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札中的东交民巷激战与介绍请托
--清末光绪间李淦澂致甘军董福祥部何得彪、党志振等两通信札的研究
李安乐
[本阁按]数年前,静宁县党校李忠良教授曾给我发过图片,为清末光绪李淦澂致何得彪、党志振一通信札,另有署名为名正的致两军门慕僚某的一通(仅余最后一页),言为某人收藏,让我看看。里面涉永登何得彪及静宁清末武进士党志振,但因信札中内容较简单,当时也就一看而过。
今天又见“成纪不老松”公号发出这些信札,但信札顺序是乱的,夹杂有别的信札,恐有误导,遂有释读和稍做探究的打算,就又从乡邦文献的文件夹中找出来图片,以做分享,同好批评指正。(文字释读中,文友杨东岗先生校正了几处错误,文史专家李世恩先生发来释读全文供我参考。我把两封信札合为一封了,虽然在最初释读过程中感觉不通,但未察觉,今重新核对并修订,感谢师友斧正指谬,使之趋于接近。)
清末光绪间有李淦澂等致入驻京师甘军董福祥部何得彪、党志振两军门等的两通信札,内涉当时的大历史:庚子之变中的京师东交民巷使馆区的清军与外国军队的战斗;也有小历史,永登地方历史名人何得彪与静宁党志振在京师的个人史,同时涉及古代信札中最重的内容,请托办事,内涉请托亲戚医者王醒石至何、党二军门营中就职之事。
因其涉及绿营、中级军官、甘军、武进士以及乡邦文献,因而就大历史和小历史两个方面而言,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一、信札的释读
信札有信封,宣纸材质,手工粘贴,上贴有红宣,有收信人信息:“何、党军门大人惠詧”。前有“藉呈”二字,后有下款“李淦澂谨上”上,另有有红色名帖“李淦澂”。
信札尺寸为28*19.8cm,共四页,用纸内容为龢庵百花诗笺纸(龢庵即张兆祥,张兆祥,字龢庵,北京人,清晚期著名画家,“津派”代表人物。此笺为宣统三年文美斋彩色套印本《百花诗笺谱》,雕版精工,刷印色彩秀美清妍,是晚清工艺最精、影响最大的木刻套色笺谱,一份七种,每种二张,共计十四张,尺寸为28*19.8cm)。信札为二通,其中第一通共三页,第二通只剩最后一页,用纸相同。
信札内容:
第一通
麾下近旬东交民巷之战,贵部四围并进,大旂直捣中坚,力歼夷巢穴。行见殊勋上达,懋赏遥颁,可为额贺。
恳者,敝亲王醒石先生昨由津门来此,渠艺习华佗,妙精内外,水法最著。刻贵军冒险冲锋,受伤太重,坐护危急无治,深为可惜。特以修笺,敬候左右,并要王君走谒麾下,留而试之以事何如?
