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一个念,就得到这个念的能量
文摘
2024-09-06 16:27
浙江
好奇心是一个人想要碰撞世界的起点,从这里出发,个体所做的一切选择,都会把他带到崭新的世界中去。孩子的好奇心有两个鲜明的特质:1,内发性的;2,有大人引导的。孩子就像一匹千里马,天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的天赋和可能都潜藏在里面,能不能发展出来,需要伯乐去识别,进而在对的方向把关。会被日复一日的鸡毛蒜皮的事消耗掉。宇宙的殇增充斥在每一个角落,如果没有外力加入,大部分人、事、物的能量都是差不多的,都会被殇增消耗。没人提供正能量,缠住自己的乱七八糟的事会越来越多;大人已经丧失了那种天然的好奇心了,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灵都被这个世界的各种观念深度绑定了,就算仅仅想发一个15分钟的呆,也会有各种人各种事想要打扰。大人如果想要再次体验好奇心带来的简单的快乐,比如玩游戏就能迅速玩下去,而不是脑子里还想着KPI,需要用一个外界的拉力,去把自己往上拉,来对抗殇增。不是“我今天要过的充实!”,也不是“我今年要去旅游几个地方”,这些愿望持续的时间太长了,长到中间会有很多变数,可能中午要和一个不喜欢的同事沟通,就已经打破了一天的快乐,整个人的能量被外界迅速冲垮了。只有这一秒钟,是你能控制的了,体会的到的。比如“我要好好刷牙”,那么接下来的一两分钟内(事实上能持续30秒都不错了),强烈的念头+深呼吸,集中注意力把念头往牙刷、牙齿和手上集中,会从这个动作中体验到当下的快乐。往前,念头停留在过去,那么愤恨、痛苦、悲伤全都跟着来了,比如爱而不得的人已经失去了,比如曾经被人欺负现在终于想到办法但是又没用了,比如怀念小时候的自己越想越悲伤;往后,念头停留在未来,那么焦虑、恐惧、急迫也都跟着来了。像溺水的人会本能抓住靠近自己的任何一根稻草,结果就是救助者和自己一起溺亡。人本能想要让一切都变得确定、可控,但是未来又怎么会被人掌握呢,越急迫,越恐慌,越无助。而大部分人的大部分念头,确实都不在当下。“我要好好吃这一顿饭”,会从这一顿饭中真正品尝到食物的珍贵;“我要认真和朋友聊天”,朋友能瞬间感知到你在用心倾听,你会从ta的感激中得到力量;“我要去公园散步”,公园里所有的风景都会被你接收到,甚至你会觉得一家三口遛狗的场景都很美好;“我要好好睡一次觉”,会把自己从手机、工作、社交中抽离出来,认真的对待睡眠,饱满深度的睡眠给身体带来的愉悦,其他任何事都代替不了;如果眼耳鼻舌身这些感官配合着身体,真正的去做了,那么这个念头的力量就被放大了,会从行为中感知到更多的快乐。大家有没有去寺庙拜过佛呢?拜过的话,应该会感受到虔诚膜拜时,那一刻的平静。就俯下身体许愿那一秒钟,注意力只在这个念头上,其他什么事情,业力啊纠缠啊烦恼啊,都和你链接不上了,没有什么事可以再进到的你的心里了。很多人他不了解这些,但是他感受的到每次去寺庙的那种平静。那么,就把这个虔诚拜佛的念,拉长时间,去遍布在自己生活中。有没有用,去注意自己的感受,身体会告诉你一切。很多人迟钝到情愿相信一个陌生专家的话,都不相信自己的感受,那他绝不可能找回自己。
其实不管是念头也好、行为也好,它们就是一种力,是【内因】。不管你想不想,要不要,反正总会有一种力充满你的身体,掌控你的命运,把你带到它的领域当中去。什么都不愿意花时间,也没心情管这些什么身体啊心灵修行啊之类的事,那说明契机没到。痛苦到一定程度了,升不了职,加不了薪,背不了锅,忍不了骂后,痛到不能再痛了之后,人才有那个契机,愿意去真正关心自己。除了先天条件较好,后天多多少少都是有修行的成分在其中的。他们愿意沉下心去钻研一件事;愿意绕一个大弯去走少有人走的路,坚持自己的想法;愿意以暂时的低谷,换未来的果实;愿意处处退让,以便集中精力去做事。若非如此,果实还是守不住,会被老天收回去。现在可以添加四月的微信号了,朋友圈会发很多不对外公开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