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抑郁双相休学,7次轻生,我用“哈佛4A沟通法”,轻松帮她走出抑郁,无痛复学(方法简单可参考)

文摘   教育   2024-10-21 17:20   山东  

咨询人:孩子妈妈

孩子年龄/性别:18岁/女孩 

指导老师:薛瑞老师及其团队

情况介绍:

孩子高三,中度抑郁,双相情感障碍,曾自残过7次;


休学躺平在家,打游戏,追动漫,夜不能寐,被梦魇缠绕;


亲子关系差,对妈妈有怨恨,妈妈很焦虑,看不到希望。


经过调整,亲子关系变好,孩子变得乐观积极,正常回学校上课,还去学跳舞;妈妈情绪变得平稳,认知得到了提升。

 

女儿上高三了,在别的孩子都在学校努力学习,为将来拼搏的时候,我的女儿却被查出患有中度抑郁、双相情感障碍,只能休学在家。


从去年下半年起,可怕的事情一次次发生。


女儿竟然自残了7次,她胳膊上那些深深浅浅的伤口,就像一根根刺扎在我心里。


休学后的女儿,整个人没了精神。整天躺着玩游戏,晚上老是被噩梦吓醒,哭着说累,觉得活着没意思。


而且现在,我只要跟她说一句话,她就像个火药桶,瞬间爆炸,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看着女儿这样,我每天晚上都焦虑得睡不着觉,觉得生活一点希望都没有,自己都快被这日子逼抑郁了,好几次都想一死了之。


可一想到孩子才18岁,还需要我照顾,我死不起啊,我只能咬紧牙关到处找办法。


好在,经过心理咨询和家庭指导后,女儿的情况大幅好转,现在她能正常生活了,也基本不用吃抗抑郁的药了。


我知道我经历的这些痛苦,可能很多家长也正在经历着。


所以我想把我的经历和有用的办法写下来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人,让大家少走弯路。


01


女儿被查出抑郁双相


高二下学期,女儿仿佛中了邪一般,隔三岔五就找借口不去学校,不是头疼就是肚子疼。


有一回,女儿又哼哼唧唧地说不舒服,我觉得她没完了,顿时火冒三丈:


“别装了!你就是不想上学,哪来这么多毛病!”


女儿红着眼眶,一声不吭。


自此以后,女儿如同变了个人。都高三了,她却一点也不着急。一回到家,就把书包一扔,作业更是碰都不碰。


我急得抓心挠肝,指着她大声嚷嚷:


“你看看你现在成啥样了?都高三了,还不抓紧学习,你到底想干啥?考不上大学以后就等着喝西北风吧!”


女儿突然瞪大了眼睛,愤怒地吼道:


“考大学考大学,你们就知道逼我考大学!我快被你们逼疯了!”


说完,她冲进房间,“砰”的一声关上门,不再理我。我在门外大喊:


“你就这么混日子吧!你这辈子就这么完蛋了!看你以后有啥出息!”


看女儿没反应,我气不过,想开门教训她。可门一打开,眼前的一幕让我终生难忘。


女儿正坐在床边,手里紧紧握着一把裁纸刀,一下又一下地划在自己的胳膊上,那一道道血痕触目惊心。


我吓得心脏差点跳出嗓子眼,尖叫着冲过去抓住她的手:“你这是干啥?疯了吗?有啥想不开的?”


女儿眼神空洞,面无表情地看着我。我心疼得直掉眼泪。


我一心盼着女儿能考上好大学,将来有个好前途,所以对她的学习一直抓得很紧。看到女儿现在这个样子,我既心疼又后悔。


我近乎哀求地对她说:


“宝贝,再坚持坚持,等上了大学就好了。”


可女儿却像个木头人,毫无反应。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再次让我几近崩溃。


女儿又在学校自残了。


那一天,正在上课,她突然情绪崩溃,抓起小刀就往自己胳膊上划,被同桌看到了。


同桌吓得不知所措,赶紧报告老师。老师惊慌失措地跑过来制止。


我接到电话赶到学校,看到女儿满是伤口的胳膊,心都碎成了渣。


我带女儿去医院检查,结果竟然是中度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


那一刻,我感觉天塌了。


女儿的状况越来越严重,经常胸闷、心慌,整个人没精神,走路时腿就像灌了铅一样,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


晚上也睡不着觉,在床上翻来覆去。还经常做噩梦,半夜里突然尖叫着醒来。


吃饭也没胃口,稍微吃一点就肚子疼。看着女儿瘦得皮包骨,我心疼得不行,感觉自己的心都在滴血。


之后女儿又自残了几次,每一次看到她胳膊上的伤口,我都觉得自己的心被千刀万剐。


我实在不明白,好好的女儿怎么就变成了这样。


妈妈写笔记,记录孩子的情况


本以为给女儿办理休学后,她能慢慢好起来,可现实却给了我沉重一击。


休学后的女儿,整天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不是玩游戏就是睡觉,颓废得不成人样。


她的房间乱得像个垃圾场,脏衣服扔得到处都是,吃的东西也乱丢,有的都发霉了。一进房间,那股刺鼻的味道就冲得人受不了。


我想帮她收拾,她却像疯了一样冲出来,对我大吼:


“谁让你动我的东西!滚出我房间!”