肃此专函,祗请师安。
愚小弟李淦澂顿首
初二日
……久耳。莲席亲仰无缘,违慕神想之至。贵军与夷抟战巷衢,攻多功少。自古攻坚下策,急切不能制。转眼半旬,想大旂报捷,计日可俟。
兹舍亲王醒石兄前致贵营拜访,恐两军门在外督队,仍望阁下清神,转为商知是幸。
手此即颂,舜翁尊兄大人席安。
弟名正肃
初六日
二、信札的书写时间
《1900年清政府围攻东交民巷使馆事件》一文载:“6月20日,清军和义和团突然发起了对东交民巷使馆区的猛烈进攻,奥、意使馆很快被清军攻占。…到了7月14日,清军攻势大为减退,给了使馆人员以喘息之机。”“从6月25日到7月14日,清军对肃王府、法国使馆、德国使馆发动攻击,其中以肃王府、法国使馆的战事异常激烈。”
结合信札中所言“近旬东交民巷之战,贵部四围并进,大旂直梼中坚,力歼夷巢穴。”及写信时间“初二日”“近旬”判断,应为七月间,即时间为光绪二十六年(1900)七月初六日。
三、信札的书写者
第一通信札为李淦澂所书。关于李淦澂,检索网络及文献,限于条件,末获信息。根据落款“愚小弟李淦澂拜”及请托来判断,李淦澂与师党两军门以小老弟居,可知他们关系匪浅,极有可能为甘肃平固一带人。看其信札书写水平,受过良好教育。
第二通信札落款署“名正肃”,据信稿中信息,“莲席亲仰无缘,违慕神想之至”“衹请师安”及“恐两军门在外督队,仍望阁下清神,转为商知是幸”的措辞语气。前信称“王醒石先生”,后信称“王醒石兄”,可见受信人不同,后者少了等级身份的拘束,显得较为自由,署款部分也随意些。当为“名正肃”(李淦澂名片)写给两军门的慕僚某的信。至于与李淦澂是否为同一人,一者两信札笔迹略有不同,二者落款不同,较难定论。但观其信笺用纸为同一类别,均为龢菴百花笺纸,且所论之玄均为东交民巷与王醒石之事,这种巧合机率较少。
由是判断,信札作者或许为同一人,即李淦澂。
四、信札中所涉何得彪、党志振
信札中所涉何军门、党军门,即为何得彪、党志振。
关于何军门,信札中有“虎翁”称谓,即何得彪。《连城人物志之:清末名将何得彪(珍贵史料首次披露)》一文有详细介绍,这里摘要列出。
何得彪(1841—1901),字虎臣,乳名三官保,平番县丰乐堡(今甘肃永登县连城牛站村)人。出身贫寒。同治二年(1863),何得彪在家乡练团勇,抵御回军。三年,何得彪以武童被平番县知委,充任练勇百长,往来于平番和碾伯之间,护运粮饷,遇贼多有斩获。七年,何得彪护因送西宁办事大臣玉通赴省功,赏给蓝翎五品军功。后投奔西宁办事大臣豫师,为众正营管带。十年,经豫师奏保为把总及千总。十一年,因屡立战功,经豫师会同陕甘总督左宗棠奏保为守备,加都司衔。十三年,加赏游击衔。光绪四年(1878)四月,赏给“振勇巴图鲁”名号。十七年,署理西宁镇标守备。光绪二十年(1894),董福祥调何得彪赴海防。十二月,率领所募营勇入关。后因功超擢副将,并赏给“博多欢巴图鲁”名号,补副将,以总兵记名。二十二年,署河州镇总兵。二十三年,补甘肃中卫协副将。二十五年,补授为福建汀州镇总兵。光绪二十六年(1900),随董福祥以祥字右营驻京师,在东交民巷使馆区会同党志振与洋人激战。光绪二十七年(1901)五月,何得彪奉旨回屯甘肃,七月八日行至固原,因旧伤复发而卒于军,终年六十岁,归葬牛站山。有《何虎臣将军墓志碑记》,《清国史·新办国史大臣传》有传。
信札中“党军门”“鹭翁”即党志振。资料见诸《静宁县新志》《静宁县志》《静宁文史观》等志著。
党志振(1855—1921),字鹭洲,清代静宁州威戎人。子三:党遵礼、党遵圣、党遵智。同治十二年(1873),中武举。光绪十二年(1886),中武进士。以营守备分调陕西,先后任甘肃瓦亭、隆德等营守备。期间曾捕获土匪马占鳌、马黑娃、白狗儿等,镇定地方秩序。光绪二十三年(1897),为甘肃提督董福祥前营管带,出征河湟。光绪二十三年(1897),随董福祥入卫京师。光绪二十六年(1900),与八国联军在东交民巷等处交战。后经甘肃提督董福祥荐奏,清廷予以“记名提督,简放总兵”的奖叙,并获“勇巴图鲁”称号,赏戴花翎。