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89乡邦记忆:旧南河桥的记忆丨第十期丨厚基:有关南河桥的记事

学术   2024-09-23 13:16   甘肃  
【本阁按】南河桥自1969年建成已来于2024年9月1日,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在55年的不长也不短的历史中,它留给了静宁民众不可磨灭的记忆,勾连起人们对有关与南河桥故事的回忆。脉望阁公众号特做几期“旧南河桥记忆”的专题,以纪念人们与南河桥那曾经的相遇和缘分。第十期推出静宁厚基的文章《有关南河桥的记事》,欢迎朋友们欣赏,也欢迎继续投稿。
       

有关南河桥的记事

文/厚基


       十二岁那年,记得已是暑期,穿着烂上衣、破裤子、怀揣旧鞋,光着脚板,从老家细巷公社厚家川老家,沿着车路及公路经过通车没几年的南河桥到南关十字,由南关十字向西行百十米即是静宁县火柴厂,因为父亲在火柴厂工作。
       我的家临马路边上,比山里人进城容易些,因为南北二山里的人,如果需要进城赶集的话,还得走上五六华里甚至八九华里的路程,才能迎到马路上。六七十年乡村的路和大小公路都是土路,高级点就是用腰子石块和大砂粒铺垫的砂石硬化路,一坑一凸,崎岖不平,这条件在当时可算太好了,及使下雨天起码少稀泥呀?那么土拍路,天气干燥那光溜溜的还好看,光脚板的所有人走上还有舒服感呢?夏天热辘辘的。可是只要是阴雨连绵,那就坏了,除过泥污湿滑而外,很多时候被大雨将路面冲断,沟沟渠渠,不知深浅,正常在当下捥起裤腿至膝盖上下,事实有时候扑通掉下去,水齐胯骨还算安全,吓人者水淹至齐脖子,那冰凉的渗劲儿和冷怕的感觉只有亲身体验了才能知道,怕吗当然好怕,那没有办法呀,因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防不胜防。
       不过小时候,在家乡附近或周围,乃至百十里地之内的道路上,很少有玻璃碴子和玻璃瓶瓶之类的尖刃东西,但玻璃只要摔碎了它就产生利刃。但在那些年月里,一个玻璃瓶瓶对农村老人和妇女以及大人小孩来说,不管在哪里遇到它,都爱不释手,有谁愿意将其遗弃或者摔碎呢?他们将其视为宝贝,小心翼翼地拿回家中保存或当饰品。条件稍好的人家在上房桌子上面才摆几个供赏或插花。而比较困难或生活窘迫的家庭,两顿饭都吃不饱,非常紧张,吃了上顿没下顿,朝不保夕,谁还有闲心情和兴趣去栽花拈草摆瓶瓶呢?扯远了,言归正转。话说进城了,沿途还有村庄、河流;打捷路还可以由潭店与郭家沟的郊界处的羊肠小路上,翻山到趙世坡村,通过由西向东走向的独木桥,到达河的对岸东边或西边,即往来人流的情况。七十年代流域治理失衡,高山陡屲,挂不住椽的梁峁,稍有雨点,就洪水咆天,所以,西河的河床大约十几米宽连及湿泞泥滩近五十米的宽度,独木桥并非直径几厘米或十几厘米的檁条搭成的,而是用大约十至三十厘米不等的小檁条锯成板材,再用铁马璜钉着勾连起板块板材链接而成的独木桥,桥梁柱是用粗檩条顶着,桥面并不平整还略带弧形,距河床水面的高度最高处大约一百五十几厘米,两头接河床处大的五十厘米到二十厘米不等。就这样,无论春夏秋冬,只要是居家在静宁西边和西南方向的各公社人民,如若要走城里跟集,那葫芦河是必经要隘,意思是说危险常存,往往过桥时掉下去的娃娃姥姥、成人翁姑和有残缺的人履见不鲜,如果是夏天掉进水里还不要紧,但河水有时水流湍急,生命危险大有啊,怪吓人啊?如果是初冬还可以,但如果是仲冬期间,河床还未完全结冰,掉下去的任何人感受都是不寒而栗呀?此种危险的感觉大家可想而知吧。即使淹不死冲到下游,那还是很恐怖啊。事实上有淹死的,因为水急掉进冰窟窿里当时现场无其他人发现,但有发现那掉下去的人,即使救着打捞上来也没有生命迹象了。所以人们在进城时都是商量一起走城里赶集,三五成群,互相照应,互相帮助。过桥时手拉手,一个托着一个,有时还一个背着一个,原因呐,一种情况是小孩子。而另一种情况就是胆小的娃娃女人了,即使遇到危险,还可以自救。传说葫芦河里还有黑窟窿,只要是任何生物掉下去都无法逃生。永远掉进没底之窟泉。那只有一命呜呼了。
