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九龙禅寺

文摘   2024-07-08 11:52   贵州  

        佛教自唐宋以来陆续传入贵州,但没有越过乌江。元代始向乌江以南传播,而寺庙仍很稀少,但仍在黔北、黔东地区形成了金鼎山、中华山等佛教名山。到了明代,不惟府、州、县、卫皆有佛寺,而且土司地区也不列外,深入穷乡僻壤。永乐十一年(1413年),设贵州布政使,朝廷采取土流并治,于贵州遍设卫所,推行军屯、民屯、商屯。大量移民进入贵州,信仰佛教的移民在住地建寺庙,为僧人入境提供了条件。同时交通条件的改善,湘黔、滇黔、川黔、桂黔四条驿道交汇贵州中部,有利于佛教的传播。贵州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石岩洞穴众多,僧徒士民以洞穴改建或依山而建的寺庙遍布黔中。依托山崖地势的独特陡峭和河流沿岸陡峭山地而建的寺庙在乡间也常见而贵州惠水的九龙寺正是利用独特的山地依山而建的寺庙。

        明洪武五年(1372明廷改程番武胜军安抚司置,属贵州治所即今贵州惠水县。正统四年(1439) 改属贵州宣慰司。成化十二年(1476) 改为程番府隆庆三年(1569年)迁程番府于贵阳为贵阳府。万历十四年(1586) 于此置定番州清康熙五年(1666年),移云贵总督驻贵阳,府治贵筑。清末为定番州。

        惠水九龙山,有明以来,在当地很早就是名山景点,原名“九炉山”,已成为当地十二景之一,名曰:“九岚拥寺”。九龙山以殿宇辉煌、风光秀美而著称,又是朝山拜佛、寻幽览胜的绝妙去处。

        史志记载:九龙山,在小龙司后,九岭起伏,蜿蜒如龙。小龙番长官司,在府城东南二十里,元置小龙番静蛮安抚司,洪武五年改置。(《贵州图经新志》贵州人民出版社,201512月版,第141-144页)

        惠水九龙山,有九龙寺,更有佛经九龙浴佛的神奇瑞应清康熙年间,古源禅师游历于此,见此地形独特的九座山峰以左右各三后三成九顺序排列,天然形成的“大地椅子”,椅子当中还端坐一小山峰,傲居主位。而九座山峰浑圆成型。联想到当年佛祖降生之际,有九龙吐水为他沐浴,后世僧徒把幼年的佛祖称为“太子佛”,佛经记载为“九龙浴佛”或“九龙浴太子”。而此地形竟然与佛经记载的“九龙浴佛”神奇冥合,就以其高超的佛法成就和独具慧眼,以天地间的不可思议的神通瑞应,把此山定义为“太子佛应化道场”,逐开山建寺,传衍至今。

        新中国建国前,由于战乱原因,寺庙毁于盗匪乱或,片瓦不存。一直到本世纪初,贵州佛教协会副会长崇慈法师来到九龙山,面对曾经古寺荒地断垣,发愿募集十方净资,重建如来道场。经过多年募集新修,如今九龙禅寺焕发生机,金碧辉煌矗立山坳间,吸引四方游客和香客拜佛留念。


黔中史地
行走黔中大地,探究贵地黔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