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82乡邦记忆丨靳恒德:静宁最后的黄埔生走了(第二期)抗美援朝战场上静宁人:​铁道兵靳恒德

学术   2024-09-15 10:47   甘肃  
【本阁按】静宁最后的黄埔生、百岁老人、抗日战争战士、抗美援朝志愿兵靳恒德老人于八月初四日(阳历9月6日)逝世。靳老生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六月二十二日,卒于二O二四年八月初四日,享年一百有余。英雄千古,一路走好。我们能做的,是不被历史遗忘掉靳老,虽然他没有丰功伟绩,但也是历经抗战出生入死的战士,是静宁出的黄埔军校生,让我们来用文字等多种形式来缅怀这位老英雄平凡的一生。 静宁最后的黄埔生走了,第二期刊发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柳娜女史的文章《抗美援朝战场上静宁人:铁道兵靳恒德》,欢迎大家继续投稿。


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静宁人

——铁道兵靳恒德

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 柳娜


  有一支特殊部队叫“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他们从事铁路修复、桥梁抢修等工作,打下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抢修铁路不分白天黑夜,敌人疯狂轰炸,我们拼命抢修,拼尽全力为前线战友做好保障!”回忆起参加抗美援朝的经历,96岁的静宁老人靳恒德眼睛焕发着神采。那些血染沙场的故事,从他口中讲出,是那么波澜不惊。


坚持每天读书看报。


  18岁时,他一腔热血报名参加抗战,申请奔赴抗日前线。先分配至第八战区政治部做抗日宣传动员,后保送到黄埔军校22期学习,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后,随铁道兵六师赴朝参战,为保障炸不断、打不烂的钢铁线,3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山河已无恙,英雄已暮年。指尖摩挲着勋章,那是战争洗礼的荣耀。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国家有难时,慷慨赴死;岁月静好时,隐居田园。身体依然硬朗的他最大的期盼不是自己健康长寿,而是抗美援朝精神薪火相传;他期盼“最可爱的人”永远活在国家和民族的记忆中,像红色基因一样代代相传。



  “将抗战到底的主张,传播到后方每一个角落”

  靳恒德是静宁县细巷镇慕岔村小庄社人,1925年出生。1943年7月,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时年18岁正在静宁中学读书的靳恒德,响应“十万青年十万兵”的战争总动员号召,毅然投笔从戎,报效祖国。

  “那时候谁把生死放在心上?国家危亡时刻,一声召唤,全班二十多人报名,我怎么可能落于人后!”靳恒德说。

  从军后,靳恒德被遴选到国民党兰州西北训练团代训三个月后,分派到第八战区政治部政工大队做抗日宣传动员工作。

  当时,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西北危机日益加深,西北青年需要发挥关键作用,为激发西北青年的抗战热情,动员西北青年积极地投身于抗战事业中,靳恒德每天和战友将电台上播报的前防上的新闻,抄到七八个黑板上,然后背出去摆在兰州人流量最多的路段上做宣传。

  “宣传抗日救国,不仅要会编版报,还要会唱歌,会演样板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宣传。”靳恒德说,“我们想将抗战到底的主张,传播到后方每一个角落里,激励每一个同胞的心灵,凝聚人心,振奋士气。”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说到动情处,老人再度唱起这首《大刀进行曲》,依旧铿锵有力,澎湃激昂。


朝鲜战场上归来后留影。(第一排右一。)


  “军校的熔炉赋予我刚铁般的意志”

  1946年春,靳恒德等七名第八战区士官被保送到成都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和军事技能,1948年3月并入陆军军官学校二十二期(简称黄埔军校)学习,分在步科十三中队。

  在黄埔军校学习,全期训练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入伍教育。就是由一个普通平民(或学生)向一个合格的士兵转变的基础教育和训练阶段,即打好军人的基础。先是单兵训练,从稍息、立正开始,到如何持枪、卧倒、射击、投弹等,都是最基础的军事训练。第二是分科教育,即将学生分为步、骑、炮、工、辎重、通信等科,全面学习所在科的专业知识。最后为军官教育(因为军校规定,合格毕业的学生将取得少尉军衔成为一名军官),着重培养组织指挥和生活管理方面的能力。

  “每天6时起床整理内务加上洗脸、漱口,一般是15分钟,随即集合早操。入伍学习大致分为学科与术科两类。学科的基础是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野外勤务等,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记,课后再背。术科方面,有单人徒手的步法、转法、队形变换,以及托枪、下枪、举枪、装退子弹、上下刺刀、射击,最后是行进密集、疏散队形等课程。”靳恒德说。



    最让靳恒德难忘的是负重行军。携带近30斤的战斗装备,要完成20公里急行军。“这些严格近乎苛刻的训练让我明白:学好过硬的军事技能并非易事,需要我们经受艰苦的磨练。唯有磨练,才能赋予我钢铁般的意志。”靳恒德说。

  “敌机疯狂轰炸,我们拼命抢修”

  1949年7月,靳恒德从黄埔军校毕业,分配到国民党第38军,任军部警卫营少尉排长。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国民党38军宣布起义投诚,靳恒德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兵团62军186师558团3营1连代连长。1950年5月,靳恒德被派往西南军政大学学习,1951年3月学习结束后因原部队调防被安排到成渝铁路军工队,1951年10月调到西南铁路工程局工程总队,工程局于1952年4月由内江迁至成都和铁道兵第六师合并施建宝成铁路。

