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仙人洞道观——
◾道教传人贵阳的时间及派别◾
道教为我国本土宗教,起于东汉何人,已无具体详考,援引春秋战国道家虚无之言,揉以秦汉方士炼金吐纳之术,最先典籍名《太平经》。汉灵帝时由之创太平道,发动黄巾起义。同时又有张陵学道蜀中鹄鸣山,造书《太平洞极经》行道,从受人出米五斗。至三国时陵孙张鲁大张其势,据汉中自称师君,号天师道,俗称五斗米道。至晋代天师道盛行,名门氏族亦崇奉,而孙恩、卢循倚之举事。南朝梁时陶弘景开启三茅仙道,发展为别派;北朝魏时寇谦之改变天师道,不再依附张氏。唐代皇室尊崇道教至极,开元整饬道书,列藏目曰《三洞琼纲》,总计3744卷,后遭乱残缺。宋代尊奉道教,显于真宗、徽宗两朝,大中祥符间于江西龙虎山立上清观,命张陵后裔张正随从此世守。辽代陕西人刘操创教派于终南山,主先修性,形成南宗。金代咸阳人王哲,创教派于登州修真观,号重阳子,主先修命,形成北宗,其弟子丘处机号长春子。元太祖重视北宗,敕命丘处机掌管天下道教,于是北方各道派统摄为全真道。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敕命信州龙虎山第三十六代正一天师张宗演领江南道教,许子孙世袭,于是南方各道派统摄于正一道。至此,中国道教遂有全真、正一两大派。
南宋覆亡,元军大量南下进入黔南(今贵阳及周边区域),一向受元王朝重视的全真道,随之向南发展传入。当时贵阳城内及附廓,兴建了供奉道教之神的崇真观(明代改称大道观)、普安堂(明代改为大兴寺)及关羽庙三座。关羽庙建于元初,崇真观与普安堂建于元至正间。这些在明朝纂修的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嘉靖《贵州通志》两书中均有记载。
元代道教虽然大别为正一、全真,但有的小道派保持其独立性,各自发展,有的还分为几个道派,如传来贵阳的全真道,实际是祖师王重阳七个弟子各自创立的七个道派中的一个——丘处机龙门派(或称丘祖派)。比全真道传入贵阳稍晚一点的正一道,是龙虎山的天师派。另外有一个推行符箓的蜀人萨守坚创立的萨祖派,也属正一派。这三个道派就是贵阳道教的派别。
贵阳道教的教义。道教的根本信仰是“道”,认为“道”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有了“道”才形成宇宙,构成天地、阴阳、四时,从而化生万物。故《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总之他们认为“道”是先天地而存在的,宇宙万物都生于“道”。传说是先秦道家老子首先提出的,所以道教尊奉老子为教祖。
道教在修炼养生、推行道术上,分为丹鼎、符录两派:丹鼎派相信人经过修炼服食药物可以长生成仙,而炼丹、修养均须离家在宫观或野外进行,故称出家道士;符箓派相信斋醮禁咒,专在社会上为人禳灾求福,居住家中,方便群众请托,故称在家道士或火居道士。
丹鼎派流行于魏晋至唐,因无效验,宋以后改为清修,不再炼丹服食。贵阳道教起自元代,故只重清修,自称清虚派。符箓派自明代传入贵阳,一直推行斋醮禁咒。
◾道教各派谱系◾
——东山仙人洞道观——
贵阳道教各派都有自己的谱系,类似帮会按字排辈,世代师徒相承,严格不紊,起着团结、组织的重要作用。入其道者,必须遵照该派谱系上的字取法名,道徒取法名后,仍保存姓氏,改名不改姓。例如马玉龙是本名,入道后,取法名诚意,保存姓氏叫马诚意。
各派谱系好似家谱、族谱,一般以五言诗形式写成,故又叫谱诗。要知贵阳三个道派的历史和兴衰,必须了解他们的谱诗。
丘处机派谱诗:(南岳山《道宗派牒》)
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
