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在被外界伤害到一定程度后,要么在沉默中爆发,要么在沉默中灭亡,身体会自动开启屏蔽模式,拒绝再摄入外界信息,使自己保持冷漠,时间一久,心灵就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因为呆在封闭的环境中,失去用身体亲自去探索外界的体验,而逐渐变得麻木,这种麻木不分对象,曾经热爱的相信的渴望的都不再关心,自己明明意识到这种变化,但却无力改变,就是提不起劲。
绝对有效,免费,随时随地可以改善这种状态的方法就是【发呆】。
人发呆时,大脑终于不再思考,终于没有攻击自己如此普通,如此不讨人喜欢,也没有反省,没有自责,没有担忧明天怎么办,所有负能情绪都被屏蔽,像一个空杯子,还没来得及装满不干净的水。
一个【呆】字,慢慢的把“神”凝住了。
人的【神】,是最需要安静的。精气神都是先天被分配好的份量,用一点,少一点,不是不用,也不是乱用,而是要可以随心所欲的调用,不至于用力过猛,直接把心气都泄掉了;也不至于还没发力,心气都还没攒起来,就对世界绝望了。
02
第二种情况,是有些人确实天生就对外界缺乏兴趣,潜力爆发不出来。
这种群体大概率比较身弱,虚无主义,做的少,想的多,在没找到一个满意的,可以说服自己去努力的答案之前,对什么都兴致缺缺。
有趣的是,他们的身弱并不是身体缺乏能量,营养不良之类,刚好相反,是能量太多了。
吃的好睡的好玩的好,看电影看小说打游戏追综艺,每一刻都在享受喜欢的事,每一刻都在追逐自身的欲望,能量就在不停的追逐欲望中,被悄悄地消耗了。
解决方法是保持适当的匮乏。
饭吃八分饱就够,觉睡八个小时就够,水适当的满足所需就够(有些体质不好的不适合喝八杯水),喜欢的事情,喜欢的人也不用全部充满自己的生活。在一天24小时当中,总要留那么一点时间给自己,用来觉察、感受围绕在身边的所有物质和信息是怎样影响自己。
你要明白是自己在使用这些东西,还是被这些东西使用。
比如吃饭,在品尝最喜欢吃的美食前,停留那么两分钟,去注意这个食物的颜色,香味,摆盘,注意你是如何渴望它,那么饥饿的欲望会在这种注意下褪去,头脑变得清明,在这种清明中,你会注意到以前从来注意不到的,对这份食物的喜爱,珍惜,感恩——能量就这么来了。
生病时也是一样,人在经历巨大的伤痛,无暇思考时,反而能看清很多东西。
这是以你自身真正的感受为主的体验,而不再有任何大脑的干扰,什么目标,责任,义务之类。
阻止我们迈下这一步的就是「着急」。
时刻想填满的无聊和欲望,犹如两个巨大的毛线团一样紧紧缠绕身心,没办法停下来思考一分一秒中的“这件事有无必要去做?它真的是我想做的吗?我做了会感觉到轻松或者满足吗?”之类的问题,只要暂时给予身体短暂的快感就好,只要暂时麻痹心里的那份空洞就好。
能量是无法从这种空洞中产生的。
能量是建立在你对生活的主动权上的。
你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和生活如何互动的模式,你才会沿着这个模式去不断积累、调动、使用能量,底气也随之而来,进入正向循环。有的人因为无法相信自己,也不愿意去了解自己,反正每天吃喝玩乐就好了,那么无论旁人如何安慰,鼓励,赞美,ta也不会找到价值感,ta自己就否认了自己。
03
最后一种情况,是很多人长期忽略自己造成的。
ta不是不对外界感兴趣,ta是过分在乎外界的反应,比如想买的玩具,想看的小说,想去逛的游乐园,第一反应不是强烈的渴望和冲动,而是担心,担心家长喜不喜欢,老师喜不喜欢,这样做是不是会给别人造成麻烦等等,ta会强行压抑自己的感受,时间一久,也就以为自己不喜欢了,压抑的越狠,就越容易变成对什么都提不起劲——反正什么都得不到。
最要命的是,这条路是ta自己心甘情愿选择的,不是被外力强迫选择的,于是更绝望,更没有办法去责怪他人,只能在漫长的时间中去攻击自己。但是又不认为自己做错了,庞大的委屈压抑在心头,只等什么时候爆发,做出自己都不理解的行为。比如40岁的中年人突然要闹离婚,突然要追留学梦,突然工作老婆孩子全都不要了去旅游,都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