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禹襄先生是一位将“文学”和“武术”完美结合到了一起的伟大传武宗师,他还是第一个将太极拳由口授进阶为书面典籍传授的人。他的名著《太极拳论》是一部将太极拳哲学与实践完美结合的——传世佳作。
1. 以静制动
在《太极拳论》中,武禹襄强调了“以静制动”的原则,认为太极拳的核心在于通过静态中的内敛力量去控制动态中的外放动作。静与动的平衡是太极拳的精髓所在。静不仅仅指身体的静止,更重要的是心神的宁静。武禹襄认为,只有在心神平和、内心专注的情况下,拳技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这种“以静制动”的理论还包括在对战中不盲目出击,而是耐心等待对方动作的破绽,再迅速出手。武禹襄指出,太极拳的发力需要在恰当的时机上完成,通过感知对方的动向来做出最佳反应。
2. 以柔克刚
《太极拳论》中武禹襄提倡“以柔克刚”的理念。所谓“柔”并非软弱无力,而是一种灵活应变、顺势而动的力量。武禹襄指出,太极拳的精妙在于利用身体的放松与柔和,在对抗中吸收对方的攻击力,然后将其化解并反击。
他特别强调了身体的放松与协调,通过全身的松沉来达到内外合一,进而在对抗中以柔克刚。拳法中柔与刚并非绝对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柔中带刚,刚中含柔,这种转换的艺术正是太极拳的魅力所在。
3. 虚实分明
在武禹襄的太极拳理论中,虚实是指身体重量的分配,即在拳法中如何通过重心的变化来调整攻击和防守。武禹襄认为,太极拳中的每一个动作都应有虚实之分,虚实分明才能使身体更加稳定,力量更加有效。
他提出“虚不虚,实不实,虚实兼济”的概念,强调太极拳的灵活性与变化性。在实战中,通过虚实的变化,可以避开对手的攻击,抓住时机发力,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4. 内外合一
武禹襄在《太极拳论》中还提出了“内外合一”的理论,这意味着太极拳的练习不仅仅是外在动作的协调,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精神、气息与动作的统一。他认为,太极拳是一种全身心的修炼,通过身体的动静变化来影响内在的气息流动,最终达到身心的平衡与和谐。
内外合一要求练习者在拳法中既要关注外部形体的动作规范,又要注重内在的心神统一与气的运行。通过这种内外兼修,才能将太极拳的精髓真正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5. 以意为主
在武禹襄的太极拳理论中,意念的作用被高度重视。他认为,太极拳不仅仅是身体的运动,更是心神的操控。动作的发力和方向都由意念引导,意到气到,气到力随。他强调“以意领气,以气运身”,通过意念的引导,将内在的气沉至丹田,再通过气的流动来带动身体的动作。
这种以意为主的思想,强调了太极拳中的心身合一,使得每一个动作都带有内在的驱动力。武禹襄认为,只有当意念和身体合一时,太极拳才能达到“身随意动”的高级境界。
6. 后发制人
《太极拳论》还特别强调了“后发制人”的原则。武禹襄认为,在太极拳的对战中,主动出击并不总是最佳策略,反而后发制人可以更有效地把握局势。他指出,太极拳的高手应善于观察对手的意图,捕捉其破绽,然后迅速反应,化解其攻击并实施反击。
后发制人的原则不仅体现在动作上,还体现在心态上。保持冷静的心态,不急于求胜,耐心等待最合适的时机,才能在实战中占据优势。
武禹襄的太极拳论,自清末在盐店被发现并公布于世以来,几乎所有后世的太极拳理论都是对其思想的继承、解释或略有不同的发展。这些理论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太极拳技法层面,更在于它为武术发展提供了深远的指导意义,同时为太极拳的传承和深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武禹襄——文化点亮中国,“文人武圣”绝非浪得虚名!
孙氏太极拳心法说
点击童旭东老师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