  为反击美军空中力量针对志愿军交通运输线的“绞杀战”,1953年1月中央军委下令铁道兵团十个师全部入朝抢修铁路、公路,靳恒德作为一名铁道兵奔赴朝鲜战场,和战友们构筑一条铁路与公路运输相结合的“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靳恒德在铁道兵第六师线路科任工程参谋。有一天铁六师师部打电话让靳恒德负责两组空压机的卸载、运输事宜。靳恒德立即组织人力前往德川车站。两台空气压缩机一台是拖运的,一台是载运的,拖运的好办,载运的这台是一个重达四五吨重的庞然大物,当时既无滚木又无木板,只有不远处一块高地可以利用。靳恒德指挥着三十几人将空压机连拉带推到了高地上。为了让汽车的马槽与空压机处在一个水平线上,靳恒德计划挖掉土坡,降低汽车马槽。没有工具,靳恒德就去附近朝鲜人民军那里,借了几把洋镐和铁锨,用仅有的几把工具轮换着挖土坡。费了好大的功夫把土坡挖了下去,这时候天已黑透。靳恒德他们摸黑把汽车倒到挖好的坑里,将空压机推到汽车马槽里。刚准备开车,敌机来了,三十几人四散躲避,敌机投了一颗重型炸弹,投到了靳恒德的附近,只听“轰”的一声,靳恒德什么都不知道了。敌机走后,靳恒德慢慢清醒过来,费了好大的劲把身上的土块掀开,赶紧往汽车方向跑去,所幸汽车完好无损。靳恒德平复了一下紧张情绪后,便命令排长召集人,这时他才觉左腿有点疼痛,把裤带解开,摸到一个弹片扎在肉里,忍住剧烈的疼痛他把弹片拔掉。住了一个星期医院,伤口还没有痊愈,他就接到命令返回工地了。

  在不可预知的危险中,在炮弹声和枪击声中,铁道兵修筑铁路,那种危险和艰辛难以尽数。



  开通铁路,有时必须要爆破一个山头。有一天下午排长派了两名士兵沿山根钻孔、打了几十个眼,并在钻孔里埋好了炸药,安装了电雷管,用并联接线到电瓶总开关上。由于总爆破阀压下去不起作用,他立马到现场,检查总阀的接线头有无问题,便用手捏线的方法,一个接头一个接头检查连接情况,当他检查到第三个接头的时候,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瞬间炸碎的石头,如雨点般从天而降,靳恒德没有躲避的任何措施,只能闭住眼睛浑身颤抖着,任由如雨点般的石头砸下,过了一会儿没有响声后,靳恒德才睁开眼睛,身边到处是爆破过的石头,靳恒德却没有被石头击中。

  “当我知道自己还活着,瞬间眼泪流了下来,居然哭出了声音……”劫后重生,靳恒德悲喜交集。

  “飞机轰炸那是家常便饭,敌机只要看见一个人就会俯冲扫射。几乎每天干完活,都会有工友死去,满山坡都弥漫着火药味、血腥味,那一刻我心里除了难受,就是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残忍。”回忆起当年的惨烈,靳恒德声音哽咽。

  一次,靳恒德把工具遗忘在了工地,转回头去取,过来了两架美F80型飞机,飞机一下来就开始俯冲。情急之中,靳恒德发现有一个铁路的涵洞,一个箭步往涵洞冲,在往涵洞里钻的时候,枪声“咚咚咚”的响着,格外惊心动魄。“要不是涵洞,我就永远留在了朝鲜战场上了。”



  历经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目睹积贫积弱的祖国站起来、富强起来,走向伟大复兴,解甲归田后靳恒德感慨颇深。“真正的英雄是那些长眠在战场上的战友们,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和平。我要替牺牲的战友们好好地看看新中国、看看他们用鲜血灌溉的土地,如今已是何等壮丽的山河!”  


(上文图片由王知三拍摄、翻拍)




恒德:静宁最后的黄埔生走了


简介:
       靳恒德,字震天,一九二五年六月二十二日生,静宁雷寺镇(今细巷镇慕岔村小庄社)人。           
       ○1943年后弃笔从军 ,入第八战区政治部任政工大队干事,进行抗日政工宣传工作。
       ○抗战胜利后被第八战区保送,于1948年3月入黄埔军校(陆军军官学校)二十二期。
       ○1949年,黄埔军校毕业后任国民党第38军军部警卫营学生连长。同年随部在四川投诚,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兵团62军186师558团3营1连副连长。
      ○1950年,在西南军政大学学习。后投身地方铁路(成渝、宝成)建设。              ○1952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六师工程处工程参谋。同年12月,随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六师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1954年,返国后到原单位任工区主任,参与修建宝成铁路。
      ○1960年因历史问题被开除。
      ○1962年返回静宁老家细巷镇慕岔村居住。
     ○2024年9月6日上午九点,逝世于静宁细巷镇慕岔村。

黄埔军校时期

(来自网络)

(来自网络)



抗美援朝时期



在成都


在静宁





社会:曾被平凉电视台、《平凉日报》、平凉发布、静宁发布等报道

平凉电视台

《平凉日报》


陕西关爱老兵志愿者协会
(靳万强摄)

靳老手迹


(王知三摄)


黄埔同学来信

注:图片除注明者,其余均为编者拍摄

征稿
       靳老已逝,在其走过的一百年的人生中,可谓平凡而又波澜。让我们来缅怀这位历经战场血风腥的老人,用文字来记住他、纪念他。图文304395884@qq.com

     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脉望阁”及作者


.........................脉望阁.......................

       脉望阁,一个书斋号与公众号,一个物理与非物理的存在,兼具私人言语与公众话题。在上下两个维度上致力于文艺与乡邦文化的探究、表达、推介与传播。


         脉望阁微信、视频号、抖音号






                       
            

 






脉望阁
脉望阁,一个书斋号与公众号,一个物理与非物理的存在,兼具私人言语与公众话题。在上下两个维度上致力于文艺与乡邦文化的探究、表达、推介与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