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的黑神庙在哪里?

文摘   2024-09-30 23:55   贵州  

          如果不是翻看地方史料,根本不知道黑神庙是啥?更不知道贵阳曾经有这么个宗教祭祀的地方?

       贵阳原有著名的黑神庙两座:一座在今中华南路达德学校旧址处,俗称黑神庙;一座在今合群路上,俗称外黑神庙。两庙均已不存。

        先讲黑神庙。据贵州思南县旧志记载,南霁云有后人在思南做官,有政绩,思南地方欲为之立生祠,不肯,称要建祠就建其先祖南霁云祠。思南祭祀南霁云大概是贵州祭祀南霁云较早的。贵阳黑神庙历史悠久,历史上有过多种称呼。元代时始建,名南霁云祠,祀唐忠臣南霁云。明代景泰二年(1451年),贵州按察使王宪奏请朝廷,给南霁云谥号“忠烈”,以后改称忠烈宫,名称一直未变。明代万历年间,老百姓开始称忠烈宫为黑神庙,以后几百年黑神庙之名普遍为贵阳老百姓熟知,知道正名忠烈宫者反而不多。为什么叫黑神呢?因为南霁云脸色黑亮。贵阳人之所以祭祀南霁云,据说是因为他英勇忠烈,可以保佑百姓安度灾疫。明代正德年间,著名学者王守仁(王阳明)谪贬贵州龙场驿(今修文县城)驿丞时,曾到过此庙参观游览,他写下了《南霁云祠》记其事,其诗说:

死矣中丞莫谩疑,孤城援绝久知危。

贺兰未灭空遗恨,南八如生定有为。

风雨长廊嘶铁马,松杉阴雾卷灵旗。

英魂千载知何处?岁岁边人赛旅祠。

       明、清两代经过多次维修,黑神庙规模宏敞,大殿、长廊、僧寮一应俱全。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设私立达德学堂(初名民立小学堂)于庙内,以后著名革命家、共产党人王若飞曾在该校学习和任教7年。民国时期达德学校一直在此,民国25年(1936年)又设贵山民众图书馆于其内。解放后这里办过中学、小学,以及南明区文化馆,现为文物保护单位达德学校旧址。

       再讲外黑神庙。外黑神庙历史上也有过多种名称。明末崇祯初,有四川人万春任昆明知县,铸铜佛三尊拟返归四川祭祀,值世乱,蜀道不通,未果而春逝世。崇祯十六年(1643年),万春妻王氏将铜佛运至贵阳,在当时名叫黄泥塘的地方住下祭祀铜佛,至清顺治时得资助扩建殿宇,又建关羽像,王氏削发为尼,该处称铜佛庵,又称净土庵、铜佛寺。清代雍正九年(1731年),府县有关人士,议将南公行像移至新城西北隅普定街(今黔灵西路)后黄泥塘园地。此地建有铜佛寺,即在寺后扩建新忠烈宫,以隆报饷,并更名为外忠烈宫。寺庙历经乾、嘉、道、咸及至光绪中,殿宇已年久未能大修,多已朽敝。光绪二十年(1894年)耗资8000余金对其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改建增修,使之更为广阔恢弘,焕然一新。诸多乡贤大家亦题咏不辍。如李端棻题曰:

其人近黮,岸然须眉,僰女蛮童,犹想象旌旗甲仗;

有德于黔,捷如影响,纸钱铜马,永消除水火刀兵。

        特别是以诗名远播五管的郡人颜嗣徽所撰之联,早为省内外之士人所激赏,一致推为祠联之冠。其联曰:

浊酒读唐书,睢阳齿,常山舌,将军更断指乞师,与天宝殉节诸臣,各分一席;

孤灯披旧志,丞相垒,供奉祠,令嗣复赐绯典郡,合黔南历朝名宦,共有千秋。

        一度移忠烈宫的南霁云像于此,更名为外忠烈宫,以后外黑神庙之名兴起。清代外黑神庙多次维修,规模扩大。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设乐群学堂于其内,民国20年(1931年)又设先烈遗族学校于其中。铜佛亦增加至9座,有释迦牟尼、毗卢、观音、关羽等铜像。解放后该地方为合群路小学,后为云岩区教育局宿舍。铜佛下落不详。

        今天穿过贵阳繁华的闹市,路过达德学校旧门口,可以停下脚步,走进去看看曾经黑神庙的地方,也顺便再次在里面默默对黑神爷问好:祝愿贵阳城市越来越好!

        


黔中史地
行走黔中大地,探究贵地黔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