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元明。
至理宗诚信,崇高嗣法兴。
世景荣惟懋,希微衍自宁。
住修正仁义,超升云会登,
大妙中黄贵,圣体全用功。
虚空乾坤秀,金木性相逢。
山海龙虎交,莲开现宝新。
行满丹书诏,月盈祥光生。
万古续先号,三界都是亲。
贵阳丘派道徒,都按这个谱诗取法名,一般法名都是两个字,第一个字为谱诗的字,如法名诚意,诚字在谱诗第五句中,按每字一辈计算,诚字为第二十四辈,宗字则为诚字辈的师父,理字则为诚字辈的师爷。
贵阳正一道包括萨派,由于历史形成,他们有两种谱诗:一种是用全真道丘派谱诗,为避免与丘派混淆,丘派法名第一字为谱诗的字,而正一道则把谱诗的字排在法名的第二个字,如丘派法名诚意,正一道则为意诚,仍为第二十四辈。一种是用正一道谱诗:
守道明仁德,全真复太和。
至诚宣玉典,中正演金科。
冲汉通玄韫,高弘鼎大罗。
武当愈振兴,湖海起洪波。
该派道徒取法名时,即按此谱诗的字排作法名第一个字。
◾道教各派历代道徒发展情况◾
一、全真道丘处机派
元代,贵阳虽出现崇真观,但史书对住观道人姓名缺乏记载。按道教规定,正一道为在家道士,不住宫观,崇真观的住观道人应为全真道出家道士。又,贵阳大兴寺的前身乃元代道人修建的普安堂,据《大明一统志》说:“大兴寺在城中,洪武中以元普安堂改为寺”。又据明嘉靖《贵州通志・寺观》引四川按察司金事时季照撰《记大兴禅寺》中说:“大兴寺在贵阳城中,元至正间江西庐陵道人彭如玉来创精舍,奉普庵(安)祖师。”据此彭如玉应为元代道教来贵阳有史可考的最早道士。
明代,道教宫观发展到近20座,但明代志书对住观道人仍极少记载,仅由王训《大道观记》中得知大道观住持戴雪隐及其弟子王绍业,因系本名而非法名,故只知其为全真道,而不知其为全真道的哪一派。
清代,贵阳道教宫观,发展到近130座(包括郊区),但清代志书对这些宫观的道人仍无记载,从古建筑和石碑中发现以下两人:
1985年重建仙人洞三清殿时,发现屋梁上写有“康熙十二年道人江教合谨建”字样。1983年重建文昌阁时,发现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文昌阁重修碑记》中有“住持道人曾合机及徒刘教修、刘教宗等立”字样。又,访问80岁以上的老道人,据说光绪年间有万元美住南岳山收徒龙明新、龙明昭、周明义;有李元修、秦至方住过仙人洞。以上道士姓名,符合丘派谱诗字辈,属全真道道士,共10人。
民国时期距今较近,从一些残存的文献及访问老道士,得知贵阳城区有全真道(丘派)道士45人,郊区有37人,合计82人。统计表如下:
民国贵阳城区全真道人数统计
姓名 | 所住宫观 | 姓名 | 所住宫观 | 姓名 | 所住宫观 | 姓名 | 所住宫观 |
唐宗云 | 南岳山 | 杨宗权 | 南岳山 | 龙明新 | 南岳山 | 尹道人 | 三元宫 |
程至荣 | 南岳山 | 丁嗣尧 | 南岳山 | 蔺理光 | 南岳山 | 饶崇发 | 玉皇阁 |
黄明汉 | 南岳山 | 李诚贵 | 南岳山 | 刘宗奇 | 南岳山 | 冉崇新 | 玉皇阁 |
郑高达 | 南岳山 | 宋崇贵 | 南岳山 | 毛至静 | 仙人洞 | 傅诚安 | 祖师观 |
冯高梁 | 南岳山 | 张诚善 | 南岳山 | 周明义 | 文昌阁 | 彭信善 | 祖师观 |
刘诚云 | 南岳山 | 杨理祥 | 南岳山 | 晏宗华 | 文昌阁 | 苏诚忠 | 祖师观 |
李诚子 | 南岳山 | 易理生 | 南岳山 | 丁道人 | 文昌阁 | 陈理元 | 宝峰寺 |
余宗明 | 宝峰寺 | 杨宗彬 | 观风台关帝庙 | 曾宗臣 | 南岳山 | 胡至善 | 仙人洞 |
陈宗正 | 华光庙 | 丘至成 | 观风台关帝庙 | 崔诚新 | 南岳山 | 陈永祥 | 仙人洞 |
