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强烈的自我意识有可能把人带到另一种深渊中去。那里看起来全是自己喜欢的东西,自由,包容,没有设限,一个人可以沉浸在与世隔绝的天地中独自陶醉,但这恰恰是陷入抑郁和憎恨等情况的先端。
健康的自我意识首先有明确的边界——
能分清楚【我】和【他人】,并在这两条边界中来去自由,尽好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然而年纪太轻,或者执念太重,学生思维没有扭过来,喜欢一厢情愿给自己加戏的人不愿意去看见他人。他们只看见自己,他们对他人的唯一所求就是“除非你关注我,否则我对你没有任何兴趣”,【我】和【他人】的链接变得极度脆弱,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为总是容易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孤独,无人理解,不屑他人理解但又时常隐秘的羡慕人群的热闹,讨厌集体合作,情绪化,喜欢退后,非常在意自己的感受,看待事情不以事实为主而以感受为主,因此可能活一辈子都找不到自己——虚无缥缈的感受是没办法成为一个确定性的坐标的。
这种退后型性的人格即便没有遭遇到任何困境,都会很轻易的陷入内耗,自己就把自己累死了。
他们也不是没有独特的人格天赋,他们通常有很强的感知、观察及分析能力,对涉及需要和他人感同身受,或是发现生活平凡之美的地方非常敏感,但这是一种隐性天赋,除非被某种媒介创造出来,比如写作,画画,唱歌,去通过实实在在的工具既表达自我情感,又给他人提供价值,那个天赋的能量才流通的起来,要不然——天赋即是祸害。
越是有点小天赋,越容易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越退化到自以为是的【我】中,越去只吸收ta相信的那些信息,只阅读自己喜欢的书本,只接触自己喜欢的人,只听自己喜欢的话,心灵变得逐渐狭窄,脆弱,坚固,傲慢,新信息完全进不来,导致外界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触发到防卫机制。
这其中,尤其要注意避免自我陶醉,这是自我意识开始退化的征兆。在不得不被迫面对讨厌的事情(如不喜欢的工作,不喜欢的人)时,退后型人格反而发挥的更好,不给他们留一点余地,如狂风暴雨式的强迫性命令虽然会一时带来痛苦,但长远来看,这是让他们心甘情愿去承担责任的重要途径。
一棵树,想生长的更加茁壮,反而必须要把根系越往下扎才行,只是为了茁壮而茁壮,没有足够的根系支撑,不知道哪天就灰飞烟灭了。
有一天我打车时遇见了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司机,他在那大谈特谈自己的与众不同,如何喜欢儒释道,如何让生活有一点信仰,并抱怨朋友们都和他缺乏共同话题,自己也承认一把年纪没有什么成功的事业,也没有家庭孩子,但这些都没关系。这就是典型的自我陶醉了,很多事情本身并没有错,但做的人不对,就成了错,如同一位农民不栽培好自己的土地,而整天吟诗作画,那么必然迎来家人的指责。
他们看起来非常无辜,但是那些不想承担的责任总会在无形中转移到他人身上,他人不得不替他们负重前行。【我】和【他人】存在严重的割裂,有时【我】认为是很美好的事情,拿出来和人分享,但是【他人】的刚性需求从未被满足过,那些柴米油盐没有,真正的看见也没有,实在没有什么包容心去一起分享,于是人际关系总是充满紧张。【我】感觉被背叛了,被欺骗了,他们像一个小孩子一样不肯长大,只会怪责周围人不理解自己,从而更加退化,更加陷入陶醉,那个脆弱的自我意识变得更加脆弱了,对外界的不满和憎恨也更强了,那么迟早有一天,会发展到自杀的地步。
自杀,是一种隐性的,不用承担责任的,可以谴责他人的退后型攻击。
那么,这种人该如何发展出完善健康的人格呢?
反者,道之动,顺应自己处处坎坷时,就要试着和自己的本性打架,让一切反着来。
越讨厌什么,越要强迫面对;
越在哪里失败,越要下功夫去分析失败的原因;
越得不到正反馈,越要从客观事实分析去遵循潜意识,努力得到正反馈而不是找借口;
怎么拧巴怎么来,怎么设限怎么来,从设限中,他们反而会找到最健康的自己。
注意力在种种不喜欢的设限中被迫迎合外界,但是这也给他们狭窄的天地打开了一扇窗,去真正的看见他人,看见每个人和自己是一样的,那些快乐,痛苦,那些责任,义务,谁都没有比谁多或者少,那么此前对自己的种种判断(加戏码)都是不够真实的,心灵从受限中变得开放了,包容了,客观了,如同生命的有限,才让我们更珍惜的去活。
最后,完善健康的人格呈现出【无我】的模样。
无我是一种微弱的自我意识,因为微弱,所以清明。
在这种清明的觉知中,注意力既能很好的照顾自己,也能很好的照顾他人,此后再也不张口闭口我我我了,他们从爱人,对人付出,照顾他人身上得到了真正的能量反馈。当他们爱别人时,就能发现自己是谁,自尊也会接踵而至,因为能够爱,所以他们学会了从何处去爱,【我】和【他人】的边界,终于被完整的统一起来。
————————————
四月的知识星球已开通,每天更新一条内容。本星球旨在觉醒智慧,明心见性,帮助更多人提升能量频率。星球包含四月本人长年累月的亲身修行+大量理论研究(佛学、道学、心理学、哲学),总结出了一套系统的能量课程,对于能量的很多观点都为独一无二的思考。详情可👇以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