我被她的样子吓到了,愣在那里不知所措。


不管我怎么努力付出,她都不理我,对我很冷漠。


每天晚上我都以泪洗面,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里,感觉自己也要抑郁了。


但一想到女儿才十八岁,正是最美好的年纪,为了她的将来,再苦再难我也得撑下去。

 

02


女儿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1、长期的情感忽视使女儿陷入“不安全依恋”


安全依恋VS不安全依恋:

孩子若在早期得到稳定且温暖的照顾,往往会形成安全型依恋


这样的孩子内心笃定自己是被爱和珍惜的,成年后更易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


相反,如果孩子在早期遭遇不稳定、被忽视或者过度保护等不一致的照顾,就可能形成不安全型依恋


这类孩子即便成年后,也常常感到缺爱,总是怀疑自己是否值得被爱。


心理学家认为,害怕被抛弃与依恋关系紧密相关,大致在2-3岁就会定型。


女儿2岁左右时,我外出打工,让前夫照看她,结果前夫竟有一次把女儿一个人扔在路边,女儿哭着找爸爸长达10分钟左右。


3岁时,女儿被寄养在大姨妈家,她哭着向我倾诉表嫂骂她是没人要的野孩子。


在幼儿园时,班主任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骂她是班里最蠢的孩子。


回顾女儿的养育过程可以发现,小时候她的需求不能得到及时满足的情况反复出现。


这些场景深深地印在女儿的脑海里,极大地加剧了她的被抛弃感,让她对自己是否值得被爱充满怀疑,自尊水平大大降低。


2、错位的爱让女儿感到压力


我们做父母的,总是一厢情愿地付出,却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我们以为给了孩子最好的,却不知那可能并不是孩子想要的。


一直以来,我都坚定地以为以我的方式去爱孩子就是对的。


为了女儿,我拼命努力赚钱,满心以为只要给她吃饱穿暖,她就能理解我的苦心,好好学习。在我的认知里,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就是对她好,却从未真正察觉到女儿最需要的其实是陪伴。


而且当女儿没有达到我的期望时,有些话就会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


“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你还这么不懂事!”


“你如果再这样,我就不管你了!”


“你看看人家孩子,再看看你,真是让我失望!


说这些话的时候,我本意是希望她能懂我的付出,能努力上进。


现在想想,这些话对女儿来说并不是爱,而是一种控制,这种“错位的爱”,只能让她更加反感和抵触。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该改变的不是女儿,而是我自己的教育方式。


老师对妈妈和孩子进行指导


03


如何帮女儿找回内心能量


1、帮助孩子重新认识自己,学会接纳自己,增强自信心,从而更好地感受他人的爱


一个人对自我价值感的认知会极大地影响其对爱的感知。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是被父母批评或忽视,就容易形成低自我价值感。


就像我家女儿,以前我对她要求很严格,看到她成绩不好或者做事不认真就会批评她。结果女儿越来越不自信,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即便我为她做了很多事,她也很难感受到我的爱,因为她内心深处不认为自己值得被爱。


现在,我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女儿的闪光点,毫不吝啬地给予她夸奖。


有一次,女儿帮忙打扫了房间,虽然还有些角落没打扫干净,但我笑着对她说:


“宝贝,你真棒!主动打扫房间让家里变得整洁多了。妈妈看到你的努力和责任心,特别开心。”


女儿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


还有一次,女儿尝试做了一道新菜,味道不是特别完美,但我充满期待地尝了一口后说:


“哇,宝贝,你太厉害了!第一次做这道菜就有模有样的,以后肯定会做得更好。”


女儿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情。


在我的不断鼓励下,慢慢地,她变得更积极主动了,也慢慢开始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


随着女儿自信心的增强,她也能更好地感受到来自别人对她的爱了。


妈妈改变教育方式,学会鼓励赞美孩子


2、弥补孩子内在缺失的爱,建立安全感


有一天,女儿兴高采烈地跑来跟我说,堂哥邀请她一起去万达看动漫电影。


我当时心里盘算着,堂哥是个学霸研究生,有他陪着女儿看电影肯定没问题,而且这样我也能省下些钱,没必要我再跟着去。


可女儿那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我,无比恳切地说:


“妈妈,你也一起去吧,好不好?”