光绪三十年(1904),甘军遣散,闽督魏光焘调党志振到福建任先锋之职,兼任南台警务统领。光绪三十一年(1905),任严州副将。光绪三十四年(1908),陕甘总督允升调党志振回甘肃,任马队管带。宣统二年(1910),陕甘总督长庚任其为中路巡防营第三营马队统领。辛亥革命后,甘军瓦解,党志振回乡赋闲。党志振回乡后,曾将同治间被毁的喇嘛庙山顶的喇嘛庙迁建于威戎城内(旧址在今威戎舞台处)。旧有“军门府”,不存,只剩党志振主持修筑的“党家堡子”(威戎医院对面)残墙。党志振是静宁明清时代14名进士中唯一的武进士。其墓在威戎镇南(今果汁厂附近),后被毁。今在威戎石河新村之南有其衣冠冢,留有其神道碑。(录自李安乐《静宁历史人物辞典》)。关于党志振北京抗击八国联军的历史,在民国三十二年(1943)受庆龙编写《静宁县新志》(稿抄本)中没有记载。最早的记载见1993年魏柏树编写《静宁县志》,其中有“光绪二十三(1897),随董福祥入卫京师,后与八国联军作战,给敌以重创”。《静宁文史大观》(第二卷),亦有相同表述。惜未见直接论据。这个信札是对上述论述的直接补充。
何得彪与党志振同属董福祥甘军序列,时何军门职位略高。
五、信札内容所涉的两件事:东交民巷之战与请托任职之事
两通信札所叙两件事一致,前者为六月初二日,后者为初六日。初二日信札,表明何军门、党军门部正在东交民巷与八国联军巷战。另推荐其时从天津已至京师的医者王醒石准备拜谒何党二军门。初六日信札,表明战况鏖战激烈且呈胶着状态,有所谓“贵军与夷抟战巷衢,攻多功少。自古攻坚下策,急切不能制。转眼半旬”之句。而王醒石已到京师,且已到营门拜访过两位军门。
信札中记叙了两件事,即东交民巷之战与请托任职之事。一个大事件,一个小事情。
关于东交民巷之战,有许多文章已有论述,但多从宏观视角展开,对具体参战部队等情况并未有讨论。就本信札看,党志振、何军门隶属董福祥甘军哪个部分,也是没有说明,仅提到“贵部四围并进”,也是很难理清。这个是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区抗击八国联军研究的缺陷,就能查阅到的资料,都未有过多涉猎,且很简约,都是从大历史角度来表述的。
关于李淦澂为其亲戚王醒石(医生职业)请托到军中任职谋事,是为小事件。此种事情在信札、信稿中较为多见。至于结果如何,未有下文。
六、信札的价值
此信札内容丰富,对于补充东交民巷之战,有重要的的历史文献价值。也是研究当时人情世故的一种资料。
对于静宁地方来说,也是一份珍贵的乡邦文献,特别是东交民巷之战,是对党志振在北京经历的直接证据,填补、坐实了其抗击八国联军的历史证据。
此外,信札也有一定的书法鉴赏价值。
相关文章:
NO192乡邦文化:李安乐丨清代静宁进士王源瀚致联魁信札研究
文艺评论相关:
NO.15【文学评论】李安乐:丰盈抑或沉重:女性肉身叙事的伦理纬语——读《沉重的肉身》兼论女性写作
NO.15【文学评论】李安乐:口述史的乡村质感及个人意义的症候 ——读桑子的《家书》
NO.64【艺术评论】李安乐:又见“五谷丰盛”的山村:读陈宝全诗集《看见》
NO.66【文学评论】李安乐: 山庄:追寻乡土社会的潜在记忆
NO.74【文艺评论】乡邦里的记忆:故纸堆与田野中——王小龙的《静宁记忆》系列的历史景观
NO.77【文艺评论】李安乐:身体的诗性栖居 ——读王晓华的《身体诗学》
NO167:李安乐:灰涩世界中的女性景观一一简评张怡微短篇小说集《家族试验》
NO183乡邦记忆丨靳恒德:静宁最后的黄埔生走了(第三期)李安乐丨史记•靳恒德列传
............................脉望阁..........................
脉望阁,一个书斋号与公众号,一个物理与非物理的存在,兼具私人言语与公众话题。在上下两个维度上致力于文艺与乡邦文化的探究、表达、推介与传播。
脉望阁微信、视频号、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