丁泽渊 | 龙王庙 | 吴诚林 | 观风台关帝庙 | 丁诚先 | 南岳山 | 叶诚良 | 祖师庙 |
蒋诚华 | 祖师庙 | 杨理湘 | 观风台关帝庙 | 王至端 | 仙人洞 | 帅诚林 | 祖师庙 |
王诚扬 | 观风台关帝庙 |
资料来源:1.民国二十七年《贵州省会名胜调查表》;2.建国后调查访问。
贵阳郊区全真道人所住宫观,名称复杂,所住道人中有的是本名而不是法名,查证困难,故只照列其姓名,宫观名称亦略。
廖洪顺 余洪顺 王至成 林宗庆 刘老四 张老八 钟子明
彭云清 罗正明 陈连真 曾兴顺 宋明成 刘静真 张明学
江老道 张海明 杨宗发 石云和 曹宝安 朱老四 彭宗云
程开元 毛贵昌 孙隆发 廖至顺 谢云洲 陈锦泉 许明高
王开云 邓 名 率明贞 胡玉明 韦明发 喻光荣 邵德修
张儒坤 陈理坤
注:1.所列郊区道人仅37名,因资料缺乏,实际当不止此数。
2.见民国《贵阳县各区寺庙登记册》。
二、正一道
明代洪武年间来贵阳的正一道人有肖玄清、任静一、任宣一。任姓二人现有后裔任龄永住乌当区云锦庄,仍为正一道信徒;肖玄清的后人已改业。现住贵阳大关。明末来贵阳的有谢常复、李科阳、任景来等先后共16人。
清代,外来的正一道人曹开本、谭三合、刘宏本等12人。其中的李玄中,于乾隆时由江西来,住大马槽(今复兴巷)。白正林,于道光年间由龙虎山来主持大道观清醮会,无后嗣。
明清两代正一道来贵阳的人数共30人左右。这个数字是根据正一道《启师科》所载及访问他们的部分后人而得。但他们子孙繁衍,以此为业,实际人数并不止此。
民国时期,贵阳正一道道士有47人。姓名如下:
谢森永 苏经至 史洪明 龙厚明 文通明 徐柏清 沈星元
谢聪永 刘宝元 张寿永 龙光明 李玉元 徐德明 陈智明
谢慧元 刘鸿至 张荣永 陈延明 谭兴教 曾慧至 肖福永
谢大明 李协元 张源永 陈德至 谭德永 严法元 周静元
王德元 李澄明 黄禧永 陈国栋 谭光元 龙耀玉 沈正至
苏荫明 任康永 黄万元 文成至 谭志明 周恒富 苏通明
任龄永 龙圆明 文正元 何成明 张金华
注:1.所列正一道道士除个别人为本名外,其余均是按丘派谱诗取的法名,名的末尾一字即谱诗字。
2.47人只有十多姓,姓相同者多系一家人,有的是父子,有的是弟兄,有的由祖父到重孙四代(如兴教家)。
3.资料均系实际采访所得。
三、萨守坚派
明代,萨派道人由四川传来贵阳的有戴守中、陈道兴、鲁道灵、杜道尚等15人。清代康熙年间来贵阳的有李汉章、雷通真、陈通复;乾隆时来的有陈玄明、李韫隆等共21人(《启师科》)。民国,贵阳无外来萨派道士,从事宗教活动的都是明清来筑者的后裔。他们传子孙,不传外人,有的子孙不愿继传其业,改从他业,故该派人数只有20人。姓名如下:
刘高行 赵弘恺 雷大本 胡鼎新 何大伟 李玄中 胡高扬
雷大乾 雷罗惠 杜鼎元 杜鼎熙 杜鼎明 李韫隆 李韫华
谢弘恩 雷大经 胡弘铣 王大元 刘大伟 姚大元
注:资料系采访所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道教各派人数变化及现状◾
解放初期土地改革,贵阳地区以往从事宗教职业,收取宫观田租,及以做斋醮为生的道士,纷纷改业,走劳动自给道路,各派人数大大减少,留居宫观的不多。“文化大革命”中又被撵出宫观,有的被判刑劳改,有的被迫还俗,宫观遭到严重破坏或被占用,宫观内道人绝迹。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逐步落实宗教政策,对道教人士的冤假错案进行了复查、平反;拨款修复仙人洞道观,为道士们和信教群众提供正常宗教活动的场所,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使停滞了的贵阳道教活动逐渐得到恢复。
现将至1992年底贵阳道教各派人数有代表性者,分别统计。