我这才注意到,以往每当她在家看动漫的时候,也总是盼着我能陪在她身边,聚精会神地一起看。


起初,我确实不太理解女儿这种强烈的愿望背后究竟藏着什么原因。


但直觉告诉我,我应该满足她这个愿望。


于是,我放下了那些精打细算的念头,答应了她的请求。


当我们一起走进电影院,找到座位坐下后,我转头看向女儿,那一刻,我看到了她脸上洋溢出的那种无法掩饰的幸福和满足。


那一瞬间,我的心仿佛被什么东西轻轻触动了一下。我突然明白了,女儿要的不仅仅是有人陪着看电影,更是一种妈妈在身边的安全感。


从那以后,我开始更加珍惜和女儿在一起的时光。我会尽量多花时间陪伴她,一起做她喜欢的事情。


我们一起打游戏,在虚拟的世界里并肩作战,为小小的胜利而欢呼雀跃;我们一起追动漫,为动漫中的人物命运或喜或忧,一起讨论剧情的发展。


渐渐地,我跟她的关系也逐渐拉近。女儿变得越来越开朗,也越来越愿意和我分享她的心事。


孩子看电影想让妈妈陪伴,妈妈也有所感悟


3、少说“正确的废话”,巧用“哈佛4A沟通法”,让沟通更高效


我们当家长的跟孩子说话时,常常是不停唠叨、反复叮嘱,一说起来就没个完,而且说的大多都是些 “正确的废话”


比如 “要好好学习”“别总玩手机” 之类的话,孩子往往听不进去,甚至心生反感。


那到底怎样才能跟孩子更高效地沟通呢?大家可以学学哈佛的 “4A”沟通法



哈佛4A沟通法


接纳孩子(Accept):

家长要先听孩子把话说完,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得让孩子把心里的话倒出来,并且接纳孩子的情绪波动。


询问孩子(Ask):

等孩子讲完了,家长再仔细询问分析,这样就能充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并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判断。


建议思考(Advice):

家长问完情况后再给孩子提建议,这样提的建议就更有针对性,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调整策略(Adjust):

家长提的建议不一定都合适,得让孩子去思考和实施,要是发现有问题,再一起调整。


下面我给大家举例,看看我是怎么完整地用 “哈佛 4A 沟通法” 跟女儿进行交流的:


第一步,接纳孩子


当女儿再次跟我提出不想上学时,我这次没有像以前那样马上打断她,而是耐心地听她把话说完,接纳她的情绪,跟她说:


“可以啊,宝贝,妈妈尊重你的决定。”


第二步,询问孩子


等女儿稍微平静一些后,我轻声问道:


“你不想去学校是担心什么吗?能跟妈妈说说吗?”


女儿说:“学校里没有歌听没有音乐。有时候我要用音乐舒缓情绪”。


我马上回应:


“啊!我明白了,音乐是你情绪的发泄的窗口。理解!妈妈也会经常用音乐表达内心感受。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女儿又说道:“学校里没有可以倾诉的朋友。”


我一边温柔地说着 “嗯,我知道了妈妈理解这种感受”,一边伸手轻轻抚摸着女儿的头发。


第三步,建议思考


知道了原因后,我开始给女儿提建议:


“宝贝,你看要不你就带手机去学校,在课间或者休息的时候听一听音乐,放松一下心情。


还有啊,你可以试着主动去和那些跟你有共同爱好的同学交流交流,说不定能找到可以倾诉的朋友呢。”


第四步,调整策略


女儿皱着眉头说:“老师查手机很严,不能带。”


我接着说:


“宝贝,如果带手机不方便,妈妈可以给你买个 mp3,只能用来听歌,到时候我跟你老师沟通一下。


还有在交朋友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困难,你随时跟妈妈说,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女儿的眼神里闪过一丝亮光,她轻声说:“妈妈,那你一定要跟老师说好。虽然有点害怕,我也还是想交朋友的。”


妈妈根据老师指导,跟孩子进行对话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女儿的状态逐渐好转。


医生也肯定地说女儿的情况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只要继续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沟通,康复的希望非常大。


终于,在一个阳光格外明媚的日子,女儿满脸期待地对我说:


“妈妈,我想回学校了。” 


听到女儿这句话的那一刻,我的内心瞬间被激动与欣慰填满。


我温柔地看着女儿,轻声说道:


“宝贝,你能有这个决定妈妈真的特别开心。咱们不着急,妈妈先帮你好好准备准备。”


我用心地为女儿挑选了她最喜欢的笔记本和笔等文具,还特意准备了一个可爱的保温杯,想着这样她在学校随时都能喝到热水,暖暖身子。


接着,我又给她准备了一些小零食,告诉她如果在学校饿了就吃一点。


一切都准备得妥妥当当后,我陪着女儿一同走向学校。


一路上,我不停地鼓励她,反复告诉她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来找妈妈,妈妈会一直坚定地支持她。


看着女儿迈着充满期待的步伐走进校园,我的心里仿佛被希望的光芒照亮。


孩子成功复学,并出门学跳舞,妈妈对老师表达感谢

 纽 扣 家 庭 教 育 

解决数万名家长的各种心理咨询需求

让千万家庭教育困惑者走出阴霾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更多完整案例:

纽扣教育
汇聚全国优质家庭教育资源,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分享真实的家庭案例,传授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方法。和千万父母,一起做智慧家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