐而不为呢?
综上所述,艺术,需要继承,也需要创新。艺术不能僵化,只要是正的形式,在诠释演绎一种艺术,那么不管他使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吸引观众,让观众喜欢,都是应该鼓励和赞扬的,是不应该说三道四的。那么张云雷运用了一些新的理念和方式,并且,采用了一些现在明星的那种效益方式来吸引青年一辈观众,并且,结合传统的戏曲形式介绍给年轻人喜欢,那么这样的方式都应该受到人们的赞扬和鼓励。当然,从戏曲的角度,戏曲人,你们更需要努力,如果当今戏曲繁荣,是通过这种形式吸引观众进入剧场的,那么你们不觉得脸红?或者说应该很好地自我反思和反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