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道德经解析(高能量版)

文摘   情感   2024-08-09 09:01   浙江  


  这一章,老子再次解释什么是道。

第一句非常重要。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字面上的意思是:大德,是根据道来的。

道,就是规律。

我们头脑中默认的“德”,孔夫子已经建立好了一个系统,但这是在我们的宇宙才如此,经过了几千年,一代代被接受了,它才能存在。

但是,假设道代表的规律,变了呢?

假设有另外一个宇宙,就是颠倒过来的,月升日落,冬秋夏春,男阴女阳,女为主导,那么大德全都得跟着变。

一套道德系统,不是它正确,才被人接受。

而是被人接受,它才正确。



第二句: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这句的意思是在述说道德的形态,其实就是——混沌

盘古开天辟地,用一把斧头劈开混沌,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然后——二元对立的太极世界就此形成。

然而,没被劈开的,不分清浊的混沌形态,才是道的最原始形态,是那个【一】。

因为是【一】,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看起来就模模糊糊的,但又在其中包含着具体(象),包含着万物的因缘和合(物)。



下一句,老子点了一下道的主要特质。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它幽暗不明,却包含着实物。它深远而神秘,包含着精微的本质;这个本质非常真实,是可以信赖的。

精,在各个版本的翻译中有精气,精微,精质之类,大家共同默认的意思是,一种微小的,流动的,有活力的能量,也就是生命力。

万物运行之始,需要的是第一个发力的能量,这个能量是真实存在的。

虚空中,必须要生出实实在在的力量,去推动,去产生,去创造一个条件,创造一个新的外部环境,事物的发展才会像被第一根多米诺骨牌一样推着,自己沿着这个力量,自然而然的生长和发展。



最后一句,“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自古以来,就是这么一个(道的)名词,来解释着宇宙万物的起源。我怎么知道的呢?就这样知道的。

就哪样知道啊?


老子的脑回路,我认为他是先从下至上的思考,去从一个事情中经过反复的观察,总结出可证明的经验,确定了这个经验是一种规律,再从上而下的思考,把这个规律套到更多领域中,看是否依然适用。最后套的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套到全宇宙了,没有套不进去的,感到疑惑的地方了,领悟到了那个外面的,最大的规律,就直接证道了。

当然是不是这样,也不知道,因为他没有举例。

省略开头和过程,直接告诉你推演结果,至于你能不能从这结果中反推回去,理清每一条逻辑,他不管。

每一个字都那么短小精悍,抽象晦涩。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短小信息中包含的熵增才越小,误解也少。


如果举各种例子加以说明,用大白话正着反着手把手去讲,那么就很搞笑,像把一只大鲸鱼拼命塞到池塘里一样,无法容纳。

具体是无法容纳抽象的。

一具体,就设限了,有范围了,固定住了。

只有抽象,才能千变万化,无所不包。


同理,假如一个人想要像老子一样去领悟道,他最起码要具备的特质就是抽象思维。

避免二极管的对立,避免以偏概全,避免管中窥豹,而要去扩大自己的心量,让心尽可能的容纳、接受、不批判外物。

同时,对外界保持大量的观察,再把观察总结成可应用的,真实不虚的经验,那么在他擅长的领域中,就可以算小有所成了。

他悟出的道比别人更高一层,就多一层的弹性空间,不容易框死自己,产生痛苦。



写的这么好,不点个在看

四月谈修行
求知和修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