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介绍:
1 | 咨询人:孩子母亲 |
2 | 孩子年龄/性别:17岁女生 |
3 4 | 指导老师:于兰老师及其团队 情况介绍:
重度抑郁,重度焦虑,用刀划过手腕; 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经常闹着换班; 住过院,需吃药控制情绪。 |
大家好,我是一位女孩的母亲。
因为家暴,我和丈夫分居多年了,一直以来,女儿的教育都是我一个人在操心。
只不过,一直成绩优异,且性格乖巧的女儿,近期出现了一系列的反常行为。
有一天,女儿突然对我说要换班
我的女儿小雅(化名)今年17岁,上高二。
去年9月份开学,她就嚷嚷着要换到普通班。
当时我很不理解,问她哪一科跟不上,我们可以请家教,有困难就想办法解决,别想着退缩。
女儿被我说得无言以对,只好讪讪地回了屋。
其实不是我这个为娘的不心疼她,只是她老喜欢干这种事情。
上初中的时候,因为和班级里的同学相处不融洽,换了三次班。
还曾经因为我不同意她换班,自己一个人在医务室的监察室待了整整一宿不回家。
可是换班后她依旧和新同学搞不好关系,天天搞出一些动静出来,新班主任被她弄得很是头疼,经常凌晨打电话给我。
无奈之下,我只好又给她换了班。
女儿的初中三年,就这样在不断的换班和适应中坎坎坷坷的结束了。
所以这次女儿向我提出换班的事情,我坚决不同意。
我终于意识到,孩子不是矫情,是生病了
没过多久,女儿又向我提出换学校,她说不换班就换学校。
还口口声声嚷道,不换学校她就休学,我心想“你这小崽子,你才多大啊?就威胁我?”。
老娘才不吃你这一套呢。
所以,我直接就怼了回去:
“休学可以,休学之后你所有的支出都自己负责,如果没有钱,就自己想办法,你十八岁都没到,连个文凭都没有,看你怎么办。”
她听我这么说,只好乖乖地去上学了。
让我没想到的是,她一到学校就哭着打电话给我,说在学校没办法学习,学不下去了,那时我还是觉得她是在闹情绪,想让我妥协。
所以,我只是安慰了她几句,就挂断电话了。
日子就这样在“女儿闹,我就怼”的循环中过着,生活也能过得下去。
可谁知,突然有一天,女儿班主任打电话告诉我:“你家小雅最近的状态很不好,每天都在发呆,不和同学说话,上课老师提问也不回答,而且我发现她经常拿小刀往胳膊上划。”
班主任还说看女儿的状态有点像抑郁症,让我最好带她去医院看看。
我有些不知所措,以前我也听说过抑郁症,但一直不相信我女儿会得这个病,总觉得这是她叛逆期的表现,是我从小宠她,宠出的公主病。
但我还是预约了心理医生,10月7日,我带着女儿去了医院就诊,心理医生的病历报告上写着情绪阻碍,电脑评估单上写的焦虑、中度抑郁,看到这些我才开始心慌。
医生说女儿的症状比较轻,给她开点药,我们就可以回家了。
听医生说女儿的症状比较轻,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从医院回来后,我还是坚持让她去上学。
只是,她到学校后就接消失了。
班主任找不到人,打电话给我让我去学校一趟。
我匆忙赶了过去,在学校找了一圈,也没找到她,当时我脑子一片空白,真的觉得没有希望了。
好在,副校长发现了她,副校长说女儿正在食堂楼梯间的小角落里哭呢。
当我和班主任老师赶到时,她呆呆地在那坐着,一声不吭,脸上还有刚刚哭泣时的泪痕。
也就在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原来女儿不是矫情、不是作、不是青春期叛逆,她是真的病了。
带女儿服药就诊,状况依旧反复
从这件事后的第二天开始,女儿就不愿意去学校了。
我给女儿请了一个月的假,带着女儿去了医院。
医生给她做了物理调整,包括经颅磁,脑电图。还参加了团体辅导。还让女儿吃阿立哌唑口崩片。
孩子妈妈反映孩子的情况
在医院疗愈期间,女儿的情绪稳定了好多,不再莫名其妙地哭泣了。
一个月后,女儿出院了。
回到学校后,老师也反馈说她在学校表现得很认真,不仅专心听课,还积极完成练习,并且顺利参加了高中的学业考试。
我本以为女儿好了,只要按照医嘱服药就行了。
可谁知,一个月后复诊,她又开始反复了,情绪有点不稳定,时好时坏,一想到不开心的事,就开始不愿意去学校。
每天躲在自己房间里,不出门,不吃饭,整天抱着个手机玩游戏。
我把手机没收,她就躺在床上静静发呆,两眼无神地盯着吊顶上的大灯。
整个人像失了魂一般。
原来,女儿承受了那么多
面对女儿情况的反复和不稳定,我感觉我要崩溃了,但幸运的是,在我最困惑的那段时间,我有幸遇到了心理咨询师于兰老师。
我问于兰老师:
这么多年,我只是希望女儿能够努力学习,将来能有出息,为什么她不能理解我的苦心,反而还会抑郁了呢?
