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年龄/性别:15岁/男孩
心理指导老师:周老师
孩子情况:
厌学,不学习,晚上熬夜打游戏,白天上课就睡觉;
脾气暴躁,一说就急眼,天天跟父母对着干,打砸东西,还离家走出;
给父母要钱充游戏币,还以“不参加中考”为由威胁父母;
休学后躺平1年,不出门,疯狂玩手机、打游戏、刷视频,黑白颠倒。
现在,孩子已经摆脱了网瘾,能够反思自己的错误,理解了父母,亲子关系改善,重新找回学习动力,决定复读初三。
以前听老话说,儿女就是来讨债的,我还没什么感觉。
直到儿子上了初中,我才发现,和他好好说句话怎么就那么难呢。
我全心全意为他付出那么多,管他也是为了他好,可他却一点也不领情,处处跟我对着干。
儿子现在长得比我还高还壮,在气势上根本吓不到他。
而且情绪特别糟糕,一谈学习就发火,顺着他、允许他玩手机,他还能把作业做完。
要是强硬要求,他直接发飙,又吼又叫,直接摆烂不学习……
数一数,儿子身上有一大堆我看不惯的毛病:沉迷游戏,不爱学习,暴躁叛逆,甩脸子,发脾气,摆烂对抗.....
摊上这么个不省心的儿子,打也打了,骂也骂了,用尽各种办法,可他还是老样子,我已经无能为力了。
青春期的儿子,处处跟我对着干
我们两口子,都是踏实过日子的普通人,就盼着儿子能考个好高中,大学顺顺利利毕业,找个稳定工作,这样我们也就放心了。
儿子刚上初中那会儿,还挺让人省心的,上课、写作业,一切都很有规律。
大概是初二上学期,儿子就开始迷上了手机。
等我们发现他沉迷游戏时,已经晚了,根本管不住了。
每天放学回家,他头一件事就是看手机,作业得催着才写,写的时候还得把手机放旁边,写一会儿玩一会儿,心不在焉的。
要是赶上吃饭,他游戏没打完,你就是喊破喉咙,他也不肯放下手机。
我们不催,他就不动,催得急了,他就跟我们急:“你能不能别管我,真烦人!”
想让他主动放下手机,比登天还难,非得等我吼人了,才不情不愿地放下。
手机就跟他的命根子一样,眼里只有游戏。
吃饭玩,学习玩,半夜三更熬夜玩......好像离开了手机,他就活不下去了一样。
有时候,他还半夜躲在被窝里玩,经常熬夜到半夜一两点钟。
一说他,就跟我急,瞪着眼珠子跟我顶嘴,摔碗砸碟的,家里整天都不得安宁。
每次听老师说,儿子上课没精神或打瞌睡的时候,我都气得不行,就把他一顿臭骂:
“玩游戏能考大学吗?眨眼就中考了,不知道学习还有脸睡觉,我都替你害臊!”
每次一说他,他就摆出一副不服气的样子,和我吵吵,跟我对着干。
有一次,就因为让他少玩会儿游戏,他居然跟我大闹了一场,还把碗给摔了。
我气得浑身发抖,忍不住打了他一巴掌,结果他竟离家出走了一天一夜。
初三上学期,儿子直接跟我们摊牌了,说不想去上学,也不想参加中考。这话一出,把我们给吓坏了。
我们好说歹说,跟他讲道理,甚至还答应他,等中考完就给他买新手机,这才勉强答应去上学。
可没过几天,他又故伎重演,还拿中考当条件要我们给他钱买游戏币。
“不给钱也行,不给我就不考了,你们看着办吧!”
“反正我也不想考,考了也没用,浪费时间!”
我一听这话,火瞬间冒上来了,冲他吼道:
“你怎么这么不懂事,我们不都是为你好啊,你不考,以后想干嘛?捡垃圾都轮不上你!”
“你别蹬鼻子上脸,不考就不考,随你便,又不是给我考的!爱怎样怎样!”
我以为他只是说说气话,没想到第二天他真的没去学校,怎么劝都不听。最后,实在没办法,我们只能依了他。
结果呢?钱是给了,可他转眼就不认账了,还是不学习,整天泡在游戏里,玩得更猛了。
更过分的是,他竟直接提出要休学。
初三那么关键的一年,他说休就休,谁的话也不听,倔得像头驴,怎么拉都拉不回来。
自从儿子休学,我就感觉生活没了指望。
他整天窝在房间里,熬夜玩手机、打游戏、刷视频,学习早就被他抛到九霄云外了。
半夜三更,我经常能听到他在屋里玩游戏的声音,不是大呼小叫,就是骂骂咧咧。
脾气也越来越大,只要游戏输了或者不顺心,就摔碗砸碟,手边的东西都成了他发泄的工具。
有一次,我好心劝他出去走走,结果他冲我大吼大叫,连推带搡地把我往门外赶。
“你烦不烦啊!你是不是更年期了?谁让你管我了?该干嘛干嘛去!”