全真道(出家道士)有张诚善、周宗元(女)、帅诚林、唐信忠、唐崇发、胡崇贞等10余人。
正一道(在家道士)有徐德明、何成明、李大彬、谭志明等10余人。
萨派(在家道士)仅有雷罗惠、雷德武二人。此派10多姓人家,由于光传子孙,不传外姓,民国时期有20人,解放初期降至七、八人,近年来年长者陆续病故,只剩上述二人。因时代不同,年轻人多不愿继承宗教职业,故出现后继无人情况。
以雷罗惠(本名德富)、雷德武兄弟为例,一家都是萨派道士,第一代雷通真于康熙初年来贵阳,今已八代,世代相承,具有代表性。
以上三派现有人数20余人(资料系根据实际采访和贵阳道协筹备小组所提供)。可以看出贵阳从事道教职业人数,由明至今的大体变化。
元代为道教传入期,人数不详。明代由城到乡、由点到面地传播,有记载的道士数(全真2,正一16,萨派15)合计33人。清代较前略有发展,有典籍可考的道士数(全真10,因缺乏史料记载,实际当不止此数,正一12,萨派21)合计43人。民国人数有所增加,最多时达149人(全真82,正一47,萨派20)。以后逐渐减少,至1992年道士约30人。
◾道教各派已传字辈◾
一、全真道丘派已传字辈
丘派道徒都按本派谱诗(见本章第二节)取名排辈,清代道人的姓名从谱诗第四句“合教永元明”的“合”字起,即第十六字(辈)起,现传到第二十六代(辈),列表如下:
字 | 辈 | 道人姓名 | 字 | 辈 | 道人姓名 |
合 | 16 | 曾合机(嘉庆时任南岳山住持,道光时任文昌阁住持) | 宗 | 23 | 周宗元、晏宗华、曾宗成、杨宗全、杨宗彬、唐宗云、刘宗奇、王宗阳、余宗明、田宗福、陈宗正(20至23代,多为民国时期住贵阳各宫观道人) |
教 | 17 | 江教合(康熙时仙人洞住持)刘教修、刘教宗(道光时住文昌阁) | 诚 | 24 | 张诚善、帅诚林、叶诚良、李诚贵、崔诚新、丁诚先、蒋诚华 |
永 | 18 | 郝永受(道光时文昌阁道人) | 信 | 25 | 唐信忠、刘信德、杨信春、李信星等十余人(均张诚善弟子) |
元 | 19 | 李元修、万元美(光绪时住仙人洞、南岳山) | 崇 | 26 | 唐崇发、张崇新、王崇亮、胡崇贞 |
明 | 20 | 杨明昭、杨明义、龙明新、黄明汉 | |||
至 | 21 | 秦至方、毛至静、程至荣、周至元、王至端、胡至善 | |||
理 | 22 | 陈理元、杨理湘、杨理祥、蔺理先、 易理生、游理久 |
二、正一道已传字辈
正一道以丘派谱诗排辈取名,谱诗字在名字末尾一字。明代传来贵阳,从“玄”字起,即第十代起,今传至二十一代,列表如下:
字 | 辈 | 道人姓名 | 字 | 辈 | 道人姓名 |
清 | 10 | 肖玄清、伍希清 | 合 | 16 | 谭三合、谢万合、任太合、罗云合 |
一 | 11 | 任静一、任宣一 | 教 | 17 | 刘正教、马鸿教、刘应教、李勋教 |
阳 | 12 | 李科阳 | 永 | 18 | 聪永、谢森永、谭恩永、任龄永、 陈昌永、张寿永 |
来 | 13 | 任景来、王惠来、陈合来、任胜来、蔡泰来、白奉来 | 元 | 19 | 刘宝元、谢慧元、谭光元、王德元、黄万元、文正元 |
复 | 14 | 谢常复、谭洪复、任文复、黄观复、王清复 | 明 | 20 | 史洪明、徐德明、何成明、苏应明、苏通明、文通明、陈智明、谢大明 |
本 | 15 | 谢盛本、谢存本、曹开本、刘宏本 | 至 | 21 | 刘德至、陈文至、文成至、苏经至、刘鸿至 |
注:本表根据正一道《启师科》及采访资料整理而成。
三、萨派已传字辈
萨派明末传来贵阳,按该派谱诗(见本章第二节)排辈取名,从守字(一代)起,传至罗字(第三十代),列表如下:
字 | 辈 | 道人姓名 | 字 | 辈 | 道人姓名 |
守 | 1 | 戴守中、周守元、周守一、陈守一、曹守之 | 中 | 16 | 李中大、吕中正 |
道