我真的想不明白,她的心理怎么可以 这么脆弱。
于兰老师却这样回答我:
作为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当然值得理解,但过度的期望和压力反而会让孩子感到窒息。
教育孩子不仅仅是追求学业上的成功,如果父母过于强调成绩和期望,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不断积累的压力就会导致孩子不堪重负,导致她产生自我否定和抑郁的情绪。
回忆过去养育女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我身为母亲,真的做了太多不当的行为。
记得当孩子在初中出现所谓的“叛逆期”的时候,我还在斥责她,把她跟别的孩子作比较,贬低孩子。
我甚至还与她的班主任秘密联合起来,给她施压,让她把学习当回事。
女儿从小就一直想养一只小动物,我怕耽误她学习,总以这样那样的理由阻止她。
女儿想和她的同学一块出去玩,我怕她出去不安全,怕这怕那的,还不让她走出去,接触大自然……
而当孩子在高中出现“抑郁”倾向,到后来情况越来越糟的时候,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常常是唉声叹气、愁眉苦脸、束手无策。
在女儿被查出抑郁后,我还强迫她去上学,一点都没有意识到她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想当初,我觉得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现在回想起来,我是那样的无知。
是我错误的教育方式,把孩子推入了抑郁的深渊。
孩子妈妈认识到了自己错误的教育方式
经过于兰老师指导后,我才真正体会到“孩子表现出来的问题,本质上是父母的问题”的真正内涵。
放下焦虑,给女儿爱的支持
我问于兰老师,我该怎么改变?
于兰老师说:
//
孩子抑郁焦虑时,整体的能量都非常低。
这个时候,父母一定不要过度共情孩子的低能量,做孩子情绪的追随者。
如果,父母跟孩子的情绪一致,那么孩子很难从家里获得正能量的改善和支持。
父母应该做的,是调节、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去需求科学的帮助,让自己先有力量。
然后再去共情孩子,给孩子无条件地支持和爱。
这个顺序千万不能弄反。
我一开始就弄反了,女儿的抑郁和痛苦让我心疼,总是控制不住地跟随她的情绪。
现在,明白了该如何解决,我开始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努力去做一个有智慧、情绪稳定的妈妈。
同时,也把学到的互动方法,随时运用到跟女儿的相处中来。
看到女儿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我会尽到家长的责任,温和但坚定的提醒她:就算在家也要正常作息,吃了饭再打游戏啊。
出乎我意料是,女儿不仅没发脾气,反而乖巧地嗯了一声。
看到女儿有所改变,我心里高兴坏了。继续跟着于兰老师学习,调整认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跟女儿的互动中,去科学引领女儿。
女儿的情绪日渐平复,我们俩的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好。
慢慢地,她不再整日沉迷在游戏和悲伤中,走出了房门。
孩子妈妈的学习总结
于兰老师还告诉我:
小
年
想要养出阳光、健康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放下焦虑,学会给孩子松绑。
每个孩子都是一棵小树,有他自己的成长节奏。
别让你的期待,成为禁锢孩子的枷锁。
我不再把自己的期待和要求,直接放在孩子身上,而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我告诉女儿:成绩不是唯一考核的标准,但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热爱和兴趣所在。
女儿问我,怎么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干什么呢?
我告诉她:很简单,就是听从内心的召唤。
女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第二天,她兴奋地跑来告诉我,觉得自己以后应该当一个作家!
我笑着问她,为什么呀?
女儿的眼睛亮闪闪的,认真说:
因为我小时候喜欢看书,所以也没怎么使劲,但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说特别好。
只是后来因为学习压力太大,顾不上写了。
四年级时我还写过小说呢!我都快忘了。
我鼓励她:“那就好好加油,别埋没了你的天赋!”
她重重地点了点头。
从那之后,女儿又找回了人生的方向以及努力的动力,她也明白实现梦想的第一步,就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
就这样,在我一步一步引导之下,女儿回到了学校。
孩子的状态越来越好了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者心情起伏时,女儿也很乐意跟我沟通,一起探讨解决方案。
不到半年,再去医院检查时,女儿的抑郁状态已经不见了。
陪女儿走出抑郁,我想跟父母们分享:教育孩子,从来不是父母越用力,孩子越优秀。
而是父母深谙教育的真谛,教养的艺术,在克制和修行中,给孩子最好的影响和引导。
恰如樊登所言:
父母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的导游,要告诉孩子这个世界上都有什么,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们像游客一样去看、去探索。
纽 扣 家 庭 教 育
解决数万名家长的各种心理咨询需求
让千万家庭教育困惑者走出阴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