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贾振杰
明万历八年且停寺新建慈云桥碑记记载:内丘治西三十里,有山曰且停,寺曰梵云,传为梵王太子修行暂住于斯,后因建寺山兴寺而名矣。山下有泉曰马跑,曰圣水井,合流绕僧居而东入于溪,寺之西有庵曰仙人庵,下有泉亦澄碧可玩。
且停寺具体位置在内丘县柳林镇寺沟村村南,距县城约十七公里,与碑文相互印证。现在看到的且停寺虽然仅存遗址和部分重建的殿宇,但在十几亩范围内碑刻林立,文物遍地,历史遗迹和历史传说众多,仍不失为一个探幽访古、读碑品史的好去处。
明代《内丘县志》记载:“且停山,旧传虢太子饮马于此,下有马跑泉,冬夏不涸,又有圣水井,清澈洞照须眉,昔有高僧求雨曰病龙行雨.....”这里所说的高僧是指后赵神僧佛图澄。一说且停寺为佛图澄及弟子所建,另一说是为了纪念佛图澄而建。《高僧传》中说他门下受业追随的常有数百,前后门徒几及一万。佛图澄在后赵时期推行道化,所经州郡,建立佛寺,凡八百九十三所,邢台净土寺便是其中之一。
且停寺前的跨河石桥名慈云桥,建于明万历八年。整座桥造型古朴,建造工艺上乘,单拱石砌,拱洞两侧最上方居中位置嵌装镇水兽。镇水兽雕刻精美,线条流畅,神形具备。桥头栏板浮雕有苏武北海牧羊、王祥卧冰求鲤、杨继业撞死李陵碑等精巧玲珑、耐人寻味的历史典故。
关于且停山的传说和且停寺始建年代众说纷纭。一说因虢国太子曾在此停骖而名,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一说后赵时期由佛图澄及其弟子所建;还有一说始建于宋,另有一说建于元至大年间。综合各种记载和民间传说判断,且停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和后赵时期,到宋代重建,元朝至大年间再由朝廷敕修,明宣德、万历、清雍正、乾隆年间均有修缮。
据介绍,历史上的且停寺群山环绕,山泉淙淙,北依且停山,南望叠岩峰。全寺建筑由南向北依次有老母庙、慈云桥、山门、穿心殿、中心大殿、石佛殿;东廓有钟楼,西廓有戏楼、龙王庙等建筑。老母庙现已重修,慈云桥仍然在用,山门、各大殿宇及戏楼尚未告竣。
且停寺虽未重建完毕,但其历史文物遗存众多。且不说林立的碑刻和造型古朴的慈云桥,院内的千年白果树树根就给人带来极大的视觉震撼。据说此树在1995年被附近一名精神病患者点燃,1997年被一场大风吹倒,现仅存直径数米的树根依然向人们诉说着它昔日的辉煌和历史沧桑。游览中附近村民介绍,当年树身需八人才能合抱,树冠阔达一亩有余。民谣有云:“坐在树上打牌,四人打,八人看,卖麻糖(油条)的在上转,东枝上敲鼓,西枝上听不见。”
寺内西北角戏楼遗址西侧山脚下有圣水井一眼,井前建蓄水池一方,池中置铜莲一株,莲下锦鲤翔游浅底。且停寺有“流不干”、“灌不满”、“圣水井”、“马刨泉”著名景点。泉水直通东侧龙口内方便取用,游览中我们遇到附近村民到此接山泉水回家泡茶饮用。
粗略统计,且停寺观音殿和山门前及院落中有历代碑刻12通,其中包括元代圣旨碑一座和明清碑刻11通。碑名和年代分别是:元皇庆元年《敕赐梵云寺记》、明万历八年《且停山新建慈云桥碑记》、明万历廿二年《重修且停寺梵云寺记》、明万历卅年《且停山梵云寺重修佛殿记》、清乾隆十年《且停寺梵云寺重修碑记》、清康熙十五年《且停山梵云寺重修前殿记》、清乾隆四十七年《重修且停山登云桥碑记》、清道光卅年《重修且停山梵云寺前大殿碑记》、清光绪九年《重修且停寺庙碑记》等。
据碑文所栽,有的说建创于春秋,因佛教始于汉盛于唐,其始所祀之神皆不能记忆,无非御灾捍患有功于民生耳,后朔以佛像名以寺院。有的碑文记载,创于大宋,迄今五六百年矣。
虽然且停寺殿宇类历史建筑不存,但四根方形滚龙石柱、石柱础、石供桌及其它附属文物犹存。遗存的建筑构件十分精美且弥足珍贵,尤其是元代圣旨碑和慈云桥栏板,均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是难得的石刻艺术珍品。
关于马刨泉的成因也是众说纷纭。一说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扁鹊和虢国太子采药途经此地,停下休息马刨出泉。还有一说是后赵佛图澄的一个坐骑用蹄子刨出的马刨泉。无论如何形成,都是民间传说而已,无从考证。
内丘且停寺为县、市两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背依且停,南望叠岩,群山环绕,山泉淙淙,源于春秋,兴于宋元,明清历代维修,有众多碑刻和石雕构件遗存及历史传说,是一处探幽访古读碑鉴史的绝佳游玩目的地。有诗为证:寺入千峰迳,桥横百尺岩 。山光辉宇殿,云气润松杉。水静游鱼出,花踩过鸟衔。谁言仙境好,此地隔尘凡。
作者简介:贾振杰,男,笔名西望太行,1970年6月出生, 汉族,籍贯河北隆尧。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经济师,金融理财师(AFP),理财规划师,供职于中国建设银行邢台分行,邢台市政协文史委特约监督员,邢台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百度百家号优质旅游领域加V创作者,屡登百家号内容榜、入选优选计划。多年来,致力邢台域内文化、历史、古村落及旅游文化深度挖掘,累计发表相关作品2000余篇。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