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伤膝”是无知之说!

文摘   2024-07-27 00:01   美国  

膝关节是人体六大关节(肩肘腕髋膝踝)之一,主要承担负重、屈伸和屈曲后小幅内外旋的运动功能。常言道“人老先老腿”,这是因为人过中年后,随着骨质疏松、关节磨损、滑液减少以及肌肉萎缩日甚一日所致。如果按此推理,中老年人是不宜参加太极拳运动的,可是从现实情况看,他们恰恰是太极拳运动的主流群体。

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就出现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习练太极拳一定会损伤膝盖吗?我认为训练不得法会损伤膝盖,训练得法不会损伤膝盖,而且还对已损伤的膝盖有一定修复功能,这点我有亲身体悟。在职工作时,我的右膝盖有伤痛,上公交车时会不自觉地用手扶一下,但是退休后通过常年习练传统杨氏太极拳和站桩,膝盖伤痛反而好了,这是什么道理呢?

先从膝关节的负重功能角度来讨论。太极拳不同于外家拳之处是“舍己从人”,即利用身体重量和关节的屈伸来被动地运化拳势,从而使身体的重力势能和关节的弹性势能有效地转换成击打对手的动能。人站立时腿是负重的,但坐在高凳上膝盖处的负重感就消失了,这是常理。那么习练太极拳时采用什么姿势可以使得膝关节减少负重呢?通过采用涵胸,拔背;裹裆,护肫;提顶、吊裆;松肩、沉肘这个拳论《身法八要》所述的“基本拳相”就可以使得膝关节减少负重。

如果从外形来看,它就是“如坐高櫈”的姿势;如果从内型结构来看,这个开立步桩架具有卯榫相合,神意炁形势齐备的人体力学结构特征。通过这种内型结构建立引发内动,从而产生内劲,这是内家拳运化的底层逻辑思维。所以只有通过正确心悟身法八要并体悟上身,那么在行拳走架时才会“松开顶劲”,把身体重量有效地松沉至脚底,从而充分利用地面反弹力和关节的抻拔来产生动能,才不会让身体重量滞留在膝关节处造成跪膝拳病,这是减少膝盖负重的基本拳理。

从太极拳的运动规律的角度来讨论。太极拳运动的规律是“源动腰骶转股肱”,身体分为上中下三盘,中盘腰骶关节是全身的总根节,上盘肩肘腕和下盘髋膝踝都以腰骶为根节(腰骶主宰)。上盘肩为根节,肘为中节,腕为梢节;下盘髋为根节,膝为中节,踝为梢节。所谓源动腰骶转股肱是指运化拳势时要根节催,中节随,梢节领,天人合一就如行星围绕太阳转。所以作为膝关节来说它是下盘的中节,其功能就是“随”,随髋而运,带踝而行。不符合“随”的功能就是拳病,比如拳势运化中常出现的“扭膝现象”就是违背了“随”的被动功能,想主宰了,想主动了,这就错了。

最后从如何改善膝关节的功能角度来讨论。可分为两方面:一是指提高筋骨强度和肌肉对关节的“筋束骨”能力,常年站桩会使股四头肌特别发达因为它是一种控制膝关节屈伸的姿势肌是指提高膝关节滑液分泌能力,站桩时的兜盆功态和倾盆功态的“蛹动”互换过程中会有效刺激滑液的分泌

要想改善膝关节的功能,可以内家拳的修炼方式来修炼太极拳,也可以修炼无极桩,方法对了,事半功倍,伤膝无知之说也就自然而然可休矣了!


★阅读推荐 

太极云课解析分享之松开顶劲
太极云课解析分享之腰骶主宰

太极云课解析分享之桩架结构


欢迎订阅

《杨澄甫85拳架》研修班

直播课程(完整版)


一极课堂
上海世界礼仪学院@美育、美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