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阳呆嘞时间长了,老是听到一些数字名称的地方,这些地方今天好多成了网红打卡的地方!洞八三厂,幺八三厂,二十六厂。。。。。。很多带数字的厂矿,当然其背后也有一系列的故事延续。
二十六厂,很多人以前都没听说过,要不是网络视频吹红网红打卡该地,每当秋高气爽艳阳天高照,一排排的梧桐落叶飘零,点缀一排排上世纪的红砖厂房,期间人来人往,在小小手机视频间唤醒都市人群心灵里的一片郊外的宁静归属。
贵州二十六厂,原名中国人民解放军5708厂,是上世纪三线建设时期的重要项目之一。1965年,在“三线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数以千计的建设者来到贵州,按照“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在群山中建起了这个航空修理厂。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中苏关系紧张,为应对原苏联的战争威胁,中央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部署建设大三线战略,将三线工厂建在“散、山、洞”里。地处西南的贵州首当其冲,安顺、都匀、凯里、遵义都建有三线工厂。1965 年,毛主席发出备战建设号召,数万建设者告别都市,奔赴深山老林扎根,开启人生新征程,三线建设工程由此拉开帷幕。贵州因其独特地理位置和丰富矿产资源,适宜建设以备战为指导方针的三线建设基地,1965 至 1980 年的 15 年间,数十个三线建设项目在贵州陆续展开。“靠山、分散、隐蔽”乃三线建设之首要要素,贵州那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使得各处皆可为三线建设之首选地,选址时几乎无需费多大力气。为让各大军区具备飞机修复能力,西南地区迅速铺开一批飞机修理厂。1965年,根据“三线”建设规划,要在贵州修建3个航空修理工厂,5708厂便是其中之一,主要负责飞机的大修,也是贵州当时最大的一个航空修理厂。
二十六厂位于花溪磊庄,离贵阳40公里,未开工前,这里杂草丛生、荆棘满地、田塘坡地间隔,到处是坑洼不平的处女地。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精神感召下,成千上万名抗战时期的老干部、老军工师傅、科技人员、大中专学生及工人,从北京、上海、成都等大城市分批次调集这里。根据国家对三线建设“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5708厂的生产区都是依山而建,蜿蜒起伏在群山中。在2800多亩的土地上,被合理划分为生产区和生活区,中间隔着一座小山,叫小景坡。工厂建成后,山间的宁静也从此被打破。在数十年的漫长岁月里,无数热血青年,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峡谷中,为祖国的国防建设,默默做出了巨大贡献。
建厂几十年间,5708厂先后修理飞机几千架次,工厂的道路上经常看到拉着飞机跑的卡车,大修车间内停着拆得七零八落的飞机。特别是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工人们加班加点,极大地保障了我国战斗机的完好率和出动率,为共和国的国防事业立下赫赫战功。
1968 年,5708 厂成功试修第一架米格—比斯战斗机,标志其正式启用。起初空军总部计划该厂每年修 50 架,后因东南亚战场紧张,扩至年修 100 架。1968 至 1980 年,该厂为空军修 1390 架,成为贵州最大航空修理厂。
1977 年,5708 厂迎来了新的一批充满激情的青年。因保密和安全需求,相关部门在挑选三线建设者时极为注重品德和才能,对革命的纯粹性要求颇高。政审不容有瑕疵,连祖上五代都在审查之列,有资本或地主家庭背景的,或许只剩一腔热血与遗憾。随着业务逐渐成熟,修理技术持续提升,飞机修理任务愈发繁重,原生产车间难以满足当下需求,便开启了第二轮扩建。为完成任务,加班成常态,所有热血的青年工人没有抱怨,反以成为三线建设一员而自豪。
上世纪80年代,国际形式逐渐出现缓和,加上战斗机不断更新,战斗机在质量上和数量上进入新的阶段,第一代战斗机开始退出现役。第二代战机入列空军,事故率的不断降低和寿命的延长,使得修理厂的业务逐渐减少。此时的国家在发展方针上也从敌对斗争转向经济建设,中央对三线产业进行调整,部分三线厂开始转向民用。
2002年,职工部分分流到兄弟单位,退休的部分职工被安置在贵阳,还有部分返回原籍,隐藏在深山里的三线厂就此出山,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就此宣告结束。5708厂搬迁后遗留下的资产交由地方处理,改名黔鹰5708铝箔厂,彻底变为民用。2008年,因经营困难而宣告破产,留守员工全部失业,5708厂原则上亦是名副其实,留下的只是一栋栋老房子。工厂破产后,人们纷纷搬走,厂里就逐渐荒了。日久年深,盘根错节的绿色藤蔓恣意生长,千枝万叶交错在一起,爬满一栋栋旧厂房和宿舍楼。道路两侧,当年栽种的梧桐树已长成参天大树,见证着时代的变迁。轰轰烈烈的大建设时代过去了,这座倾注了一代人心血及满腔热诚的老厂,生得伟大热烈,消逝悄然无息。
二十六厂,见证了新中国航空工业灿烂与坎坷的修理厂,如今只剩下老一辈称呼的 5708 厂之所在地方,一个称谓虽质朴,却蕴含着无尽荣耀和梦想之地名。今天,漫步在林荫大道之中,仰望一片片的梧桐落叶,阳光缝隙中思绪穿梭时空的甬道,倾听那些有关勇气、智慧和奉献的事迹,回望着1390 架战斗机在此如何再度“腾飞”,更多的是在精神和记忆的广袤天空中翱翔。
历经半世纪的沧桑巨变,昔日生产之余广大工人栽种的法兰西梧桐如今已参天蔽日。从1964年选址,至新世纪之初宣告破产,从青春年少的热血青年工人到白发苍苍的退休员工。众多三线工人将青春乃至后代留于此地,他们与土地相融,为祖国建设无怨无悔,他们的精神已经嵌入厂区的每片瓦片和路旁的林荫之中,他们是热血青春奉献的一代人,他们是值得敬佩的一代人,他们是祖国建设中最骄傲的一代人!
(笔者采访到的原厂工人,热情的讲解她们曾经辉煌的青春故事,征得她们同意,拍照留影纪念)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上世纪栽下的树种如今长成参天大树,静静地伫立在道路两旁,和老一辈二十六厂人共同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如今的二十六厂已经成为一个热门拍照地点,特别是其著名的梧桐大道,在秋日里金黄色的梧桐叶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里不仅适合拍照,还能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时代的变迁。
赶上周末阳光明媚,带着家人,带着爱人,去吧,二十六场打卡留恋,打卡记忆这个曾经辉煌的地方!
(去年去的时候照的,四个小狗和它妈妈住在人去楼空的房子里,不晓得今天它们在哪里?过得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