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儿时年味:那些记忆中的春节瞬间

旅行   2025-01-29 18:59   河北  
公众号微信:damei8210
小编微信:zg6829

文/任付珍

我是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人,因为当时国家正处于经济困难、物资缺乏的时期,平时都是糠菜半年粮,每家每口人分到的小麦只有100多斤,吃上玉米面饼子、菜窝头、玉茭面团子就算很享福了。

至于吃肉那更少,生产队里到中秋节和重阳节等节日,才杀几只羊,让每口人吃上二两肉。

只有到过年时才能吃上白面豆馍、麻糖和猪肉,所以对过年十分向往,奢望能吃上几顿好吃的食品。

正是列入春节程序的是腊月二十三打发老灶爷上天。

每年这个时候,每家的灶王爷要去天上给玉皇大帝述职,家家户户在晚上燃放二响、鞭炮,欢送老灶爷上天,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有个说法是“老灶爷上天,好话多说,赖话少提”。

这一天是祭灶日,也称小年,还有个说法是二十三糖瓜粘,人们用黏米面做成各种食品,配以糖果红枣恭送上天,叫做“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是整个迎接过年最繁忙的两天。

二十四日白天,大人让我们孩子们推碾子把黄豆压碎,他们则在晚上把豆瓣泡上并不断加水,夜里鸡叫三遍就用小磨子拐豆瓣,累了就轮流拐。我早上起来也会趁热闹上前拐几下。

经过不停的拐动,一直到半天晌才完成拐豆瓣的事。

同时,妇女们也在烧水,把拐好的豆浆倒进一个半大缸内,再掏进滚烫水搅匀后,盛进布袋内反复揉搓把豆渣过滤出来再烧滚点卤水,直至到成块才出锅压出浆水划成方块。蒸馒头要求是细心,面发好,碱放适宜,生面馍大醒一会儿蒸出来的馒头枣花、包豆馍才能又白又萱乎。

二十八贴花花。

每家的院里都扯上吊挂,这是一种红绿纸制作方块,粘上很有造型的四条腿,纸上书写好听的用语。

我们菜峪村大街上有集体负责,每年有两户负责承办吊挂、灯笼、官火柴火准备,扯上吊挂年味就浓了。

二十九糊灯篓也是大活。

有小孩子的人家,给制作一个四角有柱子的灯篓,里面放上蜡烛或者油灯,不少小孩打着打着就给轰着了,哭着回家让重新糊一个。

那时候,大街上都会都挂上五颜六色的灯。,后来有了气灯,在大街集中地带吊起来,光芒四射。直到八十年代初有了高压电,灯笼也逐渐没有了。

三十捏扁食更忙碌。

紧门当户的相互帮忙,一直到黑才结束。负责集体官火的人,则收集柴火堆到当街宽敞地方,下面铺上易燃的柴草。

晚上都是煮饺子放鞭炮,请灶爷回来,给村里的土地爷、家里的家堂祖宗、灶爷、老天地点香。

自己家里的老少爷们都到上岁数和长辈家里喝酒聊天,相互汇报一年的生产生活情况,化解一些矛盾纠纷,一笑抿百仇。年轻人则整夜不睡觉,也叫守岁,半夜就把官火点燃。

初一早上是拜年。

冷清明就有人放三眼炮,把人们从睡梦中惊醒。人们起来后不能倒尿盆、不能倒洗脸水,倒了就会浇到神灵的头上。

男人们起来就到大辈子家里磕头跪拜,也有的领着小孩子,挣上一些鞭炮、糖果、熟花生。

街上官火也点起来了,人们还给土地爷、老母奶奶点香、烧纸、放鞭炮,给家里的家堂祖宗、灶爷、老天地点香,放上几根两响和一挂大鞭炮。

吃完饺子都穿上新衣服到大街官火处烤官火,相互递烟。

年年有几个小孩离官火近,把衣服都烤糊了,还有的玩社火、拉六舟、打扑克挤骨子,妇女们扭秧歌玩个痛快。

晚上喝板栗、花生、红小豆、大枣熬的米汤。

现在生活富裕了,吃喝不愁,再也不用穿打补丁的衣服了,说年味淡了,其实是每天都比春节吃的,好穿得好,一部分人也到城市过年,又暖和,吃的更丰富。

作为老年人还是怀念儿时的年味道,过去那种省吃俭用的时代再也不可能了。


好文推荐


拔麻人的日常:一份对土地的深情与执着

48年未曾见面,今朝母校重游倍感珍惜

我的家仇与四大爷抗战

魅力太行 ‖ 自豪!我曾是一名村团干

魅力太行 ‖ 记忆犹新的儿时逮蝎子

李明宝:身残志坚不服输 苦累为了儿成才

中原畿地 美丽桐柏——无限风光革命圣地桐柏山

魅力太行 ‖ 五黄六月收麦子

魅力太行 ‖ 小满时节摘桑椹

邂逅天河山下清泉村养蜂人郭增林,看他的蜜蜂养殖事业

真情难忘,我们三个盟兄弟当年那些结交事

难忘我的老师李聚生——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

河北邢台 ‖ 彩虹山姿美如画

热热闹闹的古墓岭闰二月十九传统庙会

魅力太行 · 河北邢台 ‖ 千仞洞奇天梯山

寻找记忆中的年味儿——想起正月十五梨水村看烟花

魅力太行 · 河北邢台 ‖ 信都区圣水寺游记

走近当年邢东县抗日县政府的所在地王尔庄

关注我,了解更多太行山故事

魅力太行
领略太行美景,了解风土人情,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欢迎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