       返回原路,我进城必须经过的第一河,是红寺河流域,它途经细巷公社的上下店子、中堡子、小堡子、曹家川、厚家川、郑河、任凭,到谭店与高界河相汇_在风水学称之为蛟龙水。(传说高界河断也有黑眼。)此两水交会后再经一掀土、尹家红庄、张家小河后流行约三华里汇入葫芦河。由此我从老家厚川进城必经前面两道河,第三道河那当然就是南河了。只有长夏到立冬前,捥起裤腿钻冷水过河还有点舒服感。可到了严冬和寒春时段,钻冰察水那渗骨僵硬的感觉只有经历者才会刻心铭记,否则都是纸上闲谝,实际无聊。无论打捷路还是走马道,涉水过河是在所难免。如果从捷径翻山走,下山就是照世坡,照世坡莅临葫芦河畔,前面提到了弧形的窄板独桥正在此处,它是唯一四季横在葫芦河里毫无怨气,忍劳忍愿,不管春夏秋冬,还是酷暑严寒,独木桥屹然挺立在当河的急流冲刷中,为东西南北来往的人服务。直到七二年西河大桥建造通车后,走独木桥的人就少了。(插曲一下,七二西河大桥通车庆祝时,红旗满河满桥,人山人海,寸步难行,几辆商运车和班车佩戴大红花试行通车,我也步行去看了,还用一角二分钱买了一个大苹果,记忆中那是第一次吃苹果的。最不幸的是庆典当天下午还将一名与同龄的的小孩子踏死了。)首先是不钻水了。但如果走捷还是必须要走独桥的。其实最早时候走的是踩脚石即裂石。有的是用大石头一步一建设设,有的墩子是用麦草编成的抟先围后填砂土,再后盖上石板的大踩脚石,如有大洪水及破坏。余再在补修。七拉八撤了一阵。
       其实我那次进城走的是大路,砂石铺垫的马路,中间微凸,作用是下雨时路面中间少蓄水,防雨泡时久而塌陷,当然还可以防打滑、防水溅。路边上几乎没有大砂石子,天干起火时,路的两边上晶光晶光,明溜溜的,但是一段一节的情况不同,有一段堆积着细土,有一节确是毛细砂,有一节什么都没有,只有光溜溜的土路,另外还有大小不等的小沟渠渠,还有下大雨时所冲垮的穴沟,路面上唯一一点窄闲闲的单人行道,车辆绕行。从马路进城必经之道,就是现在的靳型公路,钻水过了谭店河,沿途是一掀土、尹家红庄、靳家坡一直到西河(即葫芦河),记得抱着鞋子顺着车痕一深一浅地揣渡着泛着黄沌沌大小不等而连续翻骨窿的油花形浪花摸着过河,连一点不晓得害怕。过了河走不到三百米就是村子河,再走不到五百米就是靳家寺,从靳家寺的丁字路向左转就是进城的方向,丁字路的一横为现在的静庄公路,不过只是由小道变大道而已,由土路变砂路再到今天的沥青路面。静庄公路解放前就固有了。我继续沿着丁字路的南北走向的砂路朝北向前,走了大约三公里左右即景家寨子,再前行就是五台山,在距五台山三百米前后我还看见了一辆浑身长满小玻璃窗的车在静庄路上行驶,那时候不知道它叫什么?只是感觉很高的东西从我身旁过去,速度也不快,并没感到好奇,回家说给母亲,老人家答复:那是班车。不过我还是不知道班车是干什么用的?再前行就是段家庄了,由段家庄继续前二百米左右就是南河,要通过南河在六五年前那当然还是涉水过河或是有人背着过河,背一个人正常五分钱,大雨后河水长了背一个人过河那就是八分钱不等,如果背一个大人抱一个娃娃过河一角钱不等,还是按情况收钱呀?因为那时候有的人就连几分钱都没有,那只好自己钻水过河。不过我进城时已是七二年了,那南河拱桥早已造成,虽然不知道通车时庆典的场景,氛围有多热闹而又高兴欢呼,在贫穷的日子里,在“文化革命”的历史时期,可想从组织设计到筹资、到开工造桥有多少困难啊?我们当代人应该试想略知吧?桥在当下主要是为人服务,那时汽车还特别少,什么机械运输工具几乎为零,唯一可见的就是东方红45型55型与75型链轨拖拉机和零星手扶拖拉机。农村人最先进的就是架子车,主要运输是靠驴马驮拉运,人力担背等原始劳作方式创造生活。有生产队还有马车的都是幸运的。但是人力推车基本退化无人用了。如果我从捷径走着进城是不通过南河桥的。是通过西河独木桥过河直接顺河床通过张家崖到南河于葫芦河交汇处再通过老飞机场南关就进城了。无论走哪条道,钻水过河必须是三道河。拉了很长的话题,娃娃时也不经意什么?但好奇心还是大有,走在桥面上四周张望,空旷荒凉,干山枯萎,树草并不丛生,人烟稀少,连只麻雀在此刻也没有看到,提心吊胆地过桥了,唯一声音就是平缓的水流声,哗啦啦唏哩哗啦地淌着直奔西河交融了。桥面还是很平整,两边的水泥扶手很清亮,略透白的瓦灰色栏杆,影响还是很好看的。路远无事很少进城。从七八年秋季到静宁一中上学开始,基本生活到现在,看到了静宁县城的非常变化。七八年前后,南关什字以南到南关、新城,再到文屏山、五台山附近,还是比较荒凉?不经意的南河桥也不就是一座横立于南北的很普通的桥梁,但它并没有因它普通而停业,它还是一如既往,毫无怨气,承载天地,为南来北往、行东走西的山南海北和四面八方的、无数农林牧渔及工农商学兵的人们搭肩服务,实际上走路的所有人爱惜、珍惜、惋惜南河桥的人并不多。从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逐渐都有着不同的变化,如今天的静宁还是车水马龙,繁花似锦。城里高楼大厦云集,柏油
大道四通八达,车满为患,停车收费,天天有集。可在九十年代以前,还是跟六七十年代几乎无什么变化,赶集还是二五八等形式。
       话说南河桥,自始至终,寿命也不过就六七十年,它以它普通拱桥的身份胜利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作者:
       厚基,静宁细巷厚家川子人。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喜好地方文化。长期收售旧书,经营博晖古旧书店(旧中医院旁巷内)。
   