老公是个急脾气,儿子从上初中起就没少挨他的揍。
自从儿子休学,爷俩儿更是三天两头地对着干,针尖对麦芒地谁也不让谁,家里整天乌烟瘴气的。
为了让儿子回学校,我们试过各种办法,可他就像块石头一样,怎么也捂不热,一点改变都没有。
我真的想不通,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儿子变成了如今这副油盐不进,只知道和我们对着干的暴躁刺猬?
那段日子,我真的觉得快要崩溃了。我有时候都在想,总有一天我要被亲生儿子气死!
和孩子相处,父母要学会“闭嘴、服软”
在跟老师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才真正意识到:
原来,养育青春期的孩子,父母真的不能太上心、管太多,要懂得给孩子空间!
最不应该做的,就是在孩子发脾气时,也梗着脖子跟孩子硬碰硬。
父母越硬,孩子越刚,最终只能两败俱伤。
控制和唠叨没有用,孩子烦躁,我们焦虑,也不能改变什么。
父母最好先“闭上嘴巴”,懂得“服软”才是上策!
从前,我总是拿“为你好”当借口,管着儿子的大事小情。
小时候,从吃饭穿衣到上学放学,我都要操心。等他大了点,学习成绩又成了我重点关注的对象,每次考试,我都要问个底儿朝天。
到了青春期,儿子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喜欢我问东问西,可我却没在意他的这些心理变化,还是像以前那样逼着他做事。
他不说话,我就不停地问;他态度差点,我就上纲上线,说他不懂事、不孝顺。
这样一来二去,儿子跟我越来越对着干。
到最后,他根本就不听我的,就是为了跟我作对而作对。我们俩的关系也搞得一团糟。
记得有一次,我见儿子游戏玩得上瘾,我再三提醒他:
“别只知道玩游戏,把心思多用在学习上!”
这话一出,儿子脸拉得老长,不耐烦地说:
“你能不能别老管我,你烦不烦!”
我一听,心里也窝火,觉得是为他好,就顶了回去:
“我这不是为你好嘛!你现在不抓紧,以后怎么办?”
结果,儿子更火了,瞪了我一眼,气呼呼地回屋,“砰”一声把门关上。
在我看来,儿子不听话,不用功学习,沉迷手机游戏,不打不骂他是不会长记性。
但是,我却一直没看到自己的问题,还要埋怨孩子不听话,不好管教,为什么他总要和我对着干,甚至是讲道理、打骂都没用。
然而事实是,儿子“对着干”其实是他向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他的“报复”只不过是他的自我抗争的表现。
小时候,儿子因为年纪小,没有多少反抗的能力和意识,通常都会顺从我们的安排。
然而,当青春期来临,儿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就像突然获得了力量,对我们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态度,遇到事情就和我们唱反调。
当面对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压力,成绩也越来越差,他就开始对学习失去兴趣,挫败感也越积越多。
而我却并没有很好地给儿子鼓励和支持,反而站在他的对立面,一直跟他“硬碰硬”,不停地要求他、逼迫他。
最后,导致儿子完全丧失了学习的动力,转而沉迷网络游戏,宁愿沉迷手机也不愿意面对让他痛苦的学习。
经历了这些,我才明白:
教育孩子光有一颗“为你好”的心是远远不够的,还得讲究方式方法。
最重要的是,父母千万不能跟孩子“硬碰硬”,否则家里就成了战场,谁都不好过。
父母要做的,就是要懂得“闭嘴、服软”,用温和、宽松、开放、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去思考,最后得到锻炼和成长。
“闭嘴、服软”,其实是让父母和孩子都拥有了一种自由,拥有了时间和空间,进行反思与成长。
只有这样,才能给彼此创造出一种宽松有爱的环境,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自然就会变得柔顺。
儿子成功摆脱手机瘾,决定复读初三
事到如今,儿子的问题已经发展到这一步了,到底该怎么做,才能修复我们之间的亲子关系,帮助他重新找回学习动力呢?
