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里的内蒙之行——难忘的蒙古族文化之旅

旅行   2024-12-25 18:58   河北  
公众号微信:damei8210
小编微信:zg6829

文/郝生祥

23年秋冬之际,因为侄女远嫁呼市,作为娘家大爷,我和家里一行十余人从邢台东站出发,乘坐高铁前往北京西站,再转乘高铁一路向西北疾驰,途经张家口、乌兰察布,最终抵达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

列车在辽阔的华北平原上飞驰,片片良田、座座村庄、高楼林立的城市一一掠过。

穿过张北高原的条条隧道,又沿着“山无头,水倒流”的内蒙古高原,一路壮美的自然风光尽收眼底。

一路上,透过车窗欣赏着窗外的美景:“云淡风轻路漫长,沿途静赏好风光。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呼和浩特市--别称“青城”,旧时称为“归绥”。

它位于大青山南侧,地形以馒头状的山地和平原为主,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气候干燥。

作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呼和浩特不仅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市无论是气势恢宏的火车站,还是干净整洁宽敞的城市大道,都透露出现代化的气息,充满活力。

在呼和浩特,体验了一次难忘的蒙古族文化之旅。

豪华的蒙古包门口,石牛雕塑守卫着大门,进门后经过七转八拐,就是就餐大厅。

走进这个豪华餐厅,仿佛步入了一个金色的梦境。

天花板上精致的花纹与璀璨的吊灯交相辉映,浅黄色的墙壁上挂着一幅中国地图壁画,让人不禁驻足欣赏。

这不仅仅是一家餐厅,更像是一座艺术品的殿堂,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奢华与雅致。

三十多人围坐在一张古香古朴的大桌子周围,服务员们手捧蓝色的哈达,为每位客人佩戴,表达对客人的欢迎与爱戴。

全羊宴丰盛无比,光羊排就有好几种。

每个客人旁边都有一个身穿蒙古袍的服务员,双手举着盛酒的牛角为大家敬酒。

随后,富有浓厚民族风情的歌手和马头琴演奏者轮番登场,现场演唱的比就餐的人还多。

虽然大部分歌曲都是蒙古语,但我们仍能感受到那份热情与豪迈。

特别是那首《成吉思汗》,用汉语演唱,歌词中“有一个东方古老故事,让我告诉你,有一个伟大人物他了不起,成...成...成吉思汗,不知道有多少美丽的少女,都想嫁给他呀,要做他的新娘,他是她们心中的偶像……” 曾火遍大江南北,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

呼和浩特博物馆巍峨耸立,广场面积很大,购票后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了馆内。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阔高大似穹庐状的大厅,可能设计灵感来源于《敕勒歌》中“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大厅有三层楼高,六百平米左右,非常高大,气势磅礴。

博物馆的主题是介绍蒙古族的历史起源和进化演变过程,展出了大量文物,包括两层楼高的恐龙化石和介绍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等游牧民族的专区。

参观下来,我们对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带领下的蒙古族充满了敬佩。

他们当年征南战北,将国土疆域扩展到欧洲的地中海沿岸,建起了可汗帝国,开启了“元朝”时代,从一个马背上的少数民族,成就了如此辉煌的基业,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参观完呼和浩特博物馆,我们继续驱车前往鄂尔多斯,沿高速公路向西行进,进入了西北高东南低的河套平原。

黄河水静静流淌,滋养着这片黄土地,养育着这里的人民。

有时地势平坦,一望无际;有时沟壑纵横,断裂带十分发育,像是大水冲刷过千沟万壑,又像是采矿后留下的塌陷地带。

三、四级的大风吹过,树木已枝叶枯萎,没有塞罕坝绿草如茵的光景。

虽是农历八月下旬,农田里的玉米秸秆早已被机器打捆,散落在田间地头等待收运。

寒风嗖嗖,大多数人都已穿上羽绒服。

鄂尔多斯地区矿藏储量大,种类多,有“羊煤土气”之称。

羊,指的是养羊畜牧业发达;煤,当然是指煤炭,不仅储量大,而且燃烧值高,热量大都在六千大卡以上,挥发份低,含硫量很低,是典型的优质煤;土,指稀土矿储量大,是世界第二的储量级;气,指天然气,储量居亚洲第一。

准格尔旗是鄂尔多斯辖区的一个区,相当于县级,坐落在准格尔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侄女婿老家就在这里。

这里的地形地貌如果在南方就是一片汪洋,不可能建高楼大厦,但这里的楼房大都在十五、六层以上,一派现代都市风范。

居民十分热情好客,蒙、汉杂居,旅馆房间阔绰空间大,价格不高,每天三顿饭除了羊肉还是羊肉。

在这里,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才听可汗点兵声,又闻草原战马嘶鸣。捧一钵敕勒川的沃土,喝一口黄河之水,烧一烧鄂尔多斯的煤炭,吃一顿大草原上的牛羊肉,品一品牛角里盛装的美酒,看一看清真寺里的古兰经,和草原上的雄鹰。”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随着时代的步伐,社会在不断发展,人类在不断进步,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们不仅领略了自然的壮美,更感受到了文化的深厚与人民的热情。

这次旅行,将成为我们心中美好的回忆,永远珍藏。

作者简介:郝生祥,65岁,党员,原沙河市某机关工作,退休,爱好写作和唱歌。

好文推荐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一)——又是柿子采摘季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二)——结霜柿饼巧加工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三)——情深意厚红柿子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四)——酸枣情节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五)——我的家乡我的河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六)——亲亲家乡亲亲水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七)——我的核桃树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八)——家乡的板栗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九)——秋到太行说酸枣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十)——邢西山里掰玉茭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11)——小雪到来挖菜窖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12)——家有大瓮度岁月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13)——情真意切话漤柿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14)——圆圆蔓菁味道鲜

魅力太行之——邢台北良舍如意桥的美丽风光

魅力太行之——邯郸画家村游记

魅力太行之——山环水绕内阳村

魅力太行之——邢台古堡石楼鱼林沟

魅力太行之——邢台石楼大院菜树沟

魅力太行之——峡谷群口天明关

关注我,了解更多太行山故事

魅力太行
领略太行美景,了解风土人情,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欢迎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