作者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相关链接:
NO174乡邦记忆:旧南河桥的记忆(第一期):资料
NO175乡邦记忆:旧南河桥的记忆(第二期)&十五:老桥
NO176乡邦记忆:旧南河桥的记忆(第三期)&刘建刚:南河桥小记
NO177乡邦记忆:旧南河桥的记忆(第四期)&王小龙:自从南河滩到南河桥
NO180乡邦记忆:旧南河桥的记忆(第五期)&张葆俊:南河桥往事
NO184乡邦记忆:旧南河桥的记忆(第六期)&广林:南河忆桥
NO185乡邦记忆:旧南河桥的记忆(第七期)&王小龙:驻足南河桥头
NO186乡邦记忆:旧南河桥的记忆(第八期)&鲍志仞:南河忆桥
NO187乡邦记忆:旧南河桥的记忆丨第九期丨靳万强:吊南河桥


南河桥的历史

       旧南河桥,处今南河(古陇水)段家庄头。历史悠久,为静宁通南乡及往天水的陇南的必经之桥。明清就有桥梁。《大清一统志》中载有南河及南河(甜水河)桥。同治间,左宗棠平定西北,在静宁复建甜水河桥。民国时,又重新建造。新中国于1969年,重建南河桥,为四拱桥。沿用至2024年。2024年9月1日,新桥开通,旧桥拆除,其建造历史55年。 

o《静宁州志》中的南河桥(清康熙乾隆年间)
o《大清一统志》中的南河(陇水)及南河(甜水河)桥

o魏柏树《静宁县志》(1993年)

1979年之后的大桥照片
(暂时未找到,等有了再补充)


o静宁电视台(1994年夏)
南河桥视频



2000年后的南河大桥

o李安乐(2015年4月13日)

o李安乐摄(2019年)
o吕艳丽(2021年8月21日)

o李安乐(2021年10月11日)

o网络

o柳倩(2022年夏)

o县融媒体(2022年6月7日傍晚南河桥)

o网络

o杨挽牢摄(2024年8月10日)

o赵浩于(2024年8月25)

o柴王宁摄(2024年9月1日)

o靳万强摄(2024年9月1日)

拆除中

o赵浩于(2024年9月1日)
o网络

o德行天下(2024年9月1日)

o常发强摄(2024年9月1日)

o郭三乐摄(2024年9月1日)
拆除后

o李安乐(2024年9月1日)

o张三(2024年9月1日)

o马政协(2024年9月1日)


o德行天下(2024年9月1日)

征集
       南河新桥开通,旧桥拆除。五十五年历史的故桥,见证了数代人的盛衰和时代的变迁。天天走过的老桥,好故人一般,有一天不在了,好故人般,有点怀念。
       现征集静宁县旧南河桥的照片或相关文章。脉望阁公众号连续做几期专题纪念故桥。请联系脉望阁公众号。

*组稿约稿编发均要投入人力成本,谢绝无视他人劳动成果的悄悄式复制转发,公众号需转发请求开通白名单

    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脉望阁”及原作者


      .........................脉望阁.......................

       脉望阁,一个书斋号与公众号,一个物理与非物理的存在,兼具私人言语与公众话题。在上下两个维度上致力于文艺与乡邦文化的探究、表达、推介与传播。


         脉望阁微信、视频号、抖音号




                       
            

 


脉望阁
脉望阁,一个书斋号与公众号,一个物理与非物理的存在,兼具私人言语与公众话题。在上下两个维度上致力于文艺与乡邦文化的探究、表达、推介与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