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南明河

文摘   2024-09-10 23:42   贵州  

       每个城市都有一条标志或代表性的河流,往往这条河就是这个城市兴起的意义。贵阳也不例外,南明河正好穿城而过。

        南明河被贵阳人称为母亲河。在贵阳市所属辖区内,有大小河流三十多条,其中以南明河最长、水量最大,贵阳不少河流都汇入南明河,形成南明河流水滔滔。千百年来,南明河灌溉了两岸稻谷飘香的良田,滋育了贵阳人民,深受贵阳人民的敬爱。

        有人说,贵阳南明河的称谓,始于南明永历王朝。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南明河与南明永历王朝风马牛不相及,根本无关。早在明朝(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和(嘉靖)《贵州通志》两书中已有南明河的记载。前书记载:“南明河,在治城南门外,源出程番府界门,东北流过治郡城,至巴乡,此流合乌江入蜀涪州界会川江。”后书记载:“南明河,在治城南门外,源出程番府界,东北流经郡城,至巴乡北流合乌江,过思南府绕城河,入蜀涪州界会川江。”以上两书皆成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说明明朝嘉靖时已有南明河的称谓。

       然而,在明朝嘉靖年间以前,南明河还有过别的称谓。

       明初,今贵阳城区南部为贵州宣慰司城。在明《寰宇通志》中,“贵州宣慰司”条下,没有南明河,只有南门河。该书说:“南门河,在城南。”在《大明一统志》中,也没有南明河,只有南门河。该书说:“南门河,在宣慰司城南。”前书为陈循等修纂,成书于景泰七年(1456年);后书为官府所撰,成书于天顺二年(1458年)。这两部书证明在明朝景泰、天顺时,南明河叫南门河,南门河是南明河的老名称。

       如果进而追问:什么时候开始叫南门河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弄清楚,明朝景泰、天顺以前何时建成贵阳南门,因为南门河是以南门得名,有南门才会有南门河。根据历代地方志书记载,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建成贵阳南门,正名朝京门,俗称南门。不言自明,南门河这个名称的出现,当在此后不久。即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明朝洪武至景泰、天顺间,很可能以后还有一段时期,南明河叫做南门河。在《明史·贵州地理志》记载的西清水江,是明代贵州城南门外南明河下游地段。所以,在个别史志中,清水江也指的是南明河。

       南明河是乌江支流清水江的左源,自西南至东北,纵贯原贵阳市辖区的西部、中部和东北部。自河源至河口全长150余公里。南明河支流较多,左岸有小车河、水磨河、贯城河、新添河、干坝河、水田河(又称普渡河)、白水河等,右岸有陈亮河、摆郎水、富水、龙洞河、桂花水等,但以小车河、龙洞河、干坝河较大。

        南明河碧波滚滚,沿河岸风景秀丽,有许多令人流连忘返的文物景点和游览地区。在贵阳城区的上游,有“秋水涟漪千缕月,春风骀荡一溪花”的“高原明珠”花溪;在贵阳城南有“科甲挺秀”的甲秀楼和“长虹卧波”的浮玉桥;在贵阳城区的下游,有“水口参灯”的水口寺和“宛然桅舟野泊”的船石。南明河使贵阳生色增辉,秀甲黔中。


黔中史地
行走黔中大地,探究贵地黔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