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贾振杰
邢台沙河十里亭镇下解村分别与2022年5月和2023年3月入选第五批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和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我对下解村和下解老怀调皮影戏神交已久,春季红薯岭之行又与其失之交臂,直至近日才终于得偿所愿,有幸携友参观下解村皮影艺术展厅,甚感欣慰。
沙河市下解村距邢台市区仅25公里,南临皇褡线,北濒大沙河,西与葛泉煤矿为邻,地处古潞安州经武安城到顺德府的古官道重要节点,历史上商贸和手工业发达。据已经不间断续修长达六百年的任氏家谱记载,明永乐初期任氏先祖讳泰由山西洪洞奉诏迁顺德府沙河县下解村安业。村中有苏秦亭、靛池、西汉陶罐、金代牛牛墓等历史遗迹或实物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2021年5月,传承300多年的下解村老怀调皮影戏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解皮影戏起于元,兴于明,盛于清,传于今已是第十五代传人,数百年间,传承有序,从未间断。沙河皮影唱腔高亢激昂,念白清晰有韵,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下解村皮影艺术展厅位于村文化中心二楼,是一处集皮影艺术展示介绍、排练演出、接待游览和文创发展的多功能展厅。展厅内对下解村、沙河皮影、历史渊源、非遗传承、文物道具、表演技艺、传承人、各地演出、传承守护、产业文化、遗址遗迹、任氏家谱进行了展示和介绍,可以让游客深入了解这一列入国家非遗的民间艺术。
参观中了解到,沙河皮影与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唐山皮影在道具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唐山皮影又称滦州影、乐亭影、驴皮影,其所用的皮影材料采用的是驴皮。而沙河下解皮影戏所用的材料则为牛皮。
沙河皮影三百多年前的皮影人道具至今依然保留完好。这些皮影人皆为牛皮制作,面部镂空,人物栩栩如生。同时还保留有盛皮影人的柳条簸箩筐子、外出演出运输用的牲口鞍、照明用的马灯以及乐器板鼓、二胡、唢呐等。
皮影戏表演可是一门技术活。需要执杆操控影人表演各种动作的同时进行演唱或念白,并且有时一人能操作两三个影人,一手能提三四支芊子。沙河皮影在表现风格和演出形式上与老怀调如出一辙,动作豪放、演技娴熟,影人表演非常有气势。沙河皮影在演技上以武戏见长,两军交锋、战马交错、前冲后传、刀劈枪扎、鞭打斧砍,令人目不暇接。沙河皮影戏唱腔丰富,源于五府,兼容晋冀,高亢激昂,粗狂豪放,保留通俗易懂的俗语、俚语,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学艺术特征。念白清晰,朗朗上口,尾音上扬,别具特色。
作为一项传承了三百多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沙河皮影戏演唱多没有文本参考,影人制作工艺独特,全靠一代代口传心授,言传身教。下解皮影戏主要剧目有《西游记》、《火焰山》、《封神演义》、《包公案》、《辕门斩子》、《三星赐福》等系列。为了更好地将这一国家级非遗传承下去,根据95岁高龄的第十二代传承人任连会老人口述,下解村已整理出三十余部剧目文本。
沙河下解皮影人制作采用顺德府南关特有的熟皮工艺,雕绘工艺独特。造型上借鉴传统戏剧、寺庙雕塑壁画及民间传统民俗文化,用阳刻、阴刻手法,经过度稿、剪刻、彩绘、组装等工序,体制简练、线条流畅。
近年来,国家和省、市级文旅部门负责人多次到下解村考察沙河皮影戏。下解皮影戏的唱腔、表演技巧、制作工艺和保留了三百多年的人影等道具,得到了皮影戏专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魏力群教授的高度评价。
在邢台市七十五个中国传统村落中,沙河市下解村无疑走在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道路的前列。期待下解村依托皮影戏非遗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村落和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荣誉称号以及紧邻大沙河和红薯岭的区位优势,打造出宜居宜游宜业的皮影戏小镇,吸引更多的游客到下解村游览观光,实现非遗传承更好地延续。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它是一种光影中的艺术,艺人们表演时在幕布后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据了解,沙河皮影戏老怀调皮影艺术团自重组以来,经常在本地农村、社区、机关、学校、艺术中心演出,不间断地到山西、山东、河南等周边省市演出,应邀参加各类庆典、联欢。在没有演出任务时,他们每日下午坚持排练。如果来得正好,你或许还能现场欣赏到他们的精彩表演。
作者简介:贾振杰,男,笔名西望太行,1970年6月出生, 汉族,籍贯河北隆尧。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经济师,金融理财师(AFP),理财规划师,供职于中国建设银行邢台分行,邢台市政协文史委特约监督员,邢台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百度百家号优质旅游领域加V创作者,屡登百家号内容榜、入选优选计划。多年来,致力邢台域内文化、历史、古村落及旅游文化深度挖掘,累计发表相关作品2000余篇。
好文推荐