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郝生祥
昨天,迎着凛冽的西北风,到我的责任田看种植的油菜。
走在通往田间的小路,这引发旧日的情怀。
这条小路走了六十多年,从开始的乱石小道,到现在的水泥路面,见证了很多故事和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
小路的旁边就是我们生产队的地,那时与现在下地干活不一样,有时有晌。
休息的时候,没事干就玩游戏,下“旱六”走棋,甲乙两方分别手执自己选定颜色的石子,在纵横各六道的棋盘上,移动腾挪,把另一方的棋子吃完或把对方的棋子逼死不能走为胜。
对方在棋盘上,把自己的棋子在一方格的四角上围成一个方块,就可以吃掉另一方的棋子,就为胜。
有时候大人们走棋着迷了,就忘了要干的活,这样一晃半晌就过去了。
孩子们见大人不动工,就开始玩摔跤,或翻筋斗,追逐嬉戏。
落得个大家都高兴。中午该收工回家吃饭,就沿着这条小路回家。
四、五十年前,还是肩挑手拉的时代,这条小路,见证了辛勤的老农,用扁担挑粪、挑庄稼、收割牲畜青饲料,靠驴骡驮布袋条子送粪的艰辛历程。
那时候没有化肥,地力不足,生产工具也落后,靠天吃饭,再加上吃大锅饭,积极性都不怎么高,有能力有本事头脑活络的,也不会去甩开膀子加油干,日子过得非常清贫。
每年雨季过后,大队派人修路,但路还是比较难走。
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知道干活是为自己而干,也不歇晌磨洋工,加上化肥的施用,地力增强,又引来水库的水,粮食产量一个劲儿地往上涨。
农业生产和运输工具也发生变化,解散生产队时,家家户户就开始用上排子车,要知道过去一个二百多口人的生产队才有两三辆排子车和一两辆马车。
现在的小路铺上水泥,又平坦又宽敞,农田也基本实现机械化耕作,老农民再也不用为升半米折腰发愁,基本上天天也吃上肉蛋奶,不再因“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而留下那心酸眼泪。
作为一个老农民,和大家都安居乐业,禁不住由衷地说一声,还是共产党领导好啊!
作者简介:郝生祥,65岁,男,党员,原沙河市煤炭生产监督管理局技术科工作,退休,爱好写作和唱歌。
相关文章链接:
好文推荐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一)——又是柿子采摘季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二)——结霜柿饼巧加工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四)——酸枣情节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九)——秋到太行说酸枣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13)——情真意切话漤柿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14)——圆圆蔓菁味道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