| 2 | 鲁道灵、鲁道冲、鲁道光、郑道新、郑道澄、申道兴、陈道兴、杜道尚 | 正 | 17 | 戴正元 |
明 | 3 | 高明复 | 演 | 18 | 阳演一 |
仁 | 4 | (史料缺) | 金 | 19 | 杜金常 |
德 | 5 | 方德玄、鲁德玄 | 科 | 20 | 李科阳 |
全 | 6 | (史料缺) | 冲 | 21 | 李冲虚、周冲玄、周冲阳、唐冲虚 |
真 | 7 | 胥真诠、胥真仁、王真来 | 汉 | 22 | 李汉章 |
复 | 8 | 陈复明 | 通 | 23 | 雷通真 |
太 | 9 | 彭太冲 | 玄 | 24 | 陈玄明、雷玄清 |
和 | 10 | 李和来 | 韫 | 25 | 李韫隆、雷韫本 |
至 | 11 | 王至阳 | 高 | 26 | 雷高乾、刘高行、杜高昆、胡高扬 |
诚 | 12 | 王诚存、阮诚兴 | 弘 | 27 | 谢弘恩、胡弘铣、雷弘璧、雷弘音 |
宣 | 13 | 戴宣和、丁宣来 | 鼎 | 28 | 杜鼎熙、马鼎云、胡鼎新、雷鼎铭 |
玉 | 14 | 熊玉光、杨玉明、杨玉来 | 大 | 29 | 刘大炜、刘大伟、雷大乾、雷大经、 雷大本、王大元、李大彬 |
典 | 15 | 吴典湖 | 罗 | 30 | 雷罗惠 |
注:1.本表根据正一、萨派《启师科》及实际调查访问资料整理,新出家尚未取法名者未记入。
2.《启师科》是正一派、萨派师徒承传的谱牒,一代一代地记在上面。只传子孙不传外姓有如家谱。
◾道人的等级地位和称呼◾
贵阳道教有在家从事斋醮祭祷等宗教职业的正一道;有出家住居官观修持炼养的全真道。人们统称为道人或道士,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
道人是指有道术之人。《汉书·京房传》中道人一词,颜师古注:“道人,谓有道术之人也。”所谓道术,指道教中采药炼丹,习外功、内功(气功),修长生不老,知天文医卜星相,他们居住宫观或云游四方,穿道服,戴道冠,着道靴,神态飘然,追求成仙,世人又以“羽人”、“羽士”称之。—般所谓道人,指这类出家人,属道教中的全真道(丹鼎派)。
道士,一般指从事宗教职业者,专做斋醮祈祷,诵经礼忏,禳灾求福,画符念咒等活动。始于东汉末张陵(道陵)创“五斗米道”,后人称其徒为道士,他们都住在家中,便于群众请托,属道教中的正一道(符箓派),离不开人间烟火,又称火居道士。在台湾称道教居士。
男女道士、道人的称谓,男的已如上述,女的则称道姑。贵阳道姑人数很少,只全真道有,正一道无。
全真道男女道人都要束发戴冠,其色尚黄,故又称男道人为黄冠,女道姑为女黄冠或女冠,起于唐代。有时道人、道士并无严格区分,据《唐六典》三《户部尚书》载:“凡道士给三十亩,女冠二十亩。”这里说的道士即道人。但后来在贵阳,人们看见穿道服束发的称之为道人;不穿道服、不束发的即称道士。
道教内部还有等级地位之分。据《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说:“道士有六阶,一曰天真道士,二曰神仙道士,三日山居道士,四曰出家道 士,五曰在家道士,六曰祭酒道士。”
道教称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来源于《庄子·天下》:“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唐以后,帝王遂以真人称号授予某些历史人物或著名道士,如唐玄宗封庄周为“南华真人”。元世祖封丘处机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简称长春真人)。
以上资料来自于《贵阳史志-宗教志》,系师门王燕玉老师收集整理,致敬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