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世家非常富有,甚至比当年一手遮天的霍光家族还要土豪。
前面说过,张安世为人谨慎厚道,从不以权谋私搞腐败,既然如此,他是靠什么积累出巨额财富的呢?
说起来,也很简单,无非是开源节流,积少成多。
先说开源。
张安世身为列侯,封地多达上万户,又是朝中公卿大臣,收入自然不菲。
另外,张安世还有家奴七百多人为他赚钱。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奇怪,家奴不是主人花钱买来的吗?除了养在家里打杂外,怎么赚钱?
那是别人家的家奴,张安世家的不一样,个个都有专长,张安世会根据他们的专长,出本钱,派他们从事农工商等行业,为张家赚钱。
有张安世这个金字招牌背书,何况有专长,这些家奴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赚得盆满钵满,最起码不会亏本。
再说节流。
别看家里那么富有,张安世一家老小却很节俭,吃穿用都特别朴素。
比如张安世的妻子,本是贵妇人,阔太太,可以过着安逸的生活,可她一点也不娇气,更不爱慕虚荣,总是亲自动手纺织,能省则省。
只进不出,如同貔貅一般,这家想不富都难,因此当时人们认为张家胜过霍家。
不仅是治家有方,就是在子女教育方面,张安世也比霍光强很多。
这一点,霍光生前就意识到了。
那次,霍光派女婿度辽将军范明友率军讨伐乌桓,霍光的儿子霍禹和张安世的儿子张千秋并为中郎将,跟随左右。
关于这次出征,我们前面有说到过,最终完胜。
当凯旋复盘时,霍光曾询问张千秋整个战斗过程以及所遇山川地势。
只见张千秋不假思索,口讲指画,绘声绘色,毫无遗忘。
回到家,霍光又拿同样问题来考儿子霍禹。
霍禹却支支吾吾,说不出所以然,只说有作战文书记录,翻开一看即知。
霍光不禁眉头紧锁,他认定,张安世的儿子张千秋有大才,而自家儿子霍禹是一个不成器的玩意儿。
俗话说:
“富不富看媳妇,发不发看娃娃。”
因而,霍光仰天叹息道:
“哎,看来霍氏迟早衰落,张氏终将兴旺啊!”
后来,霍光的预言果然成真,张安世家人才辈出,子孙后代大都为官一方,绵延不绝,而霍光死后不久,霍家就被朝廷灭族了。
但正所谓:
“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
张安世深谙此道,所以常常居安思危,当他看到自家在京城长安越来越成为焦点时,便向宣帝刘病已请求,将儿子张延寿调离京城长安为官,以免被人妒忌。
宣帝刘病已欣然同意,任命张延寿为北地郡太守。
一年多后,张安世因年老体衰,身体每况愈下,宣帝刘病已很是心疼,就又召张延寿进京担任左曹和太仆,好让他在张安世身边伺候。
元康四年春,张安世病倒,行将就木,于是上书归还侯爵,希望能回到故里终老。
张安世的故里在杜陵,距离京城长安不算太远,但宣帝刘病已不舍得张安世走,劝说道:
“将军年老生病,朕甚是怜悯。如今您虽不能亲力亲为,驰骋万里,但作为先帝老臣,明晓治乱之道,朕仍有很多地方需要向您请教,如今为什么非要告老还乡呢?忘记故旧,非朕所愿!朕希望将军勉强饮食,定时服药,振作精神,继续辅佐朕!”
张安世听了大为感动,便又坚持起来为朝廷效力,直到这年秋天去世为止。
张安世去世后,宣帝刘病已赐予他谥号敬侯,并派出轻车介士为其送葬。
所谓轻车介士,指战车和军队。
由战车和军队送葬,张安世的身后待遇也算是到了极致。
儿子张延寿则承袭了他的富平侯爵位。
对于张安世和父亲张汤,以及他的哥哥张贺,班固在《汉书》中评价道:
“汉兴以来,得以封侯的数以百计,然而绝少有人像张家那样,封国能长久存在,并受到皇帝特别恩宠。张汤虽说是酷吏,可他即使遭到了陷害,还不忘记为朝廷举荐贤良之士,因此后世才会兴旺。而张安世更是遵守正道,满而不溢,谦恭不骄。当然,张贺所积阴德,也保证了张家长盛不衰!”
一言以蔽之,班固认为张家之所以兴旺,是因为张氏父子做人做事遵守正道,再加上张贺生前积了不少阴德。
不用说,张贺所积阴德,主要指张贺生前曾善待过落魄时的宣帝刘病已。
其实,当年对宣帝刘病已恩德最大的并不是张贺,而是另有其人。
那么,这个人又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