心理老师告诉我:
孩子沉迷网络、“对着干”的背后,其实并没有错,他只是想要来自你的认同和自我的归属。
想要真正改善我和儿子的亲子关系,必须要学会以下3点。
明白了这点后,我就开始尝试用老师教的方法进行自我改变。
1、学会“放开手”,减少对孩子的包办和控制,努力做孩子的“自己人”。
给孩子发挥、试错的空间,用“事”来教人。
进入青春期后,孩子自我意识萌发,变得不愿意服从父母的要求,父母怕失去对孩子的控制力,会加倍约束他们的行为。
这也是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会视父母为“仇人”,各种对抗不服管。
其实,父母要学会放手,给孩子不控制的爱,尊重他在成长路上的试错,给他更多的发挥空间。
做孩子的“自己人”,像朋友一样平等沟通交流。
虽然这样的角色过渡,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很考验父母的认知调整。
只有父母及时改变,先做到这样的转变,孩子感受到不被约束,才会跟父母“化敌为友”。
2、学会“闭嘴”,少干预孩子的事,给他自我决定的空间,自我安排的权利。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对“说了算”有一种执着,他们厌恶父母指手画脚。
不要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替他做决定。
比如,像穿几件衣服,头发剪多长,几点开始学习等。
这些你明明是关心,只是随口一句不带任何责骂情绪的话,为什么孩子一听就爆脾气呢?
其实,他愤怒的,不是关心本身,而是你对大小事情的一一安排和过问。
在他看来,爸妈跟我讲道理,肯定是看我没做好,所以才跟我讲道理,才来唠叨我。这就直接等同于指责和批评了。
所以,尽管我们的初心是好的,但依然让孩子排斥我们。
父母要时刻提醒自己,少干预孩子的事,管住嘴,说出的话孩子才会认真听。
3、学会“服软”,先稳定自己的情绪,做内心强大的家长,才能帮孩子正确处理负性情绪。
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学会“服软”,温柔即强大。
如果父母一直采用过去的高姿态和压制的手段教育孩子,会让他们把真实的想法和诉求埋在心底,“敢怒不敢言”。
有些仇亲的孩子,对家长是有仇视心理的,说明他们的内心有很多负面情绪。
如果不去处理,孩子的憎恨心理和对抗情绪就会变得越来越难以化解。
所以,父母要帮孩子把心中的负性情绪宣泄出来。
当孩子再表现出唱反调,情绪激烈时,提醒自己不要跟孩子对着干,不要跟他斤斤计较,不然就跟他一起掉在“烂泥潭”里去了。
以前,看着儿子整日沉迷手机、厌学丧气的样子,我一直都是批评、指责,甚至打骂,却始终没能解决问题,反而让我们的亲子关系越来越恶化。
可经过在基地半年时间的成长,儿子就像脱胎换骨变了一个人一样,阳光、积极向上,内心充满力量。
在这半年里,我亲眼见证了儿子的巨大进步。
情绪变得特别稳定,不再动不动就发脾气,有什么话都能好好说,和老师、同学的关系相处得特别融洽。
更重要的是,儿子对待我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
儿子现在完全理解了我,明白了我的苦心,我们的亲子关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他不再是以前那个一提学习就炸毛的孩子,而是变得主动学习,每天自主复习功课已经成为他的常态。
最让我惊喜的是,他还主动向心理老师提出想要复读初三的想法。儿子能有这样的想法,我打心底里替她高兴。
短短半年时间,儿子仿佛一下子长大了,懂事了,终于回归到正确的成长轨道上。
看着儿子从过去的敌视对抗,变成现在有话好好说,我感触颇多。
对于“为人父母,是一生的修行”这句话,也有了更真切的感悟。
我想跟那些正在经历的父母们说:
教育孩子,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斗争,更不需要一方压倒另一方。
对待青春期的孩子,我们不能一味控制、强压和说教,甚至跟孩子“硬碰硬”。
如果强硬逼迫,最后只会两败俱伤。
父母要先做到情绪稳定,才能有能量去引导孩子的进步,激发他们内在的力量。
用智慧和科学的方式去体谅、去感同身受,才能跟孩子“化敌为友”,也只有这样,才能陪伴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真实案例
专家访谈
黄杰校长:一招教你解决孩子抑郁焦虑问题!|从小优秀的孩子为何长大“躺平”了? |岳晓东教授:抑郁症“不可小觑”,家长要正确认识抑郁症的危害! |张久祥:如何发挥夫妻关系在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
基地简介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是经国家各级政府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12~18岁青少年心理辅导、行为矫正、兴趣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专门机构。基地采取严格的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采用心理引导、行为纠正、强化训练、感恩教育、社会体验、家庭教育指导等措施对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孩子